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公共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中国农业大学现代远程教育课程论文(设计)课程名称:05 公共管理学论文题目:政府管理绩效评估研究综述学生姓名专 业层 次批 次学 号学习中心2012 年 10 月中国农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制论文编号: 此表由评阅人填写 评价项目 满分 得分 总分 教师签字 选题正确15 论点、论据40 材料、数据 20写作规范性15 字数要求 10目录1 前言 (4)1.1研究背景 (4)1.2我国政府绩效评估现状 (4)1.3研的和意义 (4)2 我国政府绩效评估的缺陷 (5)2.1政府绩效的价值取向存在一定偏差 (5)2.2政府绩效评估应用存在误区 (5)2.3绩效评估技术落后 (5)2.4评估未受到重视,以至资金缺乏,评估难以为继 (6)2.5评估方法不当 (6)3我国政府实施绩效评估的对策思考 (6)参考文献 (8)摘要政府绩效评估,既是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又是一个很重要的现实问题,它在评价政府能力、监督政府行为、提高政府部门绩效、改进政府公共部门与社会公众之间的关系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各国政府成本意识的强化和公民监督意识的增强,政府绩效评估受到了极大的重视和青睐,政府绩效评估作为一项重大的政治活动在西方国家蓬勃展开,并迅速成为西方政府改革普遍采取的一项重要措施。

近几年,随着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政府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一些地方政府和部门已开始尝试进行政府绩效评估的实践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起到了一些积极作用。

实践证明,绩效评估在中国政府及其他公共部门领域有着广泛的需求.然而,由于中国正处于新旧体制的转轨时期,原有的旧体制的一些弊端,仍然具有很大的惯性。

这种惯性影响到了地方政府绩效评估的实施,使得一些地方政府绩效评估在实践的过程中暴露出了严重的问题。

而且由于当前中国地方政府绩效评估尚处于起步阶段,经验的不足也使地方政府绩效评估的问题在所难免.该文在指出当前中国地方政府绩效评估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从行政学、政治学、经济学和社会学多学科交叉的角度对这些问题的实质及其成因给予分析,并提出了对策思考,致力于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和地方具体情况的政府绩效评估发展路径。

文章首先从对政府绩效评估的理论分析入手,对政府绩效评估进行概念界定,并从普遍的意义上阐释了它的现实意义。

其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分析当前中国地方政府绩效评估的状况及其存在的问题;最后,针对既存的问题,以"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经验与中国的国情相结合的原则,探讨推进中国地方政府绩效评估体系建设的具体措施,以使中国的地方政府绩效评估实践走向规范化、系统化、科学化和制度化的道路,充分发挥其在政府管理现代化中的作用。

关键字:政府管理绩效评估有效措施1.前言1.1研究的背景政府绩效评估是新政府运动的核心管理工具之一,兼具激励,约束双重功能,是政府创新的驱动器,对于提高政府问责程度、提升行政效率与服务质量、提升组织能力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各国政府正是借助绩效评估,来推动政府公共管理水平的推高。

在西方国家,以政府为对象的大规模绩效评估始于20世纪70年代,英、美、荷兰、澳大利亚、丹麦、芬兰、挪威、新西兰等国家都引进实施了政府绩效评估。

在20世纪80年代,政府绩效评估在西方国家政府改革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并贯穿了公共责任和顾客至上的管理理念。

我国政府在绩效评估方面做了许多有益探索和实践,走在学术理论界的前面。

但从总体上而言,我国政府绩效评估还不是很成熟,缺乏系统理论指导,实践中具有盲目性,还没有形成比较科学有效的评估模式、评估技术和评估方法,缺乏统一的做法和标准,在实践的力度和效果上很不平衡,相应的配套制度也比较缺乏,这些都制约了绩效评估效果的发挥。

因此,如何在理论上进行回应和引领,需要我们更加深入地加以研究。

1.2 我国政府绩效评估现状我国目前政府绩效评估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还不是很成熟。

