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气象预警预报模拟试题答案

气象预警预报模拟试题答案

2014年气象预警预报模拟试题一、填空题(20题,每空0、5分,共20分)1、短历时强降水定义为1小时降水量( ≥20毫米)的降水;暴雨红色预警信号发布标准就是未来3小时降雨量( ≥100毫米 )。

2.T-lnP图上气块温度升降的曲线叫(状态曲线),而大气实际温度分布曲线叫(层结曲线)。

3、影响台风移动的因子有( 地转偏向力 )、气压梯度力/总压力、(内力)、扰动加速度等。

4、零度层亮带就是(层状云降水)回波的一个重要形态特征。

5、在亚洲地区,阻塞高压经常出现在(乌拉尔山)与鄂霍次克海地区。

6、气旋在越过山脉时强度常常发生变化,在迎风侧(减弱),而在背风侧(增强)。

7、从流场上瞧江淮切变线可分为(冷锋式)切变线、(暖锋式)切变线与(准静止锋式)切变线三种。

8、一般情况下,与地面冷锋相配合的高空槽越深、槽后的冷平流越(强),就越有利于冷锋后出现大风;大风区出现在冷平流(最强区域)所对应的位置。

9、 (焚风)就是当暖空气越过高山,变成下沉气流,在背风面上局地容易吹起的一种干燥的热风。

10、对暴雨形成有利的条件有强烈的上升运动、充分的水汽供应与(较长的持续时间)。

11、气象部门规定: 24h降雪量达( 10mm )及其以上为暴雪。

12、在形成华北暴雨的环流系统中,(日本海高压)就是一关键系统。

13、与飑现象相联系的一类中系统叫飑中系统,它包括(雷暴高压)、飑线、(飑线前低压)、尾流低压等中系统。

14、当45-55dBZ的回波强度达到( -20 )度层的高度时,最有可能产生冰雹。

15、新一代天气雷达系统的应用主要在于对灾害性天气,特别就是与风害与( 冰雹)相伴随的灾害性天气的监测与预警。

还可以进行较大范围( 降水 )的定量估测,获取降水与降水云体的( 风场 )结构。

速度图上0等风速线呈反“S”型,表示实际风向随高度(逆时针)旋转,在雷达有效探测范围内为( 冷 )平流存在。

16、对流风暴可以分为以下四类:普通单体风暴、( 多单体风暴 )、(线风暴/飑线)与超级单体风暴,其中超级单体风暴与其她风暴本质区别在于就是它总就是伴随着一个持久深厚的( 中气旋)。

17、可见光就是通过测量来自地面与云面反射的太阳辐射,当卫星接收到的辐射越大,就用越( 白 )的色调表示;一般水面的反照率( 最小 ),厚的积雨云反照率(最大)。

18、高温预警信号分别以(黄、橙、红)颜色表示。

冰雹预警信号分别以( 橙、红 )颜色表示。

暴雨(黄)色预警信号就是指6小时内降雨量将达50毫米以上。

19、预警信号的发布(含变更)、解除实行(分级)签发制。

20、对外发布的预报预警根据预报时效与强对流天气影响程度分为(预报)、(预警)、(预警信号)。

二、单项选择题(60题,每题0、5分,共30分)1.冰雹云通常可以通过雷达回波特征来判断,( B)就是超级单体风暴回波的识别标志。

A:指状回波 B:钩状回波 C:块状回波 D:带状回波2、根据《全国短时、临近预报业务规定》,发现责任区内出现强度( D )dBZ以上的单体回波,具有明显的强对流天气回波特征,即可向相关雷达站发联防要求。

A、 30B、 35C、 40D、 453、多普勒两难就是指( B )。

A、不能同时测速度与强度;B、不能同时得到好的速度与强度;C、不能同时测速度与谱宽;D、不能同时测谱宽与强度4、下列特征中哪个不就是雷暴大风的雷达回波特征( D )。

