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格检查一般检查
常见的几种典型面容
甲亢面容
黏液性水肿面容
二尖瓣面容
常见的几种典型面容
肢端肥大症面容
满月面容
九、体位(position)
指患者在卧位时所处的状态 1.自主体位:身体活动自如,不受限制。 2.被动体位:患者不能自己调整或变换身体
的位置。 3.强迫体位:为减轻痛苦,被迫采取某种体
位如强迫坐位、强迫侧卧位、 强迫仰卧位等。
营养状态异常:
1、营养不良 1)消瘦(ematiation):体重减轻至低于正常
的10%,BMI<18.5 2)恶病质(cachexia):极度消瘦。 2、 肥 胖 (obisity):指超过标准体重20%以上者。
BMI :男>27; 女>25。 体重指数(BMI)=体重(kg)/身高2(m2 )
一、眼
6、角膜:正常:透明、感觉灵敏。 7、巩膜 :色白不透明。发生黄疸时巩膜首先黄染。
嘱病人向内下视,巩膜外上部分更易发现黄 疸。
8、虹膜:中央孔洞即瞳孔,虹膜内有瞳孔括约肌与扩 大肌,能调节瞳孔的大小。
9、瞳孔:正常:①直径3-4mm,两侧对称、等大、等圆 ②对光反射:直、间接对光反射存在 ③调节反射、集合反射正常
可见于急、慢性淋巴结炎,结缔组织 病、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血液病 等。
头部检查
颜面及其器官 :一、眼 (一)、眼部形态学检查:
1、眼睑 ①睑内翻 ②上眼睑下垂 ③眼睑闭合障碍 ④眼睑水肿 2、泪器
一、眼
3、结膜:分睑结膜、穹隆部结膜与球结膜。 充血水肿:见于结膜炎、角膜炎 。 颗粒与滤泡:见于砂眼。 出血点:见于感染性心内膜炎。 苍白:见于贫血 大片的出血:见于高血压、动脉硬化
类标准: 理想血压为<收缩压/舒张压(120mmHg/80mmHg); 正常血压为<收缩压/舒张压 (130mmHg/85mmHg)。 正常血压的高值是收缩压130~139mmHg,舒张压85~89mmHg 收缩压>140mmHg,舒张压>90mmHg则为高血压 收缩压与舒张压之差称为脉压,正常约为30~40mmHg。 正常人右上肢血压较左上肢高,可相差5~10mmHg; 下肢血压较上肢高,可相差20~40mmHg。
无力型(瘦长型) (asthenic type):体高肌瘦,颈、躯干、 四肢细长,肩窄下垂,胸廓扁平,腹上角小于90°
超力型(矮胖型)(sthenic type):体格粗壮,颈、四肢粗短, 肌肉发达,肩宽平,胸围大,腹上角大于90°
正力型(均称型)(orthosthenic type):身高与体重比例适 中,躯干、四肢及身体各部分匀称,正常人多为此型。
(二)检查顺序:耳前→耳后乳突区→枕部→颌 下→颏下→颈前→颈后→锁骨上窝 →腋窝→滑车→腹股沟→腘窝。
(三)检查内容(记录内容)及方法 (1)部位 (2)大小 (3)数目 (4)硬度 (5)压 痛 (6)活动度 (7)红肿 (8)瘘管 (9)疤痕。
(四)浅表淋巴结分组及引流范围
第三节 淋巴结
分组
2、肝掌(liver palms):慢性肝病患者手掌大 小鱼际处常发红,按压后褪色。
肝掌与蜘蛛痣的出现是雌激素水平升高
第二节 皮肤
六、水肿 根据指压后有无凹陷,而分为凹陷性与非凹陷性水
肿。 根据水肿的轻重,可分为轻、中、重度。
第三节 淋巴结
(一)正常:很小,直径0.2-0.5cm,质软,表面 光滑,无粘连,不易触及,无压痛 。
五、营养状态(state of nutrition)
营养状态应根据皮肤、毛发、皮下脂肪、肌肉等情况, 结合年龄、身高和体重进行综合判断。
营养状态分良好、中等、不良三个等级。 观察的方法:观察皮下脂肪充实的程度,最适宜的部 位是前臂的曲侧或上臂背侧下1/3
五、营养状态(state of nutrition)
耳后、乳突区 颈后 颈前 左锁骨上窝 右锁骨上窝 颌下 颏下 腋窝 腹股沟
引流(收集)范围
头皮 鼻咽部 咽喉、气管、甲状腺
食管、胃 气管、胸膜、肺 口底、颊膜炎、牙龈 颏下三角区、唇、舌部 躯干上部、乳腺、胸壁 下肢、会阴
临床常见淋巴结肿大的原因与特点
1.局限性淋巴结肿大 非特异性淋巴结炎 淋巴结结核 恶性肿瘤淋巴结转移 2.全身性淋巴结肿大
四、发育与体型
(一)发育(development) 应通过患者年龄、智力和体格成长状态(身高、
体重及第二性征)之间的关系来进行判断。
受种族遗传、内分泌、营养代谢、生活条件、体 育锻炼、疾病等因素的影响。
临床上的病态发育与内分泌的改变密切相关,如 巨人症、垂体性侏儒症、呆小症。
四、发育与体型
(二)体型(habitus) 分三型:
毒,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3、发绀(cyanosis):常出现于口唇、耳廓、面颊、及
