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课题申请评审书.doc
孔子创立了诗歌教育的内容和方法,编写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诗歌教材诗经;陆游、郑板桥等为教育子女专门写下了大量的诗篇;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唐诗三百首等是古人诗歌教育的典范;现代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十分重视诗歌教育,他说“我要以诗的真善美来办教育。
”在教育实践中,他常常通过写诗来教育学生;周恩来总理依据我国省级行政区划创作的地理诗影响了全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唐姚宋先生用地理诗歌教学取得了让学生终身受益的效果。
综观中华五千年文明史,历代炎黄子孙一直在吮吸着中华文明的母乳诗歌教育茁壮成长。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本课题的研究对于学校、教师和学生都是有利的。
1、有利于学校教科研工作的推进;2、有利于教师教育理念的形成和个人成长;3、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帮助他们从整体上掌握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初中地理七八年级上下册内容,实现初中地理课程三维目标,改变初中地理课程形同虚设的局面。
(二)理论依据1、历史和现实证明运用诗歌教育是行之有效的文学起源于诗歌;诗歌是历史上生命力最旺盛的文学体裁,从古唱到今,经久不衰;五千年的中国历史,是一部诗歌教育的历史,文学史上最早的文字记录、诗经、楚辞、离骚、汉赋、唐诗、宋词、元曲为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唐诗三百首是中国古代诗歌教育的典范;诗歌教育造就了一大批英杰文豪;许多教师把各科知识点编成口诀教给学生,收到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效果;幼儿园和小学的教育是从唱读开始的;很多小孩喜欢编唱打油诗;人们对诗歌百唱不厌。
一、课题界定及理论依据(一)课题界定课题中的“自创地理诗歌”是指教师依据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地理七八年级上下册内容,采用押韵、谐音、创设情境等方法创作而成的地理诗歌。
课题中的“应用”是指在初中地理课程学习过程中,教师用自创地理诗歌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学习引导,以达到优化初中地理课程学习方式方法,提高学生课程学习效率,实现初中地理课程三维目标的目的。
4、运用地理诗歌学习能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自创地理诗歌用浓缩精炼的语言整体固定教材知识点,能把学生从题山题海的训练和反复的机械复习中解放出来,节省了大量的时间,从根本上减轻了学生的学业负担。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二、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一)课题研究的背景1、初中地理课程的学习现状迫使教师必须采取新的学习方式引学生愿意花时间学习初中地理,他们认为初中地理课程是副课,学校期中期末不考,中考也不考,不影响排名,不影响升学,可学可不学,很多学生习惯于上课做其它学科作业,不管教师如何精心备课,课程学习效果总是不尽人意,知识点难以普遍落实,更谈不上大面积提高,初中地理学科人文素养的落实成了空中楼阁。
实践证明运用诗歌教育是行之有效的。
2、运用诗歌教育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诗歌内涵丰富,语言精炼,音韵优美,能满足初中学生的好奇心和幻想心理,最大程度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形象思维的积极性,把他们潜在的想象力发展成创造思维能力。
3、运用诗歌教育符合“刺激、反应”理论诗歌以其丰富的艺术形式,能从多方面刺激学生的感知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使他们大脑的不同功能区交替活动,产生积极学习的情绪、兴趣、动机、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的综合效应,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个人课题申请评审书
编号武汉市教育科学规划教师个人课题申请·评审书课题名称自创地理诗歌在初中地理课程学习中的应用研究课题负责人罗欲平负责人所在单位武汉市新洲区思源实验学校负责人学科、职称中学一级科学教师负责人联系方式13638612658填表日期2012年5月28日武汉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2012年2月制申请者的承诺本人自愿申报武汉市教育科学规划个人课题。
“自创地理诗歌在初中地理课程学习中的应用研究”是指教师提供依据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地理七八年级上下册内容创作而成的地理诗歌,引导学生理解、记忆、吟诵、巩固、迁移、应用,帮助他们从整体上高效率地掌握初中地理教科书内容,最终实现如下目标掌握基础的地理知识,获得基本的地理技能和方法,了解环境与发展问题,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初步形成全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课题申请如获批准立项,在研究工作中,接受武汉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及其委托部门的管理,并对以下约定信守承诺1.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遵守我国著作权法和专利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凡引用他人的观点、方案、资料、数据等,均加以注释。
2.遵守学术研究的基本规范。
科学设计研究方案,采用适当的研究方法,如期完成研究任务,取得预期研究成果。
基于以上考虑,我把课题研究定位在自创地理诗歌在初中地理课程学习中的应用研究上。
课题研究的相关文献简述(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当代教坛,流派纷呈,诗歌教育的研究并非新生事物。
从诗歌教育现状来看,主要有两种一是运用唐诗、宋词、元曲等经典诗歌对学生进行教育熏陶,如语文教材中的诗歌单元教学,让学生日积月累,陶冶性情。
3.恪守学术道德。
研究过程真实,不以任何方式抄袭、剽窃或侵吞他人学术成果,杜绝伪注、伪造、篡改文献和数据等学术不端行为。
4.正确表达科研成果。
按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规范使用中国语言文字、标点符号、数字及外国语言文字。
5.遵守课题管理规定。
遵守武汉市教育科学规划教师个人课题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
申请者(签名)罗欲平2012年5月28日2012年教育科学规划“个人课题”申报表课题名称自创地理诗歌在初中地理课程学习中的应用研究课题界定及理论依据(相关核心概念的界定)
学生学习地理课程的效果不理想,也严重打击了初中地理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很多教师不坐班,不备课,不批改作业,不辅导学生,上课要么照本宣科,要么让学生自由作业,有的地理教师干脆把课让给统考学科教师去上。
这种现状使初中地理课程形同虚设,为了改变这种现状,实现初中地理课程三维目标,我提出了此课题研究。
2、历史证明在初中地理课程学习中应用地理诗歌具有可行性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诗歌教育历史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