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安徽省消防事业“十二五”规划

安徽省消防事业“十二五”规划

“十二五”期间消防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指导思想:“十二五”期间,全省的消防事业发展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胡锦涛总书记“忠诚可靠、服务人民、竭诚奉献”三句话总要求,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安徽省消防条例》等法律法规,积极创新社会消防管理,扎实推进构筑社会消防安全“五大”工程,深入打造公安消防铁军,全面加强应急救援工作,努力实现消防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基本相适应,消防法律法规体系基本健全,消防安全责任有效落实,覆盖城乡的灭火和应急救援力量体系基本建立,公民消防安全素质普遍提高,公共消防设施和消防装备建设基本达标,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单位全面负责、公民积极参与的消防工作社会化网络基本形成,全社会防控火灾能力显著提升,最大限度地减少火灾总量和亡人火灾,保持火灾形势总体平稳,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消防安全保障。

“十二五”期间消防事业发展的基本任务(一)健全消防安全责任体系,筑牢齐抓共管的消防工作- 1 -社会化格局1、落实政府消防工作责任。

推动编制发布实施省、市、县(市、区)消防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建立完善消防工作目标管理机制,每年将公共消防设施建设、社会消防力量发展、重大火灾隐患整改等纳入政府综合目标、平安建设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考评体系,与下级政府以及有关部门签订消防工作目标责任书,半年督导,年终考评,并将考评结果作为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

建立完善消防工作常抓常议机制,实行政府领导分包和常务会议研究制度,落实防火安全委员会季度联席会议,及时解决消防工作重大问题。

2、完善部门齐抓共管机制。

推动安监、教育、民政、交通、文化、卫生、广电等行业系统主管部门切实履行消防安全工作职责,制定完善加强本行业系统消防管理的具体实施办法,将消防工作纳入管理内容,与相关业务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同奖惩。

健全部门信息沟通和联合执法机制。

以各级行政服务大厅为平台,实行“并联审批”机制,安监、文化、工商、卫生等部门在核发相关证照时,将消防行政许可作为前置审批条件。

公安机关和消防部门要切实加强消防监督,严格公正廉洁执法;公安派出所和社区警务室要加强消防监督检查,及时查处辖区消防安全违法违章行为。

3、严格落实消防安全责任追究制度。

建立完善消防安全责任追究机制,坚持事前追究与事后追究相结合,对在“十二五”消防事业发展规划落实、重大火灾隐患整改、公共消防设- 2 -施建设、涉及消防安全的行政审批等方面失职渎职的,依法实行责任追究。

凡发生重特大火灾事故的,要根据情节轻重,除追究直接责任人、单位负责人责任外,还要追究上一级分管领导或主要领导的责任;后果特别严重的、影响特别恶劣的,要按照规定从严追究直接责任人、分管责任人、主要责任人以及其他有关责任人的法律责任。

(二)全面加强消防宣传教育培训,大力提升全社会消防安全意识1、加强消防宣传教育培训。

各级人民政府要依法落实消防宣传职责,将消防宣传工作纳入当地消防工作联席会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创建平安社区、科普宣教计划等内容,督促和指导社会各单位依法履行消防宣传工作职责。

加强消防安全培训,要以消防安全管理人员、易燃易爆岗位人员、消防服务机构执业人员、农民工和消防设计、施工、监理、检查维护人员为重点,有针对性地加强消防安全培训,提高其消防安全素质。

要大力开展消防宣传,深入推进消防宣传“进学校、进社区、进企业、进农村、进家庭”活动,每年“11.9”消防日、重大节日和火灾多发季节,要组织开展全民参与的消防宣传活动,扩大消防宣传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2、加强农村、社区消防宣传工作。

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和谐社区的要求,狠抓农村、社区消防安全工作责任制的有效落实。

建立健全消防安全组织,加大农村宣传教育培训力度,推进农村公共消防设施建设,推动在农村公安派出- 3 -所建立消防警务室,配备专门人员和车辆器材。

充分发挥街道办事处、居委会等作用,建立完善的社区消防工作协调机制,加强社区消防硬件设施建设,优化居民消防安全环境,推动建立城市社区群众性义务消防组织,争取2015年年底前全省100%社区普遍建立群众性义务消防组织。

加强对中小学生的消防安全教育,把消防常识纳入中小学生的教育内容,使他们从小就接受消防安全教育,树立消防安全观念,达到“教育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的目的。

3、推进消防从业人员职业化建设。

要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在消防管理中的作用,探索建立注册消防工程师制度,凡从事消防安全管理、消防设施检测及维护保养、消防安全评估等工作的社会专业人员,应当取得注册消防工程师资格。

继续推进消防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工作,落实建(构)筑物消防员和灭火救援员职业资格制度,充分发挥其在建筑消防设施操作、建筑消防安全检查和火灾扑救、抢险救援中的作用。

自动消防设施操作人员要取得相应的建(构)筑物消防员职业资格;政府专职消防队、单位专职消防队队员要取得相应的灭火救援员职业资格。

4、加强社会消防技术服务。

积极发展和培育消防产品质量认证、消防设施检测、消防安全评估等消防技术服务机构。

公安、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等部门要制订完善消防技术服务机构管理规定,严格消防技术服务机构资质、资格审批,加强消防技术服务机构监督管理,督促消防技术服务机构规范服务行- 4 -为,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

(三)加强火灾防控工作,有效遏制重特大火灾尤其是群死群伤火灾事故1、加强社会单位“四个能力”建设。

以提升社会单位消防安全“四个能力”为重点,在全省社会单位广泛开展以“会检查消除火灾隐患、会扑救初起火灾、会组织人员疏散逃生和管理标准化、标识明细化、宣传常态化为主要内容的“三会三化”建设,出台建设标准并组织逐一达标验收。

