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泊桑与羊脂球
私生活的放荡以及积劳成疾,使之在1893 年7月6日去世,享年43岁。
主要长篇小说
《一生》(1883) 《漂亮朋友》 (又译《俊友》 ,1885) 《皮埃尔和若望》(1887) 《像死一般坚强》(1889) 《我们的心》(1890) 其中前两部已列入世界长篇小说名著之林。
主要短篇小说
《羊脂球》(1879)
“随后,有人迟早可能还需要他的保护。 既然应付着他,也许可以少供养几个士兵吧。 并且为什么要去得罪一个完全可以依靠的 人?”
终于有人根据那种从法国人的娴雅性情 所演绎出来的莫大理由,说是不在公开地点 和外国军人表示亲近,那么在家里讲究礼貌 原是许可的。
羊脂球的形象
矮矮的身材,满身各部分全是滚圆的,胖得像 是肥膘,手指头儿全是丰满之至的,丰满得在每一 节小骨和另一节接合的地方都箍出了一个圈,简直 像是一串短短儿的香肠似的;皮肤是光润而且绷紧 了的,胸脯丰满得在裙袍里突出来,然而她始终被 人垂涎又被人追逐,她的鲜润气色教人看了多么顺 眼。她的脸蛋儿像一个发红的苹果,一朵将要开花 的芍药;脸蛋儿上半段,睁着一双活溜溜的黑眼睛, 四周深而密的睫毛向内部映出一圈阴影;下半段, 一张妩媚的嘴,窄窄儿的和润泽得使人想去亲吻, 内部露出一排闪光而且非常纤细的牙齿。
羊 脂 球
羊 脂 玉
主要人物:
葡萄酒批发商行老板鸟先生夫妇 棉纺厂老板乃卡雷·拉马东先生夫妇 于贝尔·德·布雷维尔伯爵夫妇 民主人士科尔尼代 两个修女 妓女羊脂球 普鲁士军官
故事简介
故事发生在普法战争中的法国。普鲁士军队进入 卢昂后,一些有神通的人士想方设法离开卢昂,旅途 比想像中的要艰难、漫长,在大家饥肠辘辘且无处觅 食的情况下,“羊脂球”慷慨地拿出自己的食物与大 家分享。于是,一行人暂时成为朋友。途中,马车遭 德军拦截,为首的军官向“羊脂球”提出非分要求。 在祖国的敌人面前,“羊脂球”决定捍卫自己的尊严, 断然拒绝了德军军官的要求。旅伴们最初对她的举动 表示赞同,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意识到自己的利 益会遭受损失,便不择手段地对“羊脂球”施加压力, 迫使她就范。当“羊脂球”最终为了他们的利益而牺 牲了自己的时候,她得到的却是鄙视和唾弃。
《我的叔叔于勒》(1883)
《米隆老爹》(1383)
《两个朋友》(1883)
《项链》(1884)等在内的一大批思想性和 艺术性完美结合的短篇佳作。
短篇小说的创作题材:
普法战争 巴黎的小公务员生活 诺曼底地区乡镇的风光和轶事
莫泊桑与《羊脂球》
他于1876年结识了阿莱克西,瑟 阿尔等作家,他们都共同以左拉为崇 拜对象,经常在左拉坐落在巴黎郊区 的梅塘别墅聚会,是为“梅塘集团”。 1880年,“梅塘集团”六作家以普法 战争为题材的合集《梅塘之夜》问世, 其中以莫泊桑的《羊脂球》最为出色, 这个中篇的辉煌成功,是莫泊桑一夜 之间即蜚声巴黎文坛。
很多被商业弄昏了头脑的大肚子富翁都愁 闷地等候战胜者,想起自己厨房里的烤肉铁叉 和斩肉大刀设若被人当做武器看待,都不免浑 身发抖。
