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温岭温岭概述温岭是中国大陆第一缕曙光首照地。
温岭地处浙江东南沿海,长三角经济圈南翼,南接玉环,西邻温州,北通宁波、上海,陆域面积926平方公里,海域面积1079平方公里,海岸线长317公里。
温岭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平均气温18.4℃,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光照适宜。
温岭是中国股份制经济的发祥地,民营经济发达。
2013年,全市共有个体工商户67092户,私营企业37725户,其中工业企业2.3万余家,工业产值超千亿元。
温岭的民营经济地域集聚特点明显,形成了泽国、大溪的泵与电机,横峰、泽国、城北的鞋业,太平、城东、温峤、箬横的汽摩配件,温峤的工量刃具,松门、石塘的水产食品,松门、滨海的造船等全国性的专业化生产基地。
温岭是气候舒适,山海汇聚,文化和谐的宜居城市。
山、硐、海、阳光共同组成了温岭的风景旅游要素。
国家4A风景区——长屿硐天、世界地质公园方山——南嵩岩、海滨浴场——洞下沙滩、曙光首照地——石塘,以及石夫人、九龙湖湿地、龙门湖等自然景观,彰显温岭的旅游文化特色。
温岭是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2013年位居第44位。
2013年全年生产总值748.28亿元,继续保持台州九个县(市)区GDP 总量第一;2013年全市财政总收入78.60亿元,比2012年增长8.9%,其中地方财政收入43.85 亿元,比2012年增长12.8%;2013年人均生产总值为61930元,已经跨入中等收入国家水平行列;2013年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343.48亿元,旅游总收入95.8亿元,金融机构存款余额1011.39亿元,贷款余额831.86亿元。
交通路网温岭地处长三角经济圈南翼,对外交通便捷,已成为长三角地区甬台温都市带重要节点。
甬台温铁路客运专线、甬台温高速公路、104国道,S225南延穿境而过,沿海高速公路正在建设,周边有台州机场及温州、宁波、萧山三大机场,对台深水港口——玉环大麦屿及全国特大型深水港——宁波港。
公路G15沈海高速(甬台温高速)在温岭大溪设有互通出入口。
S225省道南延全长18.19公里,2013年通车,至台州市区20分钟车程、路桥10分钟车程。
路泽太一级公路是台州南部的快速交通主干线,连接路桥、泽国、太平。
大石——石松一级公路相继与G15沈海高速、104国道、路泽太一级公路、S225省道、浙江沿海高速互通,贯穿温岭城区及大溪、新河、箬横、松门几个中心镇,是温岭市域内交通主干线。
浙江沿海高速(在建)在温岭设有滨海、箬横、城南3个互通出入口,预计2019年建成完工。
通车后,至上海3小时车程、宁波1.5小时车程、温州1小时车程。
太龙一级公路(在建)全长28公里,双向六车道,全线依次途经城东街道、箬横镇、东部新区、松门镇,是温岭的东部大通道,预计2016年建成完工。
●铁路甬台温铁路客运专线重要站点——温岭火车站,于2009年开通,2013年7月开通高铁,全天70多趟动车组车次,日均客流量1.3万人次左右,居沿海县级市第一。
甬台温铁路客运专线北接杭甬铁路,南连温福铁路,将温岭与中国经济最发达的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连成一线。
高铁至有关城市时间●机场与港口与机场距离(公里)与港口距离(公里)产业发展温岭工业产业集群化发展水平不断提升,制造业已形成以泵与电机、汽摩及配件、机床工具、鞋帽服饰为主的四大传统支柱产业。