大力推进消防执法规范化建设,深入开展执法示范单位创建活动,切实提高公安机关消防监督管理能力。

大力推行便民利民惠民措施,深入开展消防执法“大走访”活动,切实提高消防服务水平。

坚持警务改革、提升效能,进一步加强公安派出所消防监督工作,将消防工作纳入派出所等级评定和民警绩效考核重要内容。

2、深入开展消防安全专项治理。

根据火灾规律和重大节日、重点时段的消防工作特点,坚持常态化检查与专项治理相结合,适时开展人员密集场所、易燃易爆单位、高层地下建筑等消防安全专项治理,强力整治火灾隐患。

要强化全面清理和夜间清查,大力整治城中村、城乡结合部、出租屋、“三合一”、场所以及商业密集区、车站周边地区等消防“乱点”,严防亡人火灾发生。

针对建筑消防设施合格率低、人员密集场所采用可燃有毒材料装修等突出问题,持续开展建筑消防设施专项治理和消防产品打假活动,加大装修材料见证取样检验和违规装修材料强制拆除力度。

要严格落实重大火灾隐患政府挂牌督办- 5 -和公告制度,各级人民政府对依法报请停产停业整改的重大火灾隐患,要在接报后7日内作出决定,并组织相关部门督促整改。

要公布举报电话,设立举报信箱,对人民群众举报的火灾隐患及时查处。

3、从严管控火灾高危场所。

把超大规模商场市场、大型公共娱乐场所、大型易燃易爆单位等重点场所和大空间、大跨度、在建高层建筑等重点场所作为火灾防范的重中之重,要采取更加严格的消防安全措施,采用先进的消防技术,落实人防、物防、技防措施。

要按照“从高从严管理、超常措施防范”的原则,强化日常管理措施,建立专职消防队伍,落实每月开展防火检查,每季度开展实地实战演练。

鼓励和引导火灾高危单位参加火灾公众责任保险。

(四)加强公共消防设施建设,全面提升全社会抗御火灾的整体能力1、完善城乡消防规划。

各地依法编制、实施城乡消防规划,并将其纳入城乡建设总体规划。

对消防规划不符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及时修订完善;规划期限届满的,重新组织编制发布;公共消防设施不能满足防火和灭火应急救援需要的,及时增建、改建、配置或进行技术改造。

2、加强公共消防设施建设。

积极开展城市火灾风险、灭火救援力量和消防装备规划评估,逐步建立与城市地位相适应的城市消防安全体系,提高城市抗御火灾的整体能力。

要按照消防规划改造供水管网,修建市政消火栓、消防水池和天然取- 6 -水设施,确保消防用水需要。

加大消防队站建设力度,城市新区、开发区、产业集聚区根据消防规划同步建设消防站,化工等专业园区要建设配有特殊装备的专业消防站,经济发达的县(市)可根据需要组建特勤消防站,新改建指挥中心、执勤消防站、战勤保障大中队和公寓住房100个,总队培训基地、搜救犬基地全部建成。

3、突出加强消防装备和战勤保障建设。

根据国家《城市消防站建设标准》,优化消防车辆装备结构,加强举高、排烟、压缩空气泡沫、化学抢险救援车等特种消防车的配置,到“十二五”末,全省新增更新消防车超过300辆,执勤车辆总数达到1000辆以上。

要与地震等自然灾害,建筑施工事故、道路交通事故、空难等生产安全事故,恐怖袭击、群众遇险等社会安全事件的应急救援相适应,配齐配强应急救援器材和特种个人防护装备。

强化战勤保障体系建设,建成以合肥、芜湖、蚌埠、安庆4个战勤保障大队为中心、地级市战勤保障中队为依托、各县(市)战勤保障班组为网络,覆盖全省的三级战勤保障体系。

要加强消防监督装备建设,配齐基层公安消防机构和派出所日常消防监督检查、火灾事故调查、消防产品现场检查等器材装备,促进消防监督管理的科技含量,全面提高公安消防机构和公安派出所消防监督技术水平。

4、构建应急救援通信保障体系。

以“一体化消防业务信息系统”建设为抓手,进一步增强和完善各类应急救援通信网络建设,依托地方科研单位,加强特勤队伍、攻坚组的应急救- 7 -援通信保障新装备的研制开发;逐步建立起一套空中与地面相结合、有线与无线相结合、固定和机动相结合、公众网与专用网相结合的综合应急救援通信保障体系,构建应急救援通信保障新机制,不断提高部队通信保障能力和指挥效能,圆满完成消防部队各类应急救援的通信保障任务,最终实现安徽省综合应急救援通信保障体系建设“走在全国前列”的目标。

(五)加强应急救援能力建设,大力提升消防部队灾害事故处置水平1、组建综合应急救援队伍。

依托公安消防部队建成省、市、县三级综合应急救援队伍。

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除依法履行消防监督管理职责外,整合现有应急救援资源,各地根据实际建立水上、隧道、化危、山岳、高速等专业应急救援队伍。

形成以公安消防队伍为主体﹑其它应急救援专业队伍有效联动、各相关职能部门密切配合的综合性应急救援力量体系,提高应急救援处置能力。

要大力培养灭火救援专业技术人员,建成初、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配备合理的灭火救援专家库。

2、大力加强多种形式消防队伍建设。

按照公安部提出的“现役为主、多种力量,多策并举、综合治理”的发展思路,采取各级地方政府招聘专职消防员为主,各种专职消防队伍并存、公安管理的建设模式,确保多种形式专职消防队伍的健康持续发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