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渤海区域
环渤海地区的旅游资源主要是依 托于其自身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在开发的时候突出这一鲜明的特点将 有利于持久健康的发展。
樱花
五四广场
崂山
奥帆中心
极地海洋世界
环渤海地区的比较优势
3.交通优势 交通优势
环渤海地区海陆空交通发达便 捷,拥有40多个港口,构成了 40 中国最为密集的港口群;环渤 海地区也是中国交通网络最为 密集的区域之一,是我国海运、 铁路、公路、航空、通讯网络 的枢纽地带。未来渤海海峡跨 海通道(大连——烟台跨海海底 隧道)的建成也将大大加速环渤 海区经济、文化的发展 。
环渤海地区的比较优势
1.区位优势 区位优势
环渤海地理区位 十分优越。因为环 渤海地区处于东北 亚经济圈的中心地 带,向南,它联系 着长江三角洲、珠 江三角洲、港澳台 地区和东南亚各国; 向东,它沟通韩国 和日本;向北,它 连接着蒙古国和俄 罗斯远东地区。
环渤海地区的比较优势
2.资源优势 资源优势
“以点带面”的发展模式说的就是,环 渤海地区数量较多且分散较均匀的大 中型城市能很好的带动整个区域的发 展,这是环渤海地区发展过程的重要 策略。
小结
在世界经济的舞台上, 中国经济的地位越来越 高,而在中国经济的热土上,环渤海经济圈在全国 的地位正在获得稳步的提高,因此投资在这样一个 有国家政策的支持,国际资金的注入,独一无二的 地理位置和区位优势的宝地,是最正确的选择。 总之,环渤海绝不仅仅是一个概念,它已经成 为中国未来的战略重心,将成为中国新的增长极。 在不久的将来,环渤海经济圈将从根本上改变中国 现有的经济格局,乃至影响整个东北亚地区的经济 格局。
环渤海地区
东北师范大学 城环学院 辛腾云
内容简介
环渤海地区概念的由来 环渤海地区的概况 环渤海地区的比较优势 总结
环渤海地区的提出
2004年5月21日,在北京召开的由北京、 北京、 天津、河北、辽宁 天津、河北、辽宁、山东环渤海省市 辽宁、山东环渤海省市 区领导同志参加的“环渤海经济圈合 作与发展高层论坛”达成共识,促成 《环渤海区域合作框架协议》 ,确立 了环渤海区的概念。
区位简介
环渤海地 区包括京、津、 京 冀、鲁、辽两 市三省,地处 市三省 华北、东北和 华东的结合部, 毗邻日本、韩 国,处于东北 亚地区的中心 地带。
有资料显示环渤海地区的范围, 山西和内蒙古也有覆盖,但是环渤海 区域的政策方针大都是依据京津冀鲁 辽的条件制定的,即使是从依据经济 腹地的角度考虑,这两个地区也没有 极其鲜明的代表性,所以现在环渤海 地区只包括北京、天津、河北、辽宁、 山东。
旅游资源
天津旅游资源丰富,旅游活动丰富多彩。天津有以自然风景和名胜古迹为特点的蓟县旅 游观光区,有海湾特色的塘沽滨海游乐区,已形成以海河为风景轴线,以津河、卫津河、 月牙河、北运河,繁华金街,鼓楼商贸街,异国风貌五大道为辅的市中心旅游区。同时, 每年还要举办海河旅游节、黄崖关长城、国际马拉松旅游活动等具有民族色彩和天津特 色的各种赛事及娱乐活动。天津传统的风味食品多种多样。有操作技艺精湛,风味香醇, 营养丰富,深为广大群众和外宾称赞的 “ 津门三绝 ” ,即狗不理包子、十八街麻花和 耳朵眼炸糕。 北京是世界历史文化名城和古都之一,有3000多年建城史,800多年建都史,曾为辽、 金、元、明、清五朝帝都。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北京从此成为新中国 的首都。拥有众多的文物古迹,故宫、长城、周口店猿人遗址、天坛、颐和园、明十三 陵等,被联合国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山东旅游资源丰富,自然风光秀丽,文物古迹众多。“世界自然文化遗产”、“五岳之 尊”泰山,“世界文化遗产”孔子故里曲阜“三孔”,齐国故都临淄,“人间仙境”蓬 莱,“道教圣地”崂山,“世界风筝都”潍坊,国际啤酒城青岛,国际葡萄酒城烟台, 荣成“天尽头”,“泉城”济南,黄河入海奇观,“仙山之祖”昆嵛山,有着女娲补天 的美丽传说的峄山,以集聚水浒英雄而著名的史称“八百里水泊”的梁山泊等,都是旅 游观光的好去处。 河北璀璨的历史文化与秀美的湖光山色交相辉映,构成了独具特色的燕赵旅游百花园。 这里文物古迹众多,自然风光秀美,民俗风情独特,特殊资源荟萃。众多的文物古迹形 成了河北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具魅力的文物旅游资源。 辽宁全省共有9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35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 单位。
区域内核心区划分
环渤海地区内 有三个核心区,即 京畿圈(京津冀地 区)、山东半岛、 辽中南地区(辽东 半岛)。普遍认同 的规划是:以京畿 圈为中心,山东半 岛、辽中南地区为 副中心。
核心区划分依据
