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 基金项目:广西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项目(桂科攻0424008-1G )中药肉桂的研究概况w陈家源 牙启康 卢文杰 谭 晓 黄云峰 赖茂祥(广西中医药研究院,南宁市 530022)=关键词> 肉桂;化学成分;药理作用;活性成分;中药=中图分类号> R 28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253-4304(2009)06-0872-03 肉桂为樟科植物肉桂C i nna m o mu m cassi a P res l 的干燥树皮。
肉桂的嫩枝(桂枝)、幼嫩果实(桂丁)、叶亦供药用。
5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62005年版收载品种。
历代本草中均列为上品,认为有补火助阳,引火归源,散寒止痛,活血通经等作用。
中医作为治阳痿,宫冷,腰膝冷痛,肾虚作喘,阳虚眩晕,目赤咽痛,心腹冷痛,虚寒吐泻,寒疝,奔豚,经闭,痛经药使用。
肉桂最早载于5神农本草经6,历代的医药书籍均有记载。
5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62005年版一部收载含有肉桂的制剂55种,均是常用的中成药。
我国肉桂产量占世界肉桂产量的80%以上,广西、广东(区)两省肉桂产量占我国肉桂产量的95%以上。
肉桂历来都是广西、广东两省(区)的大宗出口药材,对其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肉桂的化学成分肉桂中主要含有挥发油,多糖,倍半萜及其糖苷,二萜及其糖苷,黄烷醇及其多聚体等多种类型的化合物。
1.1 挥发性成分 肉桂中含挥发油(桂皮油)1%~2%,油中含约50个化合物,主要成分为桂皮醛,占全油的75%~85%,其他尚含有邻甲氧基肉桂醛、肉桂醇、肉桂酸、乙酸苯丙酯、冰片烯、龙脑、苯甲醛、香芹酚和香豆素等[1,2]。
1.2 多糖类成分 肉桂中含有由L-阿拉伯糖和D-木糖(4B 3)组成的肉桂多糖[3]。
1.3 倍半萜、二萜及其糖苷类约20个化合物 桂皮醇、桂皮醇葡萄糖苷、肉桂苷、锡兰肉桂宁、锡兰肉桂醇、肉桂醇A 和肉桂醇A 及其葡萄糖苷、肉桂醇B 及其葡萄糖苷、肉桂醇C 1、肉桂醇C 1葡萄糖苷、肉桂醇C 2、肉桂醇C 3、脱水锡兰肉桂宁、脱水锡兰肉桂醇、肉桂醇D 1及其葡萄糖苷、肉桂醇D 3、肉桂醇E 等[4]。
1.4 黄烷醇及其多聚体化合物 表儿茶精、表儿茶精-3-O-B -D-吡喃葡萄苷、丙氰定B -2、丙氰定B-2,8-C -B -D -吡喃葡萄苷、丙氰定B -2,6-C -B -D-吡喃葡萄糖苷、丙氰定B -l 、丙氰定B -5、丙氰定B -7、花丙氰定A-2、丙氰定C -l 、表儿茶精-6-C -B -D-葡萄糖苷、表儿茶精-8-C -B -D-葡萄糖苷、肉桂鞣质A 2、A 3、A 4[5]。
山奈酚、山奈酚-3-O-2-L -鼠李糖苷,山奈酚-3-O-芦丁苷,荭草苷等黄酮类化合物[6]。
1.5 其他成分 3-(2-羟基苯基)丙酸及其0-葡萄糖苷[6],3,4,5-三羟基苯酚-B -D-洋芫荽糖(1y 6)-B -D-吡喃葡萄糖苷[3]、B -谷甾醇、原儿茶酸、香荚兰酸、紫丁香酸、D-葡萄糖等。
肉桂中尚含有微量元素Ca 、M g 、F e 、S i 、N a 、A l 、Ba 、M e 、T i 、Zn 、S r 、C r 、N i 、Cu 、Z r 、A g 等16种[7]。
2 肉桂的药理作用肉桂具有多种药理作用,主要表现在对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免疫系统、镇痛、抗菌和抗肿瘤等方面的作用。
