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永定文化

永定文化

永定客家山歌是客家人的口头文学,是民歌中的独立一支,富有客家人的语言特色。

永定客家山歌继承了中原民间文学的优良传统,又吸取了当地畲族、瑶族歌谣的精华,具有丰富多彩、博大精深的土楼文化内涵。

它的歌体都是“单调”,以羽调式为主,徵调式为次,用永定客家话演唱。

由于是在山野田间缘情而发即兴而唱的,它的旋律多以级进和跳进形式进行,清越、高亢、悠长。

我市永定县农民李天生是位杰出的山歌大王,受到了周恩来总理的亲切接见。

其代表作《八月十五看月光》被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录成唱片。

近年来,多岁的李天生随著名女指挥家郑小瑛的爱乐乐团多次赴海外演出。

余秋雨教授在讲座前走访了所有永定土楼世遗点。

余教授的演讲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关于客家文化,二是关于世界遗产。

第一,是关于客家文化。

这也是他花大部分时间论述的内容。

余秋雨从文化的视角谈了客家文化的特征,即在1000多年的迁徙过程中形成的行动力、同化力和非暴力,客家文化大大强化了中华文明的天下意识,大大强化了中华文明的亲情意识,大大强化了中华文明的文教意识,大大强化了中华文明的忧患意识,土楼就是客家文化的象征。

在讲座中余秋雨教授指出:“客家人在几千年来的历史动乱和王朝更替中完成的几次大迁徙几乎都是以和平方式完成了文明的迁徙和同化。

这明显区别于世界上其他文明诸如欧洲文明与印第安文明相遇时所产生的暴力冲突。

客家土楼作为客家人的聚散地和文明的聚集地,其圆楼、无棱角、不进攻的设计方式,也充分体现了中华儒家文明讲究和谐、谦卑、中庸的建筑风格和以伦理道德为核心的有序的中庸文化特征。

哈佛大学亨廷顿教授提出的21世纪文化冲突论已经体现在伊斯兰文明和欧洲上,但是不会体现在中华儒家文明与其他文明的冲突上,从而能够在世界范围内否定中国威胁论!”在讲座中,余秋雨教授重点总结了土楼客家文化的三个重要特征:一是客家人在历次迁徙、流浪中几乎都是以和平方式完成了文明的迁徙所表现出的非暴力性;二是客家人用自己长时间、大团队、大行动的方式,用自己远行千里的行为来选择自己的文化所表现出的行动力;三是土楼客家人在自己的文化传播中不断建立自己的生态共同体,不断同化原著文化所表现出来的同化力。

客家人的迁徙大多表现在伟大的王朝更替时期,是伟大朝代的流浪者,大文化的承担者,在这种同化过程中,高文化同化了低文化的文化交流使得中华文化得到提升。

余秋雨教授认为土家客家文化的这三个有点以特殊的传播方式很好地弘扬了中华文化。

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因客家文化的存在而得到了强化,为增强中华文化的份量做出了特殊的文化贡献。

第二,是关于世界遗产。

关于世界遗产,余教授指出,客家土楼已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我们从申报者突然变成了守护者,成为守护世界文化遗产的人群,因此,我们要调整心态,要建立责任,要提高标准,加强环境整治,让客家土楼给现代人留下启示。

在讲座的最后,与会者纷纷向余教授递“条子”,提出各种问题,余教授一一作答。

余教授的报告主题突出,旁征博引,精彩纷呈,3个小时的报告博得与会者的阵阵掌声。

永定客家土楼求助编辑百科名片曾被某国误以为核武设备的永定客家土楼群永定客家土楼有高北土楼群、洪坑土楼群、初溪土楼群和衍香楼、振福楼,南靖县的田螺坑土楼群、河坑土楼群和和贵楼群、怀远楼,华安县的大地土楼群,主要分布在福建西部和南部崇山峻岭中,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悠久的历史文化著称于世。