A、反射率因子核心不断下降;B、中层径向辐合MARC;C、低层强烈辐散;D、低层强烈辐合5、在雷暴单体的生命史中,成熟阶段( B )。

A 无对流运动发生B 上升与下沉气流并存C 只有上升运动D 只有下沉运动6、降水算法要求用来导出降雨率的反射率因子的取样位于零度层亮带( B )的区域。

A、下部;B、以下;C、以上;D、上部7、以下各项中以( A )雷暴出现最多,强度也最强。

A、冷锋B、暖锋C、静止锋D、锢囚锋8.大雾黄色预警信号发布标准就是未来12小时内出现能见度小于( B )的浓雾。

A、1000米B、500米C、200米 C、50米9.短时预报就是指对未来0-12小时天气过程与气象要素变化状态的预报,预报的时间分辨率应小于等于( B )小时,其中0-2小时预报为临近预报。

A、3B、6C、1210.从雷达回波中提取的反映降水系统状态的三个基本量就是反射率因子、( B ) 。

A、径向速度与径向速度谱宽B、平均径向速度与谱宽C、平均径向速度与径向速度谱宽11.锋区 (锋面)就是两个( A )不同的气团之间的过渡区。

A 、密度 B、温度 C、性质12.大气运动系统分类有行星尺度、天气尺度、( B )、对流尺度。

A、大尺度B、中尺度C、小尺度13、弱的垂直风切变条件下发生的强对流风暴就是( C )。

A、超级单体风暴B、飑线C、脉冲风暴14、热带气旋底层中心附近最大风力达到( B )为强台风。

A 16级B 14-15级C 10-11级14、下面多普勒速度示意图中属于( B )(图中阴影部分左侧为红色,右侧为绿色)A 气旋式辐合流场B 反气旋式辐合流场C 反气旋式辐散流场15、高空西风急流就是指( A )的西风大槽前的西风急流。

A、对流层上部与平流层下部B、对流层上部C、平流层下部D、对流层中部16、台风强度主要决定于( D )。

A、眼区大小B、螺旋云带的长度C、范围的大小D、中心密度实云区的大小及云顶亮温17、中尺度天气系统可分为三个等级:中-α、中-β、中-γ,它们对应的水平尺度分别为:(B)。

A、100~1000km、10~100km、1~10kmB、200~2000km、20~200km、2~20kmC、300~1000km、30~300km、3~30kmD、200~1000km、20~200km、2~20km18、通常根据云或云区哪六个基本特征来识别云图?( B )。

A、云形、云顶温度、云区大小、云顶反照率、云系类别、对流或非对流性质B、型式、范围大小、边界形状、色调、暗影、纹理C、种类、亮度、云区范围、形状、尺度、演变D、型式、尺度、边界、色调、纹理、厚度19.降水粒子的后向散射截面就是随粒子尺度增大而( B )A、不变B、增大C、减小D、衰减20、下列哪种天气系统属于中β尺度天气系统。

( B )A、西南低涡B、 MccC、雷暴单体21、台风移动路径随季节而有所不同,夏季多为( B )。

A、西移路径B、西北移路径C、北移路径D、转向路径22、红外云图的色调取决于物体( B )。

A.对太阳光的反照率的大小 B、表面温度的高低 C、水汽含量23、 ( A )体扫模式规定5分钟内对14个具体仰角的扫描,主要对强对流天气进行监测。

A、 VCP11B、 VCP21C、 VCP31D、 VCP3224、在 PUP上,径向速度的大小与正负就是通过颜色变化表示的,一般暖色表示( )径向速度,冷色表示( A )径向速度。

