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方言电视新闻节目存在的合理性及其创新思路试论方言电新闻节目存在的会理性及其创新思路文.李燕从上世纪九十年代至今,方言电视新闻节目在全国省级以下地方电视台风生水起,在收视率,广告收入,社会影响诸方面,部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学界,业界热烈肯定其对于中国电视新闻节目形态的开拓与进步意义,同时,也对其存在的合法性,节目内容,}土会影响等方面有诸多批评的倾向.本文通过对方言电视新闻节目否定性评价的批驳和探析,进一步探求方言电视新闻节目的创新,发展方向及可能性. …一,对方言电况新闻节日质疑观点的辨析(一)在法理上,是否触犯国家现行的相关法律法规第一,对方言电视新闻节目的疑虑与批评,首先集中在其存在的合法性上,即质疑其违反国家推广普通话的国策.持这种观点的批评者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20[J4修正)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的条款出发,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2O.O年)关于广播电台,电视台以普通话为基本的播音用语的条款为依据,从根本上认定方言电视新闻节目直接触犯国家现行的相关法律法规,从根本上质疑其存在的的合法性.关于方言电视新闻节目因为使用方言而违法的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分析.首先,关于普通话与方言使用的法律规定.一方面,作为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2004修正),在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的同时,并没有出现禁止使用方言的字样;另一方面,国务院在((批转国家语委关于当前语言文字工作请示的通知(1992年1]月6日)中,明确指出推广普通话是为了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提高公民素质和工作效率;而不是禁止和消灭方言,也不妨碍各少数民族使用和发展本民族的语言.此外,即使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2000年)也明确规定,经国务院广播电视部门或省级广播电视部门批准的播音用语可以使用方言.毋庸置疑,现有的方言电视新闻节目,均是经过省级广电部门批准,其使用方言不学8理覆立0 069 牵南孑方基学i 刊070能归于非法的范畴.可见,现有的方言电视新闻节目在符合法律,政策这一原则上,是没有问题的.这也是为什么在置疑方言电视新闻节目合法性的舆论环境中,还没有任何方言电视新闻节目因不合法而被砍掉的原因昕在.第二,关于普通话与方言使用的理论,历史与现实情况.首先,从理论角度看,普通话与方言不是非此即彼的对立关系,在很多时候二者互相借鉴,具有同一陛.譬如普通话就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方言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着作为语法规范,因此,耶种关于方言俗不可耐,普通话高高在上的观点在事实上是站不住脚的;其次,从历史的角度看,自秦始皇书同文至今,中国文化上的大一统主要是通过书面语言即文字的统一而实现的, 而在口头语言方面,则一贯保持着官话为主,方言并存这样一种多元化语言生态,而这也是作为表意文字的汉字所必然的选择;此外,从现实的情况看,推广普通话是社会发展,国家统一,人民团结的需要,但方言也将长期存在,…如吕叔湘先生所说:你说话,我说话,会说方言,会说普通话,这更是一个客观存在的事实,也是符合我国现阶段乃至今后较长时期的语言牛活实际的.(¨二)住节H内容l:,是否新闻价值不高,同质化倾向严重对方言电视新闻节目内容上的否定,主要集中在报道题材狭小重复,多以邻里纠纷交通事故,天灾人祸,刑事案件居多,报道趋于简单,庸俗,媚俗现象比较严重,电视画面血性暴露,新闻变成了腥性闻, 社会责任缺失等方面. 其实,新闻节目内容的编排,很大程度是围绕着新闻的价值属性展开的,而接近性作为新闻价值属性的重要组成之一,是任何新闻节目编排内容不能不考虑的因素,对于方言电视新闻节目则更甚. 