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如何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改革开放是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是中国的强国之路,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强大动力。
包括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
然而,在当代决定中国命运的关键时期,如何更好的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如何解决对外开放出现的一些矛盾和不平衡——对外依存度高,双顺差不断扩大,贸易摩擦严重,投资和消费不平衡,外资的并购活动不断增加,经济安全面临考验。
是值得深究的问题。
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经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
改革开放是我国的强国之路,我们要不动摇的坚持改革开放。
首先,要继续认清开放的目标与开放度。
这是很简单的道理,欲速则不达,需遵循适度原则。
如何把握开放度取决于国家的战略目标,取决于国家的资源禀赋,取决于产业能力,应该按照是否有利于达到以下目的的原则来确定。
一、引进技术、资金和管理;二、促进企业竞争;三、促进本国的体制变革。
引进资金和技术是中国对外开放的最初目标。
不过在引进技术方面我们并未达到预期目标。
因此,我们在引进外资时应关注技术转让问题。
在利用外资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注重财富的创造来源,重视所有权问题,提升本国在分工链条中所处的地位。
中国要发展,就必须有自己的政治制度、法律制度、自己的企业家。
技术的学习是一个内生的过程。
学习要靠中国的企业自主地学习。
自主创新应是企业行为,而不是政府决定的。
政府是要把规则制定得公平,最终体现在政府的服务水平上。
其次,要重视外资并购问题。
由于民营企业还未广泛成长起来,在发达国家跨国公司的强势竞争面前,我国高技术的战略性产业在相当时期内都必须保持国家的控制,国企和国有资本在这类竞争性领域中的存在是必需的,不能完全退出。
此外,目前存在的“外资与某些部门、地方政府合谋瓜分垄断利润”的状况应得以改变。
“国退民进”变成“国退洋进”,这是最危险的。
最后,必须调整规则、制度。
很多的国际规则对中国的约束已超出了正常的范围,尤其是在贸易问题上,各种正常、不正常的问题接踵而来。
中国作为一个大的经济体,应该在更高的定位上、层次上考虑我们的规则、我们的制度,而不仅仅是参考其他国家的做法。
对外开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而必须着眼长远,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在不损害生态环境和人民身心健康的条件下合理适度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