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海岸带

海岸带

海岸带开发与管理的研究
海洋科学161班姜鑫宇1602030108
(一)海岸带现状
海岸带既是受陆地影响的海洋部分,又是受海洋影响的陆地部分。

气候变化、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养分过多输入、化学污染、泥沙输入减少、土地复垦、围填海等正在从根本上改变海岸海洋化学,其变化速率在全球尺度上远远超过早期和近期的生态学记录。

我国海岸带出现的生态环境问题有的源于陆地,有的源于海洋,形成于陆海相互作用过程之中,受到人类活动与气候变化双重影响。

特别是当前的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给海岸带生态环境带来了空前的压力,使海岸带成为我国乃至全球三大生态环境脆弱带之一,不断威胁着区域海岸带的可持续发展。

(二)海岸带生态系统
海岸带生态系统是处于浅海与陆地交界区域的生态系统。

这一区域的主要生产者是许多固着生长的大型多细胞藻类,如海带、裙带菜和紫菜等。

它们固着在岩石等其他物体,形成水下植被,有时也称海底森林。

消费者是以固着生长的大型植物为食的海洋动物和滤食性动物。

1、潮上带群落
本群落在岩石海岸者,有玉黍螺类,沙滨海岸者有沙蟹类,内湾河口泥沙带,则有变形蟹类等占优势,所以成为本群落的一个重要特征。

潮上带群落的范围,因波浪条件而有很大差异。

例如在岩石海岸,自藤壶的上缘到玉黍螺类栖息的上限,均作为潮上带群落的范围、在高于波浪露出度为中等程度的海岸,相当于从大潮平均高潮线附近至大潮满潮或暴风雨时波浪可冲击的上限附近这两者之间。

潮上带的生物,都是对物理干旱或生理干旱耐性强的种类。

它们虽然是起源于海洋,但却避忌长期浸没于海水中,多是不能在海水中长时间生活的种类。

2、潮间带群落
生物栖息于有潮区的高潮线至低潮线之间的海岸带(潮间带),由于该带介于陆、海间,交替地受到空气和海水淹没的影响,且常有明显的昼夜、月和年度的周期性变化,因而其生物具有一下几个明显的特征:
①两栖性(表现为广温性、广盐性、耐干旱性和耐缺氧性等)
②节律性(一般生物的活动高峰与高潮潮期相一致)
③分带性(因不同生物适应的干湿条件不同而引起的分带分布现象)
(三)潮间带能流与物质循环
潮间带是一个开放的系统,碳的固定率几乎可以和热带雨林相比。

潮间带初级生产力的主要提供者是底栖海藻和海洋种子植物。

底栖植物的生产力估计为浮游植物的3倍。

北方冷水水域潮间带大型褐藻海带属和巨藻属每年净生产力高达每平方米1000~2000克碳;墨角藻属为每平方米500~1000克碳。

在温带大叶藻每年每平方米固定1500克碳,位于高潮带至潮上带区域的盐沼草每平方米固定200~1000克碳。

热带暖水水域,以海龟草为主的海草每年净生产力为每平方米500~1500克碳,红树林的净生产力是每平方米350~400克碳。

(四)海岸带的资源
1、海岸带开发利用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建造港口,发展海运事业。

2、海岸带拥有丰富的土地资源──海涂。

利用海涂发展水产养殖业为沿海各国所重视。

许多海洋国家甚至围海造地,扩充海岸带土地资源。

3、海岸河口水域饵料丰富,是大量鱼类生长和孵化的场所。

4、在海岸带开辟盐场提取海盐,是人类食盐的主要来源
5、海岸带还蕴藏有大量可供开采的石油、天然气资源,矿产以及稀有元素矿物。

6、海岸带蕴藏有潮汐能、盐差能、波浪能等可再生海洋能。

(五)海岸带开发的环境影响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海岸带资源的利用与保护方面也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

这些压力主要来自于如下海岸带经济活动。

1、人口增长及其生活结构的改变
城市的发展将带动海岸带陆域开发,城市人口的过快增长及消费模式的改变已对海岸带有限的能源、资源构成压力。

如陆源废水中生活污水排放量逐年递增,严重破坏海岸带的生态环境。

部分海岸带区域应是众多野生物种赖以产孵和吸取养料的场所,现在由于堆满垃圾废物而被完全废弃。

其中高能耗、高污染型企业,增加了对海岸带环境的影响程度。

由于潮间带区受到来自海洋和陆地的扰动频率较高,稳定性更差,是典型的脆弱生态系统,相较海陆风区而言更易受到危害。

部分城市产业向沿海发展建立的临海工业带更加重了潮间带区的生态环境的负担。

2、海岸工程建设不断
海岸工程建设包括港口码头建设、围海造地等。

港口修建和运营,既占用岸线资源,又产生大量的油污、废水和废物,给周围海域带来严重的环境压力。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港口建设以及石化产业的发展,带来的油码头建设以及油轮进港数量增多,石油吞吐量增大,港内较大溢油事故危险性也会增大。

围堵海湾汊也造成不同程度的生态环境破坏。

近些年来,沿海城市盲目发展陆上人工海水养虾,扩建盐田等,使大量的海水人为进入内陆。

3、沿海滩涂养殖业
海水养殖业迅速发展除表现在对海岸轮廓的改造,直接引起海岸动力对海岸的作用强度、作用方式的变化外,对海岸带的污染亦不可小视。

目前,养殖业污染依然是重要的海洋污染源。

在水产养殖中,养殖对虾利润最大,污染也最严重。

向海域排放有机物数量巨大,严重污染海岸带区域生态环境。

4、滨海旅游业
滨海旅游产业对海岸带环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旅客量的增加带来污水、垃圾排放量的增加。

旅游开发也会破坏沙滩旅游资源。

例如沙滩海水浴场,部分高中潮沙滩被占用来建设旅游服务设施,其结果破坏岸滩平衡剖面,加剧岸滩侵蚀。

5、其他海岸带陆域资源开发
其他海岸带陆域资源开发具体表现在不可再生资源开发不尽合理、浪费严重、恶化环境,例如,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人类活动加剧,海岸带煤矿及金矿等非金属和金属矿产资源的开发,引起地表塌陷;加之可再生资源开发强度过大,严重损害其再生过程,使资源结构比例严重失调,资源量衰竭,几乎成了不毛之地。

(六)海岸带管理目的和意义
(1)保护海岸带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海岸带生态系统存在于恶劣的环境——强风、高盐和气温、水温的巨大变化。

同时,河流供给的营养盐和浅水区充足的阳光支撑着沿海的高生产。

海岸带管理必须密切关注沿海生态系统的生态细微变化;
(2)保护因自然灾害(如强风、地震、海啸和沿海侵蚀等)造成的过度的物质损失和生物损失;
(3)帮助人类对海岸带进行恰当利用。

利用包括对鱼类、贝壳类动物和海藻的捕获,港口建设,产业设施的建设,住宅的建筑和旅游用地的预留。

全面综合所有的各自努力来实现以上三个目标,创造一个充满魅力的、安全的和活力的沿海,一个生态健康和令人鼓舞的
黄金海岸带景观。

我国的海岸带拥有十分丰富的自然资源,如海涂资源、港口资源、盐业资源、渔业资源、石油资源、天然气资源、旅游资源和砂矿资源等。

另外还蕴藏有潮汐能、盐差能、波浪能等可再生的海洋能资源。

海岸带具有多方面开发和利用的价值。

因此,海岸带的科学化、信息化管理与科学开发、利用海岸带资源,对做到既能保护资源与环境,又能获得最大的社会经济效益是十分重要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