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婚姻与家人关系(参考答案)

婚姻与家人关系(参考答案)

一、判断题:1.在家庭系统中,整体的家庭系统就是家庭成员的总和(X)2.早期的一夫一妻制是针对于男女两性的(√)3.“父慈子孝”的境界可以用家庭交换理论解释(√)4.我国《婚姻法》规定夫妻关系存续期间一方婚前所购得的住房可以认定为夫妻共有财产(√)5.婚姻家庭生活中出现冲突意味着家庭危机开始出现(X)6.根据家庭系统理论,一个问题孩子的出现可能源于家庭中某些次系统出现问题,例如亲子关系、夫妻关系等,而影响了孩子成长(√)7.在婚姻市场的规范中法律的强制力最高(√)8.女性在味觉、嗅觉、触觉与高音的听觉方面较男性迟钝(X)9.登记结婚后,女方可以成为男方家庭的成员,但男方不可以成为女方的家庭成员(X)10.两性关系与两性角色已逐渐迈向平等化,而女性角色的改变比男性校(X)11.商品市场和婚姻市场交换的都是价值(X)12.订婚是结婚的法定程序(X)13.试婚期间的所谓夫妻关系不受法律保护(√)14.一般而言丧偶的女性较男性适应能力更强(√)15.家庭的建立可以断然从结婚开始(X)16.孩子的出生给家庭带来的不仅是欢乐还有责任等等(√)17.由于生育是中国传统的婚姻功能,因此孩子必须从父姓(X)18.老年人丧偶后最常出现的人际关系冲突是与家人及朋友的关系(√)19.人到中年孩子长大离家对女性而言意味着生活失去重心,即中年仅仅意味危机时刻的到来(X)20.在被动选择不为父母的人群中都是因为女性的生育障碍(X)21.沟通中的倾听即消极的毫无反应的倾听(X)22.依国外的研究单亲家庭和独亲家庭的父母都没有婚约(X)23.电视剧《家有儿女》中的家庭是一个典型的继父—继母家庭(√)24.单亲家庭的亲子关系只能因为原家庭的解体而恶化(X)25.同居家庭中的同居关系可以收到法律保护(X)26.继亲家庭中子女不会影响夫妻关系(X)27.单亲家庭的孩子由于疏于管教必定品质恶劣(X)28.所有隔代家庭中的祖父母对孙子女都没有监护权,只能照顾(X)29.“同志”一词在台湾和我们大陆的含义不同,台湾指同性恋者(√)30.学校并不是人一生中学习的唯一场所(√)31.婚内无性暴力而言(X)32.无论军人是否有过错,军婚离婚必须经军人同意(X)33.老年人没有发生外遇的可能(X)34.家庭暴力仅指对家人造成的肢体伤害(X)35.协议离婚无须经申请。

(X)二、选择题:1.正向回馈是一个(B开放)的家庭系统。

2.哪一个家庭理论将家庭视为一生命体,由生命开始、茁壮到结束的历程?(A家庭发展理论)3.(A群婚)是人类最初的婚姻形式。

4.直系血亲包括(A亲子关系和祖孙关系)5.一夫一妻制由(D对偶婚)演变而来。

6.手足之间属于(C旁系血亲)7.迷恋是(C为恋爱而恋爱)8.女性在语言方面稍微领先男性的合理解释是(C大脑组织与社会化历程交互作用结果)9.所谓特殊婚配是相对于(A 理想型)而言的。

10.大多数社会在血缘关系上规定(B外婚制)11.在家庭中,男性角色被定义为(A情感性的)12.(C父母代理 )型祖父母取代父母的角色,由祖父母取代父母照顾及教养的责任。

