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暨南大学文艺美学复习资料

暨南大学文艺美学复习资料

美学的复习资料题型;1、填空2、名词解释3、简答题4、作品分析5、论述考试的范围;1、书本中的知识点2、ppt3、课堂上所讲的,必做的,必看的(如;课堂报告)老师考试的主旨是64%学生的能力,36%死记硬背,其中老师要我们阅读的那三本书也是考试的内容。

课堂所提出的问题:1、希腊艺术门类的风格,如陶瓷,建筑和装饰2、宗教建筑的风格(ppt)———基督教教堂建筑风格或是地域神崇拜场地风格3、“新龙门客栈”(电影)中与“庖丁解牛”的含义相似的场景4、台北故宫博物馆中的“翡翠白菜”上的虫子是什么?5、以周星驰《功夫》或成龙《a计划》,来讲述戏剧的特点或者香港武功喜剧的特点(ppt)6、中国书法家有多少个流派?其代表人物是谁?代表作品是什么?其风格又是什么?7、以教堂为题材的一首吉他曲是什么?下面是ppt的内容;美本体研究包括;美的本质,审美对象,美学发展中审美主体研究;审美意识的产生与发展美学基础范畴研究;艺术美。

形式美,自然美,意境与传神,优美与崇高,悲剧与喜剧研究前提(1);1、学习美学课程需要的基础;哲学理论,艺术理论,名门类艺术,绘画,雕塑,建筑,音乐,舞蹈和文学等跨学科知识2、美学的定义;审美意识的发生与发展(1);主体,客体与认知模式,语言模式,文化模式的关系是相互约束的审美意识的发生与发展(2);1、审美意识的表现与外化2、原始部落艺术;纹身,舞蹈,宗教仪式等3、两河流域的建筑,壁画,青铜器等艺术4、埃及艺术;建筑,壁画等5、古希腊古艺术6、中国陶瓷器皿艺术7、中国建筑艺术8、水墨意境审美意识的发生与发展(3);1、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2、查有关审美意识起源;《艺术原理》、《古代社会》、《物种起源》审美意识的发生与发展(5);1、审美意识与实用主义紧密相联2、审美意识总在一定的历史文化发展之中发展3、审美的历史的意识是其主客体统一的表现之一西方有关美的本质的理论论述(一);1、帕拉图(公元前427-347),2、美学思想产生的基础包括石器古希腊时代的文化和古希腊时代的艺术发展;3、美学思想核心包括其代表作《理想国》、《斐得若》、《会饮》、《伊安》、《法律》和艺术与现实的关系;理式论(艺术只能模仿幻象和美的境界是理式世界中的最高境界);和艺术的社会功用;和灵感论(迷狂说)4、希腊文学;神话,史诗和戏剧西方有关美的本质的理论论述(二);1、亚里斯多德(公元前84-322)2、代表作;《诗学》、《修辞学》3、“四因说”;质料,形式,动力和目的4、艺术与现实的关系;艺术的真实性,是描述可能发生的事,照事件本来的样子去摹仿,照事物为人们所说的样子去摹仿,照事物应当有的样子去摹仿。

5、艺术心理;悲剧理论“悲剧是对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为的摹仿;它的媒介是语言,具有各种悦耳之音。

分别在剧的各部分使用;摹仿方式是借人物的动作来表达,而不是采用叙述法;借引起怜悯与恐惧来使这种情感得到陶冶。

”6、三一律;时间,地点,人物7、净化论西方有关美的本质的理论论述(三);1、康德美学思想(1727-1804)2、三大批判;《纯粹理性批判》是指人的认识与理解力如何运用先天范畴认识与理解愿与经验的现象接(知识/认识)《实践理性批判》以超越经验的整个宇宙为对象,对于特自律建立信仰,从而在行动上满足意志和自由的要求(信阳/意志)《判断力批判》讨论感情领域的先天原则,认为情感在认识与实践活动之间起着桥梁作用,故审美判断沟通自然界的必然和精神界的自由(情感/感性/审美)西方有关美的本质的理论论述(四);1、审美是一种趣味判断或鉴赏判析(趣味/情感/形式快感/欲念逻辑/概念)2、真善美“一个关于美的判断,只要夹着极少三利害感在里面,就会有偏爱而不纯粹的欣赏判断了。

”3、美具有无目的合目的性4、想象力与悟性的自由活动(有缺)西方有关美的本质的理论论述(五);1、黑格尔美学思想(1770-1834),代表作是《美学》2、美是“理念的感性的显现”。

3、美是美蕴:理性与感性内容与形式主体与客体西方有关美的本质的理论论述(六);1、车尔尼雪夫斯基2、“美是生活”;任何事物,凡是我们在那里看得见依照我们的理解应当如此的生活,你就是美的;任何东西,凡是显示出生活或使我们想起生活的,那就是美的。

