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任财政部长简介薄一波1949年10月19日至1953年9月1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务院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兼任财政部部长薄一波(1908—2007)原名薄书存,山西定襄县蒋村人人。
1925年入党,曾在山西,天津等地从事兵运等工作,3次入狱。
1946年起,担任军队领导工作。
建国后,历任华北局第1书记,军区政委,财政部部长,国务院第3办公室主任,国家建设委员会主任,国家经济委员会主任等职。
1957年出任国务院副总理兼国家经委主任。
9月任中共8届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
1959年和1965年继任国务院副总理,兼国家经济委员会主任。
1928年底到天津,曾任中共天津市委兵委书记、北方局军委秘书长。
1929年起,在天津、唐山和正太、平汉铁路沿线地区指导兵运工作,发动士兵暴动。
1931年在北平被捕,关押在北平军人反省分院,在狱中曾任中共支部书记。
1939年阎锡山发动十二月事变后,所部编入八路军第一二九师序列,任决死第一纵队司令员兼政委。
1941年7月任晋冀鲁豫边区行政委员会副主席,8月任太岳纵队兼太岳军区政委。
1942年10月后任中共太岳区党委书记、中共中央太行分局委员。
1943年12月赴延安入中共中央党校学习。
1945年6月当选为中共七届中央委员。
抗日战争胜利后,任中共晋冀鲁豫中央局副书记、晋冀鲁豫军区副政委。
1946年7月,为保证刘伯承、邓小平率主力执行主要方向作战任务,与滕代远负责军区领导工作。
1947年7月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后,主持中共晋冀鲁豫中央局工作。
1948年5月起任中共中央华北局第二书记、第一书记,华北军区政委,华北人民政府副主席。
参与平津战役的组织工作,曾兼任平津卫戍区政委、绥远军区政委。
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政务院委员兼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财政部部长。
邓小平1953年9月18日至1954年6月1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务院副总理兼任财政部部长邓小平(1904~1997)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理论的创立者。
1928~1929年任中共中央秘书长。
1929年夏,作为中央代表前往广西领导起义,化名邓斌,同张云逸等于12月和次年2月,先后发动百色起义和龙州起义,创建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第八军和左江、右江革命根据地,任红七军、红八军政治委员和前敌委员会书记。
1931年夏,到江西中央根据地,先后担任中共瑞金县委书记、会昌中心县委书记、江西省委宣传部长。
1934年10月随中央红军长征,年底任中共中央秘书长。
1935年1月参加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即遵义会议),会议确定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领导。
后任红一军团政治部宣传部长、政治部副主任、主任。
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政治部副主任。
1938年1月任八路军129师政治委员。
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晋冀鲁豫野战军、中原野战军、第二野战军政治委员,晋冀鲁豫中央局书记,中原局、华东局第一书记。
1945年9月至11月同刘伯承一起领导了上党战役、邯郸战役。
1947年夏他们率军南渡黄河,挺进大别山地区,由此揭开了人民解放军对国民党军队的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序幕。
在解放战争的战略决战阶段,担任统一指挥中原野战军、华东野战军的总前委书记,同两个野战军的领导人一起,指挥了淮海战役、渡江战役,攻克了国民党政府首都南京和上海、苏、浙、皖、赣等广大地区。
1952年7月调往中央工作,任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1954年改为国务院)副总理兼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后又兼任政务院交通办公室主任和财政部部长。
“财政部门是集中体现国家政策的一个综合部门”,因此财政工作,一定要有财有政,切不可“有财无政”,要懂得数字中有政策,决定数字就是决定政策,“数目字内包括轻重缓急,哪个项目该办,哪个项目不该办,这是一个政治性的问题。
”(《邓选》1-193)李先念1954年6月19日至1975年1月1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副总理兼任财政部部长李先念(1909-1992)1909年生,湖北黄安(今红安)人。
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曾领导家乡农民参加黄麻起义。
先后任中共黄安县区委书记,黄安县工农民主政府主席。
1931年后任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团政委、师政委、军政委。
为创建中国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和川陕革命根据地作出了贡献。
1935年参加长征,率领第四方面军的先头部队攻克四川省西部的懋功,同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会师。
1936年第四方面军的一部分在甘肃渡黄河西进,组成西路军。
1937年率西路军余部转战到新疆。
同年底到达延安。
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共河南省委军事部部长,新四军豫鄂挺进纵队司令员、第五师师长兼政委,中共豫鄂边区委员会书记,创建了豫鄂边区抗日根据地。
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原军区司令员,中共中央中原局副书记。
领导了中原解放区的自卫战争。
1945年当选为中共第七届中央委员。
1946年奉命率部到鄂、豫等地区坚持游击战争。
1948年任大中原军区第二副司令员、中原局委员,协助刘伯承、邓小平进行军事和政治工作。
建国后,历任湖北军区司令员兼政委,中共湖北省委书记,湖北省人民政府主席(1950年─1954年),中共武汉市委书记,武汉市市长(1953年—1954年),中共中央中南局副书记、中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
