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世界股指期货发展的研究及其启示论文

世界股指期货发展的研究及其启示论文

世界股指期货发展的研究及其启示摘要:近年来,有关世界股指期货发展的研究及其启示问题的研究一直广受关注,研究层面也十分广泛。

学者们研究的主要是世界股指期货未来的发展的完善问题,朱玉辰,方世圣等学者对此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同时对于世界股指期货发展遇到的问题,朱玉辰,方世圣等学者通过研究提出了具体的预防措施、应诉策略、及未来世界股指期货完善等建议。

目前发展趋势转向为通过世界各国政府间相互沟通配合的方式人性化的解决世界股指期货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还有学者也对世界股指期货发展趋势及前景等问题进行了一定的研究。

(内容不符要求,应该是对论文内容的概括,字数400以上)引言①理论意义:股指期货启动是金融期货市场发展的重要标志,也是资本市场体系健全和完善的历史性跨越,对于促进资本市场功能的完善,推进资本市场健康持续发展都具有而深远的意义。

②应用价值:全球来看,金融期货市场已经成为吸收一个国家或者地区金融中心,在国际影响力和国际竞争力方面的重要手段。

作为金融市场重要的基础性产品和风险管理工具,股指期货的推出,有利于完善国际金融中心金融市场结构,促进各金融市场的联动,扩大国际金融中心的优势和辐射力。

有利于促进金融产品创新,有利于加快形成金融中心中的两个重要内容,即一个是金融资产的定价中心和风险管理中心。

1.股指期货的概述1.1股指期货的概念股指期货(Stock Index Futures)的全称是股票价格指数期货,也可称为股价指数期货、期指,是指以股价指数为标的物的标准化期货合约,双方约定在未来的某个特定日期,可以按照事先确定的股价指数的大小,进行标的指数的买卖。

作为期货交易的一种类型,股指期货交易与普通商品期货交易具有基本相同的特征和流程。

1.2股指期货的特征1.2.1 股指期货与其他金融期货、商品期货的共同特征:合约标准化。

期货合约的标准化是指除价格外,期货合约的所有条款都是预先规定好的,具有标准化特点。

期货交易通过买卖标准化的期货合约进行。

交易集中化。

期货市场是一个高度组织化的市场,并且实行严格的管理制度,期货交易在期货交易所内集中完成。

对冲机制。

期货交易可以通过反向对冲操作结束履约责任。

每日无负债结算制度。

每日交易结束后,交易所根据当日结算价对每一会员的保证金XX进行调整,以反映该投资者的盈利或损失。

如果价格向不利于投资者持有头寸的方向变化,每日结算后,投资者就须追加保证金,如果保证金不足,投资者的头寸就可能被强制平仓。

杠杆效应。

股指期货采用保证金交易。

由于需交纳的保证金数量是根据所交易的指数期货的市场价值来确定的,交易所会根据市场的价格变化,决定是否追加保证金或是否可以提取超额部分。

2.2.2股指期货自身的独特特征:股指期货的标的物为特定的股票指数,报价单位以指数点计。

合约的价值以一定的货币乘数与股票指数报价的乘积来表示。

股指期货的交割采用现金交割,不通过交割股票而是通过结算差价用现金来结清头寸。

股指期货与商品期货交易的区别标的指数不同。

股指期货的标的物为特定的股价指数,不是真实的标的资产;而商品期货交易的对象是具有实物形态的商品。

交割方式不同。

股指期货采用现金交割,在交割日通过结算差价用现金来结清头寸;而商品期货则采用实物交割,在交割日通过实物所有权的转让进行清算。

合约到期日的标准化程度不同。

股指期货合约到期日都是标准化的,一般到期日在3月、6月、9月、12月等几种;而商品期货合约的到期日根据商品特性的不同而不同。

持有成本不同。

股指期货的持有成本主要是融资成本,不存在实物贮存费用,有时所持有的股票还有股利,如果股利超过融资成本,还会产生持有收益;而商品期货的持有成本包括贮存成本、运输成本、融资成本。

股指期货的持有成本低于商品期货。

投机性能不同。

股指期货对外部因素的反应比商品期货更敏感,价格的波动更为频繁和剧烈,因而股指期货比商品期货具有更强的投机性。

2.3股指期货的功能(以下各部分加上序号)2.3.1规避系统风险股票市场的风险可以分为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

非系统风险可以通过股票投资组合未分散和抵消,而整个市场的系统风险则是无法用投资组合回避的。

特别是我国股票市场尚处在初级发展阶段,系统性风险在全部风险中占的比重很高,一旦由于政策变化等系统风险因素导致股价整体大幅下调,由于缺乏卖空机制投资者将面临巨大的亏损。

因此迫切需要股指期货这种避险工具与持有的股票仓位进行套期保值交易,以消除股票市场的系统性风险,保持稳定的收益率。

美国80年代推出股指期货交易后,充分发挥了股指期货避险作用,使投资者在87年股灾中的损失大大得到缓解,并很快迎来了90年代的空前大牛市。

事后,很多经济学家指出,假设1987年危机发生时没有股指期货交易,后果真是不堪设想[1]。

XX的情况也类似。

XX在1986年推出恒生股指期货后,股票交易量当年就增长了60%,虽然1987年10尺19日发生的全球股灾位随后两年的股市交易量有所减少,但经过三年的调整之后,股票交易量又逐年增加,据统计2000年上半年XX股票交易金额己达到17566亿港元,比恒生期货推出前同期XX股票交易金额已增加近50倍,带来了XX金融市场的空前繁荣[2]。

