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态养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措施

生态养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措施

饲 养 管 理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4年 30卷 第11期为了迎合市场和消费者的需求,林地养鸡和果园养鸡等生态养殖模式逐渐兴起。

生态养鸡是使鸡在自然生态环境中按照自身的生长发育规律自然地生长,属全开放式养鸡。

但随之带来了鸡病发生率增高、防治困难的局面。

为此,必须抓好细节管理,完善疾病防控措施。

笔者对这个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应对措施。

1 存在的问题1.1 人员方面目前,很多养殖场的经营人员基本由外行转入,素质参差不齐,很多鸡场甚至都没有配备专业的技术人员,养殖场员工素质不高,文化水平低,专业技术缺乏,技术落后,管理水平低。

1.2 饲养管理饲养管理不到位,很多养殖场大小老少混养,不能实行全进全出。

有的养殖场随意采购苗鸡,甚至没有从正规的种禽场采购,导致购入劣质鸡,饲养起来后患无穷。

有的养殖场只注重防疫和投药,不重视消毒,忽略了环境卫生。

有的养殖场多种动物混养,死鸡不做处理,甚至直接喂狗,有的趁夜深人静时偷偷处理掉,不做无害化处理,造成饲养场严重污染。

养殖场饲养区不能做到封闭式管理,甚至买鸡的人都能进入鸡舍。

有的养殖场饲养密度过大,没有合理的运动空间。

有的养殖场没有制定适合本场的免疫程序,看到别人防疫什么就跟风防疫,有的养殖场甚至缺乏必要的疫苗保存设备,导致疫苗减效,造成免疫失败。

有些养殖场贪图便宜,购买假兽药和劣质药,病没治好,还耽误了治疗时机。

1.3 环境因素目前,受当地条件限制,很多生态养鸡场动物防疫条件不达标,有的生态养殖场周边还分布着很多小的养鸡户,导致养殖场存在疫病传播的风险。

另外,由于农药的普遍应用,有的地方定期施药除草,喷洒农药,导致鸡群农药中毒。

2 生态养鸡场的饲养管理技术措施2.1 生态养鸡场规划建设2.1.1 养殖区域划分为了有效预防疾病,应根据养殖规模将养殖区域划分成数个饲养区,饲养区的大小应根据养殖场实际情况及鸡只规模确定。

区与区之间钉桩拉网隔开,网眼大小以鸡不能过为准,2区中间挖宽2 m、深1.5 m的防疫沟。

饲养时,将鸡放在不同的区域进行轮放,这样每轮换1个区,就可立即对原饲养过的区域进行清理消毒,然后空置一段时间,再次使用前3 d要进行一次消毒,可有效预防疾病的发生。

2.1.2 清理与消毒每批鸡饲养前都要对场地进行一次全面清理,清除养殖区及周边10 m内的各种杂物及垃圾,再用消毒液对养殖区及周边5 m范围进行全面喷洒消毒,尽可能将场地病原微生物数量降到最低。

2.1.3 鸡苗引进放养的鸡苗应来自无疫病、经过严格净化的种鸡孵化场,尽量选择强健的鸡苗。

注意事项:一个养鸡场的鸡苗不要购自不同的种鸡孵化场,而且同一个养鸡场只能饲养一个品种的鸡,特别是杜绝饲养其它畜禽,以方便疾病预防。

2.2 疾病预防2.2.1 严格控制人员进鸡后,谢绝外界的参观要求。

养殖场内只允许饲养员及技术人员进出,同时,尽量减少进出次数,进出鸡场前必须做好消毒工作,最好是更衣换鞋。

饲养员在鸡场内不允许跨区走动、聊天,各种生产工具按区配齐,不能串区使用。

运送饲料的车辆必须经过严格彻底喷雾消毒后方可入场。

2.2.2 搞好场区内的环境卫生定期进行灭鼠及其他有害昆虫,同时,做好人工驱赶野鸟工作,或用尼龙网把养殖场围罩好。

垃圾及药物包装袋统一回收,集中处理,严禁从市场上采购其它任何畜禽产品在场内食用,鸡场内及周边严禁饲养其它畜类或鸟类,技术人员不得擅自到其它养鸡场参观或为其它鸡场进行疫病诊断工作,淘汰鸡、病死鸡时,要及时统一处理出场。

