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生儿喂养不耐受及消化疾病分析

新生儿喂养不耐受及消化疾病分析


23.9%
13.9%
新生儿喂养不 耐受和消化疾
喂养不耐受的发病率与出生体重关系
体重
≤1000g
发病率 93.7%
≤1500g ≤2000g 57.8% 13.7%
≤2500g 9.3%
新生儿喂养不 耐受和消化疾
• 以上数据表明,胎龄越小,体重越轻,喂养不耐受的发生 率越高。
新生儿喂养不 耐受和消化疾
• 新生儿喂养不耐受在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非常常见。 • 重点是与消化道疾病进行鉴别。
新生儿喂养不 耐受和消化疾
新生儿消化道疾病诊断思路
主要以呕吐、腹胀两个最常见临床症状进行讨论分析。
新生儿喂养不 耐受和消化疾
新生儿消化道疾病
1、临床常见 2、轻重难分 3、内外难分
新生儿喂养不 耐受和消化疾
判断不清,后果严重!!!
新生儿喂养不 耐受和消化疾
消化道结构图
新生儿喂养不 耐受和消化疾
新生儿消化道特点---口腔、食管
l 口腔:新生儿唾液腺发育不完善,唾液分泌很 少。一般来说,新生儿出生一个星期以后,唾液 腺的分泌量能达到一天 50-80ml ,成年人一天是 1000-1500ml 。肺炎、NRDS及食道闭锁往往会导 致唾液分泌增多。 l 食管:新生儿和婴儿的食管呈漏斗状,弹力纤 维和肌肉发育不全,食管壁黏膜中的腺体比较少 。食管下段贲门括约肌发育不成熟,调控能力比 较差,容易发生胃食管返流,发生呕吐。
新生儿喂养不 耐受和消化疾
新生儿喂养不耐受治疗
刺激排便:刺激排便可使早产儿胃潴留量明显减少,腹胀 时间明显缩短。方法:开塞露1/3支,清洁灌肠,1次/d。
新生儿喂养不 耐受和消化疾
新生儿喂养不耐受治疗---药物
• 小剂量红霉素 • 胃复安 • 微生态制剂
新生儿喂养不 耐受和消化疾
新生儿喂养不耐受
治疗
• 体位 • 合理喂养 • 非营养性吸吮 • 抚触 • 刺激排便 • 药物
新生儿喂养不 耐受和消化疾
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的治疗---体位
1
使患儿上半身抬高,贲门 高于胃底 ,胃内容物可 借助重力加快排空,减 少溢乳及胃食管返流
2
“鸟巢”卧位
有边界感和安全感, 有 利于头手互动 ,维持 生命体征的稳定。有研 究证实“鸟巢”式护理能 促进肠蠕动,使消化能力 增强,减少胃食管返流
新生儿喂养不 耐受和消化疾
喂养不耐受的信号包括:
• 胃潴留或呕吐 • 腹胀 • 血便(潜血) • 稀便或腹泻 • 代谢性酸中毒 • 体温不稳定 • 呼吸暂停反复发作 • 高血糖症
新生儿喂养不 耐受和消化疾
喂养不耐受的发病率与孕周关系
胎龄 发病率
≤30W 55.5%
≤32W 50.3%
≤34W
≤37W
新生儿喂养不 耐受和消化疾
病例1
患儿,陈× ×,男,因“胎龄28周,反复腹胀、呼吸困难 1月余,加重1天”由外院转入我科,入院时查体:反应差,面 色苍白,腹胀明显,肠鸣音减弱,入院后行造影示多处肠狭 窄。
术后诊断:全结肠神经节细胞发育不良
新生儿喂养不 耐受和消化疾
病例2
患儿,戚× ×大婴,因“反复胃储留1月” 入院,查体:营养差,反应差,面色苍白, 腹部平软。造影示:肥厚性幽门狭窄可能。