可见,XX推出恒生指数期货后,现货市场与期货市场的成交量均同步增长,因此股指期货同现货市场呈现相互促进的作用[3]。

2.3.2价格发现功能由于股指期货合约交易频繁、市场流动性很高、交易成本低、买卖差价小,瞬时信息的价值会较快地在期货价格上得到反映。

从市场整体看,股指期货比股票现货更接近于完全竞争的有效市场,股指期货价格的变化往往领先于股票价格的变化,并预示着股票价格的发展趋势[4]。

当股指期货价格与股市价格发生偏离时,或者不同期限的股指期货价格发生偏离时,投资者可以计算出错误定价的程度,在锁定价差的情况下套取低风险收益。

大量的套利交易将使市场的错误定价迅速得到纠正,从而使股指期货具有价格发现功能。

2.3.3提高资金利用效率,降低交易成本股指期货的双向交易机制使机构投资者无论在股价上涨还是下跌时均可进行交易,以避免资金在股价下跌时的闲置;股指期货的杠杆效应能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降低交易成本;股指期货的高流动性,使得在股指期货市场建立相应金额的头寸要比在股票市场简单快捷得多,而且可避免由于大量资金迸出引起股价大副波动而增加交易的执行成本。

因此,在国际金融市场上,机构投资者在应对突发事件的时候,往往先在股指期货等衍生品市场上进行交易,然后再伺机在股票现货市场上进行操作。

2.3.4进行组合投资,分散投资风险国外的机构投资者常常在股票、债券与期货间进行有效投资组合,以分散风险,提高投资收益率。

在国际金融市场上,股指期货常被作为基金构造指数化投资组合的重要工具。

指数基金可以借助一个股指期货合约和国库券多头头寸的投资组合,来实现对股价指数的捆绑,取得与股价指数一致的收益率。

实证分析表明在原有的股票、债券组合中加入部分期货,能在同样的期望回报率水平上有效降低风险。

2.4股指期货的风险(以下各部分加上序号)2.4.1基差风险基差是某一特定地点某种商品的现货价格与同种商品的某一特定期货合约价格之间的价差。

基差=现货价格-期货价格。

基差的变化受制于持仓费用。

最终因现货价格和期货价格的趋同性,基差在期货合约的交割月下降为零。

基差的决定因素主要是市场上商品的供求关系。

对于初级产品,特别是农产品的基差,除受一般供求因素的影响外,还在很大程度上受季节性因素的左右。

基差是衡量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之间关系的重要指标。

基差是套期保值成功与否的基础。

套期保值的效果主要是由基差的变化决定;基差是发现价格的标尺;基差对于期货与现货之间的套利交易,十分重要。

基差风险是股指期货相对于其他金融衍生产品(期权、掉期等)的特殊风险。

从本质上看,基差反映了货币的时间价值,一般应维持一定区间内的正值(即远期价格大于即期价格),如美国标准普尔500种股票价格指数期货(S&P500)的基差,在一般情况下为2到3点。

但在巨大的市场波动中,也有可能出现基差倒挂甚至长时间倒挂的异常现象。

基差的异常变动,表明股指期货交易中的价格信息已完全扭曲,这将产生巨大的交易性风险。

2.4.2合约品种差异造成的风险合约品种差异造成的风险,是指类似的合约品种,如日经225种股指期货和东京证券股指期货,在相同因素的影响下,价格变动不同。

表现为两种情况:1〉是价格变动的方向相反。

2〉是价格变动的幅度不同。

类似合约品种的价格,在相同因素作用下变动幅度上的差异,也构成了合约品种差异的风险。

2.4.3标的物风险股指期货交易中,标的物设计的特殊性,是其特定风险无法完全锁定的原因。

从套期保值的技术角度来看,商品期货、利率期货和外汇期货的套期保值者,都可以在一定期限内,通过建立现货与期货合约数量上的一致性、交易方向上的相反性来彻底锁定风险。

而股指期货由于标的物的特殊性,使现货和期货合约数量上的一致仅具有理论上的意义,而不具有现实操作性。

因为,股票指数设计中的综合性,以及设计中权重因素的考虑,使得在股票现货组合中,当股票品种和权数完全与指数一致时,才能真正做到完全锁定风险,而这在实际操作中的可行性几乎是零。

因此,股指期货标的物的特殊性,使完全意义上的期货与现货间的套期保值成为不可能,因而风险将一直存在。

2.4.4交割制度风险股指期货采用现金交割的方式完成清算。

相对于其他结合实物交割进行清算的金融衍生产品而言,存在更大的交割制度风险。

如在利率期货交易中,符合规格的债券现货,无论如何也可以满足一部分交割要求。

股指期货则只能是百分之百的现金交割,而不可能以对应股票完成清算。

股指期货的起源及发展在商业银行面临的所有信用风险中,信贷风险是一种狭义的信用风险。

信贷风险是指银行在信贷活动中预期收益不能实现的可能性,也是银行信贷资产经营的核心。

它是债务人一方由于信息质量下降导致其在交易期限内违约或违约的概率增加,从而使得债权人一方应该从事先约定的交易中得到的预期现金流量值减少。

信贷风险是商业银行的传统风险,它是指银行贷款头寸的价值随其客户信用质量的变化而遭受损失的风险。

3、股指期货的起源及发展3.1股指期货的起源背景1982年2月24日美国堪萨斯农产品交易所推出了以价值线为基础的股票指数期货交易,宣告了股指期货的诞生。

股指期货的推出是有其深刻的经济和市场背景的。

就经济背景而言,从70 年代开始,世界经济格局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两次石油危机加速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彻底崩溃,浮动汇率制度代替了固定汇率制度,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因长期增长而积存的通货膨胀压力进一步增加,汇率和利率的波动幅度和波动频率加大,导致经济活动的不确定性和经济运行的风险随之增加,公司、金融机构、投资者、投机者都想方设法要用新的手段来减少汇率、利率风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