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流行病学调查贾振宇何启盖摘要对6个猪场所送检的未免疫胸膜肺炎疫苗的不同年龄阶段猪的315份血清用间接血凝试验检测胸膜肺炎抗体。
通过对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在12月、3月、4月送检血清的阳性率最高,分别达到63%、58%、65%。
中猪、后备猪和产仔母猪的阳性率很高分别达84%、92%、92%,而10日、40日龄的仔猪阳性率很低,达到30%、18%。
这些说明胸膜肺炎暴发的高峰是在冬春两季,且2、3月龄的猪易感此病。
关键词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流行病学调查,血清猪传染性胸膜肺炎(Porcine contagious pleuropneumonia)是由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Actinobacillus pleuropneumoniae,App)引起的一种以胸膜炎和肺炎为特征的传染病,胸膜肺炎放线杆菌以前称为副猪嗜血杆菌,特异性地寄生于猪呼吸道。
该病主要依靠空气传播,在猪群中由带菌猪引起,在我国规模化猪场的感发率日益增高[1]。
本病由于引起败血症且高度呼吸困难[2],急性型表现为患病猪很快死亡,慢性型表现为猪生长缓慢,严重影响饲料报酬[3],已成为危害养猪业最严重疾病之一[4]。
1957年英国人首次报道本病,1983年波尔(Poul)等人通过DNA杂交试验,认为胸膜肺炎嗜血杆菌(Haemophilhus pleuropneumniae)和1976年由Bertschinger 分离命名的似溶血性巴斯德氏菌(Pasteurella haemodyticalike)与李尼尔氏放线杆菌遗传关系密切,之后本菌被命名为胸膜肺炎放线杆菌[5]。
世界各地猪场流行的胸膜肺炎放线杆菌血清型是不一致的。
据材料介绍,澳大利亚和加拿大流行的主要是血清1型,而瑞典、丹麦和日本则以血清2型为主。
该病病原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在我国广泛存在且不同地区的血清型不同。
我国杨旭夫(1993)和高林等(1994)从我国北方猪场分离出的胸膜肺炎放线杆菌主要是血清7型,其次是血清4型、血清5型、血清8型和血清3型[6]。
甘肃、宁夏、青海主要以2、3、7型为主;湖北、湖南流行3、7、10型;福建、海南流行1、7型[7]。
如今,猪传染性胸膜肺炎已给我国的养猪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此病也引起了人们的重视。
对本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从而了解该病的传播规律,以便确定预防该病的最佳时期就显得十分必要。
本文针对此目的进行分析总结。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8、9]1.1 被检血清由湖北、湖南、浙江、广东4省送检的315份血清,其中后备母猪、肥猪、产仔母猪、未断奶仔猪、断奶仔猪、中猪送检血清各53、60、53、49、49、51份。
1.2 胸膜肺炎试剂盒该试剂盒包括:胸膜肺炎诊断液稀释液阳性血清阴性血清1.3 仪器移液器振荡器恒温水浴锅离心机96孔V型板1.4试验操作方法1)将送检血清转移到入离心管中,以5000rpm的速度离心5分钟。
然后用移液器将上层血清吸出,转移到新离心管中。
2)将水浴锅的温度调至56℃,将血清放在水浴中灭活30分钟。
3)用移液器将96孔V型板中各孔加稀释液50µl,将V型板竖放,第一竖列加入50µl的待检血清。
4)用移液器将第一孔反复抽吸,待其混合均匀后吸取50µl至第二孔,再反复抽吸,这样稀释至第七孔,则各孔被稀释倍数为1:2、1:4、1:8、1:16、1:32、1:64、1:128倍。
5)第一列最后两孔分别加入阴性血清和阳性血清各50ul,如4中所述的方法稀释.6)在第3、4、5、6、7竖列各加入20µl的胸膜肺炎诊断液,然后将V型版放在振荡器上振荡5分钟,使液体混合均匀。
7) 待两小时后观察结果,如在第三列已有50%的红细胞沉积,则判为阳性。
在有50%的红细胞沉积的列中,可读出其相应效价。
2 结果表1各月份检测血清数及其阳性率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A 5 9 12 12 11 6 5 4 4 8 10 14B 74 107 241 190 226 61 70 39 50 121 120 162C 23 26 140 124 105 29 37 8 25 39 34 102D 31% 24% 58% 65% 46% 48% 53% 20% 50% 32% 28% 63%表中6-12为2000年各月,1-5为2001年各月。
未断奶仔猪为10日龄猪,断奶仔猪为40日龄猪,中猪为80-100日龄猪。
总被检血清数为315份,总阳性血清数为196份,总阳性率为67.3%。
后备母猪、产仔母猪、中猪的阳性率高为92%、92%、84%。
10日龄、40日龄仔猪阳性率低为30%、18%。