其中汽摩、泵与电机、注塑鞋、水产加工、帽业等已成为全国性的专业化生产基地。
2013年温岭规模工业增加值141.17亿元,规模上企业877家,总产值696.12亿元;年产值超亿元企业155家,上市公司5家。
温岭相继被授予“中国通用机械——泵业名城”、“中国通用机械——小型空压机之都”、“中国鞋业名城”、“中国帽业名城”、“中国工具名城”、“中国海虾之乡”、“中国鱼鲞之乡”、“中国日用塑料名城”、“中国编织帽之乡”和水泵、空压机、汽摩配件、小型机电、鞋类出口基地等荣誉称号。
今后一个时期,温岭将把产业优化提升作为首要任务。
坚持提升传统行业、壮大新兴产业、培育龙头企业多管齐下,推荐工业经济向规模化、集群化、高端化、品牌化发展。
泵与电机产业温岭泵与电机产业被列入浙江省首批21个块状经济产业集聚转型升级示范区试点,是“中国小型泵业名城”和“中国小型空压机之都”,泵、空压机、电机是全国出口基地。
温岭现有泵与电机企业3000多家,年产值350多亿元;其中规模上企业432家,2013年实现产值177亿元,是温岭第一大支柱产业。
汽摩及配件产业温岭汽摩配已成为全国性的专业化生产基地,是“中国汽摩配出口基地”和“中国摩托车出口基地”,已形成摩托车整车、发动机及零部件等比较完备的摩托车产业体系,汽车零部件涵盖变速器、齿轮、轮毂、发动机零配件、刮水器、洗涤器、制动器、空调压缩机等产品。
温岭汽摩配产业共有4000多家企业, 2000万元以上企业86家,实现规模工业产值135.73亿元,占工业比重19.5%。
机床工具产业温岭机床工具行业已形成以机床及附件、工量刃具、专用设备为主的产业格局。
2013年,全市共有机床工具企业2000多家,2000万元以上企业81家,实现规模工业产值49.15亿元,出口14.90亿元。
拥有浙江工量刃具交易中心、浙江泽国机床电器交易中心和温岭市泽国机床交易市场三大市场,年成交额达40多亿元。
国家级展会“中国工量刃具展”已连续举办8年,参展企业主体涉及近20个省及海外地区。
鞋帽服装产业温岭是全球最大的注塑、注浇皮鞋生产基地之一,有“中国鞋业名城”、“中国鞋类出口基地”美誉。
2013年全市约有制鞋企业8000多家,年产量8亿多双,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300.82亿元。
温岭帽业主要有草编帽、针织帽、布帽三大系列,被称为“中国帽业名城”。
境内新河镇南鉴村生产的针织帽占义乌市场80%的份额。
新兴产业智能装备制造业、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正在悄然兴起,已成为温岭产业转型升级的主推手。
建设平台“一主一副五中心,辐射带动六特色”的城市空间布局城市框架中的主城区——以城市新区为核心,包括太平街道、城东街道、城西街道、城北街道、横峰街道区块城市框架中的副城区——东部新区五大省级中心镇——泽国镇、大溪镇、松门镇、箬横镇、新河镇六个特色乡镇——石塘镇、滨海镇、温峤镇、城南镇、石桥头镇、坞根镇城市新区区块概述温岭城市新区位于温岭城区北部,总规划面积40平方公里,涵盖城东、城西两个街道以及横峰街道、温峤镇的部分区块,衔接温岭现有城区和泽国、大溪等城市组团,是温岭未来中等城市的核心区块和开发建设的主平台,也是集行政办公、商业金融、居住娱乐、文化旅游为一体的现代化产业发展新高地。
城市新区着力打造“一湖三城”四大组团,建设空间布局合理,现代产业发达、城市功能齐全、生态环境优美的创新创业之城、品质宜居之城、文化湿地之城。
九龙湖生态湿地公园九龙湖生态湿地公园南起下保山,北至牧屿山,总面积5.6平方公里。
目前正在规划建设湿地公园一期项目,规划面积1.23平方公里,将立足于九龙汇原生态特色,突出湿地、农耕等文化主题,以九龙湖为中心,建设城市休闲带和湿地观光带,以此带动城市开发和环湖景观建设。
