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3章 网络体系结构与协议【精选】
第3章 网络体系结构与协议【精选】
任务1:理解网络体系结构
本任务将学习网络体系结构、网络协议以及协 议分层模型这3个计算机网络中最基本的概念, 在此基础上,理解ISO/OSI开放系统互连参考 模型和TCP/IP参考模型,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3.1.1 网络协议
为进行网络中数据交换而制定的规则、约定和标准,称为网络协议 (Network Protocol)或通信协议(Communication Protocol)。简单 地说,协议是通信双方必须遵循的控制信息交换的规则集合。
3.服务类型
(1)面向连接服务 面向连接服务的工作方式像电话系统。数据交换之前必须先 建立连接,数据交换结束后终止连接,传送数据时按序传送。 通信过程分为3部分:建立连接、传输数据、撤销连接。 面向连接服务比较适合在一定时期内向同一目的地发送许多 报文的情况。
(2)无连接服务 无连接服务的工作方式像邮政系统。每个报文(信件)带有 完整的目的地址,并且每一个报文都独立于其他报文,由系 统选定传递路线发送报文。计算机随时可以向网络发送数据, 在两台通信的计算机间无须事先建立连接。
第3章 网络体系结构与 协议
学习目标
掌握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的基本概念 熟悉ISO/OSI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各层的功能,熟悉OSI中相邻
层之间通信的过程,不同计算机上同等层之间的通信过程, ISO/OSI数据封装与解封装的过程 熟悉OSI模型中每一层数据的名称 熟悉TCP/IP体系结构及各层协议,熟悉数据封装过程 熟悉常见物理层传输介质(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以及无线传输 介质等),熟悉线缆规范和连接方式,学会制作和测试双绞线 掌握数据链路层的功能,掌握HDLC协议和PPP协议的主要内容
1.实体与同等层实体
在网络分层体系结构中,每一层都由一些实体组成。实体是各层 中用于实现该层功能的活动元素,这些实体抽象地表示了通信时 的软件元素(如进程或子程序)或硬件元素。实体除了是一些实 际存在的物体和设备外,还可以是客观存的与某一应用有关的事 物,如含有一个或多个程序、进程或作业之类的成分。
3.1.3 网络体系结构
网络体系结构从体系结构的角度来研究和设计计算机网络体系, 其核心是网络系统的逻辑结构和功能分配的定义,即描述实现不 同计算机系统之间互连和通信的方法以及结构。
网络体系结构将计算机网络功能划分为若干个层次,较高层次建 立在较低层次的基础上,并为其更高层次提供必要的服务功能。
一般来说,网络协议主要由语法、语义和同步3要素组成。 (1)语法:规定通信双方“如何讲”,即确定协议元素的格式, 如数据和控制信息的结构或格式。 (2)语义:规定通信双方“讲什么”,即确定协议元素的类型, 如规定通信双方发出何种控制信息、执行何种动作以及做出何种应 答等。 (3)同步(又称语序、变化规则或定时):规定通信双方之间“讲的 顺序”,即通信过程中的应答关系和状态变化关系。同步定义了通 信双方何时进行通信,先讲什么,后讲什么,讲话的速度等。
3.1.2 网络的分层模型
网络层次结构模型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将网络功能分解到若干层次,在每一个功能层次中,通信双方共同遵 守该层次的约定和规程,这些约定和规程称为同层协议; 二是层次之间逐层过渡,上一层向下一层提出服务要求,下一层完成上一 层提出的要求,上一层必须做好进入下一层的准备工作,这两个相邻层次 之间要完成的过渡条件称为接口协议。接口协议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也可 以采用软件实现。
网络体系结构是计算机网络的分层、各层协议、功能和层间接口 的集合。
网络体系结构与具体的物理实现无关,即使连接到网络中的主机 和终端型号、性能各不相同,只要共同遵守相同的协议,就可以 实现互通信和互操作。
3.1.4 典型案例:理解ISO/OSI开 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
1.背景分析
国际标准化组织于20世纪70年代成立了信息技术委员会, 专门进行网络体系结构标准化的工作。在综合了已有的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的基础上,经过多次讨论研究,最 后公布了网络体系结构的7层参考模型RM,即开放系统 互连参考模型(OSI/RM,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 Reference Model)。此后,又分别为 OSI的各层制定了协议标准,从而使OSI网络体系结构更 为完善。
服务访问点(SAP,Service Access Point)是同一个节点相邻两 层实体的接口(Interface),也可说第N层SAP是第N+1层可访问第 N层的地方。低层通过接口向高层提供服务,相邻层通过它们之 间的接口交换信息。高层不需要知道低层是如何实现的,仅需要 知道该层通过层间接口提供的服务即可,这使得两层之间保持了 功能的独立性。
3.1.4 典型案例:理解ISO/OSI开 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
图3-3 考虑通信子网的OSI参考模型结构
3.OSI参考模型各层的功能
(1)物理层。物理层是OSI参考模型的最底层,建立 在传输介质的基础上,利用物理传输介质为数据链路 层提供物理连接,主要任务是在通信线路上传输二进 制数据比特流,数据传输单元是比特。物理层提供为 建立、维护和拆除物理连接所需的机械、电气和规程 方面的特性,具体涉及接插件的规格、“0”、“1”信 号的电平表示、收发双方的协调等内容。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3.1.4 典型案例:理解ISO/OSI开 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
2.OSI参考模型的结构
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是分层体系结构的一个 实例,采用分层的结构化技术,共分7层,从低 到高为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 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
3.1.4 典型案例:理解ISO/OSI开 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
不同终端上位于同一层次且完成相同功能的实体,称为同等层 (对等层)实体。例如,系统A的第N层和系统B的第N层是同等 层。不同系统同等层之间存在的通信称为同等层通信,不同系统 同等层上的两个正在通信的实体称为同等层实体。
2.服务与接口
在网络分层结构模型中,每一层为相邻的上一层提供的功能称为 服务。在同一系统中,相邻两层实体进行交互的地方称为服务访 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