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建筑课件
✓ 劳动力成本上升:人口红利逐步退出,2012年适龄劳动人口首次下降, 现场劳动力匮乏、成本大幅提高
✓ 房屋造价及管理成本的变化:缩短总工期,加快资金周转、提高资金使 用效率;大幅度减少现场施工中的模板、钢筋、混凝土工程量及浪费; 降低使用管理成本、维修成本
✓ 大幅度减少建筑垃圾,降低噪声污染,节约用水,降低劳动强度,改善 作业条件
✓ 技术逐步成熟,经济实力逐步增强
B
8
新机遇:符合科技发展规划
符合《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 中“城 镇化与城市发展” 重点领域中“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以及“建筑施 工与工程装备”优先主题任务。
符合国家发改委和住房城乡建设部联合发布的《绿色建筑行动方案》 (国办发〔2013〕1号)中关于“推动建筑工业化”主题。
装配式建筑介绍
B
1
目录
u前言
u一、相关概念简介
u二、施工工艺简介
u三、与传统工艺的比较
u四、常用结构体系
u五、相关政策简述
u六、装配式建筑施工存在的问题
u七、结论与展望
B
2
前言
我国建筑施工主要采用现场施工为主的传统生产方式,这种生产方 式工业化程度不高、设计建造比较粗放、建筑产品质量不稳定、建设效 率低、劳动力需求量大、材料损耗和建筑垃圾量大、资源和能源消耗较 大,不能满足节能、环保的可持续发展建设要求。
装配式
传统式
B
44
与传统方式对比的优点: PC构件在工厂预制,构件运输至施工现场后通过大 型起重机械吊装就位。操作工人只需进行扶板就位,临时固定等工作,大幅降 低操作工人劳动强度。
装配式
传统式
B
45
与传统方式对比的优点:门窗洞预留尺寸在工厂已完成,尺寸偏差完全 可控。室内门需预留的木砖、混凝土块在工厂也完成,定位精确,现场安 装简单,安装质量易保证。
B
23
建筑整体装配阶段工艺介绍: 10、吊装楼梯梯段。
B
24
建筑整体装配阶段工艺介绍: 11、工作面安装安全防护措施。
B
25
建筑整体装配阶段工艺介绍: 12、楼板拼缝处抗裂钢筋安装。
B
26
建筑整体装配阶段工艺介绍: 13、楼板内预埋管线安装、面层钢筋绑扎。
B
27
建筑整体装配阶段工艺介绍: 14、楼板混凝土浇筑。
土预制构件进行装配化施工,具有节约劳动力、克服季节影响、便于常年 施工等优点。推广施工混凝土预制构件,是实现建筑工业化的重要途径之 一。
B
11
v 2、装配率 (又称PC率) 建筑单体范围内,预制构件混凝土方量占所使用的所有混凝土方量的
比率称为装配率。通常按正负零以上部分核算,国家暂无统一的明确规 定。
按当前业内成熟的设计和 施工方法,水平构件采用叠 合式构件,竖向构件采用现 浇,结构体系视为整体式结 构体系,可符合抗震要求。
B
13
v 5、预制保温墙体 由保温层、内外层混凝土墙板
组成的一种夹芯式墙体。该墙体在 预制构件厂制作生产,然后运输至 施工现场进行安装使用。
v 6、建筑信息模型(BIM)
BIM是一种利用数字技术表达建 筑项目几何、物理和功能信息以支
大变革
1、手工——机械
2、工地——工厂
3、施工——总装
4、农民工——产业工人
5、技术工人——操作工人
B
39
真正实现“五节一环保”
节水 80% 节能 70% 节时 70% 节材 20% 节地 20%
B
低碳环保
40
绿色施工 完全践行绿色低碳的建筑理念
安全 环保
施工用人量大幅减少,不用搭设 外脚手架,降低安全隐患
装配式
传统式
B
48
与传统方式对比的优点:大部分混凝土预制构件在PC工厂内生产完成, 现场仅是组装,受天气影响小,不会因恶劣气候影响工期。
装配式
传统式
B
49
与传统方式对比的优点:管线工厂内预埋到位,现场无需后开槽,部品 化全装修成品房
装配式
传统式
B
50
• 与传统方式对比有待改进处:
• 1、国内市场认可度小,研究起步晚,技术有待成 熟;
• 2、装配式建筑专业工厂少,容易价格垄断,成本 居高不下;
• 3、传统建筑设计院无足够的专业人员进行该设计, 需专业厂家进行深化设计,方案阶段即需介入;
• 4、大部分配件需在工厂内完成,由工厂运至现场, 若距离过长,增加了时间成本及路费;
• 5、规模低于10万㎡的建安成本高于传统工艺;
• 与传统方式对比有待改进处: 6、预制板由业主后开槽装修难度较大,管线需工厂预埋到位,适合精装, 或者减少装配率,内墙采用砌块填充墙,现场施工;
内外装修 景观与外场管线
