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公共政策研究前沿 PPT课件

公共政策研究前沿 PPT课件

2
一、公共政策研究的新途径及新方法
两种政策分析(analysis for policy , analysis for policy
从理性主义、有限理性到理性选择及公共选择 制度分析与政策部门 政策网络及政策共同体 治理及合作模式 后现代主义及批判与话语分析 公共决策研究方法的日趋多样化(研究策略、调研方法
9
三、西方政策科学代表人物及其理论
J·安德森(政策过程理论) 米切尔·黑尧(现代国家的政策过程) 保罗A.萨巴蒂尔(政策过程新理论及支持联盟框架) 尼古拉斯·扎哈里尔迪斯(多源流分析) 詹姆斯·L·特鲁等人的(中断—平衡模式) R·科布和C·埃尔德(政策议程设立) A·唐斯(议题焦点的周期) J·金顿(政策之窗:议程、备选方案与公共政策) 迈克尔·豪利特、M·拉米什(政策周期与政策子系统) 安东尼·唐斯(官僚制内幕) 詹姆斯·Q·威尔逊(官僚制的运作及其原因) G·彼得斯(官僚制的政治)
10
三、西方政策科学代表人物及其理论
R·诺伊施塔特(总统权力理论) F·鲁尔克(官僚权力理论) M·林普斯基(作为政策制定者的基层官僚) R·波特(辅佐总统决策的方式) R·里普利和G·富兰克林(议会和官僚制关系) 威廉·F·韦斯特(控制官僚:制度制约的理论与实践) 伦纳德·西尔克(美国的权势集团) F·沙夫(组织间政策形成理论) P·戈里维特茨(社会联合理论) J·齐斯曼(金融体制类型和产业调整政治) P·夸克(协作解决政策冲突) R·韦弗(回避责难动机理论) D·麦克雷( 政策选择的专家建议) 约翰·克莱顿·托马斯(公共决策中的公民参与)
6
三、西方政策科学代表人物及其理论
托马斯·戴伊(理解公共政策) D·帕里斯和J·雷诺兹(政策研究的逻辑) 戴维·伊斯顿(政治系统论) 加布里埃尔·A·阿尔蒙德(政治体系、过程与政策) A·里夫林(社会行动的系统思维) D·博布罗和J·德赖泽克(政策分析设计) D·斯通(政策悖论与政治推理) G·伊肯伯里的(制度主义以国家为中心的研究途径) L·米德(政策研究的政治经济学途径) J·丁伯根(经济政策原理与设计) 尼古拉·阿克塞拉(经济政策原理)

三、西方政策科学代表人物及其理论
R·M·克朗(系统分析与政策科学) E·S·奎德(公共决策分析) 戴维·L·韦默(政策分析与制度设计) W·邓恩(政策分析结构化方法) M·兰多(政策分析的适当领域) A·威尔达夫斯基(作为技艺的政策分析) G·马琼(政策分析与公共讨论) F·克雷默(作为意识形态的政策分析) R·佛尔曼尼(科学政策分析的虚伪性) J·福里斯特(批判的政策分析理论) S·罗兹(经济学上的政策分析) R·波恩(政策分析与政治) A·卡普兰(政策分析与政策分析家的道德责任)
11
三、西方政策科学代表人物及其理论
J·普雷斯曼和A·威尔达夫斯基(共同行动的复杂性和政策执行的 动态关系)
A·威尔达夫斯基和G·马琼(作为进化的政策执行) E·巴达克(政策执行游戏) R·埃尔默尔(政策执行的组织模型) P·伯曼(宏观执行与微观执行的研究) D·卡利斯塔(交易费用与政策执行) R·埃尔默尔(后退式执行分析理论) R·里普利和G·富兰克林(政策执行与官僚制) R·蒙特乔伊和L·奥图尔(组织内部的政策执行研究) E·巴尔达茨和R·卡根(规制政策的执行战略) M·乔伊等(第三代政策执行理论)
政策分析与政治决策(政策分析设计、政策悖论、政策 对话、政策论证、公民参与等)。
政策工具(政策工具的特性、分类、选择、评价、应用 和组合等)。
4
三、西方政策科学代表人物及其理论
H·拉斯韦尔(政策科学与政策过程) C·林德布洛姆(渐进主义) H·西蒙(有限理性与决策程序) E·奥斯特罗姆(制度分析) G·哈丁(公地悲剧) 詹姆斯·M·布坎南(公共选择) 戈登·塔洛克(寻租理论) 肯尼斯·约瑟夫·阿罗(社会选择) C·沃尔夫(非市场决策) M·奥尔森(集体行动的逻辑) G·阿里森的(决策本质论)
7
三、西方政策科学代表人物及其理论
阿维那什·K·迪克西特(经济政策制定的交易成本政治 学的视角)
丹尼尔·W·布罗姆利(经济利益与经济制度) 瓦尔林·欧根(经济政策的原则) S·克拉斯纳(国家利益与政策理论) J·坎贝尔(政策冲突及其消除) M·汤普森、R·埃利斯、A·威达尔夫斯基(文化理论) J·布络姆—汉森(新制度主义的政策网络分析) T·谢林(分水岭与反转模型) R·齐默尔曼(灾变管理与政策性质) J·罗伊(政策的四种类型) R·斯皮策(政策类型论)
《公共政策研究》
公共政策研究的前沿问题
厦门大学公共事务学院 陈振明 2012年8月
1
导言
近一、二十年来,国外的公共政策研究(公共政策分析、政策科 学)正变得越来越多样化,在本学科领域出现了大量的新途径、 新理论以及新方法,同时,也分散在其他学科领域对各种实质性 政策(尤其是经济与社会政策)的研究之中。公共政策研究似乎 正在向后现代主义或后实证主义的转变之中。有学者认为,当代 公共政策学的研究相当程度上处在四分五裂而无法统合的状态, 而各方鼎立的研究态势可以归纳为政策分析与政治的公共政策、 实证主义和后实证主义之争论,后实证主义者强调公共政策的政 治内涵与价值冲突(陈庆云等)。
尤其是田野调查、假说检验与有效性比较等)
3
二、公共政策研究的若干新理论
政策主体或政策行为者(国家的角色及其与市场和社会 的关系、政策子系统、议题网络与政策网络等)。
政策过程的新理论(制度理性选择、多源流分析 、倡 导联盟框架、中断-平衡模式、政策扩散框架等)。
政策议程、政策执行、政策评估、政策周期与政策变迁 (政策学习、政策传播、政策创新等)。
5
三、西方政策科学代表人物及其理论
B·琼斯(官僚制决策规则) J·斯坦布鲁纳(决策控制论) Y·德罗尔(最佳决策模型) A·埃泽奥尼(混合扫描模型) 詹姆斯 G ·马奇(垃圾桶模式) J·福里斯特(决策风格或有限合理性模型重构) P·巴克拉克和M·巴拉兹(权力两面性) D·荣蒂尼利(公共计划与政策战略) S·凯尔曼(决策过程评价标准,政策制定与公共精神) 约翰·罗尔斯(正义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