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一例焦虑情绪案例分析报告:焦虑症的案例分析

一例焦虑情绪案例分析报告:焦虑症的案例分析

一例焦虑情绪案例分析报告|焦虑症的案例分析2011年第1期SCIENCE&TECHNOLOGYINFORMATION○高校讲坛○科技信息一例焦虑情绪案例分析报告李超(山东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山东济南250014)【摘要】本文是一个研一学生因论文压力和师生关系引发的焦虑情绪分析报告。

揭示了焦虑产生的心理机制及社会、心理因素,运用新一代认知行为疗法对其进行了临床诊断与技术干预。

根据求助者的问题制定了相应的调节治疗计划,改变其错误认知与不合理思维,建立新观念,进行放松训练,制定合理的论文写作计划等调整其焦虑状态,增强其自信心,短期内收到了明显的临床效果。

【关键词】焦虑;认知行为疗法;放松训练11.1人口学资料求助者小云(化名),女,24岁,某大学研究生一年级学生,独生,汉族。

1.2个人成长史独生女,父母自小对其要求严格。

性格较内向,从小聪明、听话,深得长辈的喜爱。

4岁入幼儿园,7岁上小学。

小学至大学,学习成绩一直非常优秀,并且在班内担任重要职务———学习委员或者团支书,和同学关系良好,得到老师和同学的一致好评,尤其深得历任老师的喜爱。

平时对自己要求严格,诸事力求完美。

1.3精神状态近两个月来因为无法顺利完成导师分配的论文任务,感觉无法和导师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经常处于焦虑状态之中,做任何事情都感觉心里不踏实,兴趣和积极性减弱。

睡眠质量下降,经常失眠多梦。

1.4身体状态身高1.65米,发育良好,无既往病史,无家族精神病史。

1.5社会功能做事情不能完全集中精力,无心参加集体活动,即使参加,只要想到论文和导师就会隐隐不安。

1.6心理测验的结果SCL-90测试各因子分如下:躯体化1.8,强迫症状1.6,人际敏感2.0,抑郁1.6,焦虑2.2,敌对1.7,恐怖1.3,偏执1.2,精神病性1.3,其它1.7。

焦虑自评量表(SAS)分:粗分46分,标准分58分,提示有轻度焦虑。

抑郁自评量表(SDS)分:粗分40分,标准分50分,提示未达到抑郁。

2主诉和个人陈诉考研之前,按照自己的兴趣和职业理想选择了报考现在所在的学校,并通过别人建议和自己分析,选择了跟随现在的导师学习。

顺利考入现在的学校之后发现现实与自己的兴趣和理想差距较大,导师大多时候特别严格,感觉与自己先前打听到的“对学生很好”也比较不符。

导师分配给的研究领域与自己最初感兴趣并试图深入学习的内容并不一致,因此比较失落。

但随后想到只要能起到培养自己科研能力的效果,即使在自己不感兴趣的领域学习也可以忍受,因此最初能够认真对待导师分配的论文任务。

论文的写作刚开始得到导师的部分肯定,自己也得到了一些鼓励。

但导师对学生要求非常严格甚至苛刻,脾气也经常比较急躁,在随后的论文修改过程中经常批评自己,偶尔表现出反感或不耐烦的情绪,让自己很受打击,觉得自己不被尊重,不被认可。