就方言电视新闻节目而言,省级以下地市的空间限定,决定了其所编排的新闻内容在空间地域上的接近性,决定了其所编排的新闻内容必须要与受众的心理,情感距离上的接近性,决定了其所编排的新闻内容必须与受众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另外,方言电视新闻节目从一出现就是以秉承民生新闻的传统而亮相于世人,因此,在新闻内容的选择上,新闻内容的具体,细小,接近恰恰是方言电视新闻节目的安身立命之本.在新闻事大同小异的情况下,完全可以有不同的报道角度,揭示不同的社会问题,多方面反映民众的需求,并因此避免新闻栏目同质化倾向. ()在社会影响J:,是否割裂族群,人为肜成信息孤岛和知识沟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用方言播报新闻,将导致信息不流通,无形中不懂方言的人获得重要信息的纽带被人为切断,不能满足所有受众的需要,从而使非方言人群被人为地排除在相关信息之钋,而由于这种信息获得上的不平等,将进而导致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地位上的不平等.从现实的情况来看,人类进入电子媒体时代以来,信息不是贫瘠,而是泛滥,不是缺乏,而是过剩,受众获得信息的主动权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嘭胀. 亳不夸张地说,只要受众愿意,任何信息均可以获得,关键是受众自身对于相关信息的关注程度.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才有以信息产品过剩而注意力稀缺为重要特征的注意力经济..那么,就所谓方言电视新闻节目会人为导致信息孤岛和知识沟的指责来看,受众如果有获取相关信息的需要,可以轻易从其它途径获取.而且,由于大多配以字幕,方言电视新闻节目在事实上已经成为新移民掌握当地方言,融入当地文化,获知更多当地文化信息的途径.譬如香港无线电视翡翠台《六点半新闻报道》(粤语),广东电视台珠江频道((630新闻》(粤语),广州电视台《新闻曰日睇》(粤语)已经和粤语电视剧等一起, 业已成为新移民学习粤方言,融人粤文化圈的桥梁和纽带二,方言电视新闻节日的创新与发展方言电视新闻节目的产生就是在20世g890年代以降,中国四级办电视的机制改革之际,城市地方电视台的突围之举.但是目前,由于上级主管部门政策支持上的不明朗,再加之方言先天具有的排他性,以及在新闻内容选择上存在的碎片化和同质化倾向,方言电视新闻节目在近几年也面临不少的难处和问题. 因此,方言电视新闻节目要进行创新与变革,才有出路.具体来说应该包括以下方面:第一,科学的定位与重新定位.所谓定位,是指你在预期客户的头脑里如何独树一帜.方言电视新闻节目最先开始的定位,被笼而统之的概括为用本地方言土语进行新闻报道.即在内容上承民生新闻之绪, 在形式上采取方言.可以说,正是这种定位造就了方言电视新闻节目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的辉煌. 但是,为了生存,也为了避免我们称之为'未来冲击'的形势,每个人都必须拥有比过去更无限的适应性和能力.电视新闻节目也概莫能外,必须进行动态的重新定位,即应该根据媒介竞争形势的变化,通过某个概念,使受众在头脑中形成关于节目的概念.就方言电视新闻节目而言,其最初定位就有模糊不清之处.严格来说,基于从信息传播者向受众传播信息在语态上的不同,更基于这不同所体现的传播活动主体由信息传播者向受众历史性转换,所带来传播活动的本质变化.具体来说,用本地方言土语进行新闻报道的方言电视新闻节目,可以被区分为传统的播新闻方言电视新闻节目和新兴的说新闻方言电视新闻节目,前者如广东电视台珠江频道{630新闻,香港无线电视翡翠台《六点半新闻报道,后者如杭州1电视台西湖明珠频道阿六头说新闻》,广东电视台珠江频道今日关注.播与说二者之间的本质不同,必然带来节目定位, 新闻内容的取舍与编排方式的迥异.譬如,{630新闻》,今日关注同为广东电视台珠江频道的民生新闻节目,但栏目的内容,风格和受众定位不同,形成了各自的栏目特点,彼此不可替代,都能取得各自的成功.因此,方言电视新闻节目应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发扬自身的节目特色,实现科学动态的定位. 第二,妥善处理与受众的关系.