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课程论文题目浅谈宁浩作品中的后现代主义美学系别艺术系专业广播电视编导学生姓名史莘学号 110610303 年级 2011级课程名称影视艺术美学任课教师黄婧秋论文评语:平时成绩( %)期末论文成绩( %)总成绩(100%)成绩2013年 12 月 12 日浅谈宁浩作品中的后现代主义美学专业:广播电视编导学生:史莘学号:110610303摘要:随着时代发展,当代导演不在拘泥于传统政治教化影片,而更多的去关心一些底层小市民的酸甜苦辣。
宁浩,作为新生代领军导演,他影片中独特的后现代主义特色,在中国电影里面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宁浩的“疯狂电影”中MTV式的剪辑手段,荒诞的剧情以及颠沛流离的人物等等,这些特点不仅成就了宁浩,并且也引领了中国后现代主义电影发展。
关键词:宁浩、后现代电影、宁浩导演艺术、宁浩导演电影类型1引言身处后工业时代的今天,商品经济日益发达,商品消费力逐步增高,科技水平高速发展,大众传媒也日益普遍,特别是DV的发明,使大众百姓从影像的消费者转换为影像的创造者,影视艺术也真正降格成为平民化的娱乐方式,才使得宁浩作为一个草根阶级也有能力创作影视艺术。
宁浩的DV毕业作品《星期四,星期三》曾受到《上学路上》的导演方刚亮的好评以及鼓励,这段鼓励让宁浩心里燃起了拍电影的火花,于是他开始往电影的道路上走去。
之后他动用了自己的十几万的积蓄,拍了一部后来在第四届东京Filmex国际电影节上获得最佳影片大奖的DV作品《香火》。
之后宁浩又拍摄了一部DV作品《绿草地》(又名《蒙古乒乓》),这部DV同样也获得了国外的一些奖项,这两部DV作品加上一定的机遇,于是有了后来的《疯狂的石头》。
正是《疯狂的石头》为宁浩带来了声誉,也成为了中国电影的后现代主义典范。
2后现代电影2.1电影的后现代主义文化渊源1895年12月28日,法国的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首次展示了他们的作品。
《工厂大门》、《火车进站》、《水浇园丁》等等这些影片“使人类又一次获得了一种全新的感知世界的经验,获得了一种全新的影像思维方式”。
当时放映现场,门票定为每人人一法郎,所以电影这种艺术形式在创造之初,就带着商业用意,它甚至是人们用来赚钱的一种手段,因此电影相对于其他艺术形式其本身就带着一种后现代性。
所以电影作为后现代文化中最具有特色的艺术形式,也在后现代主义浪潮中担任了不可替代的位置。
2.2后现代主义电影特色“后现代主义电影”指带有能反映后现代社会时代特征的艺术风格的电影类型,这种艺术风格上是无中心的、无根据的、拼贴的、戏仿的、模拟的、多元主义的,它模糊了高雅与世俗、艺术与生活经验的界限,往往是与消费社会的商业逻辑和高度发达的科技媒介联系在一起的。
[1]总之,后现代主义电影中蕴含了多种艺术表现形式,例如一部影片中就集合了MTV、广告、动画、游戏等多种时代感的流行元素来表现它的主题以及导演所要表达的情感。
宁浩的作品中充分体现了这些特点,并且他前期影片中的DV拍摄,小成本高回报的特点更加成就了他的后现代电影之路。
3.宁浩的“疯狂”后现代特色3.1 MTV式的剪辑方式所谓MTV式的剪辑方式就是把许多镜头运用快切并且和音乐节奏相结合,从而给观众一种新的感受方式。
它是一种具有后现代特征却无深度、无肢体、碎片化的练述。
从此,音乐与画面结合起来,带给我们全新的视听感受。
