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鹅掌楸的观赏与栽培

鹅掌楸的观赏与栽培

目录6鹅掌楸 (1)6.1基本资料 (2)6.2分布 (3)6.3中药用途 (4)6.4分布范围 (4)6.5保护价值 (5)6.6园林用途 (5)6.7药疗用途 (5)6.8栽培要点 (5)1鹅 掌 楸16鹅掌楸鹅掌楸(马褂木、双飘树),为木兰科鹅掌楸属落叶大乔木,是中国特有的珍稀植物。

叶大,形似马褂,故有马褂木之称。

树高可达60m 以上,胸径3m 左右,树干通直光滑。

它生长快,耐旱,对病虫害抗性极强。

花大而美丽,秋季叶色金黄,似一个个黄马褂,是珍贵的行道树和庭园观赏树种,栽种后能很快成荫,它也是建筑及制作家具的上好木材。

主要生长在长江流域以南,其分布区东起浙江省青天县,向西直至云南省金平县,北界为陕西省紫阳县,南至云南省金平县,再向南一直可延伸到越南北部。

生物分类:界: 植物界 Plantae门: 被子植物门Magnoliophyta纲: 双子叶植物纲Magnoliopsida (未分级)木兰分支 magnoliids目: 木兰目Magnoliales科: 木兰科Magnoliaceae亚科:鹅掌楸亚科 Liriodendroidae鹅掌楸属:鹅掌楸属Liriodendron6.1基本资料【学名】Liriodendron chinensis (Hemsl.)Sarg.【别名】马褂木,双飘树【分类】木兰科(Magnoliaceae),鹅掌楸属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国务院1999年8月4日批准)。

木兰科为古老被子植物,本属在中生代白垩纪中期~第三纪早~中期分布于北半球纬度较高的北欧、格陵兰和阿拉斯加等地。

到了新生代第三纪,广泛分布在欧亚大陆和北美洲,第四纪冰川以后仅在中国的南方和美国的东南部有分布(同属的两个种),成为孑遗植物。

因此,鹅掌楸和北美鹅掌楸都是十分罕见而古老的树种,它们对于研究东亚植物区系和北美植物区系的关系,对于探讨北半球地质和气候的变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形态】落叶乔木,树高达40m,胸径1m以上。

叶互生,长4~18cm,宽5~19cm,每边常有2裂片,背面粉白色;叶柄长4~8cm。

叶形如马褂,叶片的顶部平截,犹如马褂的下摆;叶片的两侧平滑或略微弯曲,好像马褂的两腰;叶片的两侧端向外突出,仿佛是马褂伸出的两只袖子。

故鹅掌楸又叫马褂木。

花单生枝顶,花被片9枚,外轮3片萼状,绿色,内二轮花瓣状黄绿色,基部有黄色条纹,形似郁金香。

因此,它的英文名称是‘Chinese Tulip Tree’,译成中文就是‘中国的郁金香树’。

雄蕊多数,雌蕊多数。

聚合果纺锤形,长6~8cm,直径1.5~2cm。

小坚果有翅,连翅长2.5~3.5cm。

马褂木Liriodendron chinense Sarg 又名称鹅掌楸,大乔木,高达标40米,胸径1米以上。

小枝灰色或灰褐色,叶片马褂状,长4~18cm,宽5~19cm,先端截形,中部每边有一宽裂片,上面亮绿色,下面淡绿色,老时密生白粉状的乳头状突起;叶柄长5~10cm。

花直径5~6cm;花被片外面绿色,内面黄色,花瓣长3~4cm;雄蕊和心皮多数,覆瓦状排列;花丝长5毫米。

聚合果长7~9cm,由多数具翅的小坚果组成。

花期5~6月,果期9月。

2鹅掌楸主产华东、华中;山东青岛、河南郑州等地有栽培。

喜温凉湿润气候,速生,通常用种子繁殖。

花大美丽,叶形奇特,为园林绿化优良树木;树皮入药,祛水湿风寒;木材淡红褐色,纹理直,干燥少开裂,比重0.58克,可供作家具、建筑用材。

【观赏特性】观叶,树干端直,树姿雄伟,叶形奇特,花朵美丽,秋叶金黄,极好的绿化观赏树种。

因其花形酷似郁金香,故被称为‘中国的郁金香树’。

【栽培要点】栽培土质以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酸性和微酸性土壤为宜,喜温暖湿润和阳光充足的环境。

耐寒、耐半阴,不耐干旱和水湿,生长适温15~25℃,冬季能耐-17℃低温。

【用途】是一种非常珍贵的盆景观赏植物,十分稀少。

对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有抗性,可在大气污染较严重的地区栽植。

树皮入药,祛风湿。

【习性】性喜光及温和湿润气候,有一定的耐寒性,可经受-15摄氏度低温而完全不受伤害。

在北京地区小气候良好的条件下可露地过冬。

喜深厚肥沃、适湿而排水良好的酸性或微酸性土壤(pH4.5~6.5),在干旱土地上生长不良,也忌低湿水涝。

本树种对空气中的SO2气体有中等的抗性。

6.2分布鹅掌楸主要生长在长江流域以南,其分布区东起浙江省青天县,向西直至云南省金平县,北界为陕西省紫阳县,向南也至云南省金平县,再向南一直可延伸到越南北部。

大多在海拔600~500m之间的低山地零星生长。

据调查中国的11个省84个县有鹅掌楸自然分布,包括江苏、安徽、浙江、福建、湖北、湖南、广西、陕西、四川、贵州、云南等,但一般东部、中南部较分散,而西部相对较集中。