慢慢地开始对论文的修改失去兴趣,因此得到导师更多的批评,每次见面都指责自己学习积极性不高、让人很失望。

导师的态度让自己内心很不安,一方面不想被看轻,一方面又无法静下心继续修改自己不感兴趣的论文,于是开始出现痛苦焦虑的情绪。

不愿面对导师严厉的面孔,又不想让导师对自己失望。

逐渐发展到害怕面对导师,害怕接到导师的电话,又害怕错过导师的电话。

不管做什么事情,只要一想到导师,一想到未完成的论文,就焦躁不安。

夜里经常会梦到导师板着面孔,能够体验到冰冷、害怕、焦虑的情绪。

因为无法解除内心的焦虑、矛盾和痛苦,因此前来求助。

3观察了解和他人反映5803.1咨询师观察:求助者服装整洁,说话有礼貌,声音清晰,表情不自然,情绪微微急躁,意识清楚,谈话过程中目光闪烁,紧张。

内心体验与表情一致,言语表达正常,思维逻辑清晰,自知力完整,有寻求帮助的愿望。

3.2朋友陈述:小云很求上进,工作学习非常认真,人际关系良好,性格也比较开朗。

但最近一段时间好像情绪不太稳定,总是显得有些焦躁不安,一接到导师的电话就神情紧张,情绪反应剧烈。

外出游玩总是不停地看手机,害怕错过导师的电话。

对其他活动兴趣降低,不太愿意参加集体活动。

可能是对自己要求太高,因为没完成导师交给的任务导致的吧。

4评估与诊断通过与该求助者交谈和其自己陈述等多方观察与了解,认为其存在以下问题:4.1好胜心强,诸事追求完美,有完美主义人格倾向。

对自己要求严格,只许成功不许失败,只许自己得到认可和赞许,不许自己得到批评或否定,这与其严格的家庭教育有关。

而这种人格倾向容易产生过大压力和焦虑情绪。

4.2承受挫折和打击的能力比较差。

求助者在学业上一直非常顺利,并一直得到师长和同学的喜爱,习惯了被肯定被赞赏,而几乎未发生过较大的变故,因此承受挫折和打击的能力较差,一旦遇到不顺利的事情,便容易引发过度的紧张和焦虑。

4.3愿望与现实不符导致的心理落差和心理冲突。

一是读研之前认为自己会在感兴趣的领域中学习,而现实却相反;二是读研之前打听到现在的导师“学术水平高,而且对学生很好”,没有想到导师对待学生及其严厉;还有一方面,读研之前想当然地认为会得到导师的认可和重视,而现实却是得到很多批评和否定。

各种落差和冲突导致求助者产生焦虑和痛苦情绪。

4.4对现实问题存在一定的误解和错误评价。

一味看重导师的批评,畏惧导师的批评,无法看到隐藏在背后的对其较高的期望。

不能正确理解师生之间健康的求助和指导关系,受到批评打击之后一味逃避退缩,不能及时与导师沟通想法和学习心得,导致师生关系消极,恶化,造成心理焦虑。

4.5综合分析所获得的临床资料,对求助者问题持续的时间、强度和典型心理与行为异常表现的性质和严重程度进行分析判断;根据心理测验结果和躯体疾病历史、精神病家族历史以及典型心理与行为异常的表现首先排除了精神障碍。

4.6对照症状学标准,该求助者表现出焦虑、烦躁、睡眠障碍等症状。

4.6.1从严重程度标准看,该求助者的反应强度不是很强烈,影响所及限于相关情境下的学习与生活,思维逻辑正常。

无回避,没有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

4.6.2从病程来看,引发情绪波动的事件发生时间不长,病程不到3个月,为短程。

4.6.3从除外标准看,该求助者的心理问题并不严重,病程较短,且没有泛化,没有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因此可以排除严重心理问题。

该求助者虽然以焦虑为主要症状,但未严重影响社会功能和逻辑思维,没有泛化和回避,而且病程不足3个月,因此可排除焦虑性神经症。

4.7确诊为:一般心理问题:因论文压力、消极师生关系引发的焦虑。

确诊依据:4.7.1症状出现的时间较短。

科技信息○高校讲坛○SCIENCE&TECHNOLOGYINFORMATION2011年第1期4.7.2症状表现程度较轻。

4.7.3由具体的事件所诱发,有现实意义。

4.7.4求助者对自己症状有感,且内心矛盾痛苦,有主动求医意愿。

4.7.5身体无器质性病变。

5咨询目标的制定根据以上的评估与诊断,同求助者协商,确定如下咨询目标:5.1近期目标与具体目标5.1.1正确看待成败和表扬、批评,学会放松,以积极的情绪进行学习,消除过度紧张焦虑的情绪,调整情绪状态,提高学习效率。