不单是最常见的圆形土楼,还包括了方形土楼、交椅形土楼等,覆盖了完整的土楼群建筑样式。

中文名称:永定客家土楼别名:高北土楼群、洪坑土楼群、行政区类别:世界遗产所属地区:福建永定地理位置:闽西龙岩面积:圆楼360座,方楼4000余座目录福建永定土楼历史高北土楼群洪坑土楼群初溪土楼群传奇笑话智慧结晶土楼作用土楼布局建筑内涵经典荟萃振成楼——土楼王子承启楼——土楼之王深远楼——最大的圆楼遗经楼——最大的方楼裕隆楼——仙山楼阁如升楼——袖珍土楼五凤楼——展翅欲飞光裕楼——古朴方楼振福楼——秀丽端庄衍香楼——书香门第环极楼——防震巨堡奎聚楼——宫殿式土楼福裕楼——府第式土楼馥馨楼——最古老土楼福建永定土楼历史高北土楼群洪坑土楼群初溪土楼群传奇笑话智慧结晶土楼作用土楼布局建筑内涵经典荟萃振成楼——土楼王子承启楼——土楼之王深远楼——最大的圆楼遗经楼——最大的方楼裕隆楼——仙山楼阁如升楼——袖珍土楼五凤楼——展翅欲飞光裕楼——古朴方楼振福楼——秀丽端庄衍香楼——书香门第环极楼——防震巨堡奎聚楼——宫殿式土楼福裕楼——府第式土楼馥馨楼——最古老土楼展开编辑本段福建永定福建省永定县位于闽西的龙岩地区,这里分布着历史悠久、风格独特的客家民居建筑群,它们被统称为“永定客家土楼”。

土楼分为圆楼和方楼两种,永定全县有圆楼360余座,方楼4000余座,永定客家土楼是世界文化遗产之一。

编辑本段土楼历史福建客家土楼产生于宋元时期,经过明代早、中期的发展,明末、清代、民国时期逐渐成熟,并一直延续至今。

福建土楼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山区大型夯土民居建筑,创造性的生土建筑艺术杰作。

福建土楼依山就势,布局合理,吸收了中国传统建筑规划的“风水”理念(参见董斌《现代风水精鉴》),适应聚族而居的生活和防御的要求,巧妙地利用了山间狭小的平地和当地的生土、木材、鹅卵石等建筑材料,是一种自成体系,具有节约、坚固、防御性强特点,又极富美感的生土高层建筑类型。

编辑本段高北土楼群高北土楼群位于永定县高头乡高北村。

全村几十座土楼,依山傍水,高低错落。

建于明代的无石基的五云楼诉说着土楼悠久的历史,雅致的侨福楼展示了旅居海外拳拳赤子爱国爱乡的诚挚情怀。

村内的“圆楼之王”——承启楼是最著名的土楼。

2008年7月在加拿大魁北克举行的第32届世界遗产委员会大会上,“永定客家土楼”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高北土楼群是其中之一。

编辑本段洪坑土楼群洪坑土楼群位于福建省永定县湖坑镇东北面的洪坑村。

13世纪(宋末元初)林氏在此开基,2000年有638户2310人居住在该土楼群内。

林氏先人在此开基时所建方形土楼崇裕楼、南昌楼已坍塌。

现存明代建造规模较大的土楼有峰盛楼、永源楼等13座,清代建造规模较大的土楼有福裕楼、奎聚楼、阳临楼、中柱楼等33座。

土楼造型主要有正方形、长方形、圆形、五凤楼、半月形及其变异形式。

此外还有以生土建造的天后宫、日新学堂、林氏宗祠、关帝庙等。

奎聚楼、福裕楼、如升楼、振成楼为该土楼群的杰出代表,其中振成楼、福裕楼、奎聚楼于2001年5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编辑本段初溪土楼群初溪土楼群位于永定县下洋镇初溪村,由五座圆楼和数十座方楼组成。

它们依山傍水,错落有致,呈现出极高的美学艺术价值。

其中的集庆楼建于明朝永乐17年(1419年),距今已有580多年的历史,是客家土楼中年代最久远的土圆楼之一,其结构十分独特,楼里有72部楼梯,一户一梯,非常合理,令人称奇。

编辑本段传奇笑话圆形土楼是客家民居的典范,它就像地下冒出来的“蘑菇”,又如同自天而降的“飞碟”,圆楼都由二三圈组成,由内到笑话的泉头外,环环相套,外圈高十余米,四层,有一二百个房间,一层是厨房和餐厅,二层是仓库,三、四层是卧室;二圈两层有几十个房间,一般是客房,当中一间是祖堂,是居住在楼内的几百人举行婚丧和庆典的场所。

