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当前我国经济的主要问题及未来发展的展望

当前我国经济的主要问题及未来发展的展望

当前我国经济的主要问题及未来发展的展望摘要我国经济发展的现状有以下特点:经济发展呈现出中国特色;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健全;经济制度不断健全与完善;分配制度得到了充分发展。

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协调、快速发展,仍需继续在以下方面做出努力: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统筹城乡共同发展;实现协调持续发展;加大对外开放力度。

关键词:经济发展现状展望。

The current main problem of our economy and future developmentprospectsAbstractThe status quo of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has the following characteristics: economic development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shown; further improve the market economic system; constantly improve and perfect the economic system; distribution system has been fully developed. Achieve sustained, coordinated and rapid development, need to continue efforts in the following areas: improving the market economy system; increase the economic restructuring; common urban and rural development; to achieve coordinated and sustained development; intensification of opening up.Key words: economic, developing,status quo ,outlook.目录1绪论 11.1 经济发展呈现出中国特色 11.2 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健全 11.3 经济制度不断健全与完善 21.4 分配制度得到了充分发展 22 我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2.1 能源消耗过大 32.2 环境污染严重 32.3 投资消费关系不协调 42.4 产业结构不合理 42.5 城乡和区域发展不平衡 62.6 人力资本资源匮乏实现 62.7 自主创新能力低下73 我国经济发展的思路及展望83.1 我国经济发展的思路83.2 我国经济发展的展望9 4结论11 致谢 (13)参考文献 (14)改革开放30 多年来,我国始终坚持以经济发展为中心,成果喜人。

统计数据显示:2009 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超过日本,继美国之后、稳居世界第二。

我国经济发展的成效主要表现在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健全、经济制度得以坚持和完善、收入分配进一步体现公平、经济发展呈现出中国特色等方面。

但是,也面临着经济增长动力相对不足、经济回升形势严峻、结构调整任务艰巨、通货膨胀依然存在、就业矛盾突出等问题。

因此,我们必须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着力扭转经济发展低迷的现状,实现我国经济更好更快地发展。

1 绪论从我国经济发展的总体趋势来看,我国经济始终保持着良好的势头,经济总量不断增大,人民生活逐步提高,经济质量逐步优化,发展水平逐渐提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1经济发展呈现出中国特色当前国际经济发展不景气、国内各种矛盾突出、竞争日趋白热化的严峻形势下,我国经济依然保持着良好发展的势头。

这主要是因为政府连续几年扩大内需、拉动消费的政策方针,实行积极有效的财政货币政策,激活市场生机与活力等。

近年来,我国开始实现了由政府政策与市场共同推动经济增长的发展模式,国际经济发展环境相对稳定使我国有了一个相对平稳的外部环境,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国经济发展更多的是依靠结构调整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而高新技术产业对技术含量明显要求过高,对劳动力吸纳能力有限。

经济增长方式的改变,必然带来了劳动力过剩的不良现象。

1.2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健全近年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得到了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了坚强有力的体制保障。

当前,我国实行了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经济制度,因而国有经济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了积极的主导作用,促使我国建立了适应经济发展的现代企业制度。

建立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开放的市场体系,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其得以全面发展的重要保证。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虽然得到了一定的完善与发展,但是,也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不足,使得我国的市场垄断、分割等现象依然严重。

总的来说,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比较晚,不够健全完善,仍处在逐渐完善发展阶段。

因此,必须按照统筹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增强市场经济体制的生机与活力,进一步提高其竞争力,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

1.3 经济制度不断健全与完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实行以公有制为主、其他多种所有制经济成分为辅的经济制度。

建立健全基本经济制度,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必然要求,也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

目前,我国始终坚持公有制为主、其他所有制经济成分并存的经济制度,继续巩固、发展和完善公有制经济,继续深化国有企业体制改革,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增强了国有经济的活力。

积极鼓励、帮助私营、个体、外资等非公经济发展,促进了私营、个体、外资经济的快速发展。

继续深化垄断行业改革,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形成了平等竞争、互相促进的崭新格局,推动了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1.4分配制度得到了充分发展在收入分配制度方面,我国在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的基础上,各种分配方式均得到了充分发展,这是无可否认的。

我国确立了劳动、资本、技术与管理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原则,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坚持效率与公平并重,正确认识、合理有效调节收入差距。

