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漫主义文学作品
郁是勒内式的世纪病的典型特征。
(二)雨果:(1802-1885)
雨果是浪漫主义文学 的杰出代表,法国恶 魔派的代表人物。
著名的诗人、剧作家、 小说家和政论家。
雨果也是一位长寿作 家,他的创作生涯长 达60年之久。他的创 作反映了法国的重大 历史进程和文学进程。
《克伦威尔》
雨果开始写作,效仿夏多布里昂,带有浓 厚的保守倾向。
成名作是《恰尔德·哈洛德游记》
鲁迅称拜伦是浪漫诗派的“宗主”; “19世纪最伟大的天才”;“思想界 君王”。
带有强烈自传色彩的长篇叙事诗。诗中主 人公忧郁厌世情绪和狂放不羁的生活态度, 对人生和现实的敏锐洞察,对自由的热烈 追求和对被奴役人民的深深的同情,都给 当时的公众留下了强烈的印象。
《恰尔德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哈洛德游记》思想内容
描写奇异神秘的故事,(在神秘奇幻的宗 教式的自然世界里乞求上帝的灵光普照万 物,让人间变得像天堂一般圣洁和光明。) 和异国风光 。 (柯尔律治《古舟子咏》)
(二)拜伦(1788-1824)
拜伦长诗《该隐》 里有这样一段:
谁会为了恶本身带 来的悲苦而一心去 追求恶呢?没有一 个人——决不会这 样。之所以追求恶, 那是因为恶乃一切 生物与非生物借以 产生之酵母!
美学思想,关于美丑对照的原则 。
佛罗洛形象
他既是宗教恶势力的代表,又是宗教恶势 力的牺牲品,本来很有人性,宗教生活、 教义把它变成违反人性的禁欲主义者,但 其道德观使其自然本能和欲望畸形化变为 疯狂兽性。
矛盾性更深刻的暴露出了宗教生活、教义 、势力的违反常人性,使一个本来正常的 人,甚至是优秀的人陷入罪恶和痛苦的深 渊。
《异教徒》《阿比道斯的新娘》、 《海盗》《莱拉》《柯林斯之围》 和《巴里西耶》
每篇都是诗体的中篇故事。
“拜伦式英雄” 他们的共同特点:
异常孤傲、忧郁、倔强,对当时社会反感、
蔑视,追求自由,具有个人主义、无政府 主义的反叛精神,伤感情调很重。他们都 有非凡的才能和力量,但在现实社会中却 无用武之地,他们和罪恶的社会势不两立, 却又脱离人民,蔑视群众;他们以毫不妥 协的精神,单枪匹马的形式去反抗社会。 只能以失败告终。他们反抗社会是出于个 人的原因,追求个人的自由,没有明确的 斗争目的。这些形象带有诗人本人的思想 特征,故称之为“拜伦式英雄”。
主要活动时空是15世纪的巴黎圣母院。 主要人物:巴黎圣母院的副主教弗罗洛;
吉普赛女郎爱斯梅拉达;奇丑无比的敲钟 人卡西莫多;卫队长弗比斯。
最成熟的浪漫风格《巴黎圣母院》
作者的政治倾向和思想倾向——把佛 罗洛看作基督教中黑暗势力的一个象 征,加以猛烈的抨击,歌颂了美和爱。
艺术上的特色 :丑就在美的旁边,畸 形靠近着优美,粗俗藏在崇高的背后, 恶与善并存。
“她长得很美,褐色的长发、 漆黑的大眼,不时轻轻一抿的 小嘴,纤细轻盈的腰肢、精巧 灵活的双脚以及举手投足间显 现的天然和谐的神韵,如天籁 般迷人的歌声,可以说是造物 的精品 。”
卡西莫多
他是一个外表丑与内在美的紧密结合。
作者给了外表丑陋无比的加西莫多以一个 无比高尚的灵魂。很好地体现了自己的美 学原则,也表达了自己对道德美的追求。 雨果对加西莫多的饱含赞美的,与外表奇 美的爱丝梅拉达一样,奇丑的无比的加西 莫多同样寄托了作者的道德理想。相貌的 丑无关紧要,关键的是灵魂的崇高。