现场进行装配式工业施工, 至少需3-5个月 主体完成后再加2个半月
完成±0以下部分即可进场 主体完成后进场施工 施工,预留出施工通道及场 地
水电安装 从动工到交付
与主体及装修同步 最快10个月
至少需2-3个月 至少需要24-30个月
建筑工业化方式与传统方式建造综合单方造价对比表
B
28
建筑整体装配阶段工艺介绍: 15、进入上一层结构施工,拆除栏杆,吊装外墙板。
B
29
三、与传统工艺比较
B
36
技术体系 品质 工期 成本
节能环保
工业化技术体系
传统建筑体系
高
一般
工业化方式的材质与PC结构在防水、防 传统方式对工艺质量的管控较难,工人素
火、隔音、抗渗、抗震、防裂方面能做到 质不一,手工作业品质监控难度高,容易
结构形式
单层框架结构 (2-5层)
小高层 (8-15层)
高层 (15-30层)
工业化项目 1200-1400 900-1000 1100-1300
注:基础±0以上部分,含外装涂料
传统施工项目 相对传统方式降低
1300
持平
1200-1300
约23%
1400-1600
约19% 单位:万元
B
43
与传统方式对比的优点:现场施工取消脚手架,取消了室内、外墙抹灰工序, 钢筋由工厂统一配送,楼板底模取消,墙体塑料模板取代传统木模板,现场建 筑垃圾可大幅减少。
• 建筑产业现代化的需求 :
u 建筑行业节能减排的需要 u 改变建筑设计模式和建造方式,提高建筑科技含量、性能和质量的
需要 u 解决建筑市场劳动力资源短缺的需要 u 有效保证工程质量、节约资源和降低成本的需要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现代建筑产业化的主要结构形式
B
3
发展历史:国内
ü 20世纪50年代:开创(主要是前苏联技术) ü 20世纪60~80年代:发展 ü 20世纪90年代:低潮 ü 21世纪10年代:恢复、发展、创新 ü 形成部分技术和技术标准,但不完善、不系统
低碳环保的生产建造方式,每百
平米减少5吨建筑垃圾
B
41
管理先进,工期缩短:
建筑工业化方式与传统方式建造阶段资源消耗对比: (以30层精装住宅为例)
建造方式 主体工程
工业化建筑方式
5天一层,所有部品与构 件均在工厂制造,现场进 行标准化。精细化组装。 5个月内完工。
传统建筑方式
最快5天一层,受天气影 响,搭脚手架,隐患大, 手工作业,品质难保障, 进度难控制。至少6个月。
18
建筑整体装配阶段工艺介绍: 5、柱、剪力墙钢筋绑扎。
B
19
建筑整体装配阶段工艺介绍: 6、电梯井道内模板安装。
B
20
建筑整体装配阶段工艺介绍: 7、剪力墙、柱模板安装。
B
21
建筑整体装配阶段工艺介绍: 8、墙、柱浇筑混凝土。
B
22
建筑整体装配阶段工艺介绍: 9、墙柱模板拆除、楼板支撑搭设、安装叠合式楼板。
规划设计反复、材料选型采购不一;项目 成本测算差距大,目标成本难以准确制定; 施工过程设计变化多,签证过多,过程成 本控制难度大。
优
差
工地干净整洁,节水80%,节能70%, 浪费资源,材料耗费量大,扬尘起灰,建
节时70%,节材20%,节地20%。安全 筑垃圾多,噪音大、污水多、安全事故多
事故基本无。
中国每年竣工的城乡房屋建筑面积约20亿平方米,是当今 世界最大的建筑市场;
国家明确提出加快城镇化建设,城镇化水平要从2012年52 %提高到2020年的60%左右。
B
7
新机遇:符合“五节一环保”和产业转型升级
✓ 建筑功能和质量要求提高:可实现外装修、内装修与混凝土受力构件一 次制作,提高使用功能和工程质量
B
5
国内传统建筑产业化存在主要问题
✓ 建筑功能/使用功能:户型单一 ;渗漏;不保温、不节能;标准低, 质量差,粗制滥造,寿命低;
✓ 结构问题:抗震性能(节点等)受质疑;房屋高度受限;耐久性差
✓ 成本:20年来,随着产业形态的改变,和现浇结构相比不占优势 (劳动力、运输、产业链不完备)
B
6
新机遇:需求强大,市场广阔
预制混凝土框架结构按连接方式分为两类: u 等同现浇结构(刚性连接) u 不等同现浇结构(柔性连接)
B
56
框架结构:刚性连接
基于一维构件 把梁、柱预制成一维构件,通过一定的方法连接而成 预制构件端部伸出的预留钢筋焊接或用钢套筒连接,然后现场浇筑混凝土
装配式
传统式
B
46
与传统方式对比的优点:保温板夹在两层混凝土板之间,且每块墙板之
间有效的防火分隔,可以达到系统防火A级,避免大面积火灾隐患。且保 温效果好,保温层耐久性好,外墙为混凝土结构,防水抗渗效果好。
装配式
传统式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