表2 各猪场不同年龄阶段猪血清中胸膜肺炎抗体的阳性率阳性率血清数后备母猪份数阳性率肥猪份数阳性率产仔母猪份数阳性率未断奶仔猪份数阳性率断奶仔猪份数阳性率中猪份数阳性率猪场1 60 10 100% 10 100% 10 100% 10 20% 10 0% 10 100% 猪场2 59 10 100% 10 100% 10 100% 9 44% 10 40% 10 100% 猪场3 28 5 100% 5 100% 5 100% 4 50% 4 0% 5 100% 猪场4 32 4 5% 8 37% 6 83% 5 0% 6 0% 3 0% 猪场5 59 10 100% 10 90% 10 100% 9 55% 10 50% 10 90% 猪场6 38 8 75% 9 67% 5 80% 6 33% 3 0% 7 57% 猪场7 39 6 83% 8 37% 7 71% 6 17% 6 0% 6 83% 合计315 53 92% 60 76% 53 92% 49 30% 49 18% 51 84%图1 各阶段猪所对应的阳性率1、2、3、4、5、6分别代表未断奶仔猪、断奶仔猪、中猪、肥猪、后备猪、母猪。
竖列代表阳性率。
表 3 4个猪场流产猪头数及阳性率场家 1 2 3 4 流产母猪头数7 6 6 7胸膜肺炎阳性血清7 6 1 7阳性率100% 100% 16% 100%3 讨论3.1由于待检猪都未注射胸膜肺炎的疫苗,所以如果呈阳性则说明此猪已感染胸膜肺炎放线杆菌。
从表1可以看出阳性率最高的月份为12月和3、4月,分别达63%,58%,65%.这说明在此期间猪群易感染胸膜肺炎放线杆菌。
由于冬季天气寒冷,容易引发呼吸道疾病,且在春季各种病毒复苏使猪的抵抗力下降导其感染胸膜肺炎的机会增加.此外6,7月份猪血清的阳性也很高,为48%,53%,这说明了猪场在暴发传染病胸膜肺炎时其阳性率的高低不仅与季节有关,且受其他因素的制约。
杨旭夫等认为胸膜肺炎的暴发与猪生活的环境有很大的关系。
在空气差的情况下容易引发此病。
所以阳性率高的猪场应该考虑环境是否是引起传染病胸膜肺炎的原因之一。
3.2从表2中可以得出阳性率低的群体是10日龄和40日龄的仔猪。
10日龄未断奶仔猪血清中抗体的阳性率高于40日龄的断奶仔猪。
关于未断奶仔猪血清阳性可以被推测是由两种原因引起的:第一,由于母猪感染了胸膜肺炎的细菌,则乳汁中带有胸膜肺炎的抗体,仔猪吃了带有胸膜肺炎抗体的乳汁,而获得被动免疫。
第二,仔猪受到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的感染,自身的免疫系统产生抗体。
但,40日龄的仔猪阳性率较10日龄仔猪的阳性率还低,阳型率为18%,说明仔猪体内的胸膜肺炎抗体逐渐消失,基于此时的仔猪正在断奶,可将免疫注射在一周后进行,即50日龄左右进行胸膜肺炎的免疫。
有人建议在猪2月龄至3月龄时注射胸膜肺炎疫苗即在仔猪出生后60–80日之间。
这与本调查相符。
有报道说给仔猪在35日龄免疫且在母猪产前一个月免疫,这样的主、被动免疫取得的效果更好[12]。
表中显示猪在母猪阶段和中猪阶段的阳性率很高为92%、84%。
说明应对此阶段的猪应增加重视,在母分娩一个月应注射胸膜肺炎的疫苗。
中猪阶段亦应重视,要定期检测猪群中胸膜肺炎的抗体水平。
如果猪群中胸膜肺炎的抗体水平很低,则应该立刻注射疫苗。
3.3图1中可以看出除仔猪外各阶段猪的阳性率都很高,中猪的阳性率已达84%,而母猪的阳性率92%。
说明猪群在80日龄开始易受到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的感染。
至此可以推断猪从出生后其对于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的易感程度是先降低再迅速升高。
与此相对应的是仔猪出生后如果不受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的感染其体内的抗体是逐渐减少的。
这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仔猪在70日龄后过渡生长肥育猪,其密度增大,空气变得浑浊是胸膜肺炎暴发的原因之一。
为了抵抗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的感染应该在转群之前注射胸膜肺炎的疫苗。
[10]3.4表3中送检流产母猪血清的4个场家中有三个场家的阳性率达100%,可以推断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是引起猪流产的因素之一。
关于此病有报道在其首次暴发时可能导致母猪的流产[11]。
所以在母猪产仔前一个月应该免疫一次[12]。
在使用胸膜肺炎的时候应该对本地胸膜肺炎流行的血清型有所了解。
因为根据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培养时对辅酶Ⅰ(NAD)的依赖性将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分为生物Ⅰ形和生物Ⅱ型[13]。
根据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的膜荚抗原的不同又将生物Ⅰ型分为12个血清型,12个血清型之间无很好的交叉反应。
注射其它血清型的疫苗不能起到保护的作用。
3.5本文首次对华中地区猪场的猪传染性胸膜肺炎进行血清调查,证实了华中地区内本病的阳性率为67.3%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60%[13]。
华中地区是全国养猪密集地区,应对该病给予足够重视。
还应加强种猪的管理,杜绝本病随种猪蔓延。
4 结论由此可以得出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多发季节是在春冬两季。
而在猪的不同年龄阶段以80—100日龄的猪、后备猪、母猪最易感染此病。
所以应在春、冬季及在猪易感此病的时期加重预防,以达到减少发病,增加经济收入的目的。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