2.1 对消化系统的药理作用2.1.1 抗溃疡作用:肉桂水提物和醚提物对小鼠水浸应激型溃疡和0.6mm ol/L 盐酸引起的大鼠胃溃疡有显著的抑制作用,醚提物能显著抑制消炎痛加乙醇型胃溃疡的发生率[8];桂皮和桂丁水提取物对大鼠应激性胃溃疡、5-羟色胺皮下注射引起的胃溃疡和半胱氨酸诱发的十二指肠溃疡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肉桂水提物对寒冷和水浸应激所致的大鼠胃溃疡有抑制作用,能抑制大鼠胃液分泌和胃蛋白酶的活性,对胃黏膜氨基己糖的含量有明显增加作用,对胃黏膜血流量有明显促进作用[9]。
从肉桂和桂枝水提取物中分离出5个强抗溃疡活性成分桂皮苷、肉桂苷、3,4,5-三羟基苯酚-B -D-洋芫荽糖(1y 6)-B -D-吡喃葡糖苷以及3-(2-羟基苯基)丙酸及其苷,其中桂皮苷抑制作用最强。
桂皮中的3-(2-羟苯基)丙酸,3-(2-羟苯基)丙酸-O-葡萄糖苷腹腔注射对5-羟色胺诱导的大鼠胃溃疡的抑制率为42%。
桂皮苷对70%乙醇、0.2N 氢氧化钠和5-羟色胺引起的大鼠胃溃疡、消炎痛溃疡、保泰松溃疡、应激性溃疡均有明显抑制作用,能增加胃黏膜血流量,并能抑制乙醇所致的胃黏膜电位差的降低。
肉桂中的脂溶性抗溃疡活性成分是肉桂醛和邻甲氧基肉桂醛,前者对小鼠刺激性胃溃疡的形成有抑制胃酸分泌作用,但不影响胃蛋白酶分泌作用[10]。
2.1.2 对胃肠运动的影响:桂皮对离体兔空肠活动有兴奋作用,可使其收缩振幅明显增大。
桂皮油不仅能促进唾液及胃液分泌,增强消化功能,并能解除内脏平滑肌痉挛,缓解肠道痉挛性疼痛。
桂皮醛对抗乙酰胆碱或组胺所致的离体肠管痉挛,呈现类似罂粟碱样作用。
肉桂水提物对蓖麻油和番泻叶引起的小鼠腹泻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醚提物对蓖麻油小鼠腹泻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但对番泻叶小鼠腹泻无作用[8]。
临床上肉桂用于治疗脾胃虚寒,功能性腹泻,消化不良性腹泻脘腹冷痛及小儿脾虚流涎等症。
药理研究证明肉桂具有温里散寒,止痛止泻的效果,使胃肠功能失调得到改善。
2.1.3 对肝胆功能的影响:肉桂水提物、醚提物和桂皮油十二指肠给药能明显增加大鼠的胆汁分泌作用。
肉桂水提物、醚提物对CCL4诱发的大鼠急性肝损伤的S G PT 和SGOT 升高无明显影响[8]。
2.2 对血液和心血管系统的药理作用 肉桂煎剂、水溶液甲醇提取物,对全身血管有扩张作用,结果表明其具有降血压作用。
麻醉犬静注肉桂1~2m in 时冠脉和脑血流量明显增加,872Guangx iM ed ical Journal ,Jun.2009,Vol .31,N o .6血管阻力下降,说明该药对冠脉和脑血管有短暂的扩张作用; 3~5m i n时,血压明显下降,冠脉和脑血流量稍有减少,5m i n 后血流量随血压的逐渐回升而增加,心率在给药后稍有减慢。
肉桂与附子配伍,能使原来机能降低的肾上腺素趋向正常,并通过此种作用导致血压下降。
肉桂能明显减少肾上腺再生高血压模型大鼠的血压和尿醛固酮排出,显著增加纹状体和下丘脑的脑啡呔含量,改善主动脉内膜的高血压性损害[11]。
动物实验表明,桂皮醛对平滑肌有类似罂粟碱样作用,可使外周血管扩张,血压下降,缓解肢体疼痛。
肉桂水煎剂、甲醇提取物水溶液或单体桂皮酸、香豆素有预防静脉或动脉血栓形成的作用,也能增加离体心脏冠脉流量,表明肉桂对外周血管有直接扩张作用。
肉桂提取物在试管内或静脉注射,能抑制二磷酸腺苷二钠诱导的大鼠血小板的聚集[12]。
2.3镇痛作用肉桂醚提取物、水提取物都能抑制二甲苯所致的耳壳肿胀和乙酸所致的腹腔毛细血管渗透性增高,肉桂水提物还能抑制角叉菜胶引起的大鼠足跖肿胀[10]。
有学者对63种药用植物的抗胰蛋白酶作用进行研究,最后确定桂皮的热水提取物有强的抗炎活性,并分离出其活性成分鞣酸样物质。
桂皮醛能明显提高小鼠对热刺激的痛阈,并能显著抑制乙酸所致的小鼠扭体次数,桂皮水提物能显著延迟热刺激痛觉反应时间[8]。
