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的方法与探索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的方法与探索
•
•
其次,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应当保证“工作过程结构
的完整性”。
• 在企业实践中,不同职位、教育背景和经验者从事的 工作不同,扮演的角色不同,但其完成工作任务过程的基 本结构却是相同的,即可分为“明确任务”、“制订计 划”、“做出决策”、“实施”、“控制”和“评价反
馈”6个阶段。这就是德国联邦职教所(BIBB)著名的6阶
综合职业能力
专业能力
专业之外的能力
方法能力
社会能力
可迁移的、跨职业的能力
综合职业能力组成图
职业能力
内容载体
学习领域
基于工作过程课程的开发图
子例1
职业描述
子例2
依据典型工作任务确定行动领域
子例3
学习领域到学习情境——设计思路
学习情境4—开放创新型 强化独立完成工作过程及创新能力
电子产品装机装配
的具体化。
(4)学习领域
•
职业教育学习领域是以一个职业的典型工作任务为基础
的专业教学单元。
•
它与学科知识领域没有一一对应关系,而是从具体的 “工作领域”转化而来,常表现为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综合 性学习任务。通过一个学习领域的学习,学生可完成某职业 的一个典型工作任务(有用职业行动领域描述),处理一种典型 的“问题情境”;通过若干系统化的学习领域的学习,学生
•
作。岗位任务随企业劳动组织方式不同而不同。在不同的企业,
因此,岗位任务适合用于针对性强的岗位培训,而不便直接用于 学校教育。
相同岗位的任务内容可能不同,不同岗位的任务内容也可能相同,
•
(2)学习任务
•
是以典型工作任务为基础设计的学习载体,是对典型
工作任务进行的“教学化”处理的结果。针对一个典型工 作任务应当设计几个学习任务、如何设计学习任务,这一 般是由典型工作任务所对应的岗位数量、产品类型、工艺 流程种类以及不同的服务对象等因素决定的。
(以电脑与打印机的通信电缆为项目载体)
通过完成渐次复杂的工作任务,不仅强化了专业能力,而且学 生的团队合作、沟通等社会能力不断增强,分析能力、获取信息 能力、解决问题的策略等方法能力得以提升。
工作过程分析
教学过程分析
工作任务 分析: 根据专业 对应工作 岗位及岗 位群实施 典型工作 任务分析
行动领域 归纳:根 据能力复 杂程度整 合典型工 作任务形 成综合能 力领域
•
• 好的学习任务应满足以下要求:
• ①反映真实的职业工作情境,与企业实际生产或商业活动有直接
联系,有一定应用价值; • ②具有清晰的任务轮廓和明确而具体的成果,有可见的产品或可
归纳的服务内容;
• ③完成任务需经历完整的工作过程,可用于学习特定的教学内容 并促进综合职业能力的发展; • ④能将某一课题的理论和技能结合在一起并有一定难度,学生在一 定范围内学习新的知识技能,解决从未遇到过的问题; • • ⑤学习环境有自主学习的媒体与交流的可能性; ⑥学习结束时师生共同评价学习成果以及学习方法。
个专业(在我国针对一个职业或职业小类)的典型工作任务,是职 业教育专业设置和课程开发的基础。
(6)典型工作任务(Professional tasks)是职业行动中的具
体工作领域,也称为职业行动领域 它是工作过程结构完整的综合性任务。反映了该职业典型的 工作内容和工作方式。完成典型工作任务的过程能够促进从业 者的职业能力发展,而且完成该任务的方式方法和结果多数是 开放性的。典型工作任务来源于企业实践,是针对职业而言的。
• 例:商品学取消,知识点在仓储的课程中体现出来。
能力点:
• 职业能力 是人们成功地从事某一特定职业活动所必备的一系列 稳定的、综合性的个性心理特征。它主要包括专业能力、社 会能力和方法能力。 • 专业能力
• • 职业业务范围内的能力,包括单项的技能与知识,综 合的技能与知识。 在职业教育中,人们主要是通过学习某个职业(或专业) 的专业知识、技能、行为方式和态度而获得的。通常,专业 能力包括工作方式方法、对劳动生产工具的认识及其使用和 劳动材料的认识和利用等。
•学习领域与项目课程的区别
•
学习领域与目前很多院校实施的项目课程既有联系又有
①学习领域常常以教学项目的形式出现,但不完全是教
区别,主要表现在: 学项目,有时只是一些工作过程结构不完整的学习情境; ②项目课程的随意性较大,而学习领域是经过整体化的
职业分析得到的一个课程系统。学习领域课程更加关注课程
之间的关系,关注课程的系统化结构,是项目课 规律递进 重构行动 领域转换 为课程
学习情境 设计:根 据完整思 维及职业 特征分解 学习领域 为主题学 习单元
工 作 岗 位
工作任务分析
课程门类设置
教学设计实施
基于工作过程课程体系的开发流程图
