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传染病与寄生虫病

传染病与寄生虫病

传染病与寄生虫病
传染病概述
概念 传染病是由病原微生物通过一定的传播途径进入 易感人群的个体所引起的一组疾病,并能在人群 中引起流行。
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 必须同时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三个 环节。
本章主要内容
结核病
概述 肺结核病 肺外结Leabharlann 病伤寒 细菌性痢疾 阿米巴
性传播性疾病
结核病—概述
病因和发病机制
入侵≠感染 感染≠ 发病
成人O.T.或PPD(+) 5%发病
影响发病的因素
细菌 VS 机体 (毒力、数量) (免疫力与变态反应强弱)
非特异性抗感染免疫(初次感染)
充血、水肿、嗜中性白细胞+巨噬细胞浸润 对T·B·菌无杀灭作用,吞而不杀 2 – 3wks产生特异性免疫+变态反应
部形成空洞。或播散到其他部位。 x线检查,病灶阴影密度深浅不一,出现透亮区及大小
钙化的结核灶内常有少量结核杆菌残留,当机体抵抗力降低时可复 发进展。 x线 : 纤维化病灶呈边缘清楚,密度增高的条索状阴影; 钙化灶为密度甚高、边缘清晰的阴影。 临床称为硬结钙化期。 ▲临床痊愈:少量菌存活于纤维化或钙化灶中,机体(或局部)抵抗力 下降时致病
结核病基本病理变化的转化规律
二、转向恶化 (1)浸润进展: 病灶周围出现渗出性病变,并继发干酪样坏死。 x线检查,原病灶周围出现絮状阴影,边缘模糊。 临床上称为浸润进展期。 (2)溶解播散: 干酪样坏死物液化,并经体内的自然管道排出,致局
一、转向愈合 (1)吸收、消散: 渗出性病变的主要愈合方式,另外见于较小的
干酪样坏死灶及增生性病灶。 x线 :渗出性病变的云絮状阴影逐渐缩小或被
分割成小片,以至完全消失。 临床上称为吸收好转期。
结核病基本病理变化的转化规律
(2)纤维化、钙化: 增生性病变和小的干酪样坏死灶发生纤维化; 较大的干酪样坏死灶需包裹钙化。
病因和发病机制
病原菌:结核分枝杆菌,主要是人型、牛型。 传播途径:主要经呼吸道传染,也可经消化道感染,少数经皮肤伤口感
染。
传染源:结核病人
胡伯块茎,肺结核的故事,
1943年 哈利A.威尔莫 这个说明书是哈利.威尔莫为国 家防痨病协会创作的,哈利的 结核病是自己治愈修复的。警 告书记载了乐土O的肺部一个拟 人化结节的冒险历程。上图中, 胡伯块茎和他的咳嗽飞沫都会 使周围的人成为受害者。
结核病—概述
病因和发病机制
细菌致病力:(不产生内毒素和外毒素,致病与菌体成分有关) 脂质:主要为糖脂成分:
索状因子(6,6双分支菌酶藻糖),破坏Mit和溶酶体膜 蜡质D:强力佐剂,诱发免疫和变态反应 磷脂:抵抗巨噬细胞消化,使Mφ转化为类上皮细胞
多糖: 脂糖甘露聚糖(LAM) 抑制巨噬细胞活动,诱发 Mφ分泌TNFβ、 IL-10等
构成。典型者结节中央有干酪样坏 死。 结节小,直径约0.1 mm。可融合。 融合结节境界分明,粟粒大小,呈灰白半透明状。有
干酪样坏死时略显微黄,可微隆起于器官表面。
结核病的基本病理变化— 结核结节: 细胞演化
巨噬细胞
吞噬 体积增大
结核杆菌
融合
朗格汉斯巨细胞
核分裂
上皮样细胞
结核病的基本病理变化— 结核结节: 细胞演化
淋病 尖锐湿疣 梅毒
神经系统传染病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流行性乙型脑炎
结核病--概述
概念
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肉芽肿病。 累及全身各器官 ,但以肺结核多见。
病因和发病机制
诱发因素
人文社会因素:贫困、居住拥挤 慢性疾病:糖尿病,何杰金氏病
硅肺,酒精中毒 免疫抑制:HIV,老年
结核病--概述
病变
机体状态 免疫力 变态反应
渗出为主浆液性或浆液纤维索性

较强
结核杆菌 菌量 毒力


增生为主结核结节 坏死为主干酪样坏死
较强 低
较弱 强
少 较低


结核病—概述
结核病的基本病理变化
1.以渗出为主的病变 出现在早期或机体抵抗力低下,菌量多,毒力强或变
态反应较强时。 好发部位 :肺、浆膜、滑膜和脑膜等处。 病变性质:浆液性或浆液纤维素性炎。 病变:中性粒细胞 巨噬细胞
蛋白:胞壁酰双肽,强力佐剂,增强免疫(变态)反应 高免疫源性热休克蛋白诱发自身免疫反应
结核病—概述
发病机理:
巨噬细胞 结核杆菌 ----肺泡 吞 噬
局部炎症反应
TB繁殖
血行播散
机体细胞免疫: 结核菌素实验+
变态反应:肉芽肿, 干酪样坏死
•结核病的免疫反应和变态反应(Ⅳ型)常同时发生和相伴出现。 •变态反应的出现提示机体已获得免疫力,对病原菌有抵抗力。 •变态反应同时伴随干酪样坏死,试图破坏和杀灭结核杆菌。
Inhalation of virulent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organisms and culminati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ell-mediated immunity to the organism.
表1.结核病基本病变与机体的免疫状态
可查见结核杆菌 结局:完全吸收不留痕迹,或转变为以增生为主或以
坏死为主的病变。
结核病的基本病理变化
2.以增生为主的病变 条件:当细菌量少,毒力较低或人体免疫反应较强时, 病变性质:以增生性变化为主,形成结核结节。 结核结节:细胞免疫
结构:由上皮样细胞、朗格汉斯巨细胞、外周局部集 聚的淋巴细胞和少量反应性增生的成纤维细胞
结核病的基本病理变化
3.以坏死为主的病变 条件:菌量多、毒力强,机体抵抗力低或变态反应强时 肉眼:呈淡黄色、均匀细腻,质地较实,状似奶酪,故称干
酪样坏死。
镜下:红染无结构的颗粒状物。 干酪样坏死对结核病病理诊断具有一定的意义 干酪样坏死物中有结核杆菌,可成为结核病恶化
进展的原因。
结核病基本病理变化的转化规律
上皮样细胞:呈梭形或多角形,胞质丰富,染淡伊红色, 境界不清。核呈圆或卵圆形,染色质甚少。 上皮样细胞的活性增加,有利于吞噬和杀灭结核杆菌。
朗格汉斯巨细胞:多核巨细胞,胞质丰富。其胞质突起常 和上皮样细胞的胞质突起相连接,核与上皮样细胞核相似。 核的数目由十几个到几十个不等,有超过百个者。核排列 在胞浆胞质周围呈花环状、马蹄形或密集于胞体的一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