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特根斯坦后期语言哲学对英语教学的启示一文献分析以维特根斯坦为题在万方数据上找到1,078篇论文; 在中国知网CNKI上以维特根斯坦检索得到1640篇论文。
以维特根斯坦语言哲学思想与外语教学研究检索得到82个结果;在外文数据库EBSCO中输入Wittgenstein进行检索,得到1683条结果;以W ttgenstein‘s Philosophy AND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为题进行检索得到907条结果。
(一)、国外维特根斯坦一直是西方哲学家着重研究的一个风云人物,甚至被认为是现代西方两大哲学传统的融合者。
近几十年来,国际上已经出现了一批研究维特根斯坦的专家,如大卫·斯特恩(David Stern)、冯·赖特(V on Wright)、诺曼·马尔康姆(Norman Malcolm)、彼德·哈克(Peter Hacker)、戈登·贝克(Gorden Baker)、玛丽·麦金(Marie McGinn)、和布莱恩·麦奎尼斯(Brain McGuinness)等。
在1976 年,奥地利成立了维特根斯坦学会。
该学会组织召开了几次国际维特根斯坦专题研讨会。
一位现代哲学家享有专门学会的荣誉的为数很少。
80 年代以后,西方哲学界对维特根斯坦的研究进一步升温,数十部研究其哲学思想的专著先后问世(G.P.Backer & P.M.S.Hacker,1980;B.Rundle,1990;J.Genova,1995;P.Hacker,1996;D.Hutto,2003;等等)。
大体上说,国外对维特根斯坦的研究在研究方式上主要分为三类:传记回忆、对比研究和专题阐释;在研究内容上主要研究其前期著作《逻辑哲学论》以及后期著作《哲学研究》。
维特根斯坦前后期思想的显著差异主要体现在这两本书中,学者们将目光投向这种对比研究。
二、国内在我国哲学界、语言学界及语言哲学界,一些专家学者一直从事维特根斯坦思想的研究,并取得了相当的成果。
具体讲,目前国内研究维特根斯坦的知名学者主要有韩林合、江怡、张学广和涂纪亮等。
韩林合和江怡主要是对其前期《逻辑哲学论》的导读与研究;张学广讨论了维特根斯坦与理解的问题;而涂纪亮侧重于其后期哲学思想的研究。
由涂纪亮等学者翻译并整理的《维特根斯坦全集》(1——12 卷)是目前国内最为全面地收集维特根斯坦著述的丛书。
2008 年12 月,由中国人民大学主办的我国第一届“维特根斯坦与当代哲学研讨会”在北京召开。
此次会议汇集众多国内维特根斯坦的研究者,基本上代表国内研究的较高水平。
虽然国内研究已取得一定成果,但是由于维特根斯坦相关译著的匮乏及其他种种原因,同国外相比,国内的研究还比较薄弱。
目前还没有学者从“分析哲学和语言哲学的核心内容”——意义理论方面探究其前后期思想的关联。
并且,学者们关于维特根斯坦意义观的研究大多集中在他的前期思想——“图像论”的意义观,以及后期思想——“游戏论”的意义观。
通过文献检索,我们可以看出在维特根斯坦语言哲学思想与外语教学的研究方面,国外要比国内进步的多,研究成果也比较多,国内则相对较弱。
因此本文着重从维特根斯坦语言哲学思想对外语教学的启示方面进行研究。
《维特根斯坦的“语言游戏说"与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维特根斯坦语言游戏说与外语教学》《生活形式:维特根斯坦哲学思想对外语教学的启示》维特根斯坦的哲学思想综述维特根根斯坦前期语言哲学思想主要体现在《逻辑哲学论》,主张“图像论”认为语言是对世界事态的摹画,另一核心概念是逻辑形式,其实就是用数学的真值函数(真值函项的一般形式是【P, x, N(x)】即他对命题的一般形式的理解这个式子中P表示的是任意一组基本命题的全体,即这个运算的初始对象的集合;x表示的是把N这个运算运用于初始对象即任意一组基本命题的全体,即是对初始对象实施的第一步操作运算;N(x)表示的是把运算的结果和初始对象一起再次进行的N的运算。
)的方法来对语言进行形式演算,那么这种语言本质上是由规则导出语言,即先有规则,后有语言,只研究语义和规则,直接导致的是英语教学中重视句法研究和训练。
受罗素和弗雷格的影响,维特根斯坦前期研究的是一种‘理想的语言’;通过真值函项理论,维特根斯坦完成了他对于语言的逻辑分析,实现了对于语言的逻辑构建,从而使语言成为一个精细严密的严格逻辑体系,能够和世界对应起来,进而为构建整个《逻辑哲学论》的哲学体系打下基础。
(该句引自韩林合:《逻辑哲学论研究》,商务印书馆,2000 )后期维特根斯坦发生了思想的巨大转变,这体现在后人为他整理出版的《哲学研究》。
主要关于语言本质的思想是“语言游戏论”,“生活形式说”,“家族相似性”,即主张‘自然语言’(日常语言),“语言游戏”强调语言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以及语言在日常生活中运用的多样性,要求从动态出发观察语言意义。