2.2.3 消毒在饲养期间,养殖区及周边5 m范围内应每周带鸡消毒1次(免疫前后3 d不带鸡消毒),带鸡消毒时,不要选择用刺激呼吸道的消毒药。

要注意饮水消毒。

饮水中加入适量的消毒药,可以杀死水中的病原体,提高鸡的抗病力,不同饲养批次间最好轮换、交替用药。

2.2.4 计划免疫由于细菌、病毒类型不同,选用预防的疫苗类型也不相同,因此,要选择针对本地区流行病的疫苗,才能达到预防本地流行的传染病的目的。

防止由于选择疫苗的种类不合适,造成免疫效果不好,或出现免疫失败,引起鸡群大面积发病和死亡,出现不应有的损失。

必须使用正规厂家生产的有批准文号的、在有效期内的疫苗,并做好疫苗的运输和保存工作,保证疫苗的效价。

疫苗使用注意事项:①在进行滴鼻、点眼、饮水、喷雾等免疫接种前后的24 h内不要进行喷雾消毒和饮水消毒,不要使用铁质饮水器。

通过饮水免疫时,最好使用无菌蒸馏水,免疫前断水2~3 h,不要使用氯制剂消毒的水,若使用自来水时,要静置2 h,含疫苗的水应在1 h内饮完,饮完之前不要添加任何水,使含疫苗的水成为免疫期间的唯一水源。

②翅膀刺种鸡痘疫苗时,要避开翅静脉,并且在免疫5~7 d后观察刺种处有无红色小肿块,若有小肿块出现,表示免疫成功,若无小肿块出现,表明免疫无效,应补种。

③使用油乳剂灭活疫苗免疫时,应首先检查疫苗有无破乳现象、异物或杂质,使用前和使用中应充分摇动均匀,使用前,应使疫苗温度恢复室温,选择颈部皮下注射。

④弱毒疫苗应用生理盐水或专用稀释液稀释均匀,使用过程中应充分摇匀,稀释后2 h内用完,剩余疫苗应当销毁处理,使用疫苗前应详细了解鸡群健康状况,不健康鸡群不能使用疫苗。

⑤为了减轻疫苗免疫对鸡造成的应激,可在免疫前后各3 d给予电解多维和其他抗应激的药物。

⑥应根据本场及本地区的疫病流行情况制定出适合本场的免疫程序,不同的疫苗要选用不同的免疫接种方法,以便达到最佳免疫效果,并应注意疫苗之间的相互干扰作用。

2.2.5 抓好饲养管理①做好育雏工作,尤其是雏鸡的开食开饮工作及保温工作,保证雏鸡营养,以确保鸡健康生长,提高鸡群的生活力,可有效地提高抗病能力。

10日龄以后在饲料中加入0.01%~0.02%土霉生态养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措施鞠 林1 高 巍2(1.江苏省张家港市锦丰镇动物防疫站,江苏张家港 215625;2.江苏省张家港市大新镇动物防疫站,江苏张家港 215636)・88・饲 养 管 理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4年 30卷 第11期素,预防肠炎和呼吸道疾病。

15~16日龄在饲料中加0.0125%球虫痢灵,预防球虫病。

②进行围养训练。

雏鸡在舍内饲养3~4周后,体重达到130 g 以上,可采用小面积围养,经过3周以上训练,使鸡有一个由舍饲到放养的过渡,以增强鸡的抗病力,从而减少放养过程中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③合理的饲养密度。

若密度过高,鸡群生长均匀度差,抗病力下降,患病率也增加。

④在连绵阴雨季节,地面积水过多,相对湿度太高时,鸡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会增加,应停止放养。