术后诊断:幽门膈膜
新生儿喂养不 耐受和消化疾
病例3
患儿,凌BB,因“27周早产,腹胀17天, 发热1天”入院,查体:营养差,反应差,全 身苍灰,腹部膨隆,腹壁红肿。腹片示:低 位接近完全性肠梗阻。
– 减少NEC的发生 – 促进肠蠕动和胆红素在粪便中的排泄,减少胆红素肠-
肝循环 – 肠道营养发挥直接作用,促进肠道动力活性的成熟及胃
肠激素的释放
新生儿喂养不 耐受和消化疾
新生儿喂养不耐受治疗-吸吮
非营养性吸吮
机制: 通过加快 吸吮反射的成熟 ,调节胃肠肽水 平,刺激胃肠道 的生长发育与成 熟,所以早产儿 的喂养以自吮为
最好的喂养途径 新生儿喂养不
耐受和消化疾
.促进体重增加 .促进吸吮-吞咽呼吸协调能力 .减少哭闹
•促进食物消化 .促进口满足感 .安抚患儿,减轻 疼痛
新生儿喂养不耐受治疗—抚触
新生儿抚触:抚触应在病情稳定的情况下,并在喂奶前30 分钟或喂奶后60分钟,患儿安静、不哭吵、不烦躁、清醒 状态下进行,而且必须有经过培训的专业护士操作,15~ 20分钟/次,1~2次/d,可促进胃肠蠕动、促进胃排空,并 且抚触可增加奶量防治低血糖。
新生儿喂养不 耐受和消化疾
新生儿消化道特点
• 肠:小儿的肠管相对成人要长。新生儿的肠管总长度等于 身长的8倍,有利吸收,而结肠相对短,不利于吸收水分 而使粪便不成形,排出快。所以小婴儿大便次数相对多一 些,不成形多一些。新生儿容易胃 - 结肠反射,是因为大 脑皮层功能发育不完善,进食的时候容易表现出边吃边拉, 或者一吃完就拉,显得大便次数多,就叫胃 - 结肠反射。 肠系膜长,很柔软,肠系膜下的组织较松驰,肠壁固定差, 容易肠套叠和肠扭转。 肠黏膜薄和嫩,所以通透性好,屏障功能差。肠内有 些毒素,以及消化不全的产物、过敏原等,可以经过肠黏 膜进入体内,引起全身感染和变态反应性疾病。 肠道在34周才开始有规律的蠕动。
新生儿喂养不 耐受和消化疾
新生儿消化道特点
• 胃:新生儿的胃是水平位置 ,容量小 ,大概在 30-60ml 。 新生儿胃的幽门括约肌发育良好,而贲门发育不好是松的, 幽门发育好是紧的。新生儿由于自主神经调节差,易引起 幽门痉挛。发生痉挛以后,内容物不容易往外排。新生儿 胃分泌的各种消化酶和盐酸少,酶活力低,所以消化功能 差,容易出现溢奶和呕吐。
新生儿喂养不耐受和消化疾病分 析
新生儿喂养不 耐受和消化疾
内容
• 1、新生儿喂养不耐受 • 2、新生儿消化道疾病诊断思路
新生儿喂养不 耐受和消化疾
新生儿喂养不耐受
新生儿喂养不 耐受和消化疾
新生儿喂养不耐受
• 定义:新生儿在开奶后出现胃潴留、呕吐、返流、腹胀等 现象,称为喂养不耐受,而其中早产儿由于胃肠消化吸收 功能不成熟,吸吮 和吞咽能力低下,上述症状更为常见。
3
俯卧位
:早产儿15°俯卧位能使 肺下段通气更佳,肺通 气/血流比值合适,降低 了腹内压,改善了动脉 氧合,有利于胃排空, 减少胃食管反流和腹胀 。俯卧位可防止返流物 的吸入,且安全简便
新生儿喂养不 耐受和消化疾
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的治疗—喂养
早期喂养,早产儿可微量喂养:
– 改善喂养的耐受程度,促进胃肠道成熟,以较短的时 间达到足量喂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