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丰台区2020年初三统一练习(二)语文学校班级姓名准考证号考生须知1.本试卷共11页,共五道大题,23道小题。
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2.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准确填写学校名称、姓名和准考证号。
3.试题答案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4.在答题卡上,选择题用2B铅笔作答,其他试题用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5.考试结束,将答题卡交回,试卷自行保存。
一、基础•运用(共15分)学校开展“探访'西山永定河文化带研学活动。
请根据要求,完成小题学校开展“探访'西山永定河文化带研学活动。
请根据要求,完成小题1. “历史文化”组一位同学搜集到下面一段介绍永定河的文字。
阅读这段文字,完成各题。
随着北京的大运河文化带、长城文化带和西山永定河文化带建设的提出,永定河这条北京的“母亲河”日渐引起人们的关注。
永定河发源于山西省宁武县管涔山,流经北京的一段约170千米。
永定河河床经常变动,淤积堵塞.、决口迁移的特征与黄河相似,故有“小黄河”和“浑河”之称。
这条河水流经常横向摆动,河道经常变迁,所以旧时人们形象地称之为“”。
清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大规模整修平原地区河道后,永定河这个名字才确定下来。
永定河从远古流到今天,不仅滋养了两岸肥沃的土地,哺.育了包括京津在内的城市群落,更孕育了悠久而独特的历史文化。
(1)依次给長段文字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塞(sāi)哺(bŭ)B.塞(sāi)哺(pŭ)C.塞(sè)哺(bŭ)D.塞(sè)哺(pŭ)(2)根据文意,在文段画线处填入的词语是。
2. “生态文化”组展示稿中有这样一段文字。
阅读这段文字,完成各题。
20世纪80年代以来,北京水资源极度短缺,由于天然降水偏少和上游水库① 等原因,三家店以下河道基本干涸,沙石河床裸露,河道生态功能严重② 。
2010 年2月28 日 ,北京永定河绿色生态走廊建设工程启动。
经过多年的不断治理,永定河沿线陆续增加河道蓄水,形成了湖泊、溪流、湿地和亲水景观;增加陆地植物、水生植物等,周边生态逐渐恢复。
从2020年3月15日开始,通过万家寨引黄工程调引的黄河水源源不断汇入永定河上游。
5月12日,永定河水流出北京,进入河北固安。
永定河北京段二十多年来第一次全线通水。
“往昔永定河哺育京师大地,③ ”北京的母亲河获得了重生,再现滔滔流水,这承载了北京人多年的梦想,给予了北京人无限的期待。
(1)在文段横线①②处填写词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①截流 ②蜕化B.①节流 ②退化C.①节流 ②蜕化D.①截流 ②退化(2)在文段横线③处填写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今日北京城实现千年梦想B.今朝黄河水滋养首都众生C.今日北京城开启万世宏图D.今朝黄河水接续汇入京城3. “红色文化”组一位同学在交流会上向同学们讲解西山永定河红色文化。
阅读下面交流稿中节选的一段文字,完成各题。
“西山永定河文化带”革命遗址众多,烙有深深的红色印记:二七大罢工掀起中国工人运动第一次高潮,卢沟桥抗战打响中国民族全抗战第一枪,香山成为中国革命从农村转向城市的第一站【甲】丰富厚重的西山永定河红色文化,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为人民谋幸福【乙】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与使命,是北京红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 分,是一张宣传北京红色文化的金色名片。
西山永定河文化带着力打造的长辛店、宛 平城、香山等七大红色文化展示群,是一块弘扬和传承北京文化的高地。
(1)在文段【甲】【乙】两处分别填入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 )A.【甲】省略号 【乙】逗号 B.【甲】省略号 【乙】顿号C.【甲】句号 【乙】顿号D.【甲】句号 【乙】逗号(2)画线的句子有两处表达欠妥,请你加以修改。
修改: 4. 同学们参观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看到了欧阳中石先生写的一幅书法作品。
下面对这幅书法作品的欣赏和正文《天净沙》①内容的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注:①[《天净沙》]内容是“乱云曾漫卢沟,黯然晓月遗羞。
今日长缨在手,苍龙授首,是谁敢问神州”。
A. 这幅书法作品字体潇洒遒劲;正文写出了抗战时期卢沟桥地区遭受外敌入侵的屈辱,表达了对强大的新中国凛然不可侵犯的殷切期待。
B. 这幅书法作品字体方正端庄;正文写出了抗战时期卢沟桥地区遭受外敌入侵的屈辱,表达了对强大的新中国凛然不可侵犯的无比自豪。
C. 这幅书法作品字体潇洒遒劲;正文写出了抗战时期卢沟桥地区遭受外敌入侵的屈辱,表达了对强大的新中国凛然不可侵犯的无比自豪。
D. 这幅书法作品字体方正端庄;正文写出了抗战时期卢沟桥地区遭受外敌入侵的屈辱,表达了对强大的新中国凛然不可侵犯的殷切期待。
5. 在研学活动结束后,同学们纷纷写下自己的感受。
其中修辞方法或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谁来把西山永定河文化带的优秀文化发扬光大?我们新时代的中学生首当其冲。
B. 永定河是北京的母亲河,她对世世代代北京人的养育之恩让我们永远铭记于心。
C. 永定河再次走过北京城,实现了北京人孜孜以求的梦想,令人欣喜,令人赞叹。
D.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西山永定河文化带定会焕发出青春活力,奏响迷人的乐章。