⑤经常检查鸡群情况,若鸡群中有少数鸡发病,而没有传播流行的趋势时,应采取对病鸡单独治疗,可选用链霉素、强力霉素、卡那霉素等。

⑥尽量减少应激,一旦出现应激应及时给予适当药物和维生素,以改善鸡体抵抗力。

⑦治疗时适当与其他抗生素类药物联合使用,效果更好,有时中草药辅助治疗也有一定效果。

对鸡群用药要坚持安全第一、广谱高效、简便快捷、经济实惠的原则。

⑧对病死鸡及时剖检和进行初步诊断,并对鸡群进行治疗,以免造成疫情扩散和治疗效果不佳,甚至失败。

对病死鸡要妥善处理,进行深埋或焚烧等无害化处理。

⑨ 严格执行全进全出制。

鸡场进鸡要求在1 d进齐,饲养期结束后将鸡尽可能在短时间内出栏,场内不留一只鸡,这样可以有效地中断传染链,减少疾病的传播,降低成本,提高成活率和经济效益。

2.3 鸡出栏后的消毒鸡出栏后,应将场地内的用具等一切可以移动的物品一概移至场外消毒暴晒处理。

然后,彻底清除场地内杂物及垃圾,必要时,挖松表层泥土,再洒上一层新鲜生石灰或喷洒消毒药后再压实。

对场内及周围10 m范围内的树木及牧草也要用新鲜生石灰刷白树干或喷洒消毒药。

喷洒消毒时,可以用几种消毒药品交替进行消毒。

规模化蛋鸡生产,是以提高产蛋率,获得最大经济效益为目的。

在生产实践中,产蛋期的长短,主要由母鸡的产蛋性来决定。

一是选择高产蛋鸡优良抗病品种;二是根据市场情况决定淘汰蛋鸡,即产蛋后期母鸡产蛋率低于50%,饲料价格高,市场蛋价低,即使不到72周龄,也应淘汰,否则,就要亏本。

如果鸡舍空闲,蛋价又高,可以把停产的鸡先淘汰;可以把高产的鸡,留下产蛋鸡。

鸡数量虽然少了,但既省饲料,又几乎不影响总产蛋数量,还是有利可图。

因此,产蛋期饲养管理目标是:为母鸡创造最佳的饲养管理条件,使母鸡适时开产,较早地进入产蛋高峰,并使高峰期延长,而产蛋率起伏不大,蛋重较大,而蛋壳质量好,减少死亡和淘汰率,在保持高产的前提下,注意节约饲料。

我们对规模化蛋鸡养殖技术做了以下几点技术探讨供参考:1 品种选择规模化养殖蛋鸡首要考虑的是积极引进高产抗病的蛋鸡品种饲养,并不断淘汰老蛋鸡,是蛋鸡养殖成败的关键。

2 饲养模式选择目前,蛋鸡的饲养方式为笼养和平养两种。

而我们均采用的笼养,笼养蛋鸡与粪便不接触,不但可以节省饲料,而且有利防病和管理。

那么在生产实践中就产蛋鸡笼制作,必须达到以下要求:(1)鸡笼要使蛋鸡有一定的活动空间,有足够采食空间。

(2)鸡笼底网有一定的弹性,以减少破蛋率。

(3)底网有一定的倾斜度(7°~9°),以使蛋能自动滚出,进入集蛋槽内。

(4)底条间隙、纵向条间距为2.2~2.5 cm,横向条间距为5~6 cm,这样,才能使鸡爪踩在底网上稳固,不会漏蛋,并能使蛋顺利滚出。

(5)笼条要选择耐腐蚀、强度好材料。

(6)笼的后侧和两侧的隔网间距以3 cm为宜,要防止鸡头钻到另一笼内,以防互啄发生受伤。

目前,在养鸡的过程中,使用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重叠式、全阶梯式、半阶梯式、阶梯层叠综合式。

3 育成鸡转群3.1 育成鸡舍设施安装及消毒在蛋鸡饲养的实践中,育成鸡转群必须先把鸡舍冲洗干净,并对供水、供电、通风设施、鸡舍的防雨、保暖、鼠洞填堵、门窗玻璃及时安装,准备工作就绪后,再彻底熏蒸消毒。

转群前还要对育成鸡健康状况进行检查,将病弱、病鸡挑出,确保转群顺利。

转群前对蛋鸡的工具要消毒,安排转群人员,冬季选晴天,夏季选无雨的早晚转群为宜。

3.2 免疫接种按照免疫程序准备好鸡新城疫苗,禽流感等疫苗,转群时及时接种,在开产前必须完成免疫接种,防止开产后免疫对母鸡产蛋有影响。

3.3 适时转群一般在18周龄前后必需转群或入笼饲养。

提前转群主要是让蛋鸡尽快熟悉和适应新环境,形成新的群体。

蛋鸡规模养殖技术张安杰1 陈宽之2(1.佛坪县畜牧兽医技术推广中心,陕西汉中 723400;2.佛坪县大河坝镇畜牧兽医站,陕西汉中 723400)[摘 要]蛋鸡养殖规模化管理,从雏鸡的选育到产蛋高蜂期,各阶段的饲养标准确定,应选择适合的饲养方式,适宜的转群时机,不同时期光照时间,微量元素供需,空气温度、湿度的控制,是决定产蛋高低的关键。

只有正确把握全程的管理技术,可使蛋鸡适时开产,延长产蛋高峰期,才获得最大利润空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