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将相和教学设计和说课稿

将相和教学设计和说课稿

《将相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将相和》是统编语文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

这个单元是阅读策略单元,人文主题为“阅读要有一定的速度”,语文要素是“学习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

这单元里,共有四篇课文,每篇课文的课前导语部分,都指导学生用不同的策略快速阅读课文。

《将相和》一课就提示学生在阅读的时候,尽量连词成句地读,不要一个字一个字地读,以达到快速阅读的目的。

这篇课文改编自司马迁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篇幅较长,有1600余字。

它以秦赵两国的矛盾为背景,以蔺相如的活动为线索,通过对“完璧归赵”“渑池会见”“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的记述,写出了将相之间由不和到和好的经过,赞扬了蔺相如机智勇敢、不畏强暴、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全大局的可贵品质和政治远见,也赞扬了廉颇勇于改过的精神。

教学目标:1.学习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并和同学交流自己的阅读体会。

2.通过检测学生对词语、句子、片段的快速记忆,归纳快速阅读的方法,提高快速阅读的能力。

3.引导学生提炼小标题,理清文章脉络,并结合小标题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重、难点:1.通过检测学生对词语、句子、片段的快速记忆,归纳快速阅读的方法,提高快速阅读的能力。

2.根据小标题,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明确要求1.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出自统编教材第九册第二单元。

这是一个阅读策略单元。

2.(出示单元导语)引导学生明确本单元的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

3.出示课题,读准课题,板书课题。

4.学生回顾快速阅读的方法。

5.找出本课的快速阅读策略。

6.集中注意力,不停顿不回读,连词成句地读,这些都是能让我们快速阅读的好方法。

现在,我们就用上这些阅读策略,一起来阅读第6课——《将相和》。

二、快速默读,交流体会1.出示读书要求:请快速默读课文,并在学习单上记录下自己阅读所用的时间。

2.计时开始,学生快速默读,并记录阅读时间。

3.交流:(1)你完成第一遍阅读,用了多长时间?(2)说说你通过阅读,了解了哪些内容,和同桌交流自己的阅读体会。

(3)谁愿意站起来,跟大家分享你的阅读体会。

4.教师小结。

三、速记词语,提炼标题,理清脉络1.同学们,我们来进行一下词语检测,看看你们在短时间内能记住多少个词语。

2.出示内容:词语检测——我会快速记忆3.这里一共有四组词,16个词语。

给你们5秒钟,看看你能记住多少个?开始!4.交流。

5.看来,一下子记住这么多词语有点难。

我们来找找方法。

6.出示词语,引导学生观察这几组词,你发现了它们有什么特点?(生说、师出示:人物、职位、事物、动作)7.发现了这些词语的规律以后,我们现在去记住它,就会觉得容易多了。

8.分小组记忆。

交流。

9.教师小结:快速记住词语,要讲究方法,找出词语的特点,归类识记,就是一种好方法。

10.过渡:我们把课文中的关键词记住了,现在再去浏览课文,速度一定会更快。

11.大家先看一下,我们浏览课文的小任务是什么?(出示第一个学习任务:课文是由几个独立的小故事组成的,请你把小标题写在学习卡上。

)12.学生浏览课文。

13.交流:课文由三个小故事组成,分别是完璧归赵、渑池会见、负荆请罪。

14.教师板书小标题,学生订正错别字。

(出示第二个学习任务:标出自然段的序号,并根据小标题用“//”在课本上划分段落。

)15.学生划分段落16.交流:学生说划分理由。

(出示分段:1——10,11——15,16——18)17.教师小结。

四、巧记句子,理清关系,概括内容1.同学们,老师根据这些小标题,从文章中找出了相对应的一个小句子。

(出示:这就是“完璧归赵”……上大夫。

)2.你能不能从课本中找出渑池会见和负荆请罪相对应的句子呢?请同学们从相应的段落中找一找,找到以后把它划下来。

3.交流。

(出示:蔺相如……比廉颇高。

他脱下战袍……门上请罪。

)4.这三个句子分别跟“完璧归赵”“渑池会见”“负荆请罪”有关,你不能不联系这三个小标题,快速记一下这些句子?5.交流:你记住了哪个句子?6.教师小结。

齐读句子。

7.同学们,这三个小故事,在课文当中有独立的情节,是完整的故事。

可是,把它们放到《将相和》这个大故事当中,它们之间又有着内在的联系。

它们有什么联系呢?同桌之间互相讨论一下。

8.学生讨论9.交流:谁来说一下,你认为这三个故事有什么联系。

(开端、发展、高潮、结局)10.找到描写故事结局的句子。

齐读句子。

11.了解了这些小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可以帮助我们整体上去把握《将相和》这个大故事的主要内容。

接下来,请同学们结合三个小标题,以及屏幕上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试着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同桌先互相交流一下怎么说,互相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12.指名说主要内容,引导概括。

13.小结,出示主要内容。

五、速读片段,小结方法1.同学们,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我们再来一场头脑风暴。

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快速记忆了词语和句子,现在加大难度。

我们进行片段检测。

(出示:片段检测——我会快速默读)2.快速默读,你一眼看到了哪些内容?3.交流。

4.你一眼看到的内容真不少!别人有的看到一个词,有的看到一句话,你却看到这么多。

能说说你是怎么做到的吗?5.小结。

6.我们来回忆一下,快速阅读有哪些方法呢?(1)指名说。

(2)小结、归纳方法,出示内容。

7.同学们,我们这个单元是以“阅读要有一定的速度”为主线的阅读策略单元,指导我们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