追求时尚、运动、快节奏的年轻人被这种时尚的MTV技法所深深吸引,符合他们的视觉及心理节奏,体现了青年一代的生活观念。
众所周知,宁浩在拍电影之前最擅长的就是拍摄MTV,正是他之前从事这些,所以他的影片能够用快节奏的跳接式剪辑手段,拍摄出这种新颖的、疯狂的电影风格。
所以正是这是他的这些极具后现代主义特点的影片,为中国的电影传播做出贡献。
例如《疯狂的石头》中,最经典的开篇之处,标题出现之前,在重庆的缆车上,谢小盟手里拿着可乐调戏美女那一片段里,从00:01:20到00:02:10那一部分里面短短的五十秒钟里,后面背景曲配着舒缓的钢琴曲,重庆风光和人物特写形成鲜明对比,人物特写的部分时长均不超过2秒钟,而风光部分甚至最长有20秒钟没有变换。
这一快一慢、一动一静的剪辑手法又符合背景钢琴曲的节奏更能给人一种焕然一新的观赏感受。
同样在电影《疯狂的赛车》中在电影开篇00:00:16的赛车比赛镜头到00:00:35的自行车选手最后冲线,导演共用了17个镜头一气呵成来表现比赛紧张的气氛,平均每个镜头的时间大概是一秒,影片在如此短的时间拥有如此庞大的镜头数,是与影片所包含的巨大信息量与同样空前的叙事量相匹配的。
宁浩导演对镜头的运用,以剧情等的内在节奏为重点,他的镜头跳跃感十足,不论是运动镜头还是复合运动镜头,都被导演天马行空的按照他的方式剪辑,没有了传统的起落幅,而是用碎片化来代替镜头的完整性和饱满性。
3.2荒诞的社会剧情在宁浩的影片中,他着重聚焦在当下社会现状,他的创作很多都来源于社会上的尖锐矛盾冲突。
也许是传统的剧情叙事太过于恢弘正统,所以他更愿意对准社会底层的草根人物,所以小偷、小姐、毒贩、奸商、算卦人都统统被他搬上了大银幕。
宁浩的作品大都表现的是他对当下现实的独到感悟,在带给人们欢乐的同时,更多的是对人性的一种思索。
例如宁浩早期作品《香火》中,它主要讲述了一个年轻的小和尚,因为庙里的佛像倒塌了,于是他四处奔波,想要筹钱建一个新的佛像,于是他到相关政府部门官员处寻求帮助,但是官员们相互推脱。
处处碰壁之后,小和尚决定去化缘,结果却被警察没收。
剧情继续小和尚多次想要通过自己筹到钱,然而一次又一次的被各种社会上相对强势的一方所剥夺,周而复始,最后小和尚也学会了欺骗,他欺骗了一个比他还要弱势的穷苦重病人家,他把佛珠给那家人说可以包治百病,最终他骗来了三千块,开心的修建了新的佛像。
不幸的是他刚刚修建好了小庙,而政府要在那里修路,所以必须拆除掉。
导演在片中多次讽刺当今社会的种种不公,人们信仰的缺失,以及人性的泯灭。
这种剧情看似荒诞无比,但是又是多么的贴合社会现状,政府无力、官员推脱、以及社会上种种强势对弱势的欺压和欺骗。
同为宁浩早期作品的《绿草地》的题材也同样表达了笑声中的怜悯之心。
本片讲述的是在我们看来再平常不过的乒乓球因为出现在了一个从没出现过的地方而引发的故事。
几个蒙古小朋友偶然在河中捡到从没见过的乒乓球,虽然没有得到大人们的重视,但是从电视中得知那是“国球”后,便决定偷偷去北京把“国球”还给国家的故事。
故事的结尾,孩子终于失落地发现,在他看来如同珍宝一样的乒乓球,不过是寻常得不能再寻常的一件东西。
这部影片和《香火》有着同样的荒诞剧情,但给人感觉更加的深刻,故事以孩子的视角来讲述的,“大人们总是会欺负小孩子”,这就是他们对成人世界的理解。
《香火》和《绿草地》不同于宁浩“疯狂系列”的影片,它们节奏缓慢,有条不紊的向观众揭开生活的真相。
而“疯狂系列”则改头换面,用另一种荒诞的手法,让观众在笑声中流泪。
在《疯狂的石头》中,宁浩通过讲述人们对一块石头的偷、守、夺、换等种种手段,来展示影片不同阶层不同身份的人物的善、恶、美、丑,以及人性的扭曲用一种夸张变形的手段一一呈现。