根据他家庭里的一种光荣传说,亨利四世 曾经使得布雷维尔家族的一个妇女婚外怀孕, 她的丈夫因此被封为伯爵,并荣升为该省总督。
乃卡雷·拉马东太太比她丈夫年轻得多,素 来是卢昂驻军中出身名门的官长的“安慰 品” 。
选材,日常生活故事。(普法战争的一 个小角落中短短6天发生的事) 人物描绘上,真实自然。 语言上,白描勾画、精细入微。 独特的立足点——以妓女羊脂球当作正面 人物来歌颂。
大量的铺陈(故事开头对残兵的描述) 讽刺和对比
“ 这些士兵并不坏,他们会帮忙干活,
就像在自己家一样,穷人之间,就应该互 相帮助,要知道,要打仗的是那些大人 物。”
时常有船户或者渔人从水底捞起了日耳
曼人的尸首,这种包在军服里边发胀的尸首都 是生前被人一刀戳死的或者一脚踢死的,脑袋 被石头碰坏或者从桥上被人一下推下来落到水 里。河底的污泥隐没了英雄行为,无声的袭击, 这些远比白天的战斗可怕却没有荣誉的声光。
因为对入侵者的憎恶,素来能够教三五个 胆大的人格外坚强起来,使他们为了一个信念 而不顾性命。
日耳曼军官
一个非常之瘦的高个儿青年人,头发是金 黄的,军服紧紧地缚着他的腰身仿佛是一个女孩 子缚着腰甲,平顶的漆皮军帽歪歪地偏向一边, 使人觉得他很像一家英国旅馆里的小使。他两撇 长得过度的髭须直挺挺地翘起不断地向上收束, 最后只有一茎金黄色的毫毛,纤细得教人望不见 它的梢末,那像是压着他的嘴角儿,牵着他的腮 帮子,在嘴唇上印出一道下坠的折纹。
莫泊桑 和 《羊脂球》
“短篇小说之王”
——法朗士
布局、喜剧性 和观察的杰作。
——福楼拜
莫 泊 桑 的 家 乡 诺 曼 底
莫泊桑简介( 1850——1893)
是 19 世 纪 后 期 自 然 主 义 文 学潮流中仅次于左拉的大作家, 他继承了法国现实主义的创作传 统,又接受了左拉的影响,带有 明显的自然主义倾向。
不久普法战争爆
发,莫泊桑被征入伍。 在军队里担任过文书与 通讯工作。在这场灾难 中,他目睹了法军可耻 的溃败,当权者、有产 者的卑劣,普通人民爱 国主义的热情与英勇抗 敌的事例,感触很深, 日后成为了他文学创作 的又一个重要源泉。
战后退伍,由于家庭经济的拮据,莫泊桑 于1872年3月开始在海军部任小职员,7年之后, 又转入公共教育部,直到1881年完全退职。在 小职员空虚无聊的生活中,莫泊桑不幸染上了 无行的恶习,私生活放荡,这种下了他过早身 亡的祸根。但另一方面,他又勤奋写作,并且 拜福楼拜为师,在他的具体指导下刻苦磨砺达 十年之久 。
生平 莫泊桑(Maupassant 1850~1893)
生于法国西北部诺曼底省的一个没落贵 族家庭。莫泊桑在诺曼底的乡间与城镇度过 了他的童年,在1859年至1860年随父母到巴 黎小住就读于拿破仑中学,双亲离异而随母 又回到诺曼底。
故乡的生活与优美的大自然给莫泊桑的 影响很深,成为了他日后文学创作的一个重 要源泉。
《羊脂球》所体现的主要思想:
热情讴歌下层平民的爱国主义精神。 无情揭露有产者、上流人的“爱国”外衣。 对资产阶级上流社会的讽刺与批判。 揭露外国进略者的丑恶嘴脸。(普鲁士军 官的形象) 对普鲁士铁蹄下的懦弱市民的讽刺。 赞扬反抗。 对战争的不满和怀疑。
艺术成就:(逼真、自然——首要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