5.1.2学会分析愿望与现实的差距,尝试接受或者有所改变,改变不合理的认知观念。

学会正确认识研究生学习及论文写作。

5.1.3正确认识和处理师生关系,学会及时和导师沟通学习困难,交流学习进展和心得体会,增强自信心。

5.1.4培养学习兴趣,增强学习动机,学会分析研究领域的价值,尝试探讨、分析论文写作的策略,提高论文写作水平。

5.1.5达到正常睡眠。

5.2长期目标及终极目标改变不正确的认知结构,学会理性思维,正确评价自己,正确看待成败和批评以及研究生学习和论文写作,合理看待师生关系。

消除过度焦虑,增强自信心,从容面对生活中出现的困难,增强受挫和承受压力的能力。

促进求助者的心理健康和发展,达到人格完善。

6咨询方案的制定6.1咨询方法的选择6.1.1通过认知疗法进行认知调整以克服盲目、错误的认知。

让小云认识到导师的严厉和批评是对事不对人,并非不尊重或责难,反而是对其抱有较高期望的表现;研究生学习与读研之前的专业知识学习不同,需要综合各方面的知识和能力,需要不断地进取和磨练,而导师的批评和指导有助于科研水平的提高。

6.1.2论文写作策略指导6.1.3放松训练,配合家庭作业6.2时间和费用咨询时间:咨询分4次完成,每次60分钟,具体时间安排视求助者的具体情况而定。

咨询收费:按学校心理健康中心正常的收费标准。

7咨询过程7.1心理评估和诊断阶段(第1次咨询)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建立良好的咨访关系,收集求助者的症状及其原因的有关信息和资料。

通过倾听、共情、无条件地积极关注,具体化等技术让其尽情倾诉,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并完成心理测验。

从而对求助者作出心理诊断,确立适当的咨询目标,制定可行的咨询方案。

7.2咨询阶段(第2、3次咨询)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帮助求助者分析和解决问题,改变其不适应的认知、情绪和行为。

找出求助者对研究生学习、论文写作、师生关系与自我概念的非理性认知,并进行纠正,促使小云用自己领悟到的正确认知去说服自己,调整情绪和行为。

让其明白一系列焦虑症状形成的原因,使其对自己的问题有一个新的认识,尤其是过去的错误观念在学习和师生关系处理中的消极作用。

让其了解情绪和心态在整个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只要调整好自己的情绪和心态就能阻断上面的循环过程,调动积极的情绪,建立一个积极的良性循环,从而提高学习效率,改善师生关系,消除焦虑症状。

7.3巩固与结束阶段(第4次咨询)其它辅助技术设计与实施:(1)教给小云一些小程序放松技术和正确的深呼吸方法,让她在进入刺激情境时,如若出现焦虑的情绪,可以自觉地运用这些方法进行自我调节,做到“一念放下”。

(2)针对小云失眠多梦的症状,向其解释了失眠产生的原因和睡眠的一些相关原理,让其正确看待失眠。

对其进行暗示性说服,让她对失眠不再有恐惧感。

教给她应付失眠的一些策略,比如,睡前保持心情平静;一旦长时间不能入睡,可以做深呼吸或放松训练来调节自己。

(3)鼓励其多参加一些户外活动,散步、慢跑、打羽毛球等等,保持一种轻松愉快的状态。

8咨询效果评估8.1求助者自我评估经过四次咨询后,能够认识到研究生学习最重要的是培养自己的科研能力,具体在哪个领域学习并不是最关键,因此能够尝试去发现所学领域的价值,逐渐建立学习兴趣,增强学习动机;能够从容面对导师的批评;愿意主动向导师汇报自己的论文进展情况,与导师交流和沟通。

感觉导师对自己的态度有了明显好转,也能够感觉到导师对自己的鼓励。

8.2心理咨询师的评估经过咨询后,小云在情绪上有较大的变化,不再焦虑,面部表情比较平和,经常露出微笑,面临批评与压力不再过度紧张,焦虑情绪基本可以控制。

在认知方面建立了新的认知模式,认识到以前的认知是错误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