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信息物理工程学院实验教学大纲汇编.doc

信息物理工程学院实验教学大纲汇编.doc

{教育管理}信息物理工程学院实验教学大
纲汇编
《集成电路与应用》实验教学大纲13
《大地测量学基础》实验教学大纲14
《GPS 定位原理及应用》实验教学大纲15 《GPS 定位原理与应用》实验教学大纲16 《GPS 定位原理与应用》实验教学大纲17
《摄影测量与遥感》实验教学大纲18
《地图概论》实验教学大纲19
《空间测地理论与技术》实验教学大纲20
《工程测量》实验教学大纲22
《工程测量》实验教学大纲24
《地籍测量与土地管理》实验教学大纲26
《地形三维可视化技术》实验教学大纲28
《数字高程模型》实验教学大纲29
《地下工程测量》实验教学大纲30
《计算机网络通讯》实验教学大纲31
《数字图像处理》实验教学大纲32
《实用数据处理》实验教学大纲33
《空间信息系统的集成与实现》实验教学大纲34 《城市遥感技术》实验教学大纲35
《测量学》实验教学大纲36
《测量学》实验教学大纲38
《测量学》实验教学大纲40
《地图投影》实验教学大纲42
《数据结构》实验教学大纲44
《数字测图的原理与方法》实验教学大纲45 《摄影测量学》实验教学大纲47
《遥感技术基础》实验教学大纲48
《数据库原理与技术》实验教学大纲49
《测量平差程序设计》实验教学大纲51
《地理信息的设计与实现》实验教学大纲54
《遥感技术应用与处理》实验教学大纲55
《信号与线性系统》实验教学大纲56
《生物化学》实验教学大纲57
《医学图像处理》实验教学大纲59
《VC 程序设计基础》实验教学大纲61
《数字信号处理》实验教学大纲63
《生理学》实验教学大纲65
《算法与数据结构》实验教学大纲67
《现代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实验教学大纲69
《数据库原理与技术》实验教学大纲71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教学大纲73
《计算机网络技术》实验教学大纲75
《单片机原理与智能仪器设计》实验教学大纲77
《微弱信号检测》实验教学大纲79
《医学仪器原理》实验教学大纲81
《C 语言程序设计基础》实验教学大纲83
《应用地球物理导论》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1
课程名称:应用地球物理导论
英文名称:PrincipleAndApplicationofGeophysics
适应专业:地球信息科学与技术/地质工程
执笔人:朱德兵
实验教材(指导书):《物探专业实习实验指导书》
一、学时与学分
总学时:48总学分:3实验学时:10实验学分:0.5
二、实验课的任务、性质与目的
在分别讲授完地震勘探、电法勘探以及所有课程后对学生进行的三类物探方法认识
和实验,目的是加深同学在物探原理方法技术方面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思考分析的能力。

三、实验课的基本原理
结合课堂内容,涉及到电法电剖面法和电测深法基本原理、浅层地震勘探反射波法和折射波法基本原理等等。

四、实验方式与基本要求
以小组形式进行各种方法的认识和实验,涉及到电子电路、仪器仪表和信号测试等基本内容。

要求实验者自己动手进行操作,熟悉整个实验过程;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思考和分析。

五、实验项目的设置与内容提要
序号
实验每组实验
时数人数类型
实验实验
要求类别
实验项目名称内容提要
1、电法勘探实验准备
2、直流电法与双频激电方法测试方
案设计
技术
1 电剖面法
2 4 基础性必修3、工作布置方法
基础
4、对称四极剖面法、中间梯度法、
电测深法、自然电场法中的两种测
试技术
技术
基础
5、
1、简单的数据分析和资料解释层地震勘探的实验准备
2 3 电测深法 2
2
4
4
基础性必修
2、反射波法和折射波法测试方案设

地震勘探折射
波法
技术
基础
基础性必修3、工作布置方法
4、反射波法和折射波法两种测试技
术:时距排列采集(上倾、下倾/共
炮点双边时距曲线)
地震勘探反射
波法
技术
基础
5、简单的数据分析和资料特征判读
4 5
2
2
4
4
基础性必修
综合物探仪器综合性必修技术1、SIR-10H型地质雷达勘探系统;
认识基础2、超声波勘探系统;
3、TSP203地震超前预报系统;
4、GDP16、GDP32电磁勘探系统;
5、EH4电导率仪及地震仪集成勘探
系统;
6、中南大学自行研制开发的海洋大
地电磁测量系统。

六、考核方式与评分办法
按照如下三部分进行评分:
出勤情况(20);独立完成情况(40);实验报告(40)
综合考评等级:
优:90-100良:80-90
中:70-80及格:60-70不及格:60分以下
《桩基检测原理》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2
课程名称:桩基检测原理
英文名称:PrincipleofPileTesting
适应专业:地球信息科学与技术
执笔人:朱德兵
实验教材(指导书):《桩基检测实习实验指导书》
一、学时与学分
总学时:32总学分:2实验学时:8实验学分:0.5
二、实验课的任务、性质与目的
本实验是在分别讲授完桩基检测的基本原理以及低应变动力测桩的基本原理后进行
的课程实验。

主要是专业仪器系统的认识以及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

三、实验课的基本原理
结合课堂内容,涉及到传感器、小信号激励响应等基本原理、波形分类及典型波形
识别基本原理等等。

四、实验方式与基本要求
以小组形式进行各种方法的认识和实验,涉及到仪器系统认识和对现场模拟桩的信
号测试等基本内容。

要求实验者自己动手进行操作,熟悉整个实验过程;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思考和分 析。

五、实验项目的设置与内容提要
序 实验项目名称
实验 每组 实验 时数 人数 类型
实验 要求
实验 内容提要
类别 号
认识仪器系统结构:震源、传 桩 基 检 测 仪 器 系 统结构认识 技 术 基础 1
2
4 4
4 基础性 必修
基础性 必修
感器、触发器、计算机、外设 等等
1、桩基检测工作布置
2、数据采集方法
3、数据质量的现场判别 1、波谱分析
低 应 变 法 在 模 拟 桩基上的测试
技 术 基础
2 低 应 变 测 试 数 据 的处理及解释
技 术 2、同相轴识别 3
2
4
综合性 必修
基础
3、桩长、波速计算
4、桩基质量分析与判别初步 六、考核方式与评分办法
按照如下三部分进行评分:
1、出勤情况(20);
2、独立完成情况(40);
3、实验报告(40)
综合考评等级
优:90-100 良:80-90
中:70-80 及格:60-70 不及格:60 分以下
《电磁法探测及应用》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2
课程名称:电磁法探测及应用
英文名称:PrincipleandApplicationofElectromagneticDetection 适应专业:地球信息科学与技术 执笔人:朱德兵
实验教材(指导书):《电法勘探实习实验指导书》 一、学时与学分
总学时:48 总学分:3 实验学时:8 实验学分:0.5
二、实验课的任务、性质与目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