肢端。
第二节 皮肤
一、颜色 4、黄染(stained yellow):常见原因有: 黄疸:由于血清内胆红素浓度增高所致。
①黄疸首先出现于巩膜、硬腭后部、及 软腭黏膜,随着黄疸加深,才出现皮 肤黄染。
②巩膜黄染是连续的,近角巩膜处黄染 轻、远角巩膜处黄染重。
二、年龄(age) 三、生命征(vital sign):
体温、脉搏、呼吸、血压 生命征是用以判断生命活动存在与否及其质量的基本指 标。
(一)体温(temperature)
1、 体温测量及正常范围: 口测法:36.3~37.2℃,小儿及意识障碍者不宜应
用。 肛测法:36.5~37.7℃,可用于小儿及意识障碍者 腋测法:36~37℃,最常用。
十、步态(gait)
蹒跚步态:佝偻病 醉酒步态:小脑疾病 共济失调步态:脊髓病变 慌张步态:震颤麻痹 跨阈步态;腓总神经麻痹 剪刀步态:脑瘫、截瘫 间歇性跛行;动脉硬化
第二节 皮肤
一、颜色 1、苍白(pallor): 2、发红(redness): 生理情况:运动、饮酒 。 病理情况:发热、阿托品及一氧化碳中
隆起。
第二节 皮肤
五、肝掌及蜘蛛痣 1、蜘蛛痣(spider angioma):是皮肤小动脉末
端分支性扩张所形成的血管痣,状如蜘蛛。多出现在上 腔静脉分布的区域内,如面、颈、手背、上臂、前臂、前 胸和肩部等处。 分布及检查方法(如图): 压迫蜘蛛痣中心其辐 射状小血管网褪色或消 失,压力去除又又出现。
胡萝卜素增高: 长期服用含有黄色素的药物:
第二节 皮肤
二、湿度 (moisture) 在病理情况下: 多汗:风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佝偻病、
布氏杆菌病等。 盗汗:夜间睡眠中出汗,醒来汗止。见于结核
病。 冷汗:伴有手足冷凉的出汗。见于休克、虚
脱、惊恐等。 无汗:汗液分泌异常减少或无汗液分泌。见于
一、眼
4、眼球:注意眼球的外形与运动
眼球突出:单侧眼球突出见于局部炎症和占位 双侧眼球突出见于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眼球下陷:单侧眼球下陷见于Horner综合症 双侧眼球下陷见于严重脱水
眼球运动:受动眼、滑车、展神经支配。 眼球震颤:两眼球发生一系列节律的快速往返
运动。见于耳源性眩晕、小脑病变。 眼内压增高:见于青光眼。 5、眼眶
斑丘疹(maculopapulae):在丘疹周围皮肤发红称为斑 丘疹,见于药物疹、风疹等。
荨麻疹(urticaria):为稍隆起皮面的苍白色或红色的局限 性水肿,为速发性皮肤变态反应所致。
第二节 皮肤
四、皮下出血 瘀点(petechia):直径﹤2mm,压之不褪
色。 紫癜(purpura):直径为3~5mm。 瘀斑(ecchymosis):直径﹥在5mm以上。 血肿(hematoma):片状出血,伴皮肤显著
心力衰竭;
低于12次/分为呼吸过缓,见于麻醉剂、镇静剂过量和 颅内压增高。
(三)脉搏(pulse)
观察每分钟脉搏次数、节律、强弱等; 正常成人脉率在安静、清醒的情况下为60100次/分; 有些情况下脉率与心率不一致。
(四)血压(blood pressure)
通常指动脉血压或体循环血压。 临床上通常用汞柱式血压计以间接法测量血压。 <90/60mmHg为低血压 1999年2月《WHO/ISH高血压治疗指南》对于血压水平的分
尿毒症、硬皮病、脱水、维生素A缺 乏。
第二节 皮肤
三、皮疹
斑疹(maculae):局部皮肤发红,不凸出皮面,见于斑疹 伤寒。
玫瑰疹(roseola): 鲜红色园形斑疹,直径2~3㎜,多 出现于胸腹部。为伤寒、副伤寒的特征 性皮疹。
丘疹(papules) :局部颜色改变,病灶凸出皮面,见于药 物疹麻 疹。
2、体温异常:发热;体温过低。
(一)体温(temperature)
3、体温记录的方法及热型: 4、体温测量常见误差: 检查前未将体温计的汞柱甩到36℃以下 消瘦、病情严重及神志障碍的病人不能将体温计夹
紧。 检测局部存在有冷热物品或刺激。
(二)呼吸(respiration)
观察每分钟呼吸的次数、节律。 正常人静息状态下呼吸为16~18次/分; 超过20次/分为呼吸过速,见于发热、贫血、甲亢、
局限性淋巴结肿大
1、非特异性淋巴结炎:常见的原因有: 如扁桃体炎、牙龈炎等引起的颈部淋巴
结肿大; 胸壁、乳腺等部位的炎症引起的腋窝淋
巴结肿大; 会阴、臀部、小腿等部位感染引起的腹
股沟淋巴结肿大。
局限性淋巴结肿大
1、非特异性淋巴结炎:淋巴结肿大特点: 急性感染引起的淋巴结肿大质软,压痛,表面平
标准体重正常参考值:18.524 肥胖:男>27; 女>25。
六、意识状态
意识障碍程度分为: ①嗜睡:持续睡眠状态,能唤醒,很快又入
睡。 ②意识模糊:定向障碍(时间、颠倒、人