有批评家认为, 方言电视新闻节目在与目标受众的关系上,由于采取了方言这样一种先天具有亲近性的传播媒介,近乎有一种媚众的倾向,从而对其新闻事实的客观性与真实性采怀疑态度.《阿六头说新闻的制片人翁晓华曾经说,由于方言节目天然的贴近性,它在做新闻时必然会有一些亲近观众的形式,而这种形式一旦把握不准,很容易被抓住把柄,将方言节目打为另类,最终失去生存的机会.对于这个问题,应该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首先,对于播新闻的方言电视新闻节目, 如香港无线电视翡翠台《六点半新闻报道,广东电视台珠江频道{630新闻》,基本上还是保留了传统新闻播报的特点,传播主体与受众保持了一定距离; 其次,对于说新闻的方言电视新闻节目,如阿六头说新闻,广东电视台珠江频道今日关注, 传播主体与受众确实是保持了比较近的心理距离.那么,为了保持新闻的真实性,可信性与客观性,说新闻的方言电视新闻节目在与受众的关系上,一方面,要保持心理距离上的接近,另一方面,在新闻事实的选择和判断上,必须持公正客观的态度. 第三,坚持内容为王.有一种观点认为,方言电视新闻节目之所以收视率高,完全或者很大程度上靠的是方言.但实际情况是,电视新闻节目成功的主要因素,不在于它采取普通话,英语,阿拉伯语或是其它语种,一如凤凰卫视的新闻节目,在粤语为主流的香港文化圈中,以普通话为媒介,亦然能够取得巨大成就和广泛影响,其中居于决定地位的,断乎不在语言,而在内容.单纯用方言不能提高新闻节目的水平……节目的卖点还在于新闻的选择上.因此, 一方面,对于播新闻的方言电视新闻节目,在新闻内容的选择上,必然要向硬新闻,即对听众来说最重要,对人们生活产生实质性影响的新闻事实倾斜.(另一方面,对于说新闻的方言电视新闻节目,宜多考虑软新闻,即不会对人们的生活产生直接的影响,但是却能激起受众的反应,所报道的总是那些'之最':最先,最后,最快,最慢,最大,最贵的新闻事实..最后是内容选择的本土化,这既包括对本地信息的深层挖掘,同时还包括对外地信息的本地化解读,从而使新闻事实不仅关系民生,还关系国计.总而言之,不论是播新闻还是说新闻,都应该能够使受众通过方言电视新闻节目,达到监视环境,传承文化,联系,娱乐等作用中之一项或多项,才能获得观众持久的关注与认可. 第四,其它方面.在具体操作层面上,方言电视新闻节目还可以通过打上字幕的方式,使其成为非方言区受众自我学习,自我教育的有效途径,一如美国节目{SeasameStreet~(《芝麻街》)所达到的成就.广东省内播出的粤语新闻节目几乎都打上了字幕,成为外地来粤的观众学习粤语,了解广东的平台,对广东的文化建设和经济发展也起到了很好的宣传作用.方言电视新闻节目是历史的产物,是2O世纪90 年代以降,中国广电机制改革引发地方电视台探索生存与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包括电视媒介在内的当代中国新闻传播事业,在以传播主体为中心向以受众为中心的历史性渐变中的客观要求.尽管在其合法性, 节目内容,社会影响诸方面多少存在争议,但它毕竟不失为充满创造力的突围路径之一,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有理由反对妖魔化方言电视新闻节目的倾向,有理由为方言电视新闻节目的存在和发展鼓与呼注释:(1)邵培仁,李雯:《语言是桥也是墙——对方言广播电视新闻节目的疑虑与拷问》,《杭州师范学院,2004年第5期.(2)于松明:《地市电视台方言新闻节目浅论》,《东南传播》,2008 年第7期.(3)黄晓钟,杨效宏,冯钢主鳊:《传播学关键术语释读》,四川大学出版社2005年88第1版,第192页.(4)[美】里斯,特劳斯着,王恩冕,王少蔚译:《定位》,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年2月第1版,第3页.(5)王鸳珍:《方言播报新闻高收视率的冷思考》,《当代传播》,2005年第6期.(6)[美1A托夫勒着:《未来冲击》. (7)《今日晨报》,2004年1O月27日.(8),(9)【英]鲍勃富兰克林等着:新闻学关键概念,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8月第1版,第125,328页. 作者单位责任编辑广东电视台谢江林学理审视一.饕.3粤Pepentj希∞\00z00~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