京畿圈有条件成为环渤海的核心。 首先,该圈地理位置适中 地理位置适中,而山东半岛、辽中南地区位置 地理位置适中 则偏于半园弧形地带的一端; 第二,作为首都所在地,全国政治、科技、教育、文化中 心和对外交往中心,京畿圈知识经济发展潜力大、优势明显, 京畿圈知识经济发展潜力大、 京畿圈知识经济发展潜力大 优势明显, 而且地缘政治意义更为重大; 而且地缘政治意义更为重大; 第三,山东半岛、辽中南地区的成长在一定程度上受日本、 韩国经济核心区的辐射,以这两个地区为主要中心,可能不利 于环渤海地区在环黄海东北亚次区域合作中掌握主动权,从边 缘向核心区转变; 第四,从目前总体经济实力来看 总体经济实力来看,三个核心区几乎势均力 总体经济实力来看 敌,按统计山东半岛甚至更胜一筹。但是,应该看到,这是与 过去相对单纯地强调外向型经济发展和局部区域改革的环境联 系在一起的。随着我国加入W TO,原有环境将为开放、统一、 公平、协调的发展环境所替代。在这种环境下,京畿圈的优越 性将会充分发挥出来。
主要港口及功能特征
对比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环渤海地 区开发最滞后的就是其港口,所以现 在国家正在发力其改变这种格局,力 图使其区域内的港口作用最大化。 “三港合一” 的合作格局, 形成环渤海 利益共同体, 联手打造成我国北方的航 运枢纽中心。
环渤海地区的比较优势
4.科技优势。 科技优势。 科技优势
环渤海港口群根据 空间分布状况大致可细 分为三大子港口群: 一 是东北港口群, 以大连 港为核心, 葫芦岛、锦 州港、营口港、丹东港 为主要支线港; 二是山 东港口群, 以青岛港为 核心, 龙口港、威海港 和烟台港为主要支线港; 三是津冀港口群, 以天 津港为核心, 秦皇岛港、 京唐港、黄骅港为主要 支线港。
这些科技力量是环渤海地区发展的 重要支柱,也是突破或者是本质上区 别于长三角、珠三角发展模式的重要 因素,依托这些科技力量也可以促进 我国经济发展的多元化。
环渤海地区的比较优势
5.城市群优势 城市群优势
环渤海地区以京津 京津两个直 京津 辖市为中心,大连、青岛、 大连、 大连 青岛、 烟台、威海、秦皇岛等沿 烟台、威海、秦皇岛 海开放城市为扇面,以沈 沈 石家庄、济南等省会 阳、石家庄、济南 城市为区域支点,构成了 中国北方最重要的集政治、 经济、文化、国际交往和 外项型、多功能的密集的 城市群落。
谢谢大家!
环渤海地区科技力量最为强大, 仅京津两大直辖市的科研院所、 高等院校的科技人员就占全国 的四分之一。
中关村是北京的高科技中心, 它被誉为“中国的硅谷”。 中关村科技园区覆盖了北京 市科技、智力、人才和信息 资源最密集的区域,园区内 有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 国人民大学等高科院校39 所,在校大学生约40万人, 中国科学院为代表的各级各 类的科研机构213家,其 中国家工程中心41个,重 点实验室42个,国家级企 业技术中心10家
更多关于环渤海地区的资料和政府相 关方针政策,大家可以通过浏览以下 网站详细了解 环渤海区域信息网
\\shkg14201\ibdshare$\Structure\Clients\Financial Institutions\Asia FIG\Clients\China\China Life\presentation\RFP Jan 2002\Reorganization Examples.ppt - Jan 09 2003 - 12:26 /26
环渤海地区自然资源非常丰富,其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矿产资源 和旅游资源。
矿产资源
天津,全市已探明的金属矿、非金属矿资源和燃料、地热资源有 30 多种,石 油储量为40亿吨,天然气地质储蓄1500 亿立方米。天津平原地区蕴藏着较为 丰富的地热资源,已发现 10 个地热异常区,已勘探和开发有利用价值的地热 田4个,热水总贮量 30 多亿立方米。 山东:全省现已发现的矿藏资源有128种,占全国已经发现矿产品种类的70% 以上。探明储量的74种,其中有30多种储量居全国前10位。居全国第一位的 有黄金(岩金)、自然硫(占全国储量90%以上)、石膏(占全国储量79%以上)等, 其中黄金产量约占全国总产量的四分之一。居第二位的有石油、金刚石(储量 占全国40%,产量占80%)、菱镁矿、钴、铪、花岗石等。居第三位的有钾盐、 石墨、滑石、膨润土、石灰岩等。其余居前10位的还有煤、天然气、铁、重 晶石、硅藻土、铝土矿、轻稀土、油页岩、石英砂、磷、镓等。 河北:矿产资源丰富,矿业经济发达,目前已发现各类矿种151种,有查明资 源储量的120种,排在全国前5位的矿产有34种。现已探明储量的矿产地1005 处,其中大中型矿产地439处,占43.7%。全省已开发利用矿产地786处,现 有各类矿山6290家,从业人数40.8万人,年开采矿石总量近5.0亿吨,采掘业 年产值达362亿元,形成了以冶金、煤炭、建材、石化为主的矿业经济体系。 辽宁:矿产资源丰富,大体齐全配套。己探明储量居全国前列的矿种有铁、 锰、石油、天然气、油页岩、钼、熔剂灰岩、滑石菱镁、硼矿、金刚石、玉 石等,是全国黑色金属、有色金属、化工产品和石油矿产的生产基地。
环渤海地区拥有占全国 5.43%的国土面积 截至 的国土面积, 的国土面积 2006 年底人口达 年底人口达23134 万, 占全国人口总量的 17.60%。2006 年该区 。 域创造了占全国26.19% 域创造了占全国 的国内生产总值、 的国内生产总值、 26.62%的利润总额和 的利润总额和 21.85%的进出口总额。 的进出口总额。 的进出口总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