区块还规划建设三个居住小区,包括:占地200亩的五洋小区,占地200亩的湖畔花园和占地400多亩的西溪山庄。
建成后的九龙湖生态湿地公园将集休闲、健身、旅游、观赏等功能于一体,让山水脉络深深地镶于城市之中,赋予九龙湖大隐于闹市、隔离于尘市,闹中能够取静,忙中能够偷闲的“世外桃源”的意境,成为城市新区的一颗“明珠”。
九龙新城九龙新城是城市新区的核心区块,紧靠九龙湖,规划用地5平方公里,以城市综合体为主要元素。
区域内不仅拥有建筑高度达238米、由迪拜世界第一高楼设计师设计的超高层五星级大酒店,还有5幢超过100米高度的超高层建筑,彰显城市大气魄。
银泰购物中心、风情休闲街、商业水街、金融商务中心、市行政服务中心等项目的建成,将使九龙新城成为最时尚、最繁华、配套最齐、功能最全的商务区。
规划建设的文化创意园、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一园三馆”等文化设施,将大大提升城市的内涵。
通过五年努力,九龙新城将初显风姿,坐拥流水的灵气、高楼的大气、浓厚的商气、浓郁的文气,成为最具魅力的城市形象中心,最具活力的商务休闲中心,最具吸引力的城市生活中心。
产业新城规划用地14平方公里,以商贸、楼宇经济和高新技术产业为主要元素。
目前产业新城入驻工业企业139家,其中规上企业71家,规上企业产值83亿元,实现规上企业利税3.2亿元。
新区商贸综合体:规划用地440亩,目前已建成浙江工量刃具交易中心和锦峤商贸。
规划建设近20万平方米的市场交易平台、高层写字楼、文化广场、仓储物流、居住小区等。
专用装备电子产业园:规划用地500亩,将打造集智能成套装备装备制造、工业产品信息技术应用、智能仪器仪表制造、智能制造模式的集成应用等于一体的城市新区高端制造业基地。
创业服务园:规划用地58亩,拟建4-5幢高层写字楼,用于开发工业设计、咨询服务、科技研发、创意产业、综合办公等服务产业。
科技创新园:规划用地250亩,建设集科技平台、科技研发、科技企业孵化器、专家公寓、科技中介、科技成果转化为一体的特色中心。
电子商务园:规划用地250亩,立足打造集网上商城、网络营销、广告策划、仓储物流等一条龙电子商务产业的电子商务专业园区。
钱江新城规划用地面积 1.96平方公里,位于乌龙山石夫人脚下,环境优美,这一区块将突出以旅游综合体为主要元素,打造成现代旅游度假区和高档住宅集聚区。
目前正在开发钱江新城一期旅游综合体项目,规划用地650亩,将建设游乐场、购物中心、旅游酒店、高档住宅等项目。
东部新区区块概述东部新区位于温岭市东部沿海,属省级经济开发区,规划面积36.9平方公里,围绕“产业集聚区、城市副中心、滨海生态城”的建设目标,打造以高新技术产业与先进制造业为基础,集合生活居住、度假旅游等功能的生态型现代化新城。
目前该区域已纳入国家海洋经济发展战略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
交通条件已逐步成为温岭对外重点交通枢纽,半小时内可到达台州机场、温岭高铁站、甬台温高速出入口。
紧靠的浙江沿海高速公路已经开建,北接宁波上海,南通温州福建。
台州沿海大通道S225已经通车,至台州市区实现20分钟车程。
温岭东部大通道太龙一级公路已全面建设,龙门港3000吨级码头已经开港,可与宁波北仑港实现货物联运。
产业逐步集聚:东部新区围绕泵与电机、汽摩配、机床装备和新能源新材料四大重点产业,已引进工业企业66家,出让工业用地3200亩,其中上市企业4家,外资企业2家,开工建设30家,投产17家。
生活配套齐备:新区第一小学(太平小学分校)、幼儿园已建成,将于2015年9月开学;第一个住宅小区东豪庭已开盘;千禧邻里生活中心已经开业,涵盖超市、餐饮、邮政、网吧、棋牌等内容,为企业员工提供一站式生活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