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学生科学实验能力的培养

初中学生科学实验能力的培养

一、科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新课标环境下,教师在指导学生实验教学方法上,仍存在着一些明显的不足,至使实验的教学功能得不到充分的发挥。这里有二个“制作洋葱表皮装片的制作与观察”实验的教学案例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案例一:教师走进教室,向学生宣布实验课的名称后放手让学生自由地做这个实验,直到下课解散。
经这样一节课教学,设计者认为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是对新课程理念的体现;但听课者发现:在二十四个实验小组中,竟然没有一个小组能准确地将装片制好。
由上二节课教学结果看,都不能算是一节成功的课,可以说与新课标的要求相差甚远。案例一中的教学是一种只注重形式,而不注重结果的教学方式,是一堂“放山羊”式的课;而案例二却与过去的传授式模式相同,又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教学调查表明,这样的实验教学使多数学生产生“实验只是看看有味,做做有趣,实际并没有多大意思(或作用)”的反应。在教学中我们只是凭着科学学科试验本身具有的形象鲜明的特点,自然地激发和满足了学生的知觉好奇,而忽视了思维由形象向抽象的提升,以及更高层次的思维动机的激发和强化。于是,不断探索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的新途径、新方法显得极其重要,进行实验创新是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的一条行之有效的方法。
五、注重实验数据处理,误差分析,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实验数据处理能力是学生实验素质的标志之一,也是学生实验能力重要组成部分,在科学学科试验处理数据常用方法有:列表法、图线法、逐差法、线性回归法等,其中图线法是一科应用很广的处理实验数据方法,教师应认真指导学生处理好实验数据,并对其进行误差分析,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在做实验时应尽可能减小误差。根据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在学生比较透彻地理解教材的基础上,变换实验的测量方法,提出一些探索性的新问题,让学生思考解决,能有效地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
对于自然科学中的经典实验,我们也应积极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去追溯科学学家思考研究的源头,他们那精巧的设计,独到的方法,深刻的分析,都是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的瑰宝。例如伽俐略研究物体机械运动的规律,曾无数次进行斜面实验,为什么选用斜面?等等,从中吸取科学思想的营养,提高学生的创新素质和能力。
四、多做探索性实验,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创新精神
二、灵活变化实验条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验能力
创新思维是创造力的源泉,是智力开发的核心。而实验教学的新课标前的教学状况是:实验课题已知,方案已知,步骤现成,结论已知,几乎没有留给学生一些创造性思维的余地。这样造成了学生实验设计能力差,实验养学生独立思考习惯,激发学生创新意识,训练学生创新能力就要打破常规,对现有教材安排实验,灵活加以变化,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从而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
首先,在实验课教学中,教师应依据知识的内在联系,不断更换实验器材,不依常规寻求尽可能多的实验方案,并且利用自然科学的特点,把知识运用灵活,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多向性。这样就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许多实验都是在一定条件下进行的。如果改变某些条件,会使实验出现新的创意。
其次,教师要突破传统的演示实验都是按事先设计好的程式,即“启发十问答十操作”的单向教学信息传输通道,让学生按教师意图沿固定顺序、方向进行观察和思考。学生在教师“启发”的牵制下观察、思考,学生的思维被压缩在极其狭窄的单线性思维空间里,束缚了学生思维的自由度和想象力。造成思维的被动、狭窄及惰性,而变换实验的形式,却可以培养思维的独创性。因此,在实验教学中尽量地把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索式实验,把演示实验改为边讲边实验,把习题中的叙述性实验改为操作实验等等。经过学生自己克服困难,百折不挠、开动脑筋而获得规律和知识,可以给学生无限的乐趣。
对于演示实验,教师应努力创造一切条件,增加实验的可见度,同时对于部分演示实验,可以将其转变为探索性实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如:验证牛顿第一定律演示实验,可以转化为探索性实验,让学生先用实验探索速度和力的关系,以及速度和质量的关系,然后启发学生分析实验结果,自己得出实验结论,从而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探索精神。
三、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
设计思想是为了解决问题而思维的结果,对于课本上大量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我们不能采取简单的“拿来主义”,照方抓药,机械操作,而应该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如“应该进行怎样的设计?”“为什么要这样做?”“换一种方法能不能做?”等等,有意识地创造一种探索的氛围,尽量展现实验的设计过程,使之成为师生共同参与的“亚研究”过程。以此来渗透科学思想,启迪学生思路。
案例二:教师在学生动手实验开始前,先向学生仔细地讲述了装片制作的要点,具体地分析了制作步骤,并仔细地进行了演示,待学生看清后才让学生动手制作装片。
经这样一节实验课的教学后,二十四个实验小组都能正确地将装片制好。但听课者随意抽了一个小组,让他们完成一个口腔上皮细胞装片的制作,却发现该组学生竟然不知所措。
初中学生科学实验能力的培养
————————————————————————————————作者:
————————————————————————————————日期:

初中学生科学实验能力的培养
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是初中科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使教学直观化和形象化的重要措施,也是培养学生能力的一种重要手段。科学学习的过程,是从观察现象,进行实验出发,经过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形成概念、规律,然后再回到实践中去进行检验和运用的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过程。它不仅可以帮助教师对教材内容进行具体而生动的讲解,还可以启发学生的思维,发挥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促进他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实验在学习科学基础知识的整个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学习科学必须重视实验,实验教学在整个科学过程中是必不可少的环节。而科学学科课程改革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探究为主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生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学生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以实验教学是科学教学中有效的方法,也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实践能力的基本要素。因而如何做好在科学学习中的实验创新和学生能力培养是科学教学者的重要课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