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文阅读讲座
三、怎么做?
(一)现状
海量阅读 快乐阅读 阅读先行 阅读行动
(二)抓手
本土研制
群文阅读
载体
借用成果
◆新教育实验研制的师生选择的书
◆树人教育研究院研制的书和杂志 《学语文之友》中的群文例举
2012年中高段每期杂志都有一组群文: 三期中的“慷慨” 四期中的“英雄” 五期的“民俗风情” 六期中的“鸟” 九期中的“阳光” 十期中的“神话” 十一期中的“朋友” 十二期中 “动物的情感故事”等等 初中从2013年三期起,期期均有群文。
理解共识要克服两个错误观念: 1.共识就是要寻找答案的唯一性。 2.共识就是寻求答案的多元性。
例如有一个问题:三国最聪明的人是谁?有人说是诸葛亮, 有人说是司马懿,有人说刘备,有人说是曹操。仔细询问原 因,说诸葛亮者是遵循习惯的做法,说司马懿者则认为诸葛 亮没有斗过司马懿,说刘备者认为诸葛亮再厉害还是对刘备 服服帖帖,说曹操者认为刘备始终在曹操手心里捏着。最后 大家取得的共识就是:由于不同的人对聪明的理解不同,大 家判断的标准不同,所以这个问题有不同的答案,不同的答 案都有道理。这就是共识,保持了答案的多元性,但是大家 对多元性认可了。
小学一年级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生活文章、儿童诗 歌、古代故事 小学二年级树立阅读能力的概念,使孩子喜欢阅读: 参观记录、传记、信件 小学三年级提高阅读能力,使孩子能够具备理解复杂 结构文章的能力:童话、说明文、剧本、议论文、观察日 记、读后感 小学四年级正式开始应用阅读方法:游记、喜剧、调 查记录 小学五年级积累学习方法和相关的阅读方法:演讲稿、 读书日记、童谣、回忆录 小学六年级阅读的基本方式定型:古代随笔、诗歌、 民间故事、神话、传说、讨论记录、小说
教科书的编辑体系:
1.内容分为章、单元和节。 2.每个单元都会有代表本单元内容的题目。 3.章或单元的导入部分有对正文的概述。 4.核心内容采用不同的字体,以引起读者注意。 5.通过与在文相关的图画、照片、地图、图表等内容对 正文进行补充或归纳。 6.书中的空白部分标有与正文相关的参考资料或提示语 等。 7.根据科目类别的不同,在段落间穿插多种多样的要求 探索、操作的作业,以及对学习过的内容进行检查或评价 的问题。
许多语文课堂确实是因为大量、繁琐的 环节影响了孩子的阅读。阅读是语文教学的 生命,但是当我们把课堂分割零碎之后,孩 子就感觉不到生命活力了。
实践告诉我们: 阅读能力 → 学习能力 →提高质量
独思能力 阅读能力
学习能力 实践能力 创新能力
坚持德育为先 坚持能力为重 坚持全面发展
阅读对于人一生的发展都有着重要意义。人都 能从阅读中学习,获得乐趣,变得越来越聪明,变 得越来越有品位,从读书中获得幸福的人生。
议题就是一组选文中所蕴含的可以供师生展开议论的话题, 一组选文可以具有一个或者多个议题。议题的最大特征在于 可讨论性,也就是说议题给予读者一个思考和赋予意义的空 间,让读者可以在这个空间内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充分与文 本对话,从而形成不同见解。
集体建构就是在个人智慧的基础上,不事先确定议 题的答案,师生一起共享智慧,在共享中逐步构建文 本的意义,在教师、学生和文本的视野融合中形成共 识。集体建构以参与者的不同意见为基础,以对他人 意见的倾听、认同和接纳为核心,以形成共识为目标。 共识是群文阅读的核心概念。美国学者路易斯· 沃 斯认为,共识是指一个社会不同阶层、不同利益的人 所寻求的共同认识、价值、理想、想法。 大众民主中,共识并不等于所有社会成员就所有议 题或大多数议题达成一致意见,而意味着我们要养成人 际互动、讨论、争辩、协商和妥协的习惯,要容忍异议 的存在,甚至要克制自己、时刻保持冷静。
案例:课堂实录:朱自清的《春》开始的几分钟—— 老师说:“请打开书的23页,读一下文章的名字。”同学 们就读:“春。”老师又问:“这篇文章的作者是谁啊?” 学生就说:“朱自清。”老师接着追问:“看一看下面的 注释,朱自清是哪里人?”学生就看注释。老师随后问道: “这篇文章的写作背景是什么?”……就这样一路问下来, 非常零碎。这样的课堂看上去似乎有点极端,但这确实是 许多语文课堂的一个现实状况。这样的课堂把学生本来应 该有的阅读时间占没了。
调查:在语文学习中,对你帮助最大的 事情是什么?
教师教得累——字词句强拉硬拽,段篇章 条分缕析,重难点深度剖析,满堂灌照本宣科, 教师怎能不累! 学生学得厌——3分钟即可读完的课文要学 3节课,3天即可读完的教材要学半年,学生怎 能不厌! 书读得少——课内时间被满堂灌挤占,课 外时间被各门作业压得喘不过气,哪有时间读 书!