令我们忍俊不禁,然后笑过之余,精心体味,那些对现实世界的无奈和哀叹却依然历历在目,不曾消散。
3.3颠沛流离的小人物形象“他们的共同特征是游离于社会体制,是疏离社会主流的‘边缘人’,他们按自己的无所谓的生活态度生活,以‘调侃’来掩饰内心的极度焦虑,成为典型的人物形象标识这些影片以其对都市的真实反映对都市人特别是都市小人物生存境遇的热切关注引起都市大众的情感共鸣,体现了后现代的独特人文思考与底层关怀”[2]宁浩影片中的小人物形象似乎都有着无奈的命运。
《疯狂的石头》中,包世宏在他的前列腺方面和单位的倒闭破产的双重打击;《疯狂的赛车》中,耿浩银牌车手的身份也因为药检成阳性而被终身禁赛之后被迫改行贩鱼,还有父亲般的师傅瘫痪也陷入无尽的困苦之中。
宁浩的广告影片《奇迹世界》是他07年拍摄的,其本应该是一部商业广告,男主角仍然是他的老搭档黄渤,但是因为这个广告也充满了宁浩的特点,并且其中的人物也依旧是在社会的边缘之处,不幸凄凉。
《奇迹世界》在短短的28分钟里面,一个警察一个贼基本一直都是在奔跑中,贼想做好事去救一个被困少女,但是警察不依不饶一心觉得贼图谋不轨发誓要抓住他,影片最后贼晚到一步,少女被其他人救出,没有人相信他说的话,等待他的只有警察。
影片中男主人公三儿与宁浩的其他影片人物一样,也是社会市井小人物,他虽然是个贼但是他心存善心想要援救他人之时,却被强势人物一把打压,这不仅是三儿人物的可悲,更是当今社会小人物的悲哀,小人物在社会中永远没有立足之地。
正是宁浩的坚持,他敢于把这些悲哀的小人物放进他的影片里,勇于抒发自己内心的真是想法,在他认为这些可悲的人物更应该引起关注。
3.4宁浩影片中的细节仿真“后现代主义是以消解认识论和本体论,即消解认识的明晰性、意义的清晰性、价值本体的终极性、真理的永恒性这一反文化、反美学、反文学的‘游戏’态度为其认识论和本体论的。
它终止了一切诗意唤神的本性,放逐了一切具有深度的确定性,走向了精神的荒漠和不确定性的平面。
”[3]当今好莱坞电影手法其中很重要的的一点就是将情节细节的仿真描写着重突出。
例如卡梅隆导演09年的作品《阿凡达》,它用梦幻般的场景开创了一个新的星际神话,每一处的情节细节都将观众带入到另一个世界。
宁浩则早早领会了情节细节仿真这一要素,例如他早前的“疯狂”系列影片里就已经有了细节的突出。
《疯狂的石头》里的可乐罐、玉、车子、墨镜等;《疯狂的赛车》里的毒品、卡车等这些物品在片中有着反复的特写镜头,宁浩努力的将这些碎片化的事物重新组合起来,赋予它们新的意义,用它们来衬托所在影片中的概念,表现人物的情绪、想法,表现当时环境或者是导演良苦用心。
宁浩12年的作品《黄金大劫案》与他之前电影的题材不同,这部影片是讲抗战时期的故事,男主人公小东北,原本是那个地方的小混混,每天靠坑蒙拐骗偷生活,后来偶尔得知了一个秘密,就被卷入到了一场黄金大劫案中,实质上这是一个日本人购买军火的计划。
经过一连串的误打误撞,到影片最后,“小东北”更是毅然决然地加入了地下党组织,从一个小混混成为真正的抗日英雄。
这部影片由于与我们身处环境不同,所以更加需要一些细节仿真,这样才能引起观众的共鸣。
《黄金大劫案》中男主人公父亲的飞镖以及送给女主人公的叉子玫瑰这类小细节有多处,并且它们有着自己的意义,父亲的飞镖表现了一个时代的标志,他的父亲身在民国却留着辫子穿着清朝的侍卫衣服并且依旧耍着飞镖,飞镖还是一种兵器,也表现当时人们对那个年代的恶意;叉子玫瑰是男主人公用叉子做成玫瑰形状送给女主人公的信物,是影片浪漫主义的体现也预示两人的爱情终究是相互伤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