13.夫妻如何在工作、家庭、及休闲的时间给予适当安排,以满足(C彼此)的需要是必须依赖两者相互配合。

14.爱孩子并非(A溺爱),而是让孩子在爱的环境中成长。

15.新婚夫妻两人在面对角色的扮演和期望时,应以(C更平等)的态度面对之。

16.大致而言孙子女的年龄越(B小),祖孙关系越亲密。

17.(A文化差异)往往会影响到父母对子女离家的态度,进而影响到亲自关系。

18.在家庭此系统中(C手足)关系叫亲自关系更为长久。

19.对双薪家庭而言,子女的到来造成夫妻(B多从角色)的压力是不可避免的。

20.家庭建立期夫妻感情相互依赖建立共同的发展任务是(A学会彼此表达关怀及爱)21.未婚情况下,同居时间越(B长)意味这破裂的机会越大。

22.在居住型的隔代家庭里,孙子女的监护或重要决策归其(C父母)23.就家庭生活的整体资源运作观点而言,家庭生活中原有的资源,可能因再婚事件所带来的新角色或新家庭成员的加入,而必须面临(A重新分配与调整)的困扰。

24.对于继亲家庭而言亲自关系(B先)于新的夫妻关系。

25.基于经济困窘或家庭角色负荷过重等因素,单亲家庭的子女往往比一般家庭的子女(A缺少)有参与社交活动的机会26.从家庭发展的历程来看,(A家庭结构改变本身)本身就是影响子女学业表现的重要因素27.在研究中发现再婚的稳定性(B低于)第一次婚姻。

28.学习型家庭的建构应包括软体(软件)学习环境和(C硬体)学习环境。

29.(C家庭)是人生学习的起点,也是终身学习的场所。

30.(D家)是人们学习的第一个场所。

31.夫妻的婚姻暴力出对配偶有不良影响外,对(A其子女)也会造成负面影响。

32.最容易发生外遇的组合是(A已婚男子加单身女子)33.暴力的界定一(B 施暴者的行为)来认定三、多选题:1.家庭的功能包括(ABCD)A、教育与社会化的功能;经济功能 B、生理功能;情感功能 C、保护及照顾功能;宗教功能 D、娱乐功能2.对偶婚是(BCD)B、一对男女比较固定的偶居 C、一对男女长时间固定偶居 D、一对男女短时间内固定偶居3.(ABC),及这三个因素交互作用都影响家庭对压力事件处理的结果。

A、压力事件本身 B、家庭资源 C、家庭对压力事件的看法4.婚姻与家人中的关系包括(ACD)A、夫妻关系 C、姻亲关 D、血亲关系5.以下关于家庭发展趋势正确的说法是(ABCD )A、中国家庭逐渐从家族聚居形式向核心家庭(仅父母子女组成的小家庭)过度 B、人们的初婚初育年龄普遍后延 C、生育率下降,离婚率提高 D、双职工家庭增多,男主外你女主内的传统分工模式逐步打破6.家庭发展生命周期可以简化为(BCD)等发展期。

B、家庭建立期 C、家庭发展期 D、家庭收缩期7.群婚经历了( ABD)三个阶段。

A、交辈群婚 B、等辈群婚 D、族外群婚8.符号互动论强调(BD)B、社会化 D、社会角色9.家庭发展理论主要是将家庭的发展分为数个阶段,以探讨家庭在某一固定阶段时间内,( CD)C、家庭与家人之间的关系D、家庭、家人与外在环境互动与影响10.家庭中最持久的次系统为(ACD)三个次系统。

A、夫妻 C、亲子 D、手足11.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禁止结婚(ABD)。

A、直系血亲B、三代以内旁系血亲D、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12.依据社会学系理论的观点,孩子们籍由(CD)而获知男女角色的差别C、观察D、亲身体验13.有学者将人们选择不婚的理由归结两类,即(AC )A、主动不婚C、被动不婚14.约会的功能包括(ABCD)A、促进社会化和人格发展B. 接近异性C. 满足自我需要D. 为择偶做准备15.一般男女婚前互动经历三个阶段(ACD)A、彼此吸引阶段C. 建立亲善关系的阶段D. 形成相爱关系的阶段16.选择特殊婚配的个人因素包括(ABC)A、叛逆性格B、理想主义性格C、无法在适当范围内米的自己中意的伴侣17.结婚的功能包括(ABCD)A、保障特定男女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B、改变自己的社会地位C、是所生子女具有合法地位D、与配偶之亲属相联结或建立亲属关系18.判断良性之间关系的亲密程度的标准包括(ABD)A、广度B、开放度D、深度19.调节婚姻市场的规范包括(BCD)B、民俗C、民德D、法律20.性别角色的概念包括(AB)A、性别角色期待B、性别角色表现21.性行为的频率与(ABC)等因素皆有关,而且也不是夫妻关系好坏的表征。