3、重视民间文学:
4、追求出奇制胜的艺术效果
二、浪漫主义与古典主义区别 第一,对历史动力的认识: 古典主义:一元,向心; 浪漫主义:多元,离心; 第二,对待理性的态度: 古典主义:崇尚理性、道德;
浪漫主义:鼓吹非理性、非道 德、强调唯美;
二、浪漫主义与古典主义区别
第三,文学艺术的目的: 古典主义:道德劝善;
卡西莫多
“长得奇丑无比,四面平的鼻子, 马蹄形的嘴,锗鬃似的赤红眉毛, 大瘤遮住的右眼和小小的左眼,城 垛样参差不齐的大牙,分叉的下巴, 驼背,罗圈腿。是人间罕有的丑 陋。”“所有的女人对他心怀不满, 恨他其貌不扬简直要到疯狂的地 步。”
爱斯梅拉达与卡西莫多
《曼弗雷德》
这是一个典型的“拜伦式英雄”,拜 伦的悲观思想和个人主义反抗在这里 达到了高峰 。
曼弗德雷厌弃知识与理性,抑制欲望, 追求自由意志与思想的混杂人格反映 拜伦对启蒙思想家既否定又认同的态 度,其意志独立的思想较易使人想到 尼采等后来的文人,上承歌德,下启 尼采。
代表作《唐璜》
是浪漫主义时代欧洲诗歌创作的最高成就。 它是未完成的长篇讽刺叙事诗,或称诗体 小说。
反暴政、反侵略、追求自由、歌颂民族解放斗 争。
第一章写在葡萄牙和西班牙的游历,主要写西 班牙的观感。
第二章记录的是拜伦在阿尔巴尼亚和希腊的游 历主要是希腊的游历。土耳其总督的残暴;阿 尔巴尼亚山民的勇敢和骠悍。
《恰尔德·哈洛德游记》
第三章记述的是他在瑞士和比利时的游历, 是在瑞士写的。集中表现了对拿破仑失败 以后欧洲命运的担忧。
总体评价拜伦
他的浪漫主义,同时又是革命的浪漫主义,他一 生致力于对自由和进步的追求,对专制与压迫的 反抗。他不仅以他的笔来口诛笔伐,而且亲身投 入本国的和异域的民族解放战争,最终,连生命 都贡献给了这一事业,拜伦既是一个名声卓著的 诗人,又是一个民主主义的战士。
他的思想上,有其消极的方面,其笔下人物大多 带有的个人主义和悲观主义色彩。但是从他前面 的创作中,可以看出拜伦的个人主义和悲观主义 正在逐渐得到克服。
浪漫主义:不应该强调文学服务于客 观世界目的;
第四,人物上:
古典主义:主要人物高大、崇高、贵 族;
浪漫主义:主要人物畸形、特殊、有 传奇色彩;
二、浪漫主义与古典主义区别
第五,形式上: 古典主义:严整、典雅; 浪漫主义:多变、破碎、诡谲; 第六,语言上: 古典主义:规范化; 浪漫主义:反规范化,强调出新;
三、德国文学:
浪漫运动最早是从一个非常落后的国家开 始——德国。
理论创造方面超过法国,居于欧洲的最高 峰。它产生了康德、黑格尔、费希特。
浪漫运动中两位作家:霍夫曼 ;诗人诺伐 利斯
格林兄弟的儿童文学杰作《格林童话》。 海涅 《论浪漫派》结束了浪漫主义在德国
文学中的统治地位,海涅后来成为一个革 命民主主义诗人。
佛罗洛
爱斯梅拉达
爱斯梅拉达是作品的中心人物,是雨果精 心塑造的一个美的化身,寄托了雨果对美 的理解和追求。
外表美: 心灵美: 雨果按其人性理想精心塑造出来的一朵质
朴天然的人性之花。 通过她的悲剧,对那个葬送美的社会感到
无比的愤怒,控诉了封建制度和教会势力, 这也正是形象的主旨所在。
爱斯梅拉达
四、法国文学:
浪漫主义运动高峰是在法国。它的浪 漫主义思潮带有鲜明的政治色彩。
