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表面粗糙度与检测(新国标)

表面粗糙度与检测(新国标)


传输带
补充要求
取样长度 加工工艺
加工余量等。
表面粗糙度要求标注的内容在图中注写的位置,见图 5.10所示。
图5.10 粗糙度要求的注写的位置
a —第一个表面粗糙度(单一)要求(μm); b — 第二个表面粗糙度要求(μm); c — 加工方法(车,铣); d— 表面纹理和纹理方向; e— 加工余量(mm)。
② 传输带和取样长度 的标注:传输带是指 两个滤波器的截止波 长值之间的波长范围。 长波滤波器的截止波
长值就是取样长度ln。
图5.11 表面粗糙度的单一要求标注示例
传输带的标注时,短波在前,长波在后,并用连字号“—”隔开。 在某些情况下,传输带的标注中,只标一个滤波器,也应保留连字号 “—” ,来区别是短波还是长波。
(4)影响抗腐蚀性;
5.2 表面粗糙度的评定
一. 基本术语 1. 取样长度 lr----基准线长度。至少含5个波峰和波谷 2. 评定长度ln--最小的测量长度。至少包括5个取样长度lr
图5.4 取样长度和评定长度
3. 中线—指具有几何轮廓形状并划分轮廓的基准线 轮廓算术平均中线:在取样长度内,划分实际轮廓为上、 下两部分面积相等的线
3. 表面粗糙度要求在图样上的标注方法
标注方向与 尺寸相同
指引线上标 注
3. 表面粗糙度要求在图样上的标注方法
标注在几 何公差框
格上方
标注在延 长线上
3. 表面粗糙度要求在图样上的标注方法
其余要求标注在标题 栏附近
(给出基本符号)
3. 表面粗糙度要求在图样上的标注方法
全部要求标 注在标题栏
3. 混合参数(形状参数) 轮廓的支承长度率Rmr(C) —
在给定的水平位置C上,轮廓的实体材料长度Ml(C)与评定长度ln的比率。
n
bi
Rmr(c) i1 ln
Ml(C) / ln
C = Rz %
图5.8 轮廓的支承长度率
表面粗糙度评定参数共 4个:
基本参数 2个
附加参数 (辅助参数)
2个
③ 参数代号的标注:参数代号标注在传输带或取样长度后,它们之间用 “/”隔开。 ④ 评定长度的标注:如果默认的评定长度时,可省略标注。如果不等
于5lr时,则应注出取样长度的个数。
⑤ 极限值判断规则和极限值的标注:极限值判断规则的标注如图5.11中 所示上限为“16%规则”,下限为“最大规则” 。为了避免误解,在 参数代号和极限值之间插入一个空格。
附近
本章重点:
1. 表面粗糙度的定义及其对机械零件使用性能的影响; 2. 取样长度、评定长度和最小二乘中线的概念; 3. 表面粗糙度评定参数的名称、代号及其在图样上的标注方 法,必须要掌握基本参数的名称、代号和标注方法; 4. 表面粗糙度的选用,表面粗糙度与尺寸公差和几何公差之 间的关系; 5. 掌握Ra和Rz的测量方法。
Z(x)
Z P1
Z Pmax
中线
Rz
Z v1
Zv2
Z vm ax
x
lr
最大高度Rz
2. 间距参数
轮廓单元: 一个轮廓峰和相邻轮廓谷的组合。
轮廓单元宽度Xsi: 中线与一个轮廓单元相交线段的长度。
轮廓单元的平均宽度 RSm:
在取样长度lr 内,轮廓单元宽度Xsi的平均值: RSm
1 m
m i 1
Xsi
2. 表面粗糙度要求在图中注法
1
2 3 45 6
图5.11 表面粗糙度的单一要求标注示例
(1) 位置a处—注写表面粗糙度的单一要求,该要求不能省略。
① 上限或下限的标注:表示双向极限时应标注上限符号“U”和下限符号 “ L”。 如果同一参数具有双向极限要求,在不引起歧义时,可省略“U” 和“ L” 的标注。若为单向下限值,则必需加注“ L” 。
Ra —轮廓算术平均偏差 Rz —轮廓最大高度 RSm — 轮廓单元平均宽度 Rmr(c) —轮廓支承长度率
三. 表面粗糙度的参数数值及其选5
表5.1 Ra 的数值
0.12
0.20
3.2
50
0.025
0.40
6.3
0.050
0.80
12.5
0.100
1.60
新国标
内 容 提 要:
1.表面粗糙度的含义及其对机械零件使用性能的影响; 2.表面粗糙度的评定基准及其评定参数; 3.表面粗糙度的选用; 4.表面粗糙度在图样上的标注方法;
5.1 概 述
一. 表面粗糙度的含义
微小峰谷的高低程度和间距状况称为表面粗糙度,它是一种微观几何 形状误差,也称微观不平度。
表面粗糙度是指加工后零件表面的微小峰谷(Z)高低程 度和间距(S)状况。
一般按S分:
间距 S
S<1mm 为表面粗糙度;
1≤S≤10mm为 波纹度;
S>10mm为 f形状.。 表面粗糙度的产生:
高低 Z
(1) 切削后遗留 的刀痕; (2) 切削过程中切屑分离时的塑性变形; (3) 以及机床等工装系统的振动等。
二. 表面粗糙度对机械零件使用性能的影响 (1)影响零件的耐磨性; 表面不是越光越好。 (2)影响配合性质的稳定性; (3)影响抗疲劳强度;
附加参数---有特殊要求选用RSm , Rmr(c)
RSm —用于对涂漆性能、抗裂纹和抗腐蚀等有要求时;
Rmr(c)—用于对耐磨性和接触刚度等有要求时,但同时要 给出C值。
满足功能要求的前提下--值尽量大
工作面比非工作面值小 (同一个零件);
摩擦面比非摩擦面值小;
参数值的选用 (标准化)
考虑(类比法)
参考表5.6~5.8
配合稳定、尺寸(几何)公差 值小、密封性好等值小;
注意与尺寸公差和几何公差的协调
特殊应按标准规定确定粗糙度值
5.4 表面粗糙度符号、代号及其注法
一. 表面粗糙度的符号
二. 表面粗糙度要求标注的内容及其注法
1. 表面粗糙度要求标注的内容
表面粗糙度 要求标注的内容:
表面粗糙度单一要求(不可省略)
图5.5 轮廓中线
二. 评定参数
1. 幅度参数(高度参数)
(1)轮廓的算术平均偏差Ra
在取样长度lr内,纵坐标值Z(x)的绝对值的算术平均值
Ra
1 lr
lr
Z ( x) dx
0
Ra
1 n
n
Zi
i1
Z(x)
Zi
Ra
算术平均 偏差Ra
x lr
(2)轮廓的最大高度Rz
在取样长度lr内 Rz ZPmax ZV min
25
表5.2 Rz 的数值
0.025
0.40
6.3
0.050
0.80
12.5
0.100
1.60
25
0.20
3.2
50
100
1000
200
400
800
2. 表面粗糙度参数的选用
评定参数选用
幅度参数 Ra、 Rz
优先选Ra :粗糙度参数值在 (0.0256.3) m;
选Rz :粗糙度参数值在
(6.3100)m ,(0.0080.020 ) m;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