鹅掌楸和杂交鹅掌楸先后栽种到河南、湖北、湖南、山东、陕西、北京等省市部分地区,普遍生长良好。

如河南商城县引种栽植的鹅掌楸,25年生树高已达25m,胸径35cm,西安植物园引种的鹅掌楸,3年生树高为2.55m,地径3.6cm,并能安全越冬;湖南省汉寿县从南京林业大学引种的杂种鹅掌楸7个家系,生长良好,10年生平均树高达15.01~15.42m,平均胸径24.73~26.65cm,单株平均3鹅掌楸材积为0.3374~0.4069立方米;北京植物园和中国林科院内早期引种的杂种鹅掌楸,不仅生长较好,而且已正常开花。

以上都表明鹅掌楸和杂种鹅掌楸适合额栽种的范围较广,已远远超出罗勒原有自然分布区。

6.3中药用途【药名】鹅掌楸【别名】马褂木、双飘树【来源】木兰科鹅掌楸属植物鹅掌楸Liriodendron chinense (Hemsl.)Sarg.,以根、树皮入药。

夏秋采树皮;秋采根,晒干。

【性味归经】辛,温。

【功能主治】祛风除湿,止咳。

用于风湿关节痛,风寒咳嗽。

【用法用量】根或树皮0.5~1两。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6.4分布范围鹅掌楸主要生长在长江流域以南,其分布区东起浙江省青天县,向西直至云南省金平县,北界为陕西省紫阳县,向南也至云南省金平县,再向南一直可延伸到越南北部。

大多在海拔600-1500m之间的低山地零星生长。

据调查中国的11个省84个县有鹅掌楸自然分布,包括江苏、安徽、浙江、福建、湖北、湖南、广西、陕西、四川、贵州、云南等,但一般东部、中南部较分散,而西部相对较集中。

鹅掌楸和杂交鹅掌楸先后栽种到河南、湖北、湖南、山东、陕西、北京等省市部分地区,普遍生长良好。

如河南商城县引种栽植的鹅掌楸,25年生树高已达25m,胸径35cm,西安植物园引种的鹅掌楸,3年生树高为2.55m,地径3.6cm,并能安全越冬;湖南省汉寿县从南京林业大学引种的杂种鹅掌楸7个家系,生长良好,10年生平均树高达15.01~15.42m,平均胸径24.73~26.65cm,单株平均材积为0.3374~0.4069立方米;北京植物园和中国林科院内早期引种的杂种鹅掌楸,不仅生长较好,而且已正常开花。

以上都表明鹅掌楸和杂种鹅掌楸适合额栽4鹅掌楸种的范围较广,已远远超出罗勒原有自然分布区。

6.5保护价值为古老的遗植物,在日本、格陵兰、意大利和法国的白纪地层中均发现化石,到新生代第三纪本属尚有10余种,广布于北半球温带地区,到第四纪冰期才大部分绝灭,现仅残存鹅掌揪和北美鹅掌楸两种,成为东亚与北美洲际间断分布的典型实例,对古植物学系统学有重要科研价值,绿树浓荫,叶形奇特,有较高的观赏价值。

材淡红褐色,轻软适中,纹理清晰,结构细致,轻而强韧,硬度适中,是胶合板的理想原料,也是制家具、缝纫机板、收音机壳与室内装修的良材,但抗腐力弱。

6.6园林用途观赏特性及园林用途:树形端正,叶形奇特,是优美的庭荫树和行道树种。

花淡黄绿色,美而不艳,最宜植于园林中的安静休息区的草坪止。

秋叶呈黄色,很美丽,可独栽或群植,在江南自然风景区中可与木荷、山核桃,板栗等行混交林式种植。

6.7药疗用途对二氧化硫等抗性中等,可在大气污染较严重的地区栽植。

树皮入药,祛风湿。

6.8栽培要点用种子繁殖。

必须用人工辅助授粉。

秋季采种精选后在湿沙中层积过冬,于次年春季播种育苗。

第三年苗高1米以上时间即可出圃定植。

造林地和园林绿化地必须选择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地方。

移植物时应保护根部。

【采种】母树宜选择生长健壮的15~30年生的林木。

鹅掌楸种子10月份成熟,当果实呈褐色时即应采收。

果枝剪下后放在室内阴干约7~10天,然后放在日光下摊晒2~3天,待具翅小坚果自行分离,去除杂质,装入布袋干藏。

【育苗】育苗地应选择避风向阳,土层深厚,肥沃湿润,排水良好的沙质壤5鹅掌楸土。

秋末冬初深翻,翌春施基肥整平,挖好排水沟,修筑高床,苗床方向为东西向。

育苗有播种和扦插两种方式。

播种育苗采用条播,条距20~25cm。

每667m2播种量10~15kg。

3月上旬播种,播后覆盖细土并覆以稻草。

一般经20~30天出苗,之后揭草,注意及时中耕除草,适度遮荫,适时灌水施肥。

1年生苗高可达40cm。

【栽植】一般3月上中旬进行栽植。

应选在比较背阴的山谷和山坡中下部。

庭园绿化和行道树栽培应选择土壤深厚、肥沃、湿润的地段。

栽植地在秋末冬初进行全面清理,定点挖穴,穴径60~80cm,深50~60cm,翌年3月上中旬施肥回土后栽植,用苗一般为2年生,起苗后注意防止苗木水分散失,保护根系,尽量随起苗随栽植,株行距以2×2m~2×3m为宜。

【管理】定植后及时进行中耕除草、施肥、培土,于每年秋末冬初进行整枝。

【病虫害防治】主要病害有日灼病;主要虫害有卷叶蛾、大袋蛾等。

卷叶蛾可用人工剪除枯梢,消灭幼虫和蛹,或在成虫期喷50%敌敌畏乳剂1000倍液的方法进行防治。

大袋蛾可用人工摘除虫袋,或用90%敌百虫800~1000倍液喷杀幼虫的方法进行防治。

6。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