法国文学中最早出现的浪漫主义作家 是夏多布里昂(“浪漫主义的教父”) 和斯塔尔夫人(“浪漫主义的产 婆” )。
法国浪漫主义的主将和领袖是雨果。
在浪漫主义文学中取得较高成就的还 有乔治·桑、梅里美。
(一)夏多布里昂:(1768-1848)
它通过主人公唐璜这位古代朋友几乎游遍 全欧洲的冒险经历,展示出18世纪末到19世 纪初欧洲广阔的社会现实,并以一种嘲讽 的批判姿态,对广泛涉及的社会现状、政 治制度、正统教义、生活习惯、统治阶级 头面人物以及英国社会施以最深刻的评论, 既体现了作者对普遍人性的把握,又热切 地把自由精神传达给了世界。
浪漫主义中的两派,消极浪漫和积 极浪漫。
消极浪漫主义(天使派) :代表没落贵族阶级的愿 望和情绪,鼓吹逃避现实、脱离斗争,宣扬神秘 主义,歌颂忍耐和驯服,美化中世纪。有复古倾 向。主人公往往是自我陶醉、消极厌世、脱离现 实的“幻想家”。
积极浪漫主义(恶魔派) :正视现实、渴望斗争, 崇尚自由解放精神,既否定封建社会的黑暗统治, 也批判资本主义的罪恶现实,将理想寄予朦胧的 未来,民主倾向。主人公往往是具有个性、有革 命要求的“反抗者”。
第四章记录的是他在意大利游历。缅怀意 大利光荣的历史,意大利著名的作家。
《游记》最后以歌颂大海的威力作结,大 海象征不可征服的自由力量,“谁要征服 大海,在海就把谁摔得粉碎。这说明“摧 残大地的恶势力必败。”暴政必败。
《东方叙事诗》
《东方叙事诗》是一系列以“东方” 为题材的富有浪漫色彩的传奇诗, 一共有六篇:
格林兄弟
三、英国文学:
在19世纪的头30年里,英国的浪漫主 义文学是欧洲成就最高的文学。对欧 洲其他国家的文学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湖畔派三诗人:华兹华斯(1771- 1850)、柯尔律治(1772-1834)、骚 塞(1774-1843)—消极浪漫主义
拜伦(1788-1824) 、雪莱(1792- 1822) 、济慈(1795-1821)和农民诗 人彭斯—积极浪漫主义
(一)湖畔派三诗人
法国大革命冲击英国诗人,他们隐 遁山林,徜徉湖畔,远离城市。其 中最有名的就是湖畔派三诗人。他 们对资本主义文明及人与人之间的 现金交易关系极为反感,向往中古 时期的封建社会。他们曾隐居于英 国西北部的湖区,由此得名“湖畔 派”。
(一)湖畔派三诗人
1798年华兹华斯和柯尔律治合著的 《抒情歌谣集》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当1800年再版时,华兹华斯写了一 篇序言,这篇序言成了英国浪漫主 义的宣言。诗史上的湖畔派是英国 浪漫主义文学的起点。
湖畔派三诗人诗作特点
湖畔派三诗人的诗作一般都是 远离社会斗争的题材。
通过缅怀中古时代的“淳朴” 来否定丑恶的城市文明。
他们诗作的最大特点就是歌唱 自然,崇拜自然神。
湖畔派三诗人诗作特点
忘情于湖光山色,沉浸于“天人合一”的 理想境界,抒写人性自由与美的赞歌。讴 歌宗法式的农村生活和自然风景(华兹华 斯《丁登寺》) 。
(二)拜伦(1788-1824)
桂冠诗人骚塞称拜伦是一个魔鬼。
出身于一个破落的贵族家庭,天生跛 足 -“才子加流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