现有的研究大多还停留在对西方国家政府绩效评估的理念与方法体系的引进和介绍以及对我国政府绩效评估的现状及存在的相关问题的理论探讨上,对政府绩效评估的基本概念、作用机理、操作原则、实施步骤等都还没有形成共识。

尤其缺乏基于我国现实的实证研究,这使得对现阶段政府绩效评估的许多对策研究因缺少缜密厚实的理论支撑和实证检验而减弱了科学性。

1.3研究的意义我国历来非常重视政府行政效率问题,1980年,邓小平在《关于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中尖锐指出了官僚主义所带来的机构臃肿、推诿扯皮、效率低下等种种弊端。

近年来,随着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西方公共管理的影响以及政府绩效评估作为行政管理创新和有效管理的工具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建立完善规范的绩效评估体系,对改善我国政府管理状况、抑制腐败现象,促进我国社会政治经济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政府完整准确地履行其职能,有利于科学发展观的落实和和谐社会的构建;有利于行政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和顺利实施;有利于地方政府树立和落实科学的政绩观。

2 我国政府绩效评估的缺陷2.1政府绩效的价值取向存在一定偏差政府绩效的根本导向在于促进公共利益,其衡量标准应该是政府的行为在多大程度上促进了公共利益。

然而我国一些地方的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评估主体一般为政府内部人员,或者是评估对象的上级领导,为了获取有利的评估结果,各级政府更为重视上级领导的意见及其设定的评估指标。

在公共利益比较抽象且难以量化的情况下,上级领导的意见往往会对评估的具体操作带来一定的误差。

此外,在政府绩效评估过程中,由于公众难以获得有关评估对象的必要信息,或一些政府职能部门的信息难以理解,再加上现时的政府绩效评估体系对服务对象的意见重视程度有限,使得社会公众难以在绩效评估过程中起到真正的作用。

2.2政府绩效评估应用存在误区政府绩效评估是运用科学的方法、标准的程序对政府的实绩和结果做出正确的客观评价,在此基础上采取有效的措施对政府绩效进行改善的提高。

然而,由于我国政府的绩效评估多是采用计划性的,评估从内容到程序缺乏规范化,存在很大的随意性,且对考评内容往往只要求计划性的“科学”,只要设计的好、过程走的好,因而评估结果很难做到客观、公正,有时完全流于形式。

2.3绩效评估技术落后在评价的技术上,我国现有的绩效评估技术落后。

真实有效的绩效评估必须依赖于一定的技术支持。

尤其是经济效益审计有一定的难度,必须依赖现代高科技和科学的审计方法,经济审计才能有效地开展。

而目前我国很多的地区和部门评估主要还是采用传统的手工方法,对一些财会软件、审计软件、管理软件的应用还是比较少,评估工作在很大程度上仍属于手工化的劳动密集型工作。

由于缺乏获取政府信息的必要渠道和技术,政府大众和专门审计机构在对政府内部业务和技术方面的信息采集就会不完全或不充分,因而对政府的绩效评价就难免会有疏漏,从而影响了绩效评估的客观真实性。

2.4评估未受到重视,以至资金缺乏,评估难以为继政府一直忙于考评其他行业的业绩,唯独对政府自己这样一个效率型组织的绩效该如何考评,却研究得不那么深入。

在政府部门所存在的绩效评估中,又以个人绩效评估为主,组织绩效评估的价值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和认可。

对于政府部门来说,仅仅进行个人绩效评估是不够的,个人绩效的提高并不完全导致组织绩效的提高,只有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才能促进组织整体绩效的提高。

而且,同个人绩效相比,组织绩效评估具有更多方面的功能和作用,因此,西方国家更加注重政府组织绩效评估。

而我国近些年来个人绩效评估在理论探讨和实际工作中取得了长足进步,相比之下,我国政府组织绩效评估的发展严重滞后,亟待发展。

对组织绩效评估忽视的直接结果是评估资金的投入不足。

绩效评估作为一项系统的工程,其成本无疑是较高的,不仅消耗一定的资源(人力、资金和时间等),而且需要经常性地开展,那种“一阵风式”的绩效评估是不可能带来显著效益的。

