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公益广告创作中的情感表达

公益广告创作中的情感表达

【摘要】本文主要通过《帮妈妈洗脚》和《老爸的谎言,你听得出来吗》这两个公益广告的分析对比,归纳总结此类公益广告。

广告从主题、镜头运用、角色塑造、道具以及音乐运用等各个方面,进行影片氛围营造和情感表达的一些手法,希望对公益广告创作实践中的创作者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公益广告;主题;风格;镜头运用;音乐音效;对白旁白
艺术是人类情感和精神状态的一种表现,任何一种艺术表现形式都有其所要表达的情感与思想。

公益广告,作为一种不以营利为直接目的的综合艺术,采用艺术性的表现手法,向社会公众传播对其有益的社会观念,以促使其态度和行为上的改变。

这就决定了公益广告创作中最重要的、也是最打动人的地方就是作品的精神内涵和内在情感。

乔治.贝克在《戏剧技巧》一书中提到,如果情节或动作被视为“戏剧的中心”,那么“感情才是真正的要素”,是戏剧作品的“最重要的基础”。

19世纪德国著名戏剧理论家约.埃.史格尔也曾指出“若使观众与局中人同忧共喜,只有通过激发感情才能达到目的,没有感情的情节不是情节。


广告,即确定的组织或个人为了一定的目的,依靠付出费用,在规定的时间内,按照要求,由指定的媒体,将真实信息传播出去的一种交流活动。

广告按照目的分类,可分为商业广告与非商业广告,非商业广告即公益广告。

这里,主要讲公益广告。

公益广告多使用情感诉求。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如能让思想观念依附在易被感知的情感之上,就会引起人们的共鸣。

成功的公益广告往往直指心灵,使受众内心产生触动。

公益广告《帮妈妈洗脚》和《老爸的谎言,你听得出来吗》,虽然情景朴实,话语简单,却惹得人们几度泪下,唤醒多少无知孩儿迷途知返,勾起万千人的知恩感恩,呼吁天下子女读懂父母心思,多回家看看,别让爱等得太迟。

在色调上,《老爸的谎言,你听得出来吗》统一采用灰色调,表现了岁月的沧桑感,以及空巢老人无尽的孤独。

在音乐上,《帮妈妈洗脚》中,背景音乐的选取起着很重要的陪衬作用。

本则广告借用班得瑞的《雪之梦》改变乐器而来。

班得瑞被誉为是“大自然的心灵投手”,其音乐以独特轻灵的自然之音而著称。

采撷的大自然音符滋润心灵,没有年龄限制的音乐极品,清爽的配乐,使整个效果更具空灵感。

儿子说“妈妈,洗脚!”此时背景音乐由钢琴为主转向了风琴为主的较之洪亮的音乐,似乎达到了高潮,情意更加深厚,却是依然清润悦耳。

《老爸的谎言,你听得出来吗》中,背景音乐采用一首悲伤的钢琴曲,整个故事都流露出一股淡淡的忧伤,思念,无奈。

在对白旁白上,《帮妈妈洗脚》故事最后,一句“其实,父母才是最好的老师”,点出了整个广告的宗旨,“将爱心传递下去”。

这也是这个广告成功的关键所在,借用日常生活中很平常的一件事宣告着很重要但在当今又好像慢慢被忽略的两件事:一、关爱孝顺老人,用心呵护,用爱向父母老人们感恩;二、教育孩子,身教胜于言传,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引导孩子学会长大。

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们每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

《老爸的谎言,你听得出来吗》最后以一个疑问句“老爸的谎言,你听得出来吗?”结尾,耐人寻味,感染观众的思绪,激发观众对问题的思考,反思当下社会,儿女以各种工作忙没时间回家探亲为理由,忽视老人。

这个催人泪下的父爱故事,呼吁天下子女读懂父母的心思,多回家看看,别让爱等得太迟。

总之,通过以上对《帮妈妈洗脚》《老爸的谎言,你听得出来吗》这两个经典公益广告的主题,风格,色调,镜头运用,音乐音效,对白旁白等各个方面的分析,归纳总结出关爱类公益广告,在营造故事氛围和情感表达上的一些经验,对于我们今后的创作水平提高有很大的帮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