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石油开采低渗透油田开发与管理
石油开采低渗透油田开发与管理
9.43 8.89 3.92 1.87 6.16
7
冀东
620
105.6
0.16
8
胜利
48982
10818.1
12.28
9
中原
23719
6249.9
5.95
10
河南
326
45.7
0.09
10
江汉
2592
689.7
0.65
12
江苏
2950
361.5
0.74
13
新疆
62413
13284.2
15.56
14
塔里木
低渗透储层由于孔喉细小、比表面积和 原油边界层厚度大、贾敏效应和表面分 子力作用强烈,其渗流规律不遵循达西 定律,具有非达西型渗流特征。渗流直 线段的延长线不通过坐标原点(达西型 渗流通过坐标原点),而与压力梯度轴 相交,其交点即为启动压力梯度,渗透 率越低,启动压力梯度越大(如下图)
精选课件
11
启动压力与渗透率关系曲线
精选课件
12
低渗透岩心中液流渗流特征(据何庆来)
精选课件
13
3、弹性能量小,利用天然能量方式开 采其压力和产量下降快
低渗透油田由于储层连通性差、渗流阻 力大,一般边、底水都不活跃,弹性能 量很小。除少数异常高压油田外,弹性 阶段采收率只有1%-2%,溶解气驱采 收率也不高。在消耗大然能量方式开采 条件下,地层压力大幅度下降,油日产 量急剧递减,生产管理都非常被动。
低渗透油藏专题讲座
长江大学 刘德华 教授2003来自7月精选课件1
内容提要
低渗透油田的开发与管理
第一章 低渗透油田概述 第二章 低渗透油田的地质特征 第三章 低渗透油田渗流特征 第四章 低渗透油田的开发特征分析 第五章 低渗透油田开发部署与技术政策 第六章 低渗透油田油层保护技术 第七章 低渗透油藏的开采工艺技术 第八章 低渗透油田提高采收率方法 第九章 低渗透油田的管理 第十章 低渗透油田开发实例分析
国内低渗透油田概况
在全国陆上动用的石油地质储量中,低渗透油层(< 50×10-3μm2)储量占11%左右;在搞明未动用的石油 地质储量中,低渗透油层储量占 50%以上;而在近几 年探明的石油地质储量中,低渗透油层储量占 60%以 上。例如:1990年探明低渗透油层地质储量21214 ×104t,占全年总探明储量的 45.9%;1995年探明低 渗透油层地质储量增加到 30796×104t ,占当年总探 明储量的比例高达72.7%。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开 发好低渗透油田对我国石油工业今后的持续稳定发展 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精选课件
5
国内低渗透油田储量数据表
区号
1 2 3 4 5 6
油区
大庆 吉林 辽河 华北 二连 大港
地质储量(104t)
58274 37588 35446 15615 7452 24574
可采储量(104t)
9423 7769.84 7007.5 2226.3 910.4 4997.2
占全国低渗透储量 (%) 14.62
1613
416
0.40
15
吐哈
16353
5223
4.1
16
青海
8445
1330.4
2.12
17
玉门
3422
1854.5
1.36
18
长庆
20372
4207.9
5.11
19
延长
22858.9
2162.4
5.73
20
滇黔桂
693
94.5
0.17
21
四川
2413
241
0.61
精选课件
6
国外低渗透油田概况
国外也有大量的低渗透油田,其开发问题受到 各石油公司的重视,不但开发新技术来降低开 采成本。
精选课件
4
低渗透油藏的储量分布
截止1994年底,在全国陆相地层中共 发现和探明的低渗透油田285个(不包括 地矿部的油田),储量约40 ×104t(见下
表),分布于21个油区。油层一般埋深< 1000~4000m,储量主要集中在1001~3200m的 深度内,占储量的86.5%,大于3200和小于 1000m的油田仅占13.5%。
精选课件
7
国外低渗透油田情况 低低渗渗透透油油田田 采采收收率率状状况况
精选课件
8
二、低渗透油田的定义
以储层渗透率小于(或等于)50 ×10-3 μm2为判定低渗透率砂岩油藏的标准,渗 透率小于10 ×10-3 μm2者定为特低渗透率 砂岩油藏
精选课件
9
三、低渗透油田开发中面临的问题
1、孔喉细、油层小、比表面积大、 渗透率低
精选课件
2
特低渗透砂岩藏改善注水状况技术
第一章 特低渗透砂岩油藏概述 第二章 特低渗透砂岩油藏注水开发 第三章 改善注水开发效果策略 第四章 改善注水开发的工艺技术 第五章 储层改造技术 第六章 低渗透油田开发前景及主要攻关技术
精选课件
3
第一章 低渗透油田概述
一、国内外低渗透油田开发概况
– 高砂比压裂工艺、低压油井的泡沫压裂、水力化学压 裂、改变应力的压裂及改善井底附近渗流状况的工艺
措施
国外低渗透油特点
– 储层物性差、渗透率底 – 原始含水饱和度高(60%),原油物性好 – 油层泥砂交互,非均质严重 – 天然裂缝相对发育
– 油层受岩性控制,水动力联系差
– 油田压裂后才能投产
– 储层保护及其重要(损失产量达50%)
精选课件
14
4、产油能力和吸水能力低,油井见注 水效果缓慢
低渗透油层自然生产能力很低,甚至没有自然产能,
一般都要经过压裂改造后才能正式投入生产。即使经 过压裂改造,其生产能力也都很低,采油指数一般只 有l-2t/(MPa·d)
低渗透油层注水井不仅吸水能力低,而且启动压力高, 注水井附近地层压力上升很快,甚至井口压力和泵压 达到平衡而停止吸水。不少油田的注水井因注不进水 而被迫关井停注,或转为间歇注水。
由于低渗透层渗流阻力大,大部分能量都消耗在注水
井周围,油井见注水效果程度差。在250- 300 m井距
条件下,一般注水半年至一年后油井才能见到注水效
果,见效后油井压力、产量相对保持稳定,上升现象
很不明显。
精选课件
15
5、油井见水后产液(油)指数大幅度
下降
由于油水粘度比和岩石润湿性等多种因素 的影响,低渗透油井见水后产液(油)指 数大幅度下降。当含水达到 50%- 60%时, 无因次产液指数最低,只有 0.4左右,无 因次采油指数更低,只有0.15(如下图)。 低渗透油层的这种特性对油井见水后的提 液和稳产造成极大的困难。
低渗透油层以小—微孔隙和细一微细喉 道为主,平均孔隙直径一般为 26~43µm, 喉道半径中值只有 0.1~2.0µm,比表面积 高达 2~20 m2/g。储层孔喉细小和比表 面积大,不仅直接形成了渗透率低的结 果,而且是低渗透油层一系列开采特征 的根本原因。
精选课件
10
2、渗流规律不遵循达西定律,具有启 动压力梯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