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佛教装饰纹样对中国传统艺术的影响
作者:蔡文雯
来源:《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5年第10期
摘 ; 要:在人类文明漫长的发展史中,宗教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几乎同这漫长岁月同步发展。
当人类文明发展之初,艺术就已诞生,是人类表现智慧和抒发情感的一种手段。
艺术从产生的那一天起,就与宗教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从佛教艺术诞生之初,它的各种造型和色彩就带有着浓烈的装饰意味。
随着佛教传入中国后,在吸收了我国本土传统装饰艺术形式中所符合佛教审美取向的表现形式后,呈现出变化多端、简洁大方的风格和气势。
这些纹样中所蕴含的含义也与佛教传统纹样有所不同,有的是与佛教教义、佛经故事密切相关;有的则只是为纯粹的装饰目的而运用的。
关键词:佛教装饰纹样;传统艺术
中图分类号:J522;J05;J19 ; ; ; 文献标识码:A ; ; ; ;文章编号:1005-5312(2015)30-0044-01
传统的佛教纹样本身的各种造型就已伴有浓郁的装饰意味,常在画面布局中进行纹饰式样的创作。
在传统佛教艺术中,佛教装饰纹样被广泛且大量的应用在有关佛教的各个领域。
在佛教传入中国之初,就在不断的与中国传统文化进行碰撞和融合,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改造,与此同时佛教艺术对中国传统艺术也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就佛教装饰艺术这块而言,中国的传统的早期艺术恰巧比较符合佛教审美取向,佛教的传入也为中国传统艺术带来了新鲜的风格和题材,两者碰撞之后佛教纹样呈现出变化丰富、色彩鲜艳的风格和气势。
例如我国佛教文化的最为繁荣的唐代,从佛教传统的装饰纹样“忍冬纹”衍生出来的“唐草纹”就风靡一时。
随着佛教在我国被越来越多的人所信仰;佛教在中国的传播速度十分迅猛,寺院和僧人的数量也是与日俱增,因此佛教的经典文化也在民间得到广泛传播。
同时佛教的传统纹样也被更多的运用到了民间生活之中,佛教文化已然成为那个时代中国文化结构的重要组成之一、作为佛教艺术中最为具有美学特征的佛教植物纹样装饰艺术也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在中国装饰纹样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
在传统的佛教纹样中,纹样造型极其丰富,每朝每代的艺术形象代表都有所不同。
在魏晋时期,曾经盛行的忍冬纹慢慢变得少见,取而代之的是各种新的植物花卉纹样造型。
莲花纹样仍然是装饰纹样题材的主流,由莲花纹衍生出的宝相花纹图样也在这时诞生并且被大量的运用,风格独特的卷草代替了忍冬的位置并衍生出许多新的卷草纹样。
许多生活之中常见的动植物都被吸纳到了佛教纹样之中。
佛教的图形纹样慢慢开始走向多元化,题材变的极为丰富,此外还有许多不知名的草本植物、珍奇走兽也被囊括了进来。
佛教艺术之盛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在许多常见的佛教纹样之中,绝大多数图形都是从生活之中现有的图形演变过来的,趋于写实。
花鸟走兽,都可以在现实中找到原型,再通过设计者们艺术化的夸张、变形,纹样线条显得更为简洁明快,在造型艺术上就显得更加威武、圣神。
比如莲花,许多地方出现时通常是根、茎、叶、花齐全,整体造型错落有致,力求最大程度的将莲花的稳重、优雅、圣洁表现出来;亦可以以简约形象出现在佛像的整体造型中,衬托佛像的神圣与庄严。
佛教艺术不仅仅在现实生活中寻求灵感,从佛教经文中与神话故事中提炼出来的各种奇异的人物形象也是各具特色,人们尽可能的将这些现实中不存在的造型理想化,来达到装饰的美感。
例如中国神话故事《西游记》中的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故事,人们就凭想象将其刻画了出来,作为佛教桌椅中的装饰。
虽然不是现实存在的东西,但并没有影响人们发挥其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也没有阻碍人们对理想美的追求和自由情趣的发挥。
现代佛教植物装饰纹样与几千年来佛教风格基本保持了一致,每个朝代可能略有不同,各自代表了不同时代对美的审美趋向。
同一个朝代,不同时期的装饰风格就不尽相同,例如佛教文化盛行的唐代,唐代早期的佛教装饰风格相对于中晚期就更为工整秀美一些;中期的佛教装饰则更偏向于色彩的丰富、丰满;晚期的装饰则会因为时代的变迁,在客观的条件下,装饰风格又趋向简单。
但唐代的佛教装饰纹样从整体来看,无论是图形亦或是色彩,其最大的特点是富丽华美,圆润丰满、灵活多样,这跟人们当时的审美取向是保持一致的。
例如卷草纹构成形式,在唐代的佛教艺术之中,花叶造型前后相连,叶子的卷边也是随意的翻卷,整体图形任由其随意根据形势灵活变化,不再是按二方连续或四方连续规律排列。
这种图形的装饰看起来给人们感觉就更为自然、生动。
这样不仅展现了当时人们在审美情趣上对自然生机的追求,同时也在形式上也更加利于人们通过装饰纹样来表达对佛教文化的情感和崇尚。
在唐朝之后的佛教装饰纹样不论如何的改变,都能看到唐代时期装饰艺术的影子。
唐代在造型风格上,对于圆润的美是世人所共知的,对于佛教也不例外。
满密繁琐的构图一直是佛教装饰中常见的,但是圆浑的造型加上密集的构图所产生的效果使得装饰纹样富丽多彩。
唐代的佛教装饰风格也为佛教的装饰风格奠定了基础。
因此佛教装饰多给人一种富丽饱满、灵活多样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