知识结构
实践性知识 教育专业知识 本体性知识 文化素养
图1
阅读能带来思想尊严
理论著作:主要包括哲学、教育学和心理学。
●《论语》 ●苏霍姆林斯基、柏拉图、杜威、陶行知和当代教育名家朱永新、魏书生、李镇 西的书。 ● 读一点积极心理学的代表性好书,如《幸福的方法》、《活在喜悦中》、《生 命的重建》。另外,当代全球宗教界精神领袖一行禅师的《你可以,爱》等也十分 值得一读,其意义和收获会超越宗教信仰而直抵你的心灵,会改变你的审美价值观 念和人生态度。 在古希腊文里,哲学即是“爱”和“智慧”的意思,其奠基者是苏格拉底、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人类的宗教和艺术在一定程度上都根植于古代希腊罗马的 哲学。近代的欧洲文明也源于古希腊、古罗马的哲学。
案例:开封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杜复平女士给我提 供了她儿子的一个故事。她的孩子在小学三年级上学期的 期末考试时,用错了语文卷子,拿了下学期的语文卷子。 快考完的时候才发现用错了试卷,但是来不及更换,只好 将错就错。阅卷出来后,想不到的是,儿子的成绩是98分, 差两分就满分。这个学校有个很好的做法,就是孩子如果 认为成绩不理想的话,可以申请参加二次考试,记录最高 成绩。这个孩子想:我考下学期的卷子都考了98分,如果 考学过的卷子肯定能得满分,于是就申请了二次考试,用 了上学期的考卷,结果考完后一阅卷,成绩为93分。 语文这个学科跟理科不一样,它不是一一对应的,靠 一个系列、一个梯级、一个台阶去给学生提高成绩,它必 须通过大量的积累,然后才能有一个提升。
怎样提高阅读能力?
◆ 阅读能力即学习能力,提高学习能力的最基本教材就 是教科书,如果想正确地阅读教科书,则需要注意教科书的 编辑体系。因为编写教科书的明确目的是向学生们传达某些 知识,所以与其他的书籍不同,教科书是采取了最有效的方 式编辑而成。如果理解了教科书的编辑体系,并按照编者的 意图进行阅读,就可以十分有效地学好教科书中的内容。
案例:《中国教育报》曾经报道了这么一件事: 病假条换来的课外阅读。有一个小学二年级的学生, 开始由于偶然的生病请假,结果在家里读书让她感 到比学校里上语文课更加快乐。这种愉快的阅读体 验带来的是让她以不断请假、旷课的方式来换取课 外阅读。结果,从小学二年级到初中一年级,她写 了100多张病假条,换来的是400多部名著的阅读, 她的成绩也特别突出。
为学生一生的幸福奠基
——阅读改革的新思考
綦江教育科学研究所 赵小平
QJJKSZXP@
一、为什么? 二、做什么? 三、怎么做?
一、为什么?
案例:犹太人的教育“密码” 美国研究阅读的专家吉姆· 崔利斯 说过:阅读是教育的核心,学校中几 乎每一科的知识都是通过阅读来学习 的。 英国科学家培根说:读书给人以 乐趣,给人以光彩,给人以才干。
二、做什么?
国际教育成就评价协会(IEA)主持的 “促进国际阅读素养研究”认为,一个人 的阅读素养包括四个方面: 一是理解和运用书面语言的能力; 二是从阅读中构建意义; 三是能从阅读中学习; 四是积极投入有阅是培养独立阅读的能力 三是使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的方法 四是要养成阅读的习惯
阅读教科书的正确方法 读卷首语 读目录
浏览
读单元的题目和目标 读节题目和目标 读正文 评价、深化、补充
正式阅读
不同科目的教科书有不同的阅读方法
语文与品德、科学的课程内容不同, 因此教科书的阅读方法也不尽相同。但是, 所有科目的教科书都有着一定的联系,所 以需要将各门课程所学的知识综合起来进 行阅读。 小学的语文课本要在六年时间里教会 学生们阅读各种不同类型文章的方法,以 此为基础再进行其他教科书的阅读。
一项调查显示:我国国民每年人均2均图书4.5 本,远低于韩国的11本,法国的20本,日本的40本, 以色列的64本。一个拥有五千年历史文化的大国, 人均阅读量实让人感到惊愕和不可思议。除了人均 阅读量低之外,另一个倾向是读书的功利性和实用 性突出。在有限的人均购书中,八成都课外教材; 在各大书店的销售统计中,教参、基础训练、考试 辅导类的书籍也占了很大比重。中国和美国的小学 生比较,美国一年级儿童平均每天读3万字,中国一 年级儿童平均每年读4900字,不到美国儿童的六分 之一。
与其他科目相比,为了便于学生理解,品德教科书中加 入了更多的图片、照片、图表和地图等内容,只有具备了阅 读这些非文字性内容的能力,才能够提高品德的成绩。
科学课程是通过能够引发学生好奇心的问题和实验来说明 科学的概念和中心内容的,所以需要在实验后将过程和结果记 录下来,并通过此方式学习科学知识。
提高阅读能力的八种战略
例如3+8=?这样一道题,张三认为等于10,李四认为等于 11,王五认为等于13。询问原因,张三说8和2能够凑成10, 所以等于10,这个时候老师就可以告诉他,这个算式里并不是 2,而是3,这样张三就会发现少了l,也就会认同李四的答案。 王五说8加2等于10,再加上3就是13了,老师就可以问她2从 哪里来的,这样她也会发现自己的问题,从而认同李四的答案。 这样大家就在3+8=11上取得了共识,这个答案实际上就是具 有唯一性的。
1.根据文章的类型,有目的的阅读 2.调动背景知识 3.活用背景知识 4.提高词汇能力 5.出声思考 6.一边提问,一边阅读 7.阅读时先判断什么内容比较重要 8.阅读的同时做好笔记 问题越多,意味着想法 越多;想法越多,说明 学到的东西越多。如果 让孩子提问,他们往往 会提出一些非常简单的 问题,这时就需要父母 或老师先进行示范,然 后引导孩子一点点地提 出更加有深度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