(维特根斯坦“语言游戏说”与二语习得外语学刊杨佑文)这种语言本质观其实是主张先有语言,后有规则,语言是有歧义的语言,那么接下来便是语用学的研究。
维特根斯坦认为语言的意义就是它使用,而使用的场景不同,便会有不同的意义,也就是说语言的意义在于他在不同情境中的运用。
在维氏之前,佛雷格在《算术基础》的引言中提出了三个重要的方法论原则,其中之一便是“语境原则”,即“决不孤立地询问一个词的意义,而只在一个命题的语境中询问词的意义”,意即词只有在句子的语境中,词才有意义;与维氏异曲同工,巴赫金说使用语言时说话者应注意的不在于形式的一致性而在于他在这一语境中获得的新的和具体的意义;与维氏一脉相承,以奥斯汀与塞尔为首的日常语言学派,发展了言语行为理论,成为后来语用学的核心理论。
言语行为理论描述某些语词所能完成的各种不同的功能以及完成这些功能的条件。
与之相类似,著名功能语言学家韩礼德,强调语言教育中的“语境”观念;他深刻地论述了语言教育中的情境,文化语境,主张语言教师要主动地为自己的语言教学创造语境. 在20世纪60年代,当语境理论为应用语言学界所熟悉之后,教师们通过“语境化”的做法来改进他们的教学方法,其中较早的一个成果就是所谓的:“情境教学法”(situational approach 。
(韩礼德韩礼德语言学文集湖南教育出版社P403)情境也是语用学中的一个重要的概念和研究领域,语言总是在某些社交场合(情境)中使用,离开这些社交场合,语言就没有意义,也不能被理解,于是情境教学大纲应运而生,在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广泛传播。
(英语教材分析与设计程晓堂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社会语言学家弗斯根据马林诺夫斯基的看法,首次成功的阐述了说话人、语言形式、语言环境等的相互关系,创立了语言学研究中的“语境学说”。
源远流长,现代语言学之父索绪尔区分了语言和言语,先有言语,之后才有记录言语的书面语言;索绪尔认为,语言行为也有外部制约,那就是一种抽象的语言系统。
这种系统同一切社会惯例一样,是一切社会成员共同遵守的、约定俗成的社会制度。
(索绪尔语言哲学思想源流考左广明长春师范学院学报 2009)那么我们很难不说索绪尔的这种社会制约论就是言语的社会情境制约性。
社会情境决定着言语的发展。
美国逻辑学家巴威斯(Jon Barwise)和佩里(John Perry)从信息处理角度提出意义的关系理论,认为意义的自然的家是世界,意义源于在情境(现实世界的一部分)中的成立的,规律性的关系。
总之,维特根斯坦从语言哲学的角度,揭示了语言的本质:语言的意义就是在不同情境中的使用,在语言哲学界继往开来,影响深远。
二研究意义:1理论意义自从有外语教学以来,在外语教学的指导理论上就一直存在分歧,有人认为外语教学要以教育学为指导,有人认为应以心理学为指导,还有人认为既然外语是一门语言,就应当以语言学为指导,然而,笔者认为,这些观点都有失偏颇,都各自只从某一方面反映了语言教育的规律。
外语教学既然是语言教学,而语言有其自身的规律,语言哲学是语言内部的本质的规律性反映,那么语言教学也应该顺应语言的内部规律。
以语言哲学为指导,从宏观上,弥补了以往语言教学指导原则上的不足,为语言教师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广阔的视野。
笔者认为,凡是阐明了语言本质,反映语言与现实的关系,对语言内在规律进行分析的语言哲学理论都应成为外语教学的理论基础。
清华大学蔡曙山教授说,任何一门科学,在遇到无法解决的矛盾时都要求助于哲学,那么用语言哲学思想指导外语教学就成为必然。
2.实践意义解决现存外语教学中的矛盾和问题1)英语教与学的矛盾(包括课上学与课下练的矛盾)2)英语课堂母语教学与目标语教学的矛盾(包括本土文化与目标语文化的矛盾)3)语言学得与习得的矛盾4)准确性与流利性的矛盾5)课堂语境创设与优化6)传统课堂与现代英语教学的矛盾7)学习与应用的矛盾三理论指导本文设想通过维特根斯坦后期语言哲学思想的研究来指导外语教学,结合二语习得理论,(人习得语言离不开社会这个大的语境);教育语言学中的中介语理论;(语言游戏的社会活动动态开放与中介语理论的契合)来探讨解决现存外语教学中的矛盾和问题。
四大致框架:1 维特根斯坦语言哲学思想概述2. 语言游戏说对应的教学启示及规则应遵循的原则;家族相似论对应的教学启示3 国内外外语教学流派的演化及其哲学理论理论基础分析4. 现代外语教学法分析维特根斯坦语言哲学对应的现代教学理论启示5. 现代外语教学存在的矛盾6. 解决实际英语教学实际矛盾五研究方法1.文献查阅法2.学习语言哲学心得3. 理论思辨法逻辑分析法(包括归纳演绎法)4.理论与实践相结合5. 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参照外语教学中的科研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