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低渗透油田高效开发

低渗透油田高效开发

北京石油勘探开 发研究院根据我国 37 个开发单元或区 块的实际资料,回 归分析得出不同类 型油藏井网密度与 水驱控制程度的关 系,见表Ⅱ-3-5 和图 Ⅱ- 3 - l 。
据表Ⅱ-3-8作图Ⅱ-3-5:
1982 年前苏联全苏石油研究院根据乌拉尔地区 130 个油田的 实际资料,将流动系数( Kh /μ )划分为 5 个区间,分别回归 出 5 个区间原油最终采收率与井网密度的关系式。具体数据见 表 Ⅱ - 3 -9 和图 Ⅱ - 3 - 6 ( a )。
吐哈石油会战指挥部对丘陵油田开发层系问题研究的比较深
人 。丘陵油田东块侏罗系三间房组( J2S)油层共有 4 个砂岩组 (S1 、S2、S3、S4) 16 个小层。单层厚度一般 1-14m ,最厚 27 . 2m ,平均 6 . 7m ,平均有效厚度 56 . 12m ,孔隙度 14 % ,渗透 率 13 . 8 x 10 -3µm2 ,单井有油层 5 ~13 个,最大有效厚度 92 . 4m 。分砂岩组数据见表 Ⅱ - 3 - 2 。
大港油田马西深层,开采层位为下第三系沙一段,分为两 个油层组, 10 个小层,平均有效厚度 25 . 3m 。开发方案确 定,对油层发育好的构造顶部地区(有效厚度 30 - 40m )分 两套层系开采,边部用一套层系合采。由于开发层系划分合理, 其它措施也比较得力,使马西深层取得了十分良好的开发效果。 连续保持 2 . 0 %以上的开采速度,高产稳产 8 年。
三、影响低渗透油田合理井网密度的技术因素分析
科学合理的井网密度应该是既能达到储量损失小、最终采收 率高、采油速度较高和开发效果较好,又能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结合我国油田实际情况具体分析,影响低渗透油田合理井网密度的 主要技术因素有:
油层的连续性 ― 水驱控制程度与井网密度的关系
所谓水驱控制程度,是指注人水所波及到的含油面积内储 量与总储量之比。在实际工作中一般以油水井连通厚度与总厚 度之比来表示。显然,水驱控制程度越高,油田注水开发效果 可——轻质油藏提高采收率技术 (2~10mPa.s为轻油,<2mPa.s为极轻油)
• 不是火烧油层,不须维持热前缘。空气中
的氧与轻质油生成烟道气,其中10%~14% 是CO2其余为N2。一般不混相。油井不产氧。
低渗透油田高效开发
低渗透油藏经济高效开发技术
开发现状 • 全国低渗透石油资源量为210.7亿吨,占石油总资源量的
22.4%,截止2002年底,全国累计已探明低渗透石油储量 63.2亿吨,占全国已探明总储量的28%;
• 已投入开发的低渗透油藏储量只有31亿吨,2003年产量
达2659万吨,但开采难度大,开发效果差,经济效益不理 想;
但是另外也有些低渗透油田,层数多、厚度大,非均质比 较严重,需要划分层系开采典型的实例有:
胜利渤南油田三区,开采层位为下第三系沙三段,分为 14 个砂岩组、 24 个小层,单井一般有 20 个单层,平均有效厚 度 35m 。初期仅用一套层系合采,互相干扰太大,层间矛盾 突出,开发效果不好。 1987 年进行层系调整,分为两套层系 ( Es31-3 , Es34-9)开采,开发效果大大改善。
(NBRRU)和北区(CBRRU)注水开发
筛选标准
• 低温氧化非混相:黏度低于30mPa.s,油饱
高于50%,油藏温度低于40~50℃。
• 混相:黏度小于10mPa.s,油藏温度高于
80℃。
• 低温氧化混相:可用于孔隙度小于12%,油
藏温度低于40~50℃。
• 以上标准不适用于非均质性强的油藏 • 应先做试验和数模
谢谢大家!
2007.4.3
• 还有32.2亿吨储量还不能投入开发,急需采用各种新技术
加以开发动用。
存在问题 • 单井产量低、采油速度低、采收率低、投资成本高。
开发方式
先期注水
储层应力敏感类型 一般只有指数型
另外还有
渗透率下降引起的表皮系数S
二、低渗透油田开发层系的具体状况
对低渗透油田而言,虽然非均质性往往也很严重,但渗透率绝 对差值较小,在开采过程中,流动压力都比较低,层间干扰相对 较轻。所以低渗透油田的开发层系一般可以划分的“粗”一些。
• 提高注水达不到的油层顶部波及范围,占提
高油量的80%.
• 提高驱油效率,可把剩余油饱和度由
0.25~0.3降到0.1~0.2。
• 用于二次和三次采油。
• 自1993年以来报告日益增多
• 1994年美国路易斯安娜的西Hackberry油田做了
第一做了第一次先导试验,1996年做第二次。 在构造顶部注气,第一次油层倾角 230~350,第 二次为600。
另外低渗透油田单位厚度油层采油指数小,需要有足够的厚 度才能保证油井经济产量要求,因而一套层系开采的油层厚度也 需要大一些。
我国一些较大的低渗透油田,虽然油层层数较多,分布井段 较长,但总的有效厚度小,单位面积储量少,油井产量低,为了 保证必需的经济效益,都采用一套层系,全部油层合采。如大庆 的朝阳沟油田、榆树林油田;吉林的新立油田、乾安油田、新民 油田;长庆的安塞油田等。简要数据见表 Ⅱ- 3 - 1 。
• 第一次为高温氧化混相驱;第二次为高温氧化
非混相驱。
• 第一次产量提高30%,第二次产量提高60%
• Williston盆地Horse Creek倾斜油藏,温度104℃。
1996年开辟了试验区有三口注气井,十一口生 产井。产量由293B/d增至400B/d。可能混相。
Buffalo 油田实例
1954年发现的白云岩岩岩性圈闭油田,1970 年高压注空气(HPAI)的生产试验获得成功, 开辟了Buffalo红河区块(BRRU),1980年南红 河区块(SBRRU)也进行注气。为了对比1987 年油田西区(WBRRU,WBBRRU )、中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