3、“美包含着一种可爱的,我们心中所宝贵的东西”“美是活生生地事物,是所种多样的对象”4、社会学;应当如此的生活5、自然美;暗示生活美西方现代美学流派与思想特征;一,20世纪60年代前1、阿恩海姆代表的完形心理学美学2、弗洛伊德·荣格为代表的心理分析学3、桑塔耶那为代表的自然主义美学4、杜威·佩珀为代表的实用主义美学5、芒罗为代表的新自然主义美学6、科林伍德·理德为代表的表现论美学7、杜夫海纳为代表的现象学美学8、理查兹为代表的新实证主义美学9、维特根斯坦为代表的分析美学10、卡西勒·朗格为代表的符号美学二,20世纪60年代后1、弗莱为代表的神话原型批评美学2、以列维斯特劳斯·戈特曼·托多洛夫。

阿尔都塞·拉康和罗兰巴尔特为代表的各种结构主义美学3、海德格(有缺)三,20世纪西方美学特征1、与西方哲学同步发展2、建立在西方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文艺实践基础上3、研究从审美客体转向审美主体4、高度重视艺术本质的研究5、从传统的思辨哲学转向经验性的艺术哲学、艺术心理学6、研究方法日益多样法7、流派之间相互渗透8、全球化景观下的民族性得到突出中国古典时代有关美的本质的理论论述;1、墨子(前480-420)《墨子》《非乐》:“事故子墨子之所以以非乐者非大钟鸣鼓琴瑟芋笙制胜以为布勒也非以刻镂花菜文章之色以为不美也。

然上考之不中圣王之事下度之不中万民之利是故子。

墨子曰:”为乐非业。

“”“欲食必常饱然后求美衣必常安然后求乐为何长行可久先质后文此圣人之务”2、孔子(前551—479)“里仁为美”“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如有周公之才之美”美与善3、老庄美学思想与中国道家美学思想特征老子曰:“人法地。

地法天,天法自然”“无为”“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致虚极,守静笃”“大方无隅,大器晚成。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有无相生”庄子云:“夫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可传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见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神鬼神帝,生天生地”“天地与我并生。

而万物与我为”“心斋”“坐远”4、老庄美学思想与中国道家美学思想特征“自然美”全美,“天籁””天乐”“可以言论者,物之粗也,可以意致者,物之精也。

言之所不能论,意之所不能,察致者,不期精粗焉”钟嵘《诗品序》“言有尽而意无穷”李白“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5、神妙化工的创作论如“庖丁解牛”6、浪漫主义形式美:1、形式美与美的形式;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2、形式美的独立性:形式与内容审美对象的特性3、形式美的主要法则:整齐一律对称对比比例—建筑艺术节奏韵律---音乐,诗歌等艺术多样统一---绘画,文学等艺术自然美:1、自然美的发现;自然美的发现有一个历时进程(自然美在中国和西方的发现)自然美的发现有一个技术层级存在(感官直接审视的自然界,宏观自然世界,微观自然世界)2、影响自然美的因素:作为审美的主体作为审美的客体影响审美的文化实现审美的科学技术3、自然美的特征;作为主体的生存要素形式美为美与主体价值观相联系艺术美;1、特点;艺术美与现实美相比。

艺术美是主体创造之物艺术美创造具有审美能力的主体2、产生;艺术来源于生活;《乐记》“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

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与声”生活孕育创作主体激情产生艺术技巧3、创作;创作主体;主观与客观文本;形式与内容创作对象;典型与个性意境与传神;1、意境;是创作主体与客体情景交融的产物,是情与景,意与景的统一2、传神;主体意志与表现客体的完美结合个性与共性的统一高超的艺术技巧喜剧;1、概念;生活中的矛盾与冲突用一个异己本质的外观来掩盖自己的本质,方式2、艺术的特征;寓庄于谐(在倒错中显示真实幽默夸张)悲剧;1、概念;悲剧是对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为的摹仿;悲剧是对于一般人好的人的摹仿;摹仿方式世界人物的动作来表达而不采用叙述借以引起怜悯与恐惧来使这种情感得到陶冶鲁迅: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恩格斯;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个要求的实际上不可能实现之间的悲剧性冲突 2、种类,命运悲剧性格悲剧社会悲剧美感;1、概念;美感又称审美欣赏,审美判断或趣味判断,观照,是审美主体对美的认识,欣赏与评价的一种心理状态,主要以情感体验与理性认识结合的认知形式认识对象2、审美欣赏中的基本特征;美感在社会实践中产生与发展是主体对审美对象能动的反映审美判断中理性与感性结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