A、正,负B、负,正25、雷暴大风在雷达回波上显示为( D )。

A、钩状回波B、螺旋状回波C、逗点状回波D、弓状回波26、雷暴大风指由雷暴引起的破坏性风或风速≥( B )m/s的阵风。

A、 25B、 26C、 27D、 2827、降雹单体在( A )有明显的VIL跃增现象,降雹基本上就是在VIL达到最大后开始。

A、成熟前期B、成熟中期C、成熟后期28、 MCC出现在( )及低空偏南气流最大值前沿明显的( C )。

A、强冷平流区,辐合区B、强冷平流区,辐散区C、强暖平流区,辐合区D、强暖平流区,辐散区29、当冷涡( C )时,气层由于其稳定度的日变化而每到午后或傍晚就会变得不稳定,因而可能有雷暴出现、A、移动较快B、移动较慢C、稳定少动30、雪就是固体降水,发生在地面温度( D )的情况下。

A、≤0℃B、≤1℃C、≤3℃D、≤5℃31、降雪回波强度通常在( B )dBz以下。

A、 25B、 30C、 35D、 4032、台风北翘路径主要受副高与( B )影响。

A、双台风相互作用B、热带环流系统C、西风槽D、东风波33、 ( B )就是台风破坏力最猛烈、最集中的区域。

A、大风区B、涡旋区C、静风区D、台风眼区34、 ( B )出现雷暴较多。

A、台风眼B、台风外围C、靠近台风眼周围的云墙下35、华南前汛期降水时段,主要在( A )。

A、 4~6月B、 6~7月C、 7~8月D、 9~10月36、 63、8华北持续性大暴雨的环流形势:( C )A、东高西低B、两高对峙C、三高并存37、华南前汛期暴雨的一个重要特色就是( B )A、锋后冷区暴雨B、锋前暖区暴雨C、西南低涡暴雨D、江淮切变线暴雨38、热带辐合带稳定与南海一带,副热带高压脊线位于20-25°N之间,有利于( B )的稳定维持A、华南前汛期暴雨B、江淮梅雨C、华北暴雨D、华南后汛期暴雨39、中尺度雨团就是由( B )公里左右的降水单体所组成,并伴有1e-4/s的低空辐合,即中尺度雨团就是由中尺度扰动将小尺度的积云对流组织而成。

A、1B、10C、100D、100040、气团温度露点差(T-Td)值,越接近于零,说明气团( C )。

A、温度越高B、露点越高C、相对湿度越高D、相对湿度越低41、当高空急流达到一定强度时,可以在急流( B )诱生出偏南的低空急流。

A、入口区B、出口区42、低空急流的下方边界层内常伴有( B )最大风速轴,当其风速达到12m/s以上时称为边界层急流。

A、偏东风B、偏南风C、偏西风D、偏北风43、某一尺度系统,1小时降水达50mm,降水时最大上升速度为260cm/s,此系统属于(C )系统。

A、行星尺度B、大尺度C、中小尺度D、微尺度44、 K指数主要表征能量强弱,一般情况,强降水产生在( C )的区域。

A、 K≥30B、K≥40C、 30℃<K<40℃D、30℃≤K≤40℃45、总的降水量取决于( B )。

A、降水强度与移动方向B、降水率的大小与降水的持续时间46、一般TBB值越( B ),表明云顶越高,对流越旺盛。

A、大B、小47、对流性降水回波产生的暴雨回波单体强度一般比较强,回波中心强度在( C )dBZ。

A、 40~55B、 45~60C、 50~65D、 55~7048、中尺度分析主要就是针对产生雷雨大风、冰雹、短时暴雨、龙卷等强对流天气的( B )尺度系统的分析。

A、中-αB、中-βC、中-γ49、螺旋状回波一般与( D )有关。

A、雷雨大风B、暴雨C、冰雹D、台风50、在等距离圆内,朝向雷达的负速度区面积( A )远离雷达的正速度区面积为风向辐合。

A、大于B、小于C、等于51、中小尺度辐散的负速度中心与负速度区在雷达的( B )距离一侧。

A、近B、远52、 FY-2D与FY-2C共同实现在轨备份,形成双星组网观测能力,形成对我国范围内最高( B )分钟一次的连续观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