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校企合作下的职业院校图书馆“四化”建设

校企合作下的职业院校图书馆“四化”建设

校企合作下的职业院校图书馆“四化”建设
在《国务院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要加强技能型人才培养,必须加强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形势下,职业院校图书馆培养学生成才意识、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方面是推动校、企、生三方“三赢”的内在动力,它将会有利于校企合作双方“人才”目标的最终实现。

标签:图书馆;校企合作;成才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培养模式在中国已成为现代职业教育的主流,各国教育虽然各有特点,比如德国“双元制”模式,法国“培养机构体制”,英国“国家职业资格体制”,美国“合作教育”模式,澳大利亚”TAFE”模式,韩国“顾客导向”模式,但是终究都没有脱离“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核心内容。

校企合作实质上就是“人才”的合作,“人才”是校企合作的基础和目标。

学校培养可用之才,企业争取有才可用,学生成为有用之才,从而实现校、企、生三方的“三赢”。

职业院校图书馆应该充分认清当前职业教育特点,配合学校工作,创新性地做好信息支持和读者工作,培养学生自我成才意识,成为推动“三赢”的内在动力。

1 职业院校学生的特点
职业院校学生年龄一般在15-20岁,正值青春期或青年初期,心理变化最快,产生心理困惑和冲突最多,学习目标不明、学习动机不清、认知能力低、焦虑、自卑、性心理问题突出等决定了他们意志品质、是非观念、自控能力具有弱势特征,自我约束力弱、生活迷失常使他们不知该做什么,而且这些学生几乎都是来自农村,许多农村图书资源缺乏的状况造成他们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低下。

如何对他们进行正确的阅读引导?如何培养他们的成才主体意识和成才自主能力?如何营造积极的“悦读”氛围,配合学校培养可用之才?这是职业院校图书馆人要多加思考的问题。

2 人才学理论
人才学指出,人才成长发展的过程就是“人才内在素质的形成和发展、提高和发挥”。

周恩来成才的过程就体现了三方面内容,即“不取亦取,虽师勿师”是优才成长的必备素质;“战胜自己”、“强迫自己”是优才成长的必要手段;“学习学习再学习”是优才成长的必然途径[1]。

美国哈佛大学研究动机的权威心理学家戴维·麦克利兰教授的成就动机理论认为,具有强烈成就需要的人渴望将事情做得更好更完美,他们追求的是在争取成功的过程中克服困难、解决难题、努力奋斗的乐趣,以及成功后的个人成就感。

3 外因和内因对职业院校学生成才意识培养的影响
3.1 外因的影响
原国家主席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增强就业稳定性”。

广东省职业技术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提出,“探索推行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通合一、能力培养与工作岗位对接合一、实习实训与顶岗工作、教学做合一的一体化教学模式。

积极推广按需施教的‘订单式’、工学一体的‘校企双制’、校际合作的‘三段式’、扶贫扶志的‘双零’培养等技能人才培养模式[2]”。

结合职业院校学生的特点,学生自我成才的培养需要学校教育制度作支撑点,理论教育的重心要朝着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方向转移,重视实践教学环节,增加实践技能和实习操作的课时,采取校企合作之培养模式,提升学生科学探索方法和实践操作技能,促使学生成才意识的培养。

3.2 内因的影响
3.2.1 正确的思想道德培养。

加强中职教育内涵建设必须全面提升教学质量,而提高教学质量首先就要抓好德育,全面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教育的首要问题是要解决培养什么人的问题,必须把立德树人作为首要任务,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坚持以爱岗敬业、诚实守信为重点的职业道德教育。

有人把成才的条件归结为德、识、才、学、体五个方面,德即思想道德,是人才之灵魂、人才之根本。

思想道德素质在学生就业竞争中占居着主导地位,当今就业市场的用人导向就是“德才兼备德为先,无德之才是废才”。

我们要培养学生懂得把国家的未来与自己的青春热情、奉献精神相结合,增强集体主义意识,诚实做人,诚信做事,勇于承担责任,在奋斗的道路上不断磨炼而成才。

3.2.2 综合能力的提高。

学生在校期间除了学习课本知识技能和专业技能以外,应学会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

我们可以引导他们利用学校资源参与各种校内社团活动,比如参加记者团、文艺队、演讲学社、阅读文学社、书法学社等,培养人际沟通能力;参加校内党团员辅导班、学术报告会、专业讲座等活动提升健康的学术修养;参与学校开展的科技竞赛活动,或参加国内外各类职业技能竞赛,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团队意识;利用社区资源、校园网、学校图书馆网站等网络资源主动参与学习,进行社会实践,拓展就业渠道,提升就业意识。