2.4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从桂皮中分离得到的阿拉伯木聚糖AX,能促进小鼠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功能。
腹腔注射肉桂水提取物能明显抑制小鼠对炭粒的廓清指数、溶血素生成和幼年小鼠脾脏重量,但对大鼠被动皮肤过敏反应无明显影响[13]。
肉桂水提物能抑制网状内皮系统吞噬功能和抗体形成,然而肉桂多糖却有增强网状内皮系统功能的作用,无论腹腔注射还是灌服都能提高小鼠巨噬细胞吞噬炭粒的能力[10]。
对其抗炎机理的研究表明肉桂醛及其衍生物主要是通过抑制NO的生成而发挥抗炎作用,反式肉桂醛更有望发展成一种新型的NO抑制剂[14,15]。
2.5中枢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药理肉桂水提取物可抑制氟美松阳虚小鼠的胸腺萎缩和肾上腺中胆固醇升高,甲醇提取物能使大鼠肾脏B-肾上腺素能受体的最大结合容量由正常转变为亢进;肉桂能提高雄性大鼠血浆睾酮水平并降低血浆三碘甲状腺原氨酸水平,但不影响血浆皮质酮水平。
用大鼠附睾脂肪细胞实验发现肉桂能增强胰岛素活性3倍以上[16],有显著降低四氧嘧啶糖尿病小鼠的血糖作用[17]。
体内实验和体外实验均证实肉桂提取物有直接的抗糖尿病的作用[18],其分子机制与抑制核转录因子NF-kappa B活力从而抑制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i N O S基因表达有关[19]。
肉桂油中含有的肉桂醛对小鼠有明显的镇静作用;对小鼠正常体温和用伤寒、副伤寒混合疫苗引起的人工发热均有降温作用;对刺激引起发热的家兔,肉桂醛及桂皮酸钠均有解热作用。
肉桂的调节作用是双向的,既能使体温低下的动物体温升高,也能使体温升高的动物体温降低,对中枢神经具抑制作用的同时,还表现某种兴奋作用,可以逆转利血平引起的低体温成高体温,并能持续2h[10]。
2.6抗肿瘤作用给小鼠注射50L g/m l的肉桂醛,对痘病毒引起的肿瘤抑制率为100%。
桂皮酸是调节植物细胞生长和分化的激素,在美国等国家作为植物添加剂已有很长的历史,但近年研究发现桂皮酸能抑制人胶质母细胞瘤、黑色素瘤和激素不敏感的前列腺癌等细胞系的增殖,对高转移人肺癌细胞恶性表型有逆转和抑制侵袭作用,能诱导人肺腺癌细胞[20]、人肝癌细胞[21]、人早幼粒白血病细胞等的分化[22],是一种对多种细胞有分化作用的天然分化诱导剂。
小鼠长期服用肉桂醛类可延缓肝癌的发生[23];肉桂醛可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其机制是导致活性氧簇(RO S)介导线粒体膜渗透性转换并促使细胞色素C释放[24]。
对87种抗癌草药的筛选中,发现肉桂的丁醇提取物对金属蛋白酶-9有强烈的抑制作用[25],提示除肉桂醛和桂皮酸外,肉桂中可能尚含其他抗癌活性成分。
2.7抗菌作用桂皮煎剂、桂皮的乙醇或乙醚浸出液对许兰氏毛癣菌等多种致病性皮肤真菌有很强的抑制作用[26]。
肉桂醛对8种酵母及酵母样真菌,7种皮癣菌及4种深部真菌皆有一定的抑菌和杀菌作用。
扫描和透射电镜观察表明,肉桂对白假丝酵母菌、石膏毛癣菌和申克氏孢子丝菌有较强破坏作用,见菌外形改变及细胞壁破损[27]。
桂皮油有较强的杀菌作用,其对革兰氏阳性菌的抑制作用大于阴性菌[28]。
3肉桂活性成分的分析从肉桂提取物中分离得到桂皮醛、肉桂醇A、B、C、D、E、肉桂酸、3-(2-羟苯基)丙酸、香豆素、肉桂醇醋酸酯、肉桂苷等活性成分,并以这些成分作为对照品对肉桂药材及其复方制剂中的肉桂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以控制其质量,分析方法包括薄层色谱法、薄层色谱扫描法[29]、气相色谱法[30]、气相色谱-气质联用法[31]、紫外分光度法[32]、高效液相色谱法[33,34]、极谱法等[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