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四川省林地变更调查操作细则

四川省林地变更调查操作细则

四川省林地变更调查操作细则四川省林业厅四川省林业调查规划院二〇一五年六月目录第一章总则 (1)第一条林地变更调查 (1)第二条总体目标 (1)第三条主要任务 (2)第四条总体思路 (3)第五条变更时点 (4)第六条工作流程 (4)第七条调查范围 (7)第八条工作内容 (7)第二章技术要求 (10)第九条参照标准 (10)第十条地类划分标准 (10)第十一条地类变化原因 (12)第十二条管理变化原因 (13)第十三条遥感判读地类 (13)第十四条变化图斑类型 (15)第十五条数据库结构 (17)第十六条其他要求 (17)第三章变更方法 (20)第十七条资料收集 (20)第十八条林业经营管理档案资料处理 (21)第十九条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成果应用 (22)第二十条遥感影像处理 (23)第二十一条遥感影像判读区划 (23)第二十二条变化图斑分类与分析 (25)第二十三条调查底图制作 (28)第二十四条核实调查 (29)第二十五条林地变化数据库结构 (30)第二十六条林地现状数据库结构 (31)第四章质量检查及进度管理 (31)第二十七条组织方式 (31)第二十八条检查内容 (31)第二十九条检查数量 (32)第三十条质量评定 (32)第三十一条进度管理办法 (33)第三十二条进度管理要求 (33)第五章统计汇总 (34)第三十三条统计汇总要求 (34)第三十四条成果统计表 (34)第六章成果要求 (36)第三十五条林地变更调查成果数据 (36)第三十六条林地变更调查成果统计表 (37)第三十七条林地变更调查成果报告 (38)附件一林地年度变更调查统计表 (39)表1 各类林地面积变化统计表 (39)表2 公益林地面积变化统计表 (40)表3 商品林地面积变化统计表 (41)表4林地与非林地动态转移统计表 (42)表5 林地变化原因分析统计表 (42)表6 林地保护等级变化分析统计表 (43)表7 林地保护利用规划一张图与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衔接统计表.. 44 表8 林地一张图与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差异情况一览表 (46)表9 拟变更林地保护等级小班一览表 (46)附件二林地一张图数据库结构表 (48)附件三林地变更调查外业用表 (51)附件四林地变更调查报告及质检报告提纲 (51)附件五第二次全国土地利用调查相关信息 (56)为贯彻落实《全国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四川省林地保护利用规划(2010—2020年)》,进一步协调林地保护利用规划与公益林区划界定成果、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等关系,及时更新林地一张图,满足林地用途管制和适应“多规合一”1的要求,按照《国家林业局办公室关于做好2015年全国林地变更调查工作的通知》(办资【2014】211号)的要求,依据《全国林地变更调查技术方案》(试行)和《四川省林地变更调查工作方案》,特制定本操作细则。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林地变更调查林地变更调查是在2012年完成且已通过政府批准实施的《林地保护利用规划(2010—2020年)》一张图的基础上,采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和数据库等现代信息技术,结合现场调查核实方法,开展的林地范围、地类、林地管理属性等变化情况的调查工作。

此次林地变更调查工作在查清变更期内林地变化情况的同时,对前期完成的林地一张图的准确性、合理性进行纠偏,是提高林地监管能力、开展生态空间规划、落实用途管制、兑现生态效益补偿、加强林地保护利用管理的重要基础和科学支撑,是保证全省森林资源数据及时更新,定期向社会及时发布最新森林资源数据和生态环境建设成效的重要手段。

第二条总体目标四川省林地一张图是全国林地一张图的组成部分,各县(市、区)的林地一张图是全省林地一张图的基础。

林地变更调查的目的是掌握1多规合一:是指县级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乡建设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等形成一个县一本规划、一张蓝图。

林地林木资源现状和变化情况,厘清林地与耕地、草地等土地的界限,确保林地一张图数据时效和与现实吻合,及时更新森林资源档案,实现林地林木资源动态管理,为划定林业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开发管制界限、落实林地用途管制统一一张蓝图,为“多规合一”奠定基础。

第三条主要任务主要任务包括四项,分别是开展林地变更调查、衔接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和公益林档案更新成果等相关专题、集成最新林地一张图成果、分析动态变化并开展监测应用。

(一)开展林地变更调查以2012年完成的林地保护利用规划成果(林地一张图)为基础,以2009年—2014年期间森林经营与管理档案为依据,对林地一张图进行林地范围、地类转变、林地保护等级以及管理属性等内容的变更调查,确保林地一张图数据时效的有效性,数据内涵与现地的吻合性。

1.档案收集与整理。

收集并整理变更年度林业经营管理资料,提供林地变化相关依据。

包括占用征收林地、造林、采伐利用、灾害以及林地权属变化等资料。

2. 遥感数据处理与目视解译。

开展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处理和目视解译,判读区划林地变化地块,形成变化图斑。

3. 变化原因分析与野外调查核实。

逐个变化图斑分析具体变化原因,现场落实变化范围,调查变化图斑资源现状,核实确认变化结果。

4. 更新变化图斑森林资源。

根据现场调查情况,确认野外核实变化图斑的变化范围,与有档案验证的变化图斑一起,更新全部变化图斑的森林资源,形成变化图斑数据库。

(二)衔接相关专题1.衔接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

找出首次完成的林地一张图与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之间在林地范围界定中的差异,并在差异情况分析判断和现场核实的基础上,经程序报批和审核后,纠正前期林地保护利用规划林地界定错误,为林地保护利用规划修编提供依据,为一个行政区域在经济社会发展、城乡建设、土地利用以及生态环境保护等规划统一一张蓝图奠定基础。