课件上显示的只是第5和第6课的阅读策略,后面的课文还会教我们其他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

下节课我们将运用这些方法继续学习阅读《将相和》这个故事,也希望同学们在平时的阅读中,用上这些方法。

总之,只有多阅读、多训练,你的阅读速度才能提高,你的阅读能力才会更上一层楼。

《将相和》说课稿儋州市那大第二小学符石英老师们:大家好!下面我来跟大家分享我所执教的《将相和》这一课的教学设计和上课感受。

我的授课内容属于阅读策略单元的精读课文。

说到阅读策略单元,可以说是统编教材的创新之举。

从三年级上册开始,每一个年级安排了一个阅读策略单元,分别是三年级上册的预测、四年级上册的提问、五年级上册的阅读要有一定的速度、六年级上册的有目的地阅读。

阅读策略单元的编排目的,就是为了帮助学生习得阅读策略,借助阅读策略开展阅读,使阅读更加的高效,加快成为积极的阅读者。

如果老师们有电子版的统编教材,可以打开来看看。

五年级上册的阅读策略单元,人文主题是“阅读要有一定的速度”,语文要素是“学习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

这里边安排了四篇课文,每篇课文侧重于训练一种阅读策略。

比如第5课训练的是集中注意力、不停顿不回读,第6课训练的是连词成句地读,第7课训练的是借助关键词句读,第8课训练的是带着问题读。

然后,语文园地的“交流平台”,再把这些策略集中呈现。

所以,备课的时候,一定不能单纯地去备一篇课文,而是要注意单元的整体性,备整个单元,讲究一课一得。

《将相和》是改编自司马迁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里的一个故事,篇幅较长,有1600余字。

它曾经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的一篇精读课文,现在选编为统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阅读策略单元的第二篇课文。

阅读策略单元的课文,所承担的教学任务,跟普通单元的课文是不一样的。

因为是全新的领域,所以会觉得无从下手。

不过,正如专家说的,统编教材的好处就是,如果你不知道怎么教的时候,就看单元导语、课前导语及课后练习。

因此,我所执教的《将相和》一课的教学目标,就是参考了这一课的课前导语和课后练习来制定的。

我上的是第一课时,本课教学目标共有三条:第一,学习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并和同学交流自己的阅读体会。

第二,通过检测学生对词语、句子、片段的快速记忆,归纳快速阅读的方法,提高快速阅读的能力。

第三,引导学生通过浏览课文,提炼小标题,理清文章脉络,并结合小标题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本课的重点是,训练学生对词语、句子、片段的快速记忆,归纳快速阅读的方法,提高阅读的速度。

难点是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为实现教学目标,我教学过程设计了五个板块的内容。

第一,导入新课,明确要求。

这一环节,首先让学生知道这是一个阅读策略单元,让学生明确本单元的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

并回顾可以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找出这一课的阅读策略。

第二,快速默读,交流体会。

这一环节,先出示阅读要求,让学生快速默读课文,并在学习单上记录下自己阅读所用的时间。

检查一下,自己的阅读速度是否达到新课标的要求。

当然,我们读书不能单纯是为了读而读,所以,这一环节,还设计了让学生谈谈自己读了课文之后了解了哪些内容,交流阅读体会。

第三,速记词语,提炼标题,理清脉络。

这个环节,首先安排了一个词语检测,训练学生在快速记忆词语的过程中,懂得归类识记,可以更快地记住词语。

同时,在这样一个训练中,学生也掌握了本课的关键词语,为后面的浏览课文铺路。

接下来,提出两个学习任务,分别是提炼小标题和划分段落,让学生通过浏览课文,去寻找答案。

第四,巧记句子,理清关系,概括内容。

这一环节,首先是老师示范找出与“完璧归赵”相对应的一个句子,然后让学生照着找出与“渑池会见”“负荆请罪”相对应的句子。

接着,引导学生结合小标题,快速记忆句子。

最后,是理清这三个故事的内在联系,了解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并根据小标题,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第五,速读片段,小结方法。

在学生快速记忆词语和句子的基础上,加大难度,进行片段检测。

出示一个片段,问学生一眼看到多少内容。

通过这个检测,再小结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并归纳方法,让学生把课堂上习得的这些阅读策略运用到平时的阅读实践当中去。

以上就是我这一课的教学设计。

下面,再谈一点个人的上课感受。

《将相和》这篇课文有1600余字,篇幅很长,要让学生在短时间内,用比较简洁精炼的语言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是很有难度的。

所以,我设定的教学难点就是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我们小语会的会长陈先云说:不管你是用什么样的策略去指导孩子阅读,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是最基本的,也是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所以,为了引导孩子们去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我也提供了一些支架,比如让孩子们找出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相对应的句子,并根据小标题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这也是课后练习第三题的内容。

我想,教学设计的思路也许是可行的,但是,在我的课堂实践中,仍存在许多做不到的地方。

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希望在座的老师们能够指出我的不足,让我得以改进。

让我们大家在交流中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用好统编教材,做一个幸福的语文老师,是我们共同的追求。

谢谢大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