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信用证在国际贸易支付中的应用
摘要:信用证的出现,它就成为一种重要的国际贸易结算方式,国际结算的电子化必然带来信用证结算的电子化。
电子信用证是国际贸易不断深化与科技飞速发展相结合的产物。
随着全球贸易竞争的日趋激烈和人们对交易效率的不断追求,电子信用证在国际贸易中的重要地位日益明显。
关键词:信用证;国际贸易;应用
信用证支付方式是资本主义信用危机的产物。
它是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在银行参与国际贸易结算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完善起来的。
信用证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它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进出口商人之间互不信任的矛盾。
另一方面信用证可以为进出口双方提供资金融通的便利。
进口信用证结算的基本流程:买卖双方签订合同以后,进口信用证结算的基本流程:买卖双方签订合同以后,进口方首先应向银行申请开立信用证,填写开证申请书,向银行申请开立信用证,填写开证申请书,如果开证后发现信用证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修改信用证,开证行收到国外议付行寄来的单据,问题及时提出修改信用证,开证行收到国外议付行寄来的单据,应进行仔细的审核,即所谓的审单,审单无误后付款和进口结汇。
仔细的审核,即所谓的审单,审单无误后付款和进口结汇。
信用证是国际贸易的主要支付手段。
信用证在运作过程中,其形
式也随着贸易的电子化发生着变化:由传统的纸质信用证到网上信用证再到电子信用证。
电子信用证虽然已经出现了一段时间,但对其概念的界定一直都很模糊。
很多媒体提到的所谓电子信用证,其实质只是网上信用证的替代说法。
而真正意义上的电子信用证可以理解为利用电子手段开展的信用证业务,它是集电子开证、电子通知、电子交单、电子审单、电子支付全过程的电子化运作,是信用证运作全过程、各环节的电子化。
电子信用证因其方便、快捷、准确等优点,正逐步成为国际贸易结算的新工具。
由于所有单据的制作、传递都是靠电子信息工具,各种单据的伪造变得非常容易,电子信用证在国际贸易结算业务中存在问题的探讨电子信用证与传统的纸制单证相比有着巨大的优势,在电子贸易环境下,单据的审核更多的借助电子计算机,提高了信用证处理及传输速度,加快了信用证业务处理流程的效率。
信用证到达受益人手中的速度也提高了,对出口商而言,国际结算时间由原10-15天缩短到3-4天甚至半天,给出口方提供了更多贴现、背书、打包放款等方式的融通周转资金的机会。
在电子贸易中,数据信息被一次性地输入计算机系统,进行自动审核、处理,增强了单证的准确性,降低了错误率,信息传递更规范,减少了单证不符点,确保了交易安全。
当前国内外的电子信用证主要应用于b2b商务结算,在国际贸易结算实践中本质是一致的,只是在推广应用程度上有所不同。
虽然我国电子化贸易的发展迅猛,电子信用证所带来的仍然只是
信用证形式上的变化,电子信用证业务仍局限于开证和通知阶段,对信用证核心环节——交单及审单没有产生实质性影响。
由于电子化本身带来的问题,例如安全性、法律效力等可能会对信用证业务的内容带来实质的影响。
国内外银行在电子信用证业务中的主导性不够,步子迈得比较谨慎。
与此相反,很多电子商务企业已纷纷涉足电子信用证业务。
他们或是提供全面的信用证服务,或是针对信用证业务中的单证部分提供服务。
依据上述贸易担保网开出的信用证,已没有银行担保的因素,改变了传统信用证银行信用的界定,这成了名不副实的信用证了。
电子提单等电子议付文件的法律效力,电子签名、电子证据的法律效力等。
swift等机构的努力,促进了电子贸易的开展和电子支付手段的应用,但这些机构的加入也引发了一些法律问题。
如果eucp信用证中开证行指定所提交的电子记录的格式是某一机构或组织(如swift)提供的格式,而受益人与开证行就这一指定格式理解不一致时,应该如何处理按照民法上的归责原则,如果造成理解有误的责任在开证行,则应视为开证行未指定格式,根据eucp规定,受益人可提交任何格式的电子记录,且受益人提交的电子记录不构成不符点;如果责任在受益人,则开证行可以拒收并拒付。
如果造成理解不一致的责任在提供标准格式的第三方,则问题将变得更为复杂。
纸质国际结算方式在一段时间内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将保持不
变,电子网络化国际结算的实务性操作统一规范有待进一步推广和完善,即使是在目前的国际电子信用证实践中,也只有bolero系统由于一直与swift密切合作,因此明确声明采用eucp规则。
而其它的电子信用证实践都是自成一家,国际商会统一电子信用证运用规则的努力遇到了挑战。
另外,国际商会推出的eucp1.0目前仍是采用准立法的方式完成的,从这个意义上说,ucp500加上eucp1.0仍不能完全解决电子信用证的规则之需。
因此,电子信用证的实践对于完善电子信用证的规则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同时,也只有建立在丰富的实践基础之上的eucp规则,才是名副其实的电子信用证的业务惯例。
如果银行仍像在传统信用证环境下一样,仅审查单单相符、单证相符即支付信用证下的款项,则安全性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因此,当信用证电子化后,银行付款之前应增加一项重要义务,即向认证机构确认单据的数字签名的真伪。
即使某信用证的受益人在认证机构开立了虚假的帐号,银行信任此认证机构提供的虚假帐号并据此所做出的付款,其损失最终也可向该认证机构进行索赔。
另外,“内部人”交易方式,也就是现在tradecard公司、bolero公司和cceweb 公司所采用的会员制,也最大限度地防止了欺诈。
但是,这种封闭式的运作模式对电子信用证的推广十分不利。
如何在开放环境下,做到有效的防范欺诈,是电子信用证必须考虑的一个新问题。
参考文献:
[1]朱丹红.电子信用证:出版物对外贸易结算的新趋势.出版经济,2002.10.
[2]bolero.电子信用证通知系统将落户中国国际电子商务网.中国电子商务,2005(5).
[3]李珂丽.国际结算担保法律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