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节目主持人的类型、特点和意义【内容摘要】电视业的迅速发展,为人们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也为自身带来了激烈的竞争。
这中间,电视栏目的品牌显得至关重要。
电视节目主持人作为栏目品牌的重要标识,主持人开始直接影响节目收视率的现象,频繁出现。
那么电视节目主持人到底主要存在哪些类型,各自的特点和意义又是什么?中国的电视节目主持人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历程,现在形成了怎样的类型,有什么样的具体特点?本文意在回答这些问题,同时对中国电视节目主持人的发展现状和趋势进行一个简要分析。
【关键词】电视节目主持人;类型划分;定位;规范;个性【引言】近些年来,电视节目主持人这个职业在中国受到了很大的关注,中国主持人的研究已经不是新的领域,关于播音主持以及对主持和节目关系的评论性著作和文章也有许多。
但是,就我所读到的资料而言,在内容方面,相当一部分都集中在两个大的方面:一是对于播音主持工作的业务方面的指导,也就是关于如何做好播音员、主持人的建议;二是对于国内外主持人和电视节目的具体的信息提供和介绍。
至于主持人研究理论方面,我总体的感觉是缺乏结构性很强又很细致实用的理论。
从观察角度来讲,也有两种趋势,一种就是当今在学术界各个领域都比较明显的“言必称西方”,即借用国外著名的主持人尤其是他们的一些明星主持人的发展历程和风格特点来树立标准,以此来评价中国的主持人和他们所主持的节目;还有一种是非常“本土化”的角度,重视字正腔圆、端庄等特点。
总之,关于主持人的评论性的理论性文章和专著,不是很多。
有许多的评论都是非常感性的,针对个别的节目和主持人的。
我试图结合目前中国主持人的具体发展情况,在主持人的类型方面做一些理性的观察和思考。
在电视的发展史上,提到“主持人”这个名词,就不能不提到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的新闻部的一个制片人----唐·休伊特。
他于1952年美国共和党全国代表大会和第34届总统大选期间提出这个想法。
他所说的“anchor”这个词,本来是个体育方面的术语,指接力赛中最后一棒的运动员。
他认为,电视新闻对重大事件的报道既分散又呆板,应选择“让最有力的记者在最后把所有的报道串联在一起,高度概括起来。
”[1]当时,CBS的沃尔特·克朗凯特担任了共和党全国代表大会的报道并大获成功,从此新闻节目主持人普遍出现。
而在此之前,“host”一词也曾作为娱乐节目的串联性主人出现。
在游戏和竞赛类节目当中,“moderator”一词也出现过。
就是说,主持人在出现的最初,就是有很明显的类型上的区别的,用来描述不同类型主持人所用的英文单词也不一样,不同于中国的“主持人”一言涵盖。
那么“节目主持人”这个词何时在中国出现的呢?主持人最早出现于哪个节目呢?“从目前出版的各种著述中,可以看到有三种不同的说法:一是我国主持人最早诞生于1981年元月1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空中之友》节目;二是认为1981年7月中央电视台《北京中学生智力竞赛》节目首次使用主持人这一称谓;三是1980年7月12日,中央电视台开播的《观察与思考》节目,首次打出‘主持人’的字幕。
”[2] 无论最初出现于何时和什么节目,终归现在中国的主持人已经是风格各异,队伍也是越来越庞大。
由此对主持人的类型和不同定位的研究,也显得十分必要。
因为理论上讲“没有种的概念,整个科学就没有了。
”[3]实践上,不同的节目类型和不同的主持人类型决定了他们的特点以及给受众提供的内容和角度,从而满足受众的不同需求。
