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

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

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摘要:通货膨胀率是衡量一个经济体系是否健康稳定运行的重要指标。

一般认为,高速的经济增长会导致较高的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也是各有说法。

本文根据1990—2010年的cpi,ppi,gdp,m2的年度数据,建立var模型,运用adf检验和格兰杰因果检验,并进行脉冲响应函数分析,得出一些结论,并根据此结论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通货膨胀;经济增长;var模型一、引言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一直都是各国经济学界讨论的热门话题,促退论的代表认为通货膨胀不仅不会促进经济的增长,反而还会降低消费者的储蓄欲望,从而降低投资,影响经济增长,特别是当出现超级通货膨胀时导致经济崩溃。

也有人通过对各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情况进行研究后认为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之间不存在特定的关系,这个被称为中性论。

近年来,国内学者对我国的通货膨胀率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研究。

有些认为通货膨胀对我国的经济增长起阻碍作用;还有些认为通货膨胀率的变化方向是可以由曲p增长率来预测的。

认为较高的通货膨胀对经济增长不利,而在较温和的通货膨胀率范围内,长期的增长与通货膨胀的对应关系不是太明显。

大家对通货膨胀对经济增长的影响都是各抒己见,意见不一,本文就选择了var模型为分析工具,对通货膨胀对经济增长的联系进行简单分析,得出一些结论,并提出一些建设性建议。

二、var模型建立及数据选择通货膨胀率指标:通常我们可以选取消费者价格指数cpi。

我国统计数据中cpi的使用频率最高,宏观调控所依据的衡量指标也是cpi,因此我们使用本期的cpi增长率作为本期物价的通货膨胀率指标。

货币增长率指标:根据货币的流动性来划分。

可以将货币划分成m0、m1、m2、m3等等层次。

活期存款,在股市赚钱效应突出的今日,因为其可以便捷的转入股票账户,已经成为许多投资者的首选。

考虑到经济意义和数据的可获得性,选用m2的增长率作为货币增长率指标。

基础价格指标:选取ppi增长率作为基础价格的指标。

一般认为ppi是cpi的先行指标,认为ppi可以将反应价格从上游产业转移到下游产业最重影响cpi的过程。

然而实践中发现ppi和cpi并不存在非常完美的对应关系,因此选用ppi增长率作为影响因素之一。

经济增长率指标:选用gdp增长率,即gdp同比增长率作为经济增长率指标。

var模型一般都是采用多个方程联立的形式,在模型的其中一个方程中,内生变量对模型的全部内生变量的滞后值进行回归,从而来估计各个变量之间的动态关系以及趋势。

本文拟构造的非限制var(p)模型可以表示为yt=αi+■βiyt-i+εi,其中yt=[cpitgdpippiim2]-1是4阶时间序列的列向量,α是4阶常数列向量,βi是4x4阶参数矩阵,εi是4阶随机误差列向量。

cpi为通货膨胀率,cdp为经济增长率,ppi为基础价格增长率,m2为货币增长率。

在国家统计局网站上选取1990-2010年我国gdp、gdp、ppi、m2数据整理后运用eviews6.0先任意建立一个var模型。

对此var模型,需检验其模型平稳性,以便继续模型建立。

进行unit root test中的ar根检验,结果所有根的倒数都落在了单位圆内,所以可以认为该模型是平稳的。

var模型结构的确定:在选择阶数以后,一方面要使滞后期数p 足够大,以消除误差项中存在的自相关,以便完整地反映所构造模型的动态特征。

但是滞后期数如果过大则可能导致自由度大幅度减少,将会直接影响模型参数估计量的有效性。

我们先尝试建立一个var模型,用aic准则确定滞后期数p值,根据aic信息准则,选择p=1,即滞后一期。

建立var(1)模型,对模型进行格兰杰因果检验,如表1。

由eviews6.0分析出来的回归结果,我们发现,在10%的置信水平下,gdp和cpi互为格兰杰因果,即可以互相解释,因此将gdp 和cpi作为内生变量,将m2和ppi作为外生变量。

有了以上的检验结果,重新建立一个滞后一期的var模型,将m2 和 ppi作为外生变量,gdp和cpi作为内生变量,并再次进行单位根检验和滞后阶数检验及格兰杰因果检验,均通过检验。

由此,可以得到模型建立如下:cpi=0.211705902726×cpi(-1)-0.387355168656×cpi(-2)0.896146243831×gdp(-1)-0.00962327613507×gdp(-2)+0.200652304214×ppi(-1)-0.126586799163×ppi(-2) + 0.500009589386×m2(-1) + 0.17472794991×m2(-2) - 18.0721364824gdp=-0.227242913073×cpi(-1)+0.0217569502488×cpi(-2)+0.807779636617×gdp(-1)-0.503708700065×gdp(-2)+0.207273047076×ppi(-1)+0.119250786236×ppi(-2) + 0.0438386446868×m2(-1) - 0.0807218288596×m2(-2) + 7.23991243132三、脉冲响应函数分析(一) cpi对于来自gdp和自身的的响应分析1.cpi对于来自gdp的冲击的响应分析对于来自gdp的一个脉冲信息,cpi会持续上升,在第三期达到其响应的最大值,此后逐步回落,大约在第六期的时候,反应会趋近于0。

