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共18页

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共18页


推广。它的运行机制由农业科研或教育机构提供技术, 由
推广部门在行政的推动下借助媒介或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进
行推广, 同时对农民的技术需求进行反馈。

农业科技园区通常是在发展环境与条件都比较好的城
郊或农村划出一定区域, 围绕着主导产业或主导产品开展
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 进行新技术、 新品种的引进、 示
冲击。第一次冲击是在三年自然灾害期间,一些地方农业 技术人员被下放回乡,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基本解体。
3.恢复发展期(20世纪80年代初到90年代中期)
这一时期,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事业适应农业和农村经 济发展的需要,加快改革和建设步伐,实现了恢复发展。 从体制上看,建立了五级一员一户的新型农业技术推广体 系,实现了推广工作的专业化(政事分设)和综合化(整体 化)
2.农业技术推广是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桥梁
农业科技成果对经济和社会的作用,并不表现在它被 创造之日,而是表现在它应用于生产实践并带来巨大效益 之时。而科技成果在生产中的实际应用,必须通过科技推 广这一桥梁。
3.农业技术推广是联系科研、教育及生产的重要纽带
农业技术推广处于科研、教育、生产三者之间的边缘 与空白地带,通过科技推广把它们联系起来。一方面,来自 于科研和教育部门的新成果、新知识,首先需要经过推广 部门整理、筛选、改造、组装,然后才能把它们投入生产 之中;另一方面,成果应用中、生产中出现的问题,农民的 先进经验等也是首先由推广人员发现、收集、汇总、加工 后再反馈给科研、教育部门,作为新的研究课题和教学素 材,推动教学和科研的不断发展。
4.改革创新期(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今)
这一时期,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进入攻坚阶段,农业 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在探索中艰难前行"改革和调 整的深化,使得农业管理体制中的深层次!结构性矛盾渐 次凸现"在各项改革尤其是政府机构改革的推进过程中, 农业技术推广事业面临的挑战日益显化,调整与重构成为 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主要任务
4.农业技术推广是促进农业技术进步,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 要手段
科技进步是一个把知识形态的生产力变成物质形态的 生产力以不断促进社会进步发展的过程。发达国家实现农 业现代化的经验一再证明,没有发达的农业技术推广就没 有发达的农业,也就不会有农业现代化的实现。美国、德 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特别重视农业技术推广,始终把农业 研究、农业教育和农业技术推广放在极其重要的位置,使 三者密切结合、协调发展,带动了资金、物资等投入水平 的提高和农业生产者与经营者素质的提高,促进了农业整 体技术水平的不断进步,带来了发达的现代农业。

政府主导型农业技术推广模式是指以提高产量和农民
收入为主要目标, 以全体农民为主要对象,以农业技术为
主要内容, 以政府领导的技术推广体系为推广组织,采取
自上而下的传递服务为主要方式的农业推广模式。它主要
采取项目推广与示范辐射相结合、技术与信息咨询服务相
结合、科技产品经营与跟踪服务相结合技术承包 等方式
发展历程
1.体系形成期(20世纪50年代初至50年代末) 这一时期,我国农业的基本特征是粮食短缺严重,单
产水平低,种植面积小,农业发展的中心任务是尽快提高 粮食产量,缓解供求矛盾。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构建也主 要是围绕上述目标展开的。
2.起伏波动期(20世纪60年代初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前) 这一时期,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先后遭受农业技术推广是农业科学研究的质的再创造与量的再扩大
大多数农业科技成果是在一定的自然生产条件下,在试验 规模较小的情况下获得的这种从科研机构产生的科技成果 只是一种半成品,一般不能直接大范围地予以应用,它还需 要推广机构和人员将此半成品进一步加工成为成品以后才能推广应用。这种由半成品转变为成品的过程,需要付出大 量的科技劳动。农业技术推广人员要结合各地条件进行试 验和示范工作,经过一系列的改造、组装才能使之成为适用 的成品。这些成品要进一步普及扩散、应用,还需要推广人 员对农民进行耐心的示范、教育、培训、指导工作,才能使 之真正投入生产领域,发挥效力,创造效益。所以,农业技术 推广是科研工作的延续,是科研成果的质的再造。同一项科 研成果经过不同地区推广部门的加工改造而成为适合不同 地区使用的不同模式,就是科研成果的量的再扩大。
范、 推广与科技成果转化,并吸引企业进驻园区发展科技
产业, 形成农业科技的示范基地、 中试基地和生产基地,
辐射带动周边地区农户应用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 发展生
产, 增加收入, 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和现代农业建设。它的
运行机制是园区的核心区进行技术攻关, 通过园区示范区
农业技术推广模式
以大学为依托的农业技术推广模式 政府主导型农业技术推广模式 农业科技园技术推广模式
• 近年来, 我国一些农业大学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科技 成果推广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初步形成了“ 以大学 为依托的农业技术推广模式” 的雏形。
例如“西农模式”,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借鉴国外大学 农业科技推广经验,以大学科技源头为依托,在区域主导 产业中心地带,建立产学研三位一体的永久性农业试验示 范站,集成、熟化、推广农业技术成果,取得显著成效。 这一模式的基本内涵是:以大学为依托,以建设服务于产 业的试验站为核心,以基层农技人员为骨干,以推进农业 产业化和农民增收为目的,通过在农业主导产业中心地带 建立永久性的农业试验示范站(基地),为现代农业产业 的发展提供全产业链的技术服务。
农业技术推广体系
农业技术推广
• 狭义的农业技术推广为传统农技推广。指对农业生产 的指导,针对各地农业生产中存在的技术问题,着重 推广农业改良的技术,把生产中总结出的经验以及科 研成果,通过适当的方法介绍给农民,并且应用于生 产,从而提高产量,增加收入。
• 广义的农业技术推广为现代农业推广,主要是以教育 为主要方式,通过农村人才培养和智力开发,使农民 获得实用知识,提高自身素质。通过教育和沟通等有 效手段和方法,引导农民增进知识、提高智能、增强 决策能力,加速农业发展和农村社会进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