要知道,在资源得不到保证或不充裕的条件下,确定的标准及进行的评估,其差别是显著的。

由于国家和地方没有单独的评估经费拨款,评估的费用大都摊入具体的公共项目中,而许多地方政府部门为了保证其推行的公共项目顺利进行,往往不愿意将有限的资源用于评估工作,致使评估的资金投入不足。

由于缺乏充足的财政资金,一些地方政府绩效评估常常难以为继。

2.5评估方法不当在评估方法上,政府绩效评估存在着重定性评价、忽视定量评价的误区。

对政府部门实行的绩效测评大多只有原则而笼统的规定,没有具体明确应该做什么,做到什么程度。

在实际考核中,对一个机关的评价,往往是凭经验、凭感觉、凭国情3,缺乏具体、量化的规定。

这种简单笼统、定性的指标设计由于未分类并细化标准,既不能区分不同层次、不同类型、不同岗位绩效的要求,也不能真实反映出政府部门及其工作人员不同的工作业绩、工作状况和工作作风等,以致考核时往往脱离岗位责任和实际效果,最终导致考核流于形式,根本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3我国政府实施绩效评估的对策思考要使绩效评估更好地发挥作用,必须在“科学发展观”理论的指导下,同政府职能转变、机构改革相结合,从价值理念、评估技术、制度建设等多层面对政府绩效评估进行系统的反思和改正。

我国政府面临着与西方相似的财政困难日趋尖锐化、公民对政府服务要求提高等问题情境,通过改善管理来提升政府效能有着同样的迫切性,通过学习和借鉴西方国家政府绩效评估的手段和技术,便成了一条重要途径。

然而,我们说,任何一种行政制度的建立和行政活动的开展都是建立在一种特定的土壤之上的,我国的地方政府绩效评估只有扎根在我国行政文化土壤上才有长久的生命力。

我们把政府绩效评估作为一项制度来建立和一项活动来开展,我们就必须使它符合我国的国情,从而使政府绩效评估成为提高政府管理水平的法宝和惩治政府腐败现象的武器。

因此,在借鉴国际上卓有成效的管理技术和经验,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地方政府绩效评估实践的经验时,必须应当坚持“扬弃”的原则,实行辩证的拿来主义,针对每一种评估体制,结合经济、政治等方面的体制改革,结合评估理论与方法的发展和现代信息技术在政府管理中的应用(如电子政府建设),在深入研究国情和地方具体情况的基础上,边研究、边试验,逐步建立起包括评估的内容和重点选择、绩效评估指标体系设计、绩效评估程序和方法、评估结果利用等等再内的一个完整的有效可行的地方政府绩效评估的理论、方法与实践体系。

参考文献[1]王庆兵:《英国地方政府公共服务改革:最佳模式的评价》,《中国行政管理》,2003 年,第5期[2]哈尔滨学院学报,JOURNAL OF HARBIN UNIVERSITY2006,27(11)[3]戴钰,刘亦文.我国政府绩效评估最新研究进展综述[J].科技管理研究,2010,30(4):57-59,66.[4]张泰来,王家合.绩效评估在政府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J].企业家天地(下旬刊),2010,(7):47-48.[5]李斌.基于平衡计分卡的地方政府绩效评估指标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6]彭国甫.论行政文化结构[J].人大复印资料《政治学》,1996.[7]卢海燕.地方政府绩效评估:经验、困境与出路[J].中国行政管理,2009,(6):31-33.[8]张良:《公共管理学》,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9]张刚:《公共管理学引论》,浙江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10]张国庆:《行政管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11]傅小随:《20年来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绩效化政府运动评析》,《行政与法》,2002年,第4期[12]卓越:《公共部门绩效评估初探》,《中国行政管理》,2004年第2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