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医治疗高血压研究进展

中医治疗高血压研究进展

中医治疗高血压研究进展
长期高血压会引起肾损害,中医治疗高血压肾损害有较大优势,综述如下。

1 病因病机
高血压。

肾损害属中医“眩晕”、“腰痛”、“水肿”、“尿浊”等范畴。

为肾虚不能固摄精微,瘀血、痰浊壅阻肾之脉络,清浊不分、精微外溢所致。

病机主要为肝肾阴虚,肾气亏虚,痰瘀阻络。

肝肾阴虚是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病基础,肝肾阴虚可致痰瘀阻于肾之脉络,肝肾阴虚、痰瘀阻络是病机关键。

气虚血瘀是高血压肾损害的病机关键,但气虚不仅为指肾气虚,而是肺脾肾三脏之虚。

气之生化不足,无力推动血行,则血行迟滞,留而为瘀,瘀血进一步阻滞气机,则脉络不通。

气虚一血瘀一瘀血一气虚,互为因果,循环往复,疾病遂生。

肾气亏虚、水湿淤浊是高血压早期肾损害的主要病机,并证实补肾方不仅能改善症状,还能降血压、降低尿微量蛋白、降血脂及降低血液黏稠度,提示补肾益气、利水化瘀法对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导致的早期肾损害有较好疗效。

对169例高血压肾损害患者进行中医症候学研究,发现高血压。

肾损害的病机重点在肾,早期以阴虚为主、气虚次之,中期阴虚和气虚并重,晚期气血阴阳俱虚,而以气虚最重。

郭兆安认为湿浊内蕴是高血压肾损害肾衰竭期的主要病机。

程广书研究发现,高血压肾损害存在不同程度的微循环障碍,其全血黏度、
血浆黏度、血小板聚集性增高,为高血压肾损害存在血瘀证提供了理论依据。

2 临床治疗
2.1 中药复方研究
杜林等将100例高血压肾损害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两组均服降压西药,治疗组加服君山富硒浓缩六味地黄丸能减少夜尿次数,降低24h蛋白尿和血B2一MG。

侯发琴等将66例高血压肾损害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两组均服降压药,对照组加服滋阴潜阳活血中药熟地、山茱萸、山药、枸杞子、石决明、天麻、川芎、当归,疗程8周。

结果两组治疗后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水平均有明显下降,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表明中药联合西药对高血压肾损害具有保护作用。

临床观察君山富硒浓缩六味地黄丸具有良好的靶器官保护作用,能不同程度延缓和逆转高血压所致的。

肾损害,具有良好的肾保护作用。

叶任高叫认为高血压肾损害早期多为阴虚阳亢和气滞血瘀,晚期则有气血亏虚和浊邪壅盛,分别予杞菊地黄汤合天麻钩藤饮、血府逐瘀汤、归脾汤、半夏白术天麻汤合五苓散等以滋阴潜阳、活血化瘀、补益气血和利湿化浊。

付永勇等将64例高血压肾损害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两组均用贝那普利片和硝苯地平控释片降压,治疗组加用疏血通注射液,疗程3周,治疗后两组的血液流变均有改善,血压、尿蛋白、肌酐均有降低,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张晓斌等将50例高血压病早期肾功能损害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用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加用丹黄
降氮汤。

结果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8%和60%,提示丹黄降氮汤治疗高血压病早期肾功能损害疗效好,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抗凝、降脂、改善微循环、提高肾血流量、增加毒素排泄等有关。

2.2 中药单味研究
将47例高血压肾损害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用贝那普利常规治疗,联合组加用金水宝胶囊,治疗9周后,两组24h蛋白尿均降低,内生肌酐清除率均升高,但与对照组相比联合组24h蛋白尿降低更明显。

汤归春等研究发现黄芪能显著降低高血压肾损害患者的24h蛋白定尿及尿NAG,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李树青等用丹参注射液治疗8周后,SHR尿微量白蛋白和B:一微球蛋白的含量显著降低,肾组织NO含量及NOS活性提高,高血压早期肾损害减轻和延缓,提示其具有明显延缓高血压早期肾损害和保护肾功能的作用。

翟玉荣等刮通过动物实验,显示灯盏花素组SHR 治疗4周后肾皮质的Na+K十ATPase的活性与氯沙坦及空白对照组比较明显升高,24h尿微量白蛋白排泄量降低,说明其对SHR的肾脏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3 小结
早期高血压肾损害多数处于良性肾小球动脉硬化阶段,如果及时合理治疗,肾小球动脉硬化是可逆转的。

高血压肾损害的早期,临床表现为夜尿增多,故很少引起重视,且因常规实验室检查灵敏度低而多无异常发现,当出现蛋白尿时则肾损害多较严重或不可逆转。

因此,应加强早期高血压肾损害的临床防治研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