关于电视节目主持人的类型,有很多划分的说法。
要想划分类型,首先要确立标准是什么。
有些学者习惯用节目内容为标准去划分,比如新闻节目主持人、经济节目主持人、法制节目主持人、生活节目主持人、科普类节目主持人、体育解说等等;有的学者习惯于以前的分法,即根据主持人在节目制作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划分,也就是现象分法,分为独立型、单一型、参与型、主导型四类。
[4]这样的分类方法可以使我们对主持人的行为活动有感性把握,但在这里我想侧重从节目的形态和对受众要求的满足角度不同去分类。
因为,节目的类型我想是决定主持人类型的更本质的因素。
也就是说,由于节目和主持人相互依存关系的存在,主持人的分类是和节目类型密切相关的。
我首先给出类型具体划分,而后再做逐一的详细解释和分析。
我所划分的电视节目主持人的类型主要有以下四种:新闻及深度报道、评论杂志型节目主持人;谈话类节目主持人;娱乐、竞赛及晚会现场类主持人;生活服务、社教综艺类节目主持人。
众所周知,主持人和节目类型要协调,也就是说,适合的是最好的。
那就是因为,“不同类型节目对主持人的要求和选择标准是不一样的,主持人在节目当中的角色和地位也不一样。
”[5]以下逐一分析不同类型电视节目主持人的特点及其意义。
新闻及深度报道、评论杂志型节目主持人:这种类型的主持人在我国要先于其他类型的主持人出现,如果把播音员也看作是主持人的一种特殊形式的话。
我国电视口播新闻开始于1958年11月2日,最早是沈力作为播音员出现在电视荧屏上。
那么这点与国外先出现娱乐节目主持人有所不同。
总体来说,这个类型的主持人客观、冷静,逻辑思维清晰而敏锐,具有很好的洞察力。
在信息传播过程中,是情感参与程度较低的话题和观点引导者。
给受众的印象是值得信赖的。
因为电视这一媒体肩负着重要的社会监督和舆论引导的作用。
而在信息传播和观点传达的过程中,依据传播学的原理,信息来源的可信性对传播效果会产生重要影响。
人们倾向于去相信可信度高的信源所给出的信息,无论是呈现事实还是阐述观点。
[6]在美国,“三大电视网的主播播新闻都超过30年,年龄都在50岁以上。
但是由于大家长期收看,已经养成习惯,觉得他们特别值得信赖,从而成为电视网的无形资产。
”[7]的确,这是个多元化的时代,人们的价值观念体系受着各种各样的冲击。
正如庞勒在他的著作《乌合之众》里说到,“以往的观念虽已残破不全,却依然有着十分强大的力量,取而代之的观念仍处于形成的过程之中,现时代呈现为群龙无首的过渡状态。
”[8]因此,观众对新闻节目主持人的“意见领袖”作用,还是非常看重的。
其实,1956年前后,美国电视新闻主持人体制被确定下来了,然而这种电视新闻主持人体制的确立是与美国50年代的国内外形势密不可分的。
从50年代中期开始,美国动荡不安的局势使人们失去了对领袖人物的信任感,从而转向了从电视上了解局势的变化。
再比如60年代末期,沃尔特﹒克朗凯特对越战的报道,使美国人民进一步认清了越战的真正局面和无可挽回的损失。
以至于美国总统约翰逊发出感叹:如果我失去了克朗凯特,我就失去了整个美国。
[9]另外,这个类型的节目主持人,一般都具备记者的素质和从业经历,也都具备作为一个记者的敏感度。
无论节目的具体内容是关于政治、经济、法律或者是其他方面的新闻及评论,他们都有一定程度的相关背景知识积累。
美国传播学者们对三大商业电视网历任晚间新闻节目主持人年龄考察得出结论:43岁被称为是主持人的“黄金年龄”——成熟、稳重、权威、和男性魅力,容易赢得人们的好感和信任。
主持人所属电视网任主持人前从事新闻工作时间新闻工作经历任主持人时间拉瑟 CBS 20年广播、电视、驻外记者49岁布鲁考 NBC 20年广播、电视记者36岁詹宁斯 ABC 20年广播、电视、驻外记者41岁[10]在中国此类节目主持人有很多,白岩松、水均益、方宏进、敬一丹,还有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社会记录”的主持人阿丘,也很受观众的欢迎。