进一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但是,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加快了我国贫富悬殊的差距。

我国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多种经营方式、市场经济运行的内在机制等,决定了多种分配方式的并存。

因此,要建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必须遵循客观规律,对资本、劳动力、土地、管理等生产要素都要有正确的评价,这些生产要素的所有者都应得到相应的收入。

2 我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近些年,在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过程中出现了一些矛盾和问题,这些问题对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2.1能源消耗过大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虽实现了年均增速超过9%的高速度增长,但增长主要依靠投资拉动,增长方式相对粗放。

一些产业的盲目投资和低水平重复建设,虽实现了产量的增长,但却以消耗大量资源能源为代价,不但不利于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而且也无益于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2006年我国以占世界总量15%能耗、30%钢材消耗、54%水泥消耗的巨大投入和消耗仅产出了占全球产值总量的5.5%的国内生产总值。

在过去的20年,能源需求弹性系数平均为0.5,“十五”期间却超过1.0。

我国“十五”计划预测,2005年主要污染物排放减少10%,其中二氧化硫排放量由2000年的1995万吨降到2005年的1796万吨,结果反而增长了27%,达到了2549万吨。

从我国与西方7个发达国家能源消耗的比较来看,G一7国家平均创造1美元GDP所消耗的能源为n.7*1O(6)焦,而中国每创造1美元GDP所消耗的能源为:69*10(6)焦,是西方7个发达国家平均的5.9倍,是美国的4.3倍、德国和法国的7.7倍、日本的11.5倍。

这说明了中国的经济增长方式是粗放型的。

2.2环境污染严重长期以来,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没有把环境污染问题放在重要的位置,而是延续了西方国家发展初期所走的道路,先发展经济,后对环境污染进行治理。

工业排放废气、废渣、废水污染环境,尤其污染江河直接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

例如:我国七大江河水系,有54%的断面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76%的河流受到污染。

工业经济发展,大量消耗资源,导致空气中二氧化碳剧增,固体废弃物的大量排放,污染环境。

我国废弃物排放水平大大高于发达国家,每增加单位GDP的废水排放量比发达国家高4倍,单位工业产值产生的固体废弃物比发达国家高10多倍。

2006年我国工业和生活废水排放总量453亿吨,其中化学需氧量排放1348万吨,居世界第一:二氧化硫排放量2120万吨,居世界第一;二氧化碳年排放量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

2005年年初,瑞士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公布了最新的“环境可持续指数”评价,在全球144个国家和地区的排序中,中国位居第133位,在全世界污染最严重的20多个城市中,有16个在中国。

根据中国科学院2003年的估计,我国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所造成的损失占GDP的巧%。

目前,我国关于环境保护的各项法律法规不够完善,财政政策出台滞后,公共财政政策对循环经济的扶持力度不够。

如:涉及环境保护的税种太少,目前只有资源税和所得税涉及到环保问题,其他主体税种对综合利用“三废”生产的项目没有优惠政策,这样就限制了税收对环境污染的调控力度,也难以形成专门的用于环保的税收收入来源,弱化了税收在环保方面的作用;对排放污染项目缺乏制约作用,有些税种对环保项目本身免税,却对排污项目没有限制作用,同时,那些有利于环境保护的无污染的产品和清洁生产,又没有享受到优惠的税收政策;就现有涉及环保的资源税来说,税率过低,各档之间的差距过小,征税范围狭窄,对资源的合理利用起不到明显的调节作用,这与我国资源短缺,利用率不高,浪费现象严重的情况极不相称,由于资源税收入大部分归地方,在执行过程中又因为是对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盐等自然资源所获得的收益征税,往往起到了鼓励地方对资源过度开发的作用,反而加剧了生态环境的恶化。

2.3投资消费关系不协调我国长期以来主要是靠投资和出口,特别是靠高投资来拉动经济增长,消费长期不足。

据统计,从2003年以来,我国每年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率都保持在25%左右,资本形成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40%②。

但我国最终消费占GDP 的比重(消费率)却从上世纪80年代超过62%,下降到2006年的50%,而世界平均的消费率是80.1%(2002年),我国低于世界平均水平28个百分点。

从国际比较看,我国消费支出尤其是居民消费支出在GDP中所占比重不仅大大低于发达国家,也大大低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投资所占比重却过高,分别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平均比重的2倍和1.6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