A、年龄B、工作C、生活压力22.影响青少年时期亲自关系的因素有(ABCD)A、父母亲的差异B、子女的成熟度C、子女的性别D、文化因素差异23.配偶死亡后老年人由于新角色的转变带来的压力主要来源于(ABCD)A、新角色的任务B、人际关系的冲突C、新角色的束缚D、新角色的重建24.延后为人父母的原因包括(ABCD)A、女性教育程度提高B、追求自我事业的发展C、经济的压力D、单身生活的吸引力25.成年子女选择与父母同住的原因有(ABC)A、经济原因需要父母财务上的支持B、离婚C、中国传统婚姻家庭观的影响。

26.在为人父母转变阶段的发展任务为(ABCD)A、家务分工的调整B、新父母角色的学习C、子女教育态度的协调D、工作与家庭间的重新调适27.妻子多半认为(AB)等都是婚姻生活中重要一环。

A、表达自我的感受B、表达自己的想法28.养育子女的好处在于(ABCD)A、亲密度增加B、带来安全感C、找到新的生活目标与重心D、家庭地位的改变29.沟通过程中的要素包括(ABCD)A、表达者B、讯息C、传达方式D、接收者30.影响老年期夫妻关系的因素包括(ABCD)A、妻子的就业状况B、退休后的财务状况C、情感的亲密及相互依赖D、身体健康及休闲活动31.退休后夫妻相处时间的增加也增进了老年夫妻婚姻的如下功能(ABD)A、爱B、相属感D、相互依赖感32.下列说法中(BCD)是影响成功婚姻的因素。

B、亲友支持度C、婚龄D、教育程度33.一般而言同性恋者伴侣家庭会面临的压力和困境有社会大众的歧视(BCD)B、家人的不谅解与不支持C、缺少法律的保障D、婚后生活的适应34.从继子女的观点看继亲家庭的结构,可以把继亲家庭分为(ACD)A、生母—继父家庭C、生父—继母家庭D、继父—继母家庭35.在从新建立亲职角色的工作中,除了当事人以外,(AB)是无法取代这个任务的执行。

A、配偶B、他人36.影响再婚的社会因素包括再婚者的年龄、(ABCD)A、性别B、社会阶层C、工作状况和职业D、子女37.在一般家庭里,父母亲在祖父母与孙子女间常会扮演(ABD)媒介等角色A、调停B、社会化者D、桥梁38.继亲角色面临的困境包括述思与刻板印象以及(BCD)、资产金钱与服务上的紧张。

B、家庭疆界无法划分与继亲角色不易确立C、继子女敌意与分歧的忠心D、继父母的偏心与容忍39.单亲对子女造成的影响,在不同的(ABC)都可能产生不同的影响。

A、单亲家庭形态B、不同失亲年龄C、不同亲子性别40.形成同居家庭的社会因素有性规范的松动;离婚率高涨与缺乏对婚姻生活的额信心和(ABCD)A、受教育年限增长与向后顺延的婚龄B、经济水准的提高C、避孕方法及人工流产的普及D、多元观念的开放与影响41.单亲家长的情绪困扰主要以(BCD)感觉情绪不稳等四项较为严重。

B、觉得孤独寂寞C、思念前配偶D、觉得缺乏安全感42.今天形成单亲家庭的原因包括(ABCDE)A、丧偶B、离婚C、分居D、遗弃E、未婚生子和单身收养43.单亲子女常见的心理特征与困惑有(ABCD)A、个人缺乏安全感B、对人不信任且不易开放自己C、有时会存有破坏与报复心态D、性格表现极易趋向极端44.已婚妇女受先生施暴的主要原因包括(ABD)A、个性问题和沟通问题B、经济问题D、家庭问题和婚姻问题45.女方在(BCD)期间男方不得提出离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