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数学平均数教案

初中数学平均数教案

20.1.1 平均数(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 知识目标
1、了解数据的权和加权平均数的概念。

2、加深对加权平均数的理解。

3、掌握加权平均数的计算方法。

4、会根据频数分布表求加权平均数,从而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二)能力目标
(1)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理解平均数在数据统计中的意义和作用。

(2)会用加权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能力。

·
(三)德育目标
(1)激发学习的内在动力。

(2)养好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的重、难点及教学设计
(一)教学重点:加权平均数的概念以及运用加权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难点:对数据的权的概念及其作用的理解。

(三)教学设计要点
1、情境设计
根据以前学习过的平均数的概念,让学生先做一些练习,让
以前所学的内容得以加深。

进而类比,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再讲解本堂新内容,再将新内容和以前的内容相比较,突出“权”的特别。

2、教学内容的处理
(1)将P124的问题写在小黑板A面。

(2)将P125、P126的两例题写在小黑板B面。

3、教学方法
多动手操作、合作交流与教师引导相结合。

三、教具的准备
小黑板、ppt等。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预计5分钟)
1、问题情境
“以前小学我们就学习过简单的求平均数,“平均数等于总数除于总个数”。

那么如果遇到像P124的那样问题的话,应该怎样做才对?”用引出本节将要学习的内容。

2、将小黑板A、B面挂出,让学生动手演算,教师巡视,并进行个别指导。

3、再让一些同学站起来回答讨论出来的结果。

4、教师自己动手演习一谝,从而也通过这个问题来引出新内容,也纠正了同学的错误的地方。

(二)层层递进,探索新知(预计15分钟)
1、什么是权?什么是加权平均数?什么是组中值?
(1)若n 个数x 1、x2、x3……x n 的权分别是w1、w2、w3……w n 。


wn
w w xnwn
w x w x ++++++...21...2211叫做这n 个数的加权平均数。

(2)比如问题中的0.17就是0.15、0.21、0.18的加权平均数,三个郊县的人数15、7、10分别为0.15、0.21、0.18的权。

2、基本练习,加深对定义的理解。

例1、 一家公司打算招聘一名英文翻译,对甲乙两名应试者进行了听说、读、写的英语水平测试,他们各项的成绩(百分制)如下:
(1)如果这家公司想招一名口语能力比较强的翻译,听、说、读、写成绩按照3:3:2:2的比确定,计算两名应试者的平均成绩,从他们的成绩看,应该录取谁?
(2)如果这家公司想招一名笔译能力较强的翻译,听、说、读、写成绩按照2:2:3:3的比确定,计算两名应试者的平均成绩,从他们的成绩看,应该录取谁?
解:(1)听、说、读、写的成绩按照3:3:2:2的比确定,则甲
的平均成绩为:
乙的平均成绩为:
显然甲的成绩比乙高,所以从成绩看,应该录取甲。

(2)听、说、读、写的成绩按照2:2:3:3的比确定,则甲
81
2
2332
75278383385=+++⨯+⨯+⨯+⨯3.792
2332
82285380373=+++⨯+⨯+⨯+⨯5
.793
3223
75378283285=+++⨯+⨯+⨯+⨯
的平均成绩为: 乙的平均成绩为:
显然乙的成绩比甲高,所以从成绩看,应该录取乙。

例2 一次演讲比赛中,评委将从演讲内容、演讲能力、演讲效果三个方面为选手打分,各项成绩均按百分制,然后再按演讲内容占50%、演讲能力占40%、演讲效果占10%的比例,计算选手的综合成绩(百分制)。

进入决赛的前两名选手的单项成绩如下表所示:
请决出两人的名次?
解:选手A 的最后得分是:
=42.5+38+9.5 =90
选手B 的最后得分是:
=47.5+34+9.5 =91
由上可知选手B 获得第一名,选手A 获得第二名 (三)变式练习,巩固新知(预计12分钟)
7
.803
3223
82385280273=+++⨯+⨯+⨯+⨯%
10%40%50%
1095%4095%5085++⨯+⨯+⨯%
10%40%50%
1095%4085%5095++⨯+⨯+⨯
(1)书上P127的练习。

(2)评讲练习,稍微加以引导,让学生分清楚“权“的概念。

(四)小结(预计8分钟)
(引导学生按下面的思路进行小结)
1、这堂课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权”是指什么?“加权平均数”又是指什么概念?
3、怎样解题,求加权平均数?
本节课我们主要通过已学的知识,加深后得到新的概念,进而和以前所学的知识对比,分清“权”和“加权平均数”的不同点与相同点,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

五、布置作业
习题20.1:1题, 4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