2.衔接2015年度公益林档案。

使用最新的林地一张图,依据2015年公益林更新档案,在保持公益林地的地块位置、范围、规模以及事权等级、保护等级等关键因素不变化的前提下,全面衔接林地保护利用规划一张图的森林类别属性,为林地一张图应用于公益林的保护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三)集成最新成果1.更新林地一张图。

以林地变更调查结果、与第二次国土调查衔接结果以及与公益林更新档案衔接结果为基础,更新2012年度首次形成的全省林地一张图。

以2014年为时间参照,形成全省最新的林地一张图。

2.更新森林资源数据库。

以最新的林地一张图为基础,充分运用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以及其他专题调查、工程实施档案等成果,更新森林资源数据库,确保林地一张图森林资源数据时效性。

(四)开展监测应用更新全省森林资源数据库,完成林地变更调查统计分析与成果编制,并以此为基础,分析年度森林资源动态变化,形成森林资源监测报告,应用于县级年度森林覆盖率变化和“双增目标”监测等工作。

同时结合相关资料,分析林地保护利用规划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研究林地保护利用规划修编中林地核实调整方案。

第四条总体思路以县(市、区)为林地变更调查的基本单元,以2012年各级政府批准应用的林地保护利用规划一张图为本底,依据森林经营活动(植树造林、森林采伐等)、林业工程建设、林地占用征收、规划调整、森林灾害等资料,充分衔接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2015年度公益林档案更新成果,使用高分辨率遥感影像,采用目视解译方法,判读区划林地变化图斑。

逐个变化图斑分析变化原因和林地林木资源状况,对无档案验证或者林地林木资源现状不确切的变化图斑逐块调查核实,上图入库,同时更新林地权属、森林类别、林种、林地保护等级、工程类别以及其他相关因子信息,形成林地变化数据库、本期林地现状数据库。

《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经政府批准实施后,目前已完成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二类调查)的单位,可依据规划设计调查成果修正林地保护利用规划,但规划设计调查外业结束后的变化应补充调查,将变化情况一并在林地变更工作中予以变更。

第五条变更时点以2009年为起点,2014年12月31日为最后变更时点,在此期间的变化都是本次林地变更调查的时间范畴。

第六条工作流程林地变更调查工作流程主要有遥感数据处理与目视解译、档案资料收集与处理、变更图斑野外调查与核实、林地一张图集成和成果编制与应用共5个环节。

(一)遥感数据处理与目视解译收集遥感影像分辨率原则上不低于2.5米且以2014年年底为时间参考数据时相不超过1年的遥感数据,并按国家相关要求处理为应用的遥感影像图(像)。

按目视解译的相关要求,以色彩、纹理和结构等影像特征为依据,解译林地变化图斑。

使用2012年完成的林地保护利用规划一张图,叠加第二次全国土地利用调查成果,找出林地保护利用规划与土地利用调查成果在林地范围界定上的差异。

(二)档案资料收集与处理档案资料收集与处理的目的是验证分析林地变化的具体原因。

收集与处理工作主要包括:一是收集自2009—2014年各个年度的、有关林地林木资源变化的各类档案资料(营造林、采伐利用、征收占用以及森林灾害等);二是收集2007年—2009年完成的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三是收集2015年度公益林档案更新成果;四是对大量的档案资料进行规范化处理,包括图纸、数据、图片等资料在内。

(三)变更图斑野外调查与核实以林地变化图(斑)为基础,以档案资料为依据,核对遥感解译变化图斑与档案资料记载变化之间的一致性,判断并区分遥感解译变化图斑有、无档案资料,并同时完善和补充由于遥感影像未全覆盖或者影像质量(如云、雾、雪等覆盖)等原因造成的档案资料有记载而遥感解译未反映的变化图斑。

根据档案资料记载情况,逐块分析变化原因和资源现状;对无档案记载或者有档案记载但林地林木资源状况尚不确切的遥感解译变化图斑、与第二次全国土地利用调查成果衔接中不能明确确认土地属性的差异图斑,逐块调查变化范围和林地林木资源现状。

(四)林地现状(2014年度)一张图在遥感解译变化图斑原因分析清楚、变化情况得以确认的基础上,在与第二次全国土地利用调查成果差异图斑确认结果得到同意后(经省级林业主管部门组织的检查且确认为合格),叠加没有变化的林地图斑,依据2015年度公益林档案更新成果,补充完善林地现状图公益林属性,调整完善林地保护等级。

在确保数据覆盖完整性、数据内容规范性、属性因子逻辑正确性以及图形拓扑合理性等前提下,集成最新的林地现状一张图。

(五)成果编制与应用以最新林地一张图为依据,按国家林业局林地变更调查有关要求,统计分析各类林地变化原因具体情况,编写林地变更调查报告。

并以此为基础,分析变更调查期间森林增长、林地变化等具体情况,提供森林覆盖率目标考核、森林资源年度监测主要依据。

林地变更调查5大关键流程逻辑关系见“林地变更调查工作流程图”。

林地变更调查工作流程图6第七条调查范围林地变更调查范围包括连续面积1亩(≥667平方米)以上的林地和分布森林资源的非林地(土地利用属性为“耕地”、“草地”、“建设用地”或者“未利用土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