楼内还有水井、浴室、磨房等设施。

土楼采用当地生土夯筑,不需钢筋水泥,墙的基础宽达三米,底层墙厚1.5米,向上依次缩小,顶层墙厚不小于0.9米。

沿圆形外墙用木板分隔成许多房间,其内侧为走廊。

20世纪80年代,福建漳州市南靖县、龙岩市永定县的土楼被西方国家误以为是蘑菇状的核武设备,大为紧张,并派间碟过来刺探虚实。

殊不知这独一无二、从宋元时期就已经产出的大型夯土民居建筑,早在第一枚原子弹蘑菇云腾云驾雾之前,就已经在闽西南一块6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矗立了数个世纪了。

编辑本段智慧结晶永定客家土楼建筑闪耀着客家人的智慧,它具有防震、防火、防御多种功能,通风和采光良好,而且冬暖夏凉。

它的结构还体现了客家人世代相传的团结友爱传统。

试想几百人住在同一幢大屋内朝夕相处,和睦共居当然是非常重要的,客家人淳朴敦厚的秉性于此也可见一斑。

一进入土楼,你立即就能感觉到那种深沉的历史感和温和的气氛。

中国“永定客家土楼”于2008年7月6日在加拿大魁北克城举行的第32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编辑本段土楼作用土楼属于集体性建筑,其最大的特点在于其造型大,无论从远处还是走到跟前,土楼都以其庞大的单体式建筑令人震惊,其体积之大,堪称民居之最。

在我们参观的土楼中最普通的圆楼,其直径大约为50余米,三、四层楼的高度,共有百余间住房,可住三、四十户人家,可容纳二三百人。

而大型圆楼直径可达七八十米,高五六层,内有四五百间住房,可住七八百人。

从土楼这种民居建筑方式体现了客家人聚族而居的民俗风情。

从历史学及建筑学的研究来看,土楼的建筑方式是出于族群安全而采取的一种自卫式的居住样式。

在当时外有倭寇入侵,内有年年内战的情势之下,举族迁移的客家人不远千里来到他乡,选择一种既有利于家族团聚,又能防御战争的建筑方式便被采纳下来。

同一个祖先的子孙们在一幢土楼里形成一个独立的社会,共存共荣,共亡共辱。

所以御外凝内大概是土楼最恰当的归纳。

编辑本段土楼布局圆楼是当地土楼群中最具特色的建筑,一般它以一个圆心出发,依不同的半径,一层层向外展开,如同湖中的水波,环环相套,非常壮观。

其最中心处为家族祠院,向外依次为祖堂,围廊,最外一环住人。

整个土楼房间大小一致,面积约十平方米左右,使用共同的楼梯,各家风乎无秘密可言。

土楼结构有许多种类型,其中一种是内部有上、中、下三堂沿中心轴线纵深排列的三堂制,在这样的土楼内,一般下堂为出入口,放在最前边;中堂居于中心,是家族聚会、迎宾待客的地方;上堂居于最里边,是供奉祖先牌位的地方。

除了结构上的独特外,土楼内部窗台、门廊、檐角等也极尽华丽精巧,实为中国民居建筑中的奇葩。

编辑本段建筑内涵永定全县有圆楼360座,方楼4000余座。

尤以奇特的圆形土楼最富于客家传统色彩,最为震撼人心。

圆形土楼是客家民居的典范,堪称天下第一楼。

它象地下冒出来的“蘑菇”,如同自天而降的“飞碟”。

这种圆楼都由二、三圈组成,由内到外,环环相套,外圈高十余米,四层,有一、二百个房间,一层是厨房和餐厅,二层是仓库,三、四层是卧室;二圈两层有三五十个房间,一般是客房,中一间是祖堂,是居住在楼内的几百人婚、丧、喜、庆的公共场所。

楼内还有水井、浴室、磨房等设施。

土楼采用当地生土夯筑,不需钢筋水泥,墙的基础宽达三米,底层墙厚1.5米,向上依次缩小,顶层墙厚也不小于0.9米。

然后沿圆形外墙用木板分隔成众多的房间,其内侧为走廊。

土楼除具有防卫御敌的奇特作用外,还具有防震、防火、防盗以及通风采光好等特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