除此之外,体育新闻评论员如黄健翔等,我认为也应该归入此类。
因为决定主持人类型的,不应该是节目的具体内容,而是节目的制作形态。
这种类型的主持人对整个社会的意义在潜移默化当中是不同寻常的,如果说其他三种类型涉及到受众的心理和日常生活细节,那么该类型则涉及到他们对社会的许多宏观看法,也就是说在观念形成方面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如克朗凯特在美国公众于上世纪60-70年代经历了许多痛苦----骚乱、暗杀、越战、迷惘的一代以后,以稳重可靠的形象出现,对空间技术、环境保护、科学发展等成就进行了坚持不懈的报道,平衡了受众的心理,满足了受众情绪上的需要,并且带给了他们希望和信心。
[11]谈话类节目主持人:中国大陆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电视谈话节目是上海东方电视台1993年一月开播的“东方直播室”。
这个节目是利用黄金时间段,与当时中央台的“新闻联播”相抗衡,结果大获全胜。
这种类型的主持人具有较强的沟通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与交谈对象的深入挖掘话题能力。
该类节目对主持人的亲和力要求较高,主持人的生活阅历带来的智慧和感悟能力以及交谈技巧在节目中得到充分的发挥。
“实话实说”是非常典型的谈话类节目。
敏捷幽默机智的崔永元,用朴实的话获得了观众的注意力和认可。
谈话类的节目主持人注重的是抓住细节,循循善诱的能力。
这里面有很多的技巧,也涉及到分寸把握的问题。
就像《创造性采访》一书中提到的,“(对记者和主持人来讲)如果你想获得坦诚,试着暴露一下自己也无妨。
”“轻松的非正式气氛会让人性深处的一些东西自然流露、没有遮掩地充分体现”。
[12]谈话类节目主持人是最富生活自然状态的一种,也是情感注入程度相对较高的一种。
“鲁豫有约”中鲁豫十年不变的经典微笑,“半边天”中主持人张越那和善而诚恳的眼神、前倾的姿势、聆听的神态,都是谈话类节目主持人魅力的细节构成元素。
谈话节目主持人比新闻节目主持更贴近大众,更生活化,具有随意性。
因为谈话类节目其他形式的信息传递素材如新闻短片、现场活动较少,所以主持人的作用在整个节目中显得更为关键。
谈话节目主持人是节目的组织者,虽然并非专家,但是他的人生阅历显得很重要。
因为主持人的人生体验和观众人生体验的融合和交织使他们具有天然的接近性。
这也会决定他将能话题引向哪个方向。
同样重要的,他作为“主人”和“主导”,倾听也是必不可少的。
营造一种氛围、真诚分享是他们很重要的角色任务。
亲近性、感受力强、温馨、愉悦、亲切、自然、热情是该类主持人一贯的形象特征。
“创造友好、亲切、愉快的谈话氛围是大部分美国脱口秀的主持风格。
”[13]在谈话类节目当中,主持人一般不直接表达甚至不表达个人观点,不像新闻节目主持人那样,引导舆论,在这里,他们更多的是促成嘉宾和观众的有效沟通。
拉里.金在他的谈话节目当中,一般都不发表自己的看法,而是让他的客人积极交流。
这也是不同于其他类型主持人的很重要的方面。
另外,在外貌上,许多人认为,相比其他类型而言,谈话类节目主持人可以不做太高的要求,很多时候,恰恰是普通的长相,反而能拉近和嘉宾以及现场观众的距离。
传播学有时候需要借鉴一些心理学的现象和原理,这也是其中之一。
娱乐、竞赛及晚会现场类主持人:实际上,起串联和司仪作用的娱乐、游戏竞赛类节目主持人历史最长,先于新闻节目和专题、专栏节目主持人而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