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外国文学研究方法文学批评理论发展

外国文学研究方法文学批评理论发展


18
3.6 理论研究的文化考察

语言学从形式走向功能和认知,文学研 究走向文化身份考察。其实,这也是从归纳 走向解构。这种考察在20世纪末与以往的文 化研究不一样,更多的不是从发生的文化环 境来考察,而是从接受的文化环境来分析。
19
3.7 20世纪中国的文艺学界 批评话语的三种类型

3.7.1 革命的话语 3.7.2 审美的话语 3.7.3 解构的话语
16
3.4 当代西方文论研究重点的三次转移

作家——作品——读者——社会文化

(弗洛伊德、荣格、俄国形式主义、接受美学、 西方马克思主义等)
17
3.5 社会科学研究的两种思维
科学思维(共性研究) 艺术思维(个性研究)

前者是规律性的把握,后者是反规律性的,也 就是在无规律性中寻找个性化特征。(文学的概念, 生活的形象化反映或者审美特征)。以往社会科学 研究的误区,特别是文艺研究的误区:用研究自然 科学的方法来研究人文社会科学。

10
第二章:论文的撰写-1
2.1 开头: (1)开头要新颖,要提出新观点,最好能够有轰动效应(文学的传 统与创新、翻译的标准) (2)故事化的开头,形象化的比喻开头 2.2要以内部研究为中心:艺术形式、内部语言学等(不受意识形 态环境的左右) 2.3层次感:论述要有层次、递进,要有一种推出去拉进来的感觉
外国语言文学研究方法论
哈尔滨师范大学西语学院
王莉娅
前言 1. 外国语言文学学科的设置
学科的分层:科 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 社会科学(有时又称哲学社会科学):人文社会科学 文学(门类):一级学科: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 文学、新闻传播学、艺术学
2
外国语言文学

英语语言文学 俄语语言文学 法语语言文学 日语语言文学 西班牙语言文学 波兰语言文学 韩语语言文学 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13
3.1 20世纪人文社会科学向内转趋向


3.1.1 走出环境:由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的注重环境。 转向20世纪的注重人的自身作用(小人物、多余人、 安娜等) 3.1.2 注重人物的情感表现:(表现主义戏剧、人物意 识流的表现、无意识的发掘等) 3.1.3 转向读者的心理探讨:从弗洛伊德到拉康的变化 等
20
3.7.1 革命的话语


革命的话语:在改革开放以前,也就是在20世纪70 年代以前,这一话语在我国的文艺学界是主导的话语, 这一话语就是把文学艺术的社会功能放到了首位。这 是旧中国进步文人长期探索的结果。(从李鸿章的洋 务运动,康有为、梁启超的戊戌变法、百日维新到五 四新文化运动) (列宁1905年的文章《党的组织与党的文学》、毛泽 东的《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社会主义现实主 义、革命现实主义与革命浪漫主义的结合)
6
2. 教学要求:


– –
教材 做笔记 研究生自主学习 考试方式:写一篇论文
7
目录





第一章:阅读的准备 第二章:论文的撰写 第三章:理论研究的宏观考察 第四章:中西文学与文化的比较研究 第五章:中西诗学的比较 第六章:文学批评的发展 第七章:文学批评的流派 第八章:文学批评方法的运用
14
3.2 当代西方文艺观念的裂变

对真善美和假丑恶的关系的认识不同,关 于假的“度”的问题,其实真也是有“度”的。
15
3.3 当代西方哲学的两大主潮



人本主义:存在主义(萨特等),以人为本 (非理性化转向) 科学主义:分析美学(维特根斯坦等),实证 主义(语言学转向) 走出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而是二元或者 多元共生
8
第一章:阅读的准备-1

1.1 看书应该带着想法去看 选题:


(1)选题新 (2)老题新做(要善于从反面看,批判地看问题)

1.2 资料的整理与收集: 资料不可以罗列,而是要为 自己提出的观点服务,一般学位论文的第一部分都是 研究现状的分析。例如:研究的不确定性、研究的逆 向发展、共时性的研究方法
12
第三章:理论研究的宏观考察

3.1 20世纪人文社会科学向内转趋向 3.2 当代西方文艺观念的裂变 3.3 当代西方哲学的两大主潮 3.4 当代西方文论研究重点的三次转移 3.5 社会科学研究的两种思维 3.6 理论研究的文化考察 3.7 20世纪中国的文艺学界批评话语的三种类型 3.8 语言文学研究的一般轨迹
21
3.7.2 审美的话语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审美的话语:王国维与康有为、梁启超是同时代人, 他没有走革命一路,而是走了审美之路,追求艺术的 美学形式,尽管他、钱钟书、朱光潜等人作出了许多 努力,但是中国的艺术形式的研究仍然非常薄弱。苏 联20世纪50年代的艺术审美本质的大讨论;中国在胡 耀邦时代的对《党的组织与党的文学》的重译(大概 1978年的红旗杂志),这里文学译成了出版物。

举例
11
第二章:论文的撰写-2


2.4 语言的表述:话不要说的太绝对,要有弹性,少 用“不是什么,而是什么”,多用“不仅什么,而且 什么”,不要用顶峰,可以用高峰等;不要否定前人 的研究成果,举例。 2.5 修改文章:交流法、朗诵法、搁置法,写10篇文 章不如1篇文章改10遍。 2.6 注释:脚注、尾注。根据杂志社和出版社的要求, 参阅卡片的制作。
9
第一章:阅读的准备-2
1.3 阅读的方法: (1)阅读从研究对象产生至今的主要资料,不一定全部是最新的资 料,要注意资料的历史性和连续性 (2)阅读书籍与杂志,外国文学研究的主要杂志:中国人民大学报 刊复印资料、外国文学评论、外国文学研究、世界文学、当代外 国文学、外国文学(北外)、国外文学(北大)、外国文学动态、 俄罗斯文艺等; (3)精读与泛读相结合(书的读与查、一边读一边可以翻译主要的 内容) 1.4 卡片的制作:书名、著者名、出版社、出版地、年代、页码、 藏书号(分类法)、从哪个图书馆借的。
3
三级学科

英美文学、英语语言学、 俄罗斯文学、俄语语言学 日本文学、日语语言学 韩国文学、韩语语言学 法国文学、法语语言学 翻译理论与实践等;
4
专业硕士

教育硕士(英语) 翻译硕士(笔译、口译)
5
– –

– –
研究方法 批判意识 研究视野:国际视野与中国视野 研究型教学理念:由传授知识转向培养能力 教学研究的匮乏:高校与企业的差距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