3、工作过程、行动领域、学习领域、学习情境 (1)工作过程 • 工作过程是对人的“职业行动” 进行科学分析的工具, 是工作人员在工作情境中为完成一件工作任务并获得工作成 果而进行的一个完整的工作行动的程序。 • • 标准的工作过程和工艺流程都具有节点、方向、工作量 和成果四要素。 工学结合课程的重要特点:是工作过程系统化,亦称“基 于工作过程”。
可以获得某一职业的职业资格。
•
学习领域的一个基本特征是:“学习过程具有工作过程
的整体性”,即学生在综合的行动中思考和学习,完成从明 确任务、制订计划、实施检查到评价反馈整个过程。
• 学习领域课程的特点是:
①课程目标是综合职业能力和素质培养,在发展专业能 力的同时,促进关键能力的发展; • ②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在满足企业岗位要求的同时,获 得职业生涯发展潜力; • ③学习内容的基础是来源于工作实践的、某一职业的典 型工作任务; • ④学习过程具有工作过程的整体性,学生在综合的行动 中思考和学习,完成从明确任务、制订计划、实施检查到评 价反馈整个过程。
(2)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
学生能力
学习过程
基于工作 过程课程
工作过程
个性发展
因此,职业教育的课程 开发必须打破传统学科 系统化的束缚,将学习 过程、工作过程与学生 的能力和个性发展联系 起来。
用工作过程对应相应的课程
知识 点
能力 点
职业 素养
• 原有的概论课取消,相应的知识点在相关的课程中
体现出来。
典型工作任务需要通过整体化的职业与工作分析获得,其 过程分为两步:
(1)实践专家研讨会 即通过参与式研讨会,请实践专家(如技师、班组长等基层部门负责人
等)共同回忆并陈述自己的职业成长历程,划分职业发展阶段。找出各阶段
有代表性和挑战性的工作任务,并归纳出典型工作任务的框架。 (2)分析并描述典型工作任务
• (5)工作任务(典型工作任务) 职业教育课程的核心学习内容是“工作”,这里的工作不 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如我们常说的团队精神、质量意识等,而是 指一系列可以操作、学习和传授的具体工作行动,是通过系统、 科学的职业资格研究得到的典型工作任务。
一个专业通常应学会10~15个典型工作任务,确定和描述一
• 首先,“工作过程”和“生产流程”之间的区别
•
工作是人的脑力或体力劳动,工作过程是“人”的活动
过程,而不是企业的生产(工艺或服务,下同)流程。工作过
程与生产流程有一定联系,但有本质的不同:
• ①工作过程是人的技术活动,有一定的主观个体差别; 而生产流程是客观的,由世界的物质规律决定。 •
•
②复杂产品的生产流程或综合性服务流程往往包含多个 工作过程,如化工厂的生产流程只有一套,而化工技术人员 却需完成多个工作过程,如“中间工序产品的检测”、“化 工设备维护与保养”、“新产品试制”等等。 ③只有在手工业特征比较明显的职业(如木工)工作流程 完全由一个人完成,工作过程才有可能与生产流程一致。如 果将生产流程和工作过程混为一谈。那么在很多大工业(如 化工、冶金、建材等)和综合性服务(如护理、物流等)专业中, 若真正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模式,那么一个专业就只能 有一门专业课了。
由教师和实践专家组成工作小组,共同确定和描述典型工作任务的详
细内容,包括“工作与经营过程”、“工作对象”、“工具”、“工作方 法”、“劳动组织”和“对工作的要求”等。
典型工作任务分析记录表
典型工作任务名称
工作岗位
工作过程
工作任务对象
工具、方法与工作的组织
对工作和技术的要求
区分点
工作分析的引导问题目录表
(如:冷暖、辐射、通风、气、雾、烟、尘)
(如:技术产品和技术过程、服务,文献,控制程序)
(如万用表、扳手、计算机及应用程序)
(如“故障查找策略,质量保证方法) (如:单独工作还是团组工作工作分工)
•
区分“典型工作任务”、企业真实的“岗位任务”和职业 (1)典型工作任务: 一个典型工作任务一般可作为职业院校的一门课程,由一
段模型。
•
工作过程——完整的行动模式
明确任务/获取信息
评定反馈
制定计划
检查控制
做出决定
实施计划
• (2)工作领域(行动领域)
•
人们在工作与日常生活中必须应对各种各样的问题,
解决的办法也越来越综合与复杂。
• (3)学习情境
•
是一个案例化的学习单元,它把理论知识实践技能与
实际应用环境结合在一起,是“学习领域”这一宏观计划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 开发的方法与解读
(1)三个阶段
市场调研——课程改革的逻辑起点。解决专业准确定位问题。 培养模式——课程改革的指导框架。解决校企合作培养人才的方 式、途径。 课程开发——落实就业导向实质性的改革,解决课程设置 的原 则、课程载体的选择、课程内容的重构、课程标准的制订、课程 情境的创设、课程的实施与评价等问题。
(以指针式万用表装配为项目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