【答案】1. (1)C(2)无定河(意近即可)2. (1)D(2)B3. (1)B (2)修改:是一块传承和弘扬北京红色文化的高地。
4. C5. A【解析】【1题详解】(1)考查汉字的正确读音。
根据词语意思辨别拼音。
堵塞:受到阻碍,使其不通畅,无法正常运转。
读作:dǔ sè;哺育:喂养。
比喻培养,培育。
读作:bǔ yù。
故选C。
(2)考查根据语境补充词语。
所补充的词语与上下语境要契合。
根据“这条河水流经常横向摆动,河道经常变迁”的特点,我们可以形象地补充为“不定河”或“无定河”。
【2题详解】(1)考查根据语境选择合适的词语。
首先理解词语的意思,结合语境分析,选择合适的词语。
截流:指堵截水流,使改变流向。
节流:指流体在管道内流动,突然遇到截面变窄,而使压力下降的现象。
根据“三家店以下河道基本干涸,沙石河床裸露”分析,“截流”符合语境。
排除BC。
蜕化:虫类脱皮,比喻人形质改变。
退化:生物体在进化过程中某一部分器官变小,构造简化,机能减退甚至完全消失。
泛指事物由优变劣,由好变坏。
“生态功能”应该用“退化”。
故选D。
(2)考查根据语境选择合适的句子。
阅读语段,根据语境选择合适的句子。
根据上文“通过万家寨引黄工程调引的黄河水源源不断汇入永定河上游”,下句应该是赞美黄河的贡献,由下文“北京的母亲河获得了重生”,所以用“黄河水滋养首都众生”更合适,并且这两句话形成对偶,“往昔”对“今朝”;“永定河”对“黄河水”;“哺育”对“滋养”;“京师大地”对“首都众生”,故选B。
【3题详解】(1)考查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
根据前文“‘西山永定河文化带’革命遗址众多,烙有深深的红色印记”,然后列举了“中国工人运动第一次高潮”“全抗战第一枪”“中国革命从农村转向城市的第一站”,下文提出西山永定河红色文化“丰富厚重”,由此分析,应该还有很多红色印记,没有一一列举,所以甲处用省略号合适。
排除CD。
“为人民谋幸福”与“为民族谋复兴”是两个表并列关系的短语,应该用顿号隔开。
故选B。
(2)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
题干提示有两处错误,一处是语序颠倒,将“弘扬”与“传承”互换位置;一处是表意不准确,选段主题是“‘西山永定河文化带’革命遗址众多,烙有深深的红色印记”,所以将“北京文化”改为“北京红色文化”。
【4题详解】考查对书法作品的赏析。
首先看字体,这幅作品字体清新高雅,沉着端庄,俊朗而又飘逸,这是草书字体,所以B项中“字体方正端庄”表述错误,“字体方正端庄”是楷书字体特征,所以排除BD。
从内容上看,“今日长缨在手,苍龙授首,是谁敢问神州”中,“长缨”本指长绳,这里指革命武装;“苍龙”,比喻极其凶恶的人;“授首”,指投降或被杀。
这句话写出了新中国的强大不可侵犯。
“是谁敢问神州”表达对强大的新中国凛然不可侵犯的无比自豪之情。
不是殷切期待。
故选C。
【5题详解】考查修辞手法和词语的正确使用。
A.首当其冲:当:承当,承受;冲:要冲,交通要道。
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遭到灾难。
语境中,对于新时代的中学生将优秀文化发扬光大不能用“首当其冲”,故A错误。
二、古诗文阅读(共18分)6.默写。
①____________,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②但愿人长久,________________ 。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③古人志趣不尽相同,既有诸葛亮《出师表》中“ ______,______”的淡泊名利,也有刘禹锡《陋室铭》中“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安贫乐道,还有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忧国忧民。
【答案】(1). 大漠孤烟直(2). 千里共婵娟(3). 苟全性命于乱世(4). 不求闻达于诸侯【解析】【详解】古诗词默写一般分为直接型默写题和理解型默写题。
直接型默写题给出诗文的上半句或下半句,要求默写出下半句或上半句。
理解型默写则是给出了内容方面的提示,根据提示默写出符合要求的句子即可。
无论是哪种题型的默写,都需要学生不仅要背诵准确,而且要通晓其意。
本题易错字有“孤、婵、苟、侯”。
阅读《游山西村》,完成小题游山西村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7. 下面对这首诗理解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 诗歌写的是诗人游村的见闻和感受,整首诗无一“游”字而处处切题。
B. 诗歌前两句渲染丰收之年农村欢悦的景象,也道出了农家待客的热情。
C. 诗歌五、六句生动地描摹了一幅春社之后宁静而古朴的乡村生活画卷。
D. 诗歌结尾两句写诗人游兴未尽,表达诗人对乡村生活喜爱与向往之情。
8. 诗中极具哲理的画线句也富有画面感,请你发挥想象,描绘这幅画面。
9. 下列诗句蕴含的情感与“从今若许闲乘月”最相近的一项是()A.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B.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王昌龄《出塞》)C.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杜牧《泊秦淮》)D.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刘禹锡《望洞庭》【答案】7. C 8. 示例:沿着汩汩流淌的曲折的溪水,漫步在青翠的山间。
山回路转,不知穿过了几个村子。
正在迷惘之际,忽然眼前豁然开朗,山花明媚,柳树成荫,其间隐隐几间茅舍。
我仿佛看到了诗人喜形于色的兴奋之状。
9. D【解析】【7题详解】本题考查内容分析。
1)第三联翻译:吹着箫打起鼓春社的日子已经接近,村民们衣冠简朴古代风气仍然保存。
2)由翻译可知,是春社的日子接近了,故C项中“诗歌五、六句生动地描摹了一幅春社之后宁静而古朴的乡村生活画卷”表述错误,故选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