说明gdp的前期增长可能带来后期的物价上涨,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影响会慢慢消失。

2.cpi对于来自自身冲击的响应分析对于来自cpi本身的一个脉冲信息,cpi会在第一期达到其响应最大值,此后逐步回落并在第三期开始产生负回馈,在第四期开始达到负响应最大值,此后逐步回落,大约在第六期的时候,反应趋近于0。

说明cpi本身有一定的持续效应,即上期的cpi变动具有一定的惯性,这表明cpi不能因为自身的变动而回归到一个正常水平,体现出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二) gdp对于来自cpi和自身的响应分析1.gdp对于来自cpi的冲击的响应分析对于来自cpi的一个脉冲信息,gdp会产生一个负响应,在第二期的时候达到负相应最大值,此后逐渐减小,波动至大约第七期的时候,趋向于0。

这说明cpi的变动对于gdp有负向的影响关系。

这就表明通货膨胀正在朝着一个恶性的发展趋势逐步蔓延,对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产生相当不利的影响。

随着宏观调控措施的效果表现出来通货膨胀恶性循环和蔓延趋势得到有效遏制,产生的负面影响相对缩小,逐步向正面影响发展。

2.gdp对于来自自身的冲击的响应分析我们可以看到,gdp对于来自自身的冲击,在第一期产生了最大的正响应,此后逐步减小反应,说明gdp的增长和cpi一样,具有一定的惯性。

四、模型分析结论本文通过对上述提到的时间序列变量 pi,gdp,ppi,m2 进行格兰杰因果检验,并根据格兰杰检验出的结果和相关结论建立了var 模型分析, 运用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原理进行总体分析, 得出以下重要结论:第一,在10%显著水平下cpi与gdp具有双向的格兰杰因果关系,也就是说二者表现出显著的、长稳定的均衡关系。

首先,适度的通货膨胀对一国或地区稳定快速的经济增长是非常有利的,但是,假如通货膨胀持续以较快速度增长,则对一国或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健康发展产生非常不利影响;再次,经济过快的增长趋势同样也会反映出通货膨胀的一些问题,导致通货膨胀也随经济过快增长一同过度增长和蔓延的可能性增大。

第二,通货膨胀的波动对自身的影响也是非常之大的。

也就是说, 一方面, 通货膨胀不确定性因素比较多, 经济行为主体对通货膨胀的预期会给其消费、投资,储蓄等行为带来较大影响,另一方面,本年度的价格波幅会受到上一年度的影响,相关部门应该考虑到这一影响因素,仔细分析后来制定本年度价格水平调控目标以及措施。

第三,宏观调控是必要的。

我们发现,cpi和gdp都具有很大的惯性,这表明仅仅依靠经济系统自身的调节可能效果并不是很理想,而过快或者过慢的增长速度和过高或者过低的cpi数值对于经济体而言都会产生不利影响。

因此根据模型我们认为,既然gdp和cpi不具有自动回归一个中心值的特性,那么实施相应的宏观经济政策则是非常必要的。

第四,宏观经济调控作用时滞比较明显。

在脉冲响应函数图中可以看到,cpi对来源于gdp的冲击需要在3年后才能达到其最大响应值,而gdp对来源于cpi的冲击需要在2年后才能达到最大响应值,这说明如果央行进行宏观调控,除了央行本身的认识时滞和决策时滞外,货币政策起作用的作用时滞是在以熨平经济周期为目的的货币政策发挥效用中的一个重要阻碍因素。

而在2-3年的经济过程中,经济形势早已发生变化,能否真正靠央行的货币政策来调控宏观经济的变动仍有待进一步探讨。

五、政策建议基于前述var模型分析结论以及脉冲响应函数分析的结论,并结合我国当前的实际情况等,为加快我国在金融危机后经济的平稳快速增长,提出下列政策建议:(一)认真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经济过快增长是引发通货膨胀的重要原因之一。

通货膨胀是把“双刃剑”,适度合理的通货膨胀可以很好的促进经济稳步增长,可是严重的通货膨胀就会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所以必须科学合理地掌握好通货膨胀的度,把握好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的平衡点,将相关指标都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让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发扬光大。

(二)制定合理的应对严重通货膨胀的措施前几年的金融危机以来,美联储和欧洲央行为了维护金融体系的稳定,向各自的金融体系大量注资。

处于此种情况下,最近几年下游企业缓解成本提高的能力相对变弱,上下游产品价格传导效应逐渐增强,从而使得消费者价格指数有所提高,必须密切关注这些反应到民生问题的相关指标是否处在合理范围内,尤其是对08年的金融危机,究其原因,就是过量发行货币所致。

因此,相关机构或部门在制定货币政策时需要考虑到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这一重要因素。

(三)合理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 提高货币政策有效性近几年来,我国贸易顺差、外汇储备迅速增加,导致我国的资金在外汇上的占有率逐年增加,迫使央行大量发行基础货币,人民币的供应量翻倍增加,这样会使股票、房地产等行业资产价格发生波动,对我国经济稳定性带来十分不利的影响。

针对此种现状,我国政府可以将外汇适度分散到民众手中持有,这样就有利于整体风险的缩小和分散,对国家对民众都增加了收益,可谓一举多得的措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