3.2.3 坚强的意志力和自我控制能力。

职业教育与基础教育相比,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相对增多,如果不能很好地把握和驾驭自己,就容易为外界诱惑所吸引而迷失成才的方向。

在人才培养模式由传统封闭的学校教育向现代开放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新模式转变的今天,学生如果能养成严以律己的习惯和作风,就可以适应在实习阶段脱离学校管理而转向企业实践教育活动环境下自我控制力的发挥,习惯经常反省自己的行为,则更能坚定自我成才的方向。

3.2.4 体、才、学、识四要素的整合。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健康是现代人最大的财富。

职业院校学生正处于生理、心理等方面发育期,除了通过体育锻炼增强体魄提高免疫力以外,还要加强心理健康、性健康的学习,正确对待自己,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知识经济时代呼唤创新型人才,只有同时具备渊博知识的学生才能顺应时代潮流。

犹太人的智慧是“将智慧挖掘变财富”(即知识→思考→运用→创新→财富)。

我们对学生进行“5W1H & 2Q”理论[“5W1H”指Why(知
因),What(知事),Who(知人),When(知时),Where(知地),How(知窍);“2Q”指Quality(质量),Quantity(数量)]的指导可以促进学生成才意识目标的实现。

4 新形势下职业院校图书馆的“四化”建设
学生只有通过内因自我成才才能有效地利用外因为自己所用。

图书馆在宣传、教育中可以引导学生及早制定自我成才的规划和成长目标,并使其内化为学生的内驱力,贯穿于学生在校期间乃至毕业后自我成才的全过程,这才是他们自我激励的最好良方。

4.1 教育培养持续化
职业院校图书馆作为学生的第二课堂,学生在此同样可以享受不同于课内知识的教育熏陶。

馆内担任图书馆专业课程教学的双肩挑老师要争做教学专家和业务骨干,按照“为人师表,教书育人,服务育人,严谨笃学,与时俱进”的要求,坚持教学观念要新,教学目标要明,教材理解要准,教学思路要清,教学过程要简,教学重难点要破,教学语言要精,教学形式要活,学习氛围要浓,教学效果要实[3]。

我馆在新生入馆教育、医学文献检索、图书馆学概论、电子资源利用等讲座活动和课程教学中,安排学生参与到图书馆管理过程,培养他们利用图书馆的热情和兴趣,以树立正确的道德行为。

在这个过程里,老师知道自己在教“什么”和“怎么”教,将“授人以鱼”转变为“授人以渔”,通过沟通让学生理解“怎么”学和学“什么”。

学生学会带着问题,利用掌握的技能去图书馆资源中探索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发挥主观能动性,更好地适应当今的学习,拓展思路,为走校企合作之路打下坚实基础。

美国洛杉矶市中心的一位小学教师雷夫·艾斯奎斯说过:教导孩子们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我能给他们的最好礼物之一。

无论选择什么样的人生,他们都将成功应对“暴虐命运的雪箭霜刀”[4]。

对学生的教育培养需持之以恒,对其素质教育要有爱心、信心、细心、耐心、恒心,教育培养方能可持续发展。

4.2 信息服务延伸化
资源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是提升图书馆核心竞争力的物质基础。

职业院校图书馆要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和发展,加强自动化管理系统的良性运作,加快和完善数字化知识资源建设,发挥馆藏资源优势、技术优势、人才优势,自建具有本馆特色的网站,展示本馆设置、规章制度、馆藏信息、服务项目、特色数据库、学术资源、图书馆联盟、共建共享资源、校企合作、就业信息链接等,增强服务功能,打造服务特色,将科学精神和人文理念整合发展至新的高度。

我校图书馆在2011年自建特色网站并与校园网链接(进入方式:http://→管理机构→图书馆),学生利用此信息平台增长知识,提高综合能力,培养自我成才意识;老师利用此信息平台提升教学研能力,比如利用平台上的“珠江三角洲数字图书馆联盟”,很好地实现了读者之间、专家与读者之间、读者与图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