1954年任国务院副总理(1980年辞),兼任财政部部长。
李先念坚持贯彻执行毛泽东“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财政经济工作总方针,经常告诫大家,要做好财政工作,就必须掌握和运用“经济决定财政,财政又影响经济”这个辩证关系。
他多次指示:“财政部门要重视研究经济情况”,特别要注意研究当前经济生活中的重大问题。
他指出,要从发展经济中开辟财源,增加收入;收入增加了,回过头来又推动经济的发展。
经济决定财政,财政影响经济,这样互相促进,互相影响,既取得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又保持财政收支的平衡,这是我们财政工作的基本公式。
“做财政工作而不研究经济情况是危险的,总有一天会犯错误的。
”“处理财政问题,不仅要考虑财政的收入和支出,而且要考虑财政与经济的关系。
”张劲夫1975年1月17日至1979年8月17日任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部长1914年生。
男。
汉族。
安徽肥东人。
1930年就读于陶行知创办的南京晓庄学校,思想追求进步。
1931年后参与编辑《生活教育》杂志,九一八事变后积极参加抗日救亡宣传活动。
1932年冬到上海郊区大场山海工学团当教师,后任团长(即校长)。
1935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先后任上海国难教育社中共总党团委员、中共战地服务团特别支部委员。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10月领导上海战地服务团在卢汉部云南部队开展抗日救国宣传教育工作。
上海沦陷后率战地服务团转入市郊打游击。
不久调到中共江苏省委军委机关工作。
1938年初撤至武汉。
4月任中共安徽省工作委员会常务委员兼宣传部部长。
1939年5月任新四军江北指挥部政治部副主任,并任中共鄂豫皖区党委常务委员兼民运部部长。
1940年1月任中共皖东津浦路东省委书记,兼任新四军第五支队政治部主任。
参与领导创建津浦路东抗日根据地。
1941年1月皖南事变后,任新四军第二师政治部副主任。
1942年2月起任新四军第二师四旅政治委员,兼任中共淮南区党委宣传部部长。
率部坚持淮南敌后抗日游击战争。
解放战争时期,先后任中共鲁南第二地委书记兼鲁南军区第二军分区政治委员,鲁中南行政公署副主任。
1949年夏随军南下,任中共浙江省杭州市委副书记兼杭州市副市长。
参加华东解放战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共浙江省委常务委员兼浙江省人民政府财政经济委员会主任,华东军政委员会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地方工业部副部长,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等职。
1975年后,任国务院财政部部长吴波(一个纯粹的无产者)1979年8月17日至1980年8月6日任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部长王丙乾1980年8月6日至1983年6月20日任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部长1983年6月20日至1992年9月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委员兼任财政部部长王丙乾,1925年6月生,直隶(今河北)蠡县人。
1940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9年8月参加革命工作。
中学文化。
1939-1945年任河北蠡县县委机关刻写员,冀中九地委机关收发员、研究员、冀中九分区白洋县委秘书。
1945-1949年任冀中九分区审计委员会秘书,冀中区审计委员会审计干事,冀中区财经办事处审计干事,冀中行署财政厅审计科员,华北财政部审计处副科长。
1949-1970年任财政部主计处科长,预算司处长,预算司副司长、司长、部党组成员。
1970-1980年任财政部革委会副主任、副部长、党组书记。
1980年8月-1983年任财政部部长、党组书记。
1983年6月-1993年3月任国务委员兼财政部部长、党组书记(任职至1992年9月)。
科学理财观:坚持为党的中心工作服务的思想;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坚持综合平衡的思想;坚持统筹兼顾的思想;坚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坚持依法理财的思想。
刘仲藜1992年9月4日至1998年3月18日任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部长刘仲藜,男,1934年10月生,浙江宁波人。
大专文化。
1954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历任黑龙江省计委副科长、科长、副处长、副主任、主任。
1985年5月任黑龙江省副省长。
1988年任财政部副部长。
1989年12月任财政部党组书记。
1990年任国务院副秘书长、机关党组副书记。
1992年9月至1998年4月任财政部部长。
1994年2月至1998年4月兼任国家税务总局局长。
1998年4月任国务院经济体制改革办公室主任。
中共第十四、十五届中央委员。
十届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主任,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理事。
现为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会长。
项怀诚1998年3月至2003年3月任财政部部长。
1939年2月生,江苏吴江人。
198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60年7月参加工作,山东大学中文系汉语语言文学专业毕业,大学文化,高级经济师。
1960年7月山东大学中文系汉语语言文学专业毕业后在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当研究实习员。
1963年1月至1972年6月,在财政部税务总局当科员。
1972年6月至1982年9月,任财政部预算司科员、副科长。
1982年9月至1984年6月,任财政部综合计划司副处长。
1984年6月至1986年6月,任财政部综合计划司副司长。
1986年6月至1992年5月,任财政部副部长、党组成员。
1992年1月被增补为国务院三峡工程移民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
1992年5月至1994年7月,任财